第257章 財務狀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57章 財務狀況

  豐凱已經是國內最頂級的農機廠商之一。

  所以東和農機農機具的更新和擴大都不是問題,麻煩的是農機手。

  初成立時,東和農機不僅承接嘉禾內部的耕整地、播種和機收,服務的觸角還延伸到了周邊的區域。

  如今,東和農機農機手和後勤服務加起來養了約兩百多人,各類機械器具和維修加油等設施三千餘台。

  除了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機,還配套有深松機,旋耕機,各類青貯鍘草機,播種機等農機具。

  覆蓋了牧草、小麥和玉米大豆等領域,

  並建立了以深松整地、精量播種、中耕深松、機械除草、機械收穫、農機農藝相結合為主的機械化標準。

  基本實現了耕-種-收的全程機械化。集農業機械銷售、維修保養、農機作業、託管服務、技術培訓、中介服務於一體,

  成為了活躍在天南地北、田間地頭,極具現代化氣息的機械化部隊,堪稱一股農機洪流。

  然而,近兩年,隨著集團的大踏步發展,尤其是阿魏戈壁的兩百萬畝土地,讓東和與外界的聯繫逐漸斷裂開來。

  這期間,國內的農機專業化合作社也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其中,東和的部分機手因為受不了常年呆在鳥不拉屎的偏僻地方,也有一部分機手回到家鄉。

  這些人都是老手,在幾年的農機作業和服務中也積累了豐富的農事經驗。

  回家鄉後,貸款買上一兩台豐凱的農機,承包幾十上百畝地,然後為周邊鄉鎮的農戶播種玉米、小麥,深耕土地。

  既能解決周邊農戶的燃眉之急,還能賺上一筆服務費。

  一年下來,這小日子過得也很是滋潤,還照顧了家裡人。

  豐凱農機的品牌知名度也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嘉禾對返鄉創業的機手也是鼓勵支持的態度。

  而為了留住更多熟練的機手,東和農機在福利待遇上也作出了一些調整。

  工資+社保+福利,平均每人每月的用工成本約兩千五,每年的保底工資支出約六七百萬元。

  再加上維修服務、燃油、運費,每年農機的攤派成本,東和農機基本上只能維持運營。

  想要靠自身完成設備更新和擴大隊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實嚴格來說,東和農機也賺了,賺了一堆鐵圪塔。

  兩三年的高強度運營和攤派,東和最初購置的幾百台拖拉機和機具現在都已經是零成本。

  當天晚上,蔡斌獨自琢磨了很久。

  東和農機基本上是張偉和他一手發展起來的,對裡面的頭頭道道很是清楚。

  也有自己的一套績效考核機制。

  但他總感覺還不夠。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後,他就從金塔出發,才將將七點就到了集團總部。

  恰巧看到老闆從食堂吃完早飯出來。

  他心裡莫名感到震驚。

  老闆這麼早就來了?

  不是才出差回來嗎?

  他連忙到食堂吃早飯,總部的食堂異常的豐盛,饅頭,麵條,豆漿,雞蛋,糊鍋…

  員工可以自行選擇吃什麼。

  蔡斌簡單整了份麵條,那勁道十足的口感讓他味蕾一亮,碗裡配的牛肉也是份量十足。

  他卻沒心思過多的品嘗,三下五除二的吃完,就往老闆的辦公室走去。

  …

  郭陽趕了個大早到了公司,吃了早飯,泡了杯茶,就開始研究財務報表,以及財務規劃。

  但沒一會兒,就傳來了敲門聲。

  「請進。」

  「老闆」

  郭陽抬頭看去,只見一個身材敦實的男子走了進來,愣了一下,才認出這是蔡斌。

  「來這麼早?」

  「那也沒有老闆你早呢!」

  「弄張椅子過來坐。」郭陽說道,一直以來,東和農機也都是放任張偉在折騰。

  集團的各項耕作任務,每年也都能圓滿完成,還為豐凱農機的產品推廣做出了貢獻。


  所以張偉回家鄉創業,郭陽一直挺肉疼,但也選擇了祝福,好聚好散,以後也肯定還有合作的機會。

  沒過一會兒,蔡斌就搬了張椅子,在郭陽辦公桌對面坐了下來。

  這時,他才看見老闆桌上整齊的碼了一摞文件。

  蔡斌按下心中的情緒,開口說道:「老闆,東和的這批農機,我計劃進行一次大更新。」

  「說說看?」

  「今年冬天和明年一整年的農機任務都很重,現有的機械和人力很難完成任務。」

  「東和現在的負債還得差不多了,前兩批購置的獵豹拖拉機,以及一些配套機具,可以當二手機賣,能解決掉大部分資金,貸款也能解決一部分。」

  蔡斌頓了頓,說道:「其餘的,可能還需要集團再支持一部分資金。」

  郭陽挑了挑眉,想了一會兒後,才起身到牆邊的文件櫃裡找出了兩份文件夾。

  其中一份是張偉走之前留下來的。

  郭陽當時只簡單的掃了一遍,後來就因為打假的事情給耽誤了。

  他把張偉留的那份資料給了蔡斌,說道:「這個你也看看,張偉提的一些建議。」

  郭陽則是看起了東和的統計資料。

  截止2006年三季度,東和農業機械總值達到1.22億元,總動力17.9萬千瓦。

  擁有大中型拖拉機307台,推土機3台,玉米播種機27台,玉米收穫機21台,牧草收穫機、打包機等215台套,植保機械,噴灌設備,開溝機,撿石機,抽沙機,運輸專用車……

  一長串的固定資產名單。

  有些還統計了作業面積。

  比如那兩台芬特930,這些年大展身手的機會可不少。

  四年時間,每台的累計作業面積都已經上百萬畝,以購買成本來算,早就收回了成本。

  不過其主要配套的液壓翻轉犁,目前基本快處於報廢的狀態。

  而且沒法修,

  一是因為是進口設備,二是當初郭陽用自然能量和機械碎片進行了改造,其幾十個犁鏵都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其一天不停歇的干24小時,能深翻四五千畝的地。

  不過長期在阿魏戈壁這種石頭遍地的戈壁荒漠上作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刀片豁口甚至斷裂。

  除了這兩台外,其餘也有很多農機的累計作業面積達到了10萬畝以上。

  按市場價算,這些農機早就賺了不少錢。

  略微了解了會兒東和的情況,郭陽又翻了翻嘉禾今年兩年的項目情況。

  不計算沙漠和阿魏戈壁的話,有約130萬畝土地涉及到開荒,還有大約100萬畝涉及到耕種收。

  按目前的機械來算,確實很勉強。

  然而,一直以來,嘉禾和幾大農墾公司,以及一些農機合作社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靠著內部+外部的方式,完成了這兩年的開荒。

  結合現有的情況。

  郭陽清楚東和農機確實有必要更新設備,農機手隊伍也需要保持活力。

  又等了一會兒,蔡斌也把資料看完了,臉上的神情極其複雜。

  他沒想到張偉會想得這麼長遠。

  郭陽見狀,開口說道:「張偉應該也是有了這些想法後,加上家裡的問題,才會想著回家鄉創業。」

  此前,郭陽和張偉詳細聊過。

  在農機服務這塊,東和靠著嘉禾這棵大樹,過了幾年好日子,未來三四年也應該會很輕鬆。

  但以往的託管服務、中介服務、農機銷售等輕資產運營能力都沒了,市場競爭能力下滑得厲害。

  另一方面,油價上漲、人員工資上漲、管理成本上漲等等。

  都將導致重資產運營的東和農機,會越來越像蹣跚走路的老人。

  所以,在張偉的設想里。

  東和也要和市場化的專業合作社一樣進行改革。

  機手也應和東和是一種合作的關係。

  特別是在收入分配和財務管理方面,不能再以單純的作業面積作為績效考核標準。


  而是要為每位農機手分別建立帳本,對作業面積、作業用油、作業收入、配件費、維修費等收支情況實行單機結算。

  機手幹了多少活、加了多少油、用了多少配件、花了多少錢都一清二楚。

  讓農機手和農機實現深度綁定,調動農機手的積極性,讓機手多賺錢,同時也捲起來。

  這些也就是剛才蔡斌看到的內容。

  他這才意識到東和農機真正面臨的問題是什麼,不單是完成任務,還要給公司節省成本、創造效益。

  為什麼現在很多機手更願意出去單幹?

  因為更自由,效益也更高。

  拿一台進口的聯合收割機來說,價格在23~27萬元,政府補助三分之一。

  自己掏16~19萬元。

  如果實行跨區作業,一季能幹800畝左右,毛利5萬多元,淨利3萬。

  本地收割再賺3~4萬元,那不到3年就能收回所有的投資。

  這樣算,購置農機可比辦置小型企業划算太多了。

  郭陽看蔡斌一直在盯著張偉留下的規劃出神,敲了敲桌面,讓蔡斌回過神來,才開口說道:

  「農機更新我來推動,農機手還是固定在200人上下,有缺口了再招聘。」

  「你先根據張偉的這份規劃,再出個具體的方案,另外,農機加油站、配件供應網點、修理網點等細節也可以再優化一下。」

  「好。」蔡斌點了點頭。

  對農機服務這一塊,郭陽前世接觸的比較多,所以了解的也比較深。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更能體會到張偉的難能可貴。

  短短几年間,便總結了這麼多的經驗。

  他有預感,張偉的創業一定能成功,其目標客戶肯定也有嘉禾。

  等蔡斌走後。

  郭陽又繼續研究財報。

  前三個季度,嘉禾的營業收入就已經達到了241億元。

  苜禾農牧95億元,

  天禾種業60億元,

  河西乳業59億元,

  豐凱農機24億元,

  全王生物2.4億元,

  沙海農牧賣肉蓯蓉,以及出租日光溫室收入了0.6億元。

  就這份數據,基本上就能穩穩超過新希望六合,拿下國內第一農牧業集團的寶座。

  不過郭陽更想低調點。

  靠著苜禾和天禾兩位大哥,整體的利潤也有近160億元。

  不過這裡並沒有計算投資。

  今明兩年,預計用於再投資的資金同樣也不少。

  嘉禾糧油60億元+預期的虧損;

  阿魏戈壁18億元;

  全王生物的生物源農藥工廠,以及提取物工廠擴建,等也基本上完成了建設,合計投入了約10億元;

  天禾的制種基地由10萬畝擴張到50萬畝,還有海南的10萬畝制種基地,以及惠農網,小計20億元;

  苜禾農牧疆省和金塔的100萬畝鹽鹼地改良,以及戈壁的開發,小計20億元;

  沙海農牧的100萬畝沙漠治理,以及14萬畝現有梭梭林等的養護,沒有20億也拿不下來;

  獵鷹農業的草原退化治理可以暫且不計。

  一扒拉的算下來,兩年需投資出去148億元+。

  但嘉禾明年的預期收益只會更高,郭陽在紙上圈出一個個數據,以現在的財務狀況,還有很大發揮的餘地。

  160+160-148=172。

  有些還是後面兩三個月就能提前開始回款的,比如說苜禾和天禾的種子銷售款。

  結合這段時間在外的考察,郭陽心中一些思路也慢慢的定了下來。

  陽光透過辦公室的窗戶,灑下一片溫暖而柔和的光輝,窗外的祁連雪山在陽光的映照下也栩栩生輝。

  辦公區也傳來了忙碌的聲音。

  郭陽也陸續找來一些人,了解著一些重點工作的情況。


  連著忙了幾個小時,正當郭陽準備歇會兒的時候,瞿陽匆匆的走了進來。

  「老闆,市場上又開始有人再帶天玉1號的節奏了!還是在往轉基因上扯。」

  郭陽挑了挑眉,問道:「哪個不開眼的,還敢往這上面跳?」

  「查了,是家GG公司,但應該是收了有些公司的錢!」

  郭陽走到茶几那邊坐下,瞿陽主動的泡上了茶。

  「今年玉米大豐收,天玉1號的種子成色也很好,產量穩穩超過10億斤,甚至有望超過12億斤!」

  「有人慌了!」

  郭陽笑道:「能不慌嗎,搶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只是這手段還忒低端了點。」

  瞿陽說:「那家GG公司倒是小事,有關部門已經去查了,就怕其餘的種子公司聯合在了一起。」

  「這半年,不只是我們在忙著併購,沙洲、登海、大北農、豐樂等公司都沒閒著,紛紛引入了國際資本。」

  「甚至隆平高科眼紅玉米種業的市場,也和利馬格蘭達成了協議,出讓了部分協議。」

  郭陽一邊體會著紅麻茶的芳香滋味,一邊說道:「你覺得有用嗎?」

  在目前國內的玉米種業市場上,天禾的優勢已經極其明顯。

  尤其是在加強打擊種業套牌後,擋在面前的所有攔路虎都已經掃平。

  瞿陽說:「就是有點噁心人!」

  郭陽笑道:「你要這樣想,如果今年天玉1號種子能銷完,國內玉米市場的八九成都是我們的,他們現在這樣已經很克制了。」

  瞿陽愣了愣,要這樣想,幾十上百家種子公司,就爭奪那兩三成的市場。

  那確實挺揪心的!

  但農業部和G安部盯得緊,想搞小動作都沒啥好辦法,只能引進更多的國際資本。

  瞿陽又說道:「天玉1號的仿製品,再有一兩年,應該就有上市推廣的了。」

  「沒事,這兩年錢就能賺夠了,後面就是少賺點,何況天玉8號明年也開始推廣了。」

  沉吟了下,郭陽說道:「反倒是德農農資超市,可以讓袁文武搭乘村村通道路工程的順風車,加快擴張的腳步。」

  「先把資金計劃弄出來,明年可能就沒錢了。」

  瞿陽訝異了一瞬。

  沒錢?

  這怎麼可能?

  除非是又有什麼大動作了!

  瞿陽腦海迅速捋了捋天禾需要花錢的地方,德農農資超市和惠農網。

  回頭得趕緊把資金申請下來了。

  除了天禾種業外,郭陽也陸續和謝時傑、陸漢斌、向天山、余秦、包心禹幾人進行了交流。

  總之,先把資金計劃報上來。

  幾天後。

  郭陽召集集團各公司開了一次大會,這也是近一兩個月第一次開會。

  還好的是各部門的業務都很熟練,各項數據、業務情況、遇到的問題,都和郭陽所了解到的對得上。

  郭陽也藉此把今明兩年各子公司的資金計劃定了下來。

  給各子公司留出了餘地。

  至於剩下的大筆資金,郭陽則沒有公之於眾。

  而是準備陸續進入糧食和期貨市場,開始布局。

  …

  張掖的一家高檔酒店裡,幾位國內知名的玉米種企掌權人聚集在一起。

  煙霧繚繞。

  氣氛有些沉悶。

  良久。

  作為東道主的沙洲種業謝方林才出聲說道:「現在大家就該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天禾種業。」

  「天禾的制種基地大夥都去看了,今年風調雨順,就沒有一塊是減了產的。」

  「怎麼聯合?」

  「聯合個屁!」

  另一邊,有位稍顯年輕的男子也站了起來,「還是各憑本事吧!」

  謝方林說道:「呵呵,隆平高科以為傍上了利馬格蘭,就以為真能在玉米種業立足了。」

  「劉石,我看你還是太迷信外資了吧!」


  「劉石可是在外資企業幹了十幾年了,從孟山都,到拜耳,再到利馬格蘭,現在又到了隆平,那可是洋企的引路人!」

  一聽這話,才任職隆平高科首席CEO的劉石就感覺一陣火大。

  「總比你們不思進取好!」

  「沙洲和登海種業靠著先玉335不也活的挺滋潤?」

  德農種業的張雷揶揄的說道:「先玉335都故意放任套牌了,還怎麼聯合?」

  「我只感覺好笑,沙洲先鋒和登海先鋒去年就在瘋狂串貨,夏播的市場被你們攪得一團糟。」

  李燈海默不作聲。

  一場因天禾而起的聚會最終鬧得不歡而散。

  每個人都心懷鬼胎。

  而事後,謝方林轉機去了沙洲種業在海南的育種基地。

  在地里,沙洲種業仿製天玉1號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

  同時,另一款種子即將進入品種審定區試環節的最後一年。

  等審定一完成,仿製的種子就套皮成了已經完成審定的種子,意味著08年仿製的種子就能上市銷售。

  這已經是最快的途徑,同時也是一種創新。

  國內有很多的企業和科研機構都是這樣乾的,登海、德農、大北農、豐樂,無一例外。

  不過這也是最後的機會了。

  高層推動品種審定製度改革和種子fa修訂的態度前所未有的堅定。

  謝方林只想仿製的種子早點上市銷售,多賺點小錢錢,帶動沙洲種業的股價上漲,然後再收割一波。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