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土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56章 土壤

  10月初本該是沙棘結果子的季節,不過嘉禾的這片沙棘林滿打滿算,也才1年時間。

  但一株株毫不起眼的沙棘樹,卻起到了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良土壤的作用。

  這個季節的酒泉白天天氣宜人,氣溫適中,還是挺適合戶外活動。

  想了想,郭陽給開車來接人的老宋說道:「老宋,去戈壁項目區上看看,謝時傑在哪兒知道不?」

  老宋說道:「謝總早上和嚴總去了金塔,什麼時候回來還不知道。」

  「那我們自己去吧。」

  戈壁是一條天然的道路,不過通往項目區的道路上,還是進行了簡單的平整,尖銳和大塊的石頭是看不到了。

  整齊排列的沙棘林就在道路的兩側,宛若守衛戈壁的勇士。

  只是還幼小,高度和冠幅都還不夠,風依然會對兩列間的空隙造成侵蝕,地表沙粒依然會被吹動。

  但這種情況隨著樹的長大,只會越來越少。

  穿過沙棘林之後,便是瀚海紅麻,花期已過,甚至連種子都已經成熟並完成採摘,進入了休眠期。

  最終汽車在討賴河邊停下,這裡的懸崖沒有那麼陡峭,河邊和兩側的戈壁上有一群機械正在忙碌著。

  郭陽下了車,站在高處看了看,主要是土地平整。

  沒呆一會兒,就有負責負責現場的工作人員注意到了他。

  「董事長好,我是這邊的技術經理戴羊。」

  郭陽看了看來人,沒見過,面相看起來很成熟,年齡卻不一定很大。

  「這邊是在幹什麼?」

  戴羊說:「明年開春後,河邊和兩側的戈壁就要開始種植沙棘和紅麻,今年先平整場地,開挖種植溝,同時把大塊的石頭清理掉,該換土的還要換土。」

  郭陽也反應過來,戈壁上種樹好像確實有挖防風溝這道工序。

  「苗圃那邊呢?今年繁育了多少種苗?」

  「沙棘苗有1000萬株,紅麻目前的方案是明年直接用種子直播。」

  郭陽算了算,1000萬株大概就是10萬畝,占了兩個城市間戈壁面積的三分之一,這比例已經足夠高了。

  「這邊還有事沒,陪我去轉一轉?」

  戴羊忙不迭的點頭答應,能和老闆一起的機會可不多,雖然他覺得嘉禾這次的投資難以理解。

  上了車後,沒過一會兒,又經過了一片沙棘林,黑色的滴灌帶還在澆水。

  戴羊想著這一年以來,這1萬畝試種的沙棘林,滴灌澆水的次數已經記不清了。

  他忍不住說道:「老闆,這裡的降水量太少了,需要澆水的次數太頻繁,春秋兩季3~4天就要灌溉一次,冬季7~8天灌溉一次,夏季甚至每天都要灌溉一次。」

  「成本有點高,現在1萬畝還好,如果是10萬畝,只是澆水的成本都要折磨死人。」

  郭陽挑了挑眉,問道:「沙棘的生長環境和這邊的降水量,你清楚嗎?」

  戴羊只稍微想了想,就開口道:「沙棘的生長環境對年降水量要求不得低於400毫米,除非是在丘陵溝谷與河漫灘種。」

  「但酒泉附近地勢南高北低,祁連山山地附近降水量還有300毫米,等到了北邊的馬鬃山就只有39毫米。」

  郭陽也不驚奇,能混到技術經理這個職位,掌握這些應該是很正常的事。

  至少他也知道,河西走廊地區的戈壁年降雨量約100mm,甚至更低。

  郭陽說道:「我記得今年七八月的時候,好像有兩天雨下得還挺大的。」

  「是有兩天。」

  開車的老宋是本地人,聽到這裡也跟著說道:「每年好像這邊都會有一次大型降雨。」

  戴羊說道:「但戈壁留不住水啊,總不能一直這樣澆水澆水下去吧!」

  郭陽笑了笑,說:「滴灌管也堅持不了那麼久時間,等沙棘林和紅麻長大點應該就能留住水了。」

  事實上,從夏季的那場降雨之後,郭陽對改造這片戈壁的信心就提升了一大截。

  種子商店培育的沙棘和瀚海紅麻最大的特性就是生命力強、以及涵養水源,形成植物群體後的效果又會更佳。


  只要幼苗期保持澆水,根系徹底紮下去後,每年自帶的降雨量就足夠維持其正常生長了。

  不過戴羊不知道這些,他多年從事農業的認知告訴他,沙棘要想掛果產量好,灌溉條件也是重在之重。

  這邊戈壁雖然有水源,但投入滴灌的成本高啊!

  改造種植成本均攤下來每畝1500元,但要修建泵房首部,埋主管,鋪設滴灌帶,這些也要投資上千元。

  再加上員工工資,和每年的水費,戴羊感覺只靠種植沙棘和紅麻,他這輩子是看不到回本的希望了。

  這時,郭陽看到前方路邊停了輛汽車。

  觀察了下,在沙棘林里發現了三個人,手上還拿著鋤頭,在挖著什麼。

  「停一下,那邊有人。」

  戴羊也注意到了沙棘林的情況,「好像是馬瑞教授和他的學生。」

  沙棘林里的三人也注意到有人來了,抬頭看去,目光正好對上,雙方也互相認了出來。

  「郭老闆。」

  「馬教授。」

  郭陽看了看拿著鋤頭的學生,其腳下還躺著株新鮮出爐的沙棘樹,在沙棘樹的旁邊還有一個大坑。

  馬瑞笑著說道:「也種了快一年時間了,我們來看看生長情況如何了。」

  嘉禾和農大長期保持有合作,馬瑞教授團隊更是戈壁上這塊地的農業規劃團隊。

  當初種沙棘就是馬教授的提議。

  郭陽好奇的問道:「那情況怎麼樣呢?」

  馬教授笑著回答道:「很好,效果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說著,馬教授往前走了幾步,到了挖出的坑前,然後拿起那一株看似很矮的沙棘樹。

  「只是一年,沙棘樹的高度就普遍達到了80cm,成年的沙棘樹也不過1.5米。」

  「最主要的還是這根系,主根扎得太深了,估計已經超過了樹高。」

  郭陽,戴羊以及羅修和老宋都圍在了樹前、坑前,只見挖出的沙棘樹的主根已經斷掉了。

  在那個超過半米深的坑裡,還留有一截主根,同時周圍也散布著很多鬚根。

  這些密密麻麻的鬚根從石頭的縫隙里穿過,或者是用包裹來形容更為合適?

  因為如果按這種架勢來看,石頭縫隙里的土壤都被沙棘根系充分的利用了。

  戴羊早已是一副見了鬼的模樣,沙棘樹防風固沙,是個西北人都知道這事兒,但是這樣防的嗎?

  這是一點土壤也不想讓風吹走啊!

  戴羊跳進坑裡,用手刨了刨,石子依然劃得他手生疼,貨真價實的碎石!

  他問道:「馬教授,這樹再長大點,是不是真能留住水?」

  馬教授笑道:「就現在這情況,保水能力就很強了,我們剛挖開的時候,地下的土壤都還是潤的。」

  戴羊說:「那是我們定時在補水,所以才是潤的。」

  「這可能也是一部分原因。」馬教授分析著,走到了另一列的沙棘樹前。

  「你們看這些樹的周邊,以前寸草不生的戈壁,現在已經能看到鹽生草、畫眉草、五星蒿等一年生植物完成生命周期。」

  「同時偶爾還有超旱生灌木紅砂、合頭草等種子萌發,只要來場降雨,一樣能長成成株開花結實。」

  戴羊走了過去,順手就拔掉了樹盤旁邊的雜草。

  「這些雜草也會消耗土壤的肥力,影響到沙棘的種植質量」

  郭陽也在觀察著,這時已經是10月,白天和夜間的溫差極大,一年生的植物很多已經凋零。

  但能看到殘存的枯枝敗葉。

  他想起種子商店關於沙棘里有一句介紹,形成植物群落時效果更佳。

  「馬教授,這些是不是就是植物群落?」

  馬教授點了點頭,說道:「1年生的畫眉草等就是草本層優勢植物,都有短命避旱的特性。

  灌木層除了人為栽植的沙棘,優勢種是紅砂、泡泡刺等超旱生植物;目前還沒有喬木層。」

  「這裡已經有形成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為主的植物群落的趨勢。」


  聽到這裡,郭陽細細理解著,除了植物群落趨勢帶來的喜悅外,另兩個詞語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短命避旱,

  超旱生植物。

  如果沒理解錯的話,這些都是戈壁荒漠中的優勢植物。

  相當於又給他尋找了個搜集種質資源的方向。

  郭陽問道:「人工清除種植區域的雜草,會不會影響到這種植物群落的形成?」

  戴羊也看了過來,灌溉、除草,可以說是沙棘幼苗管理中的主要工序。

  雜草爭搶沙棘苗的水分和肥料,從而影響到沙棘的生長,如果不能除草,肯定會影響到後期掛果的收益。

  馬教授沉吟了下,說道:「除草肯定是利大於弊,如果想早點形成植物群落,可以只除樹盤周圍的雜草。」

  「在荒漠戈壁植被群落區,由於自然環境惡劣,易受資源因子的約束,物種要在缺水缺肥等情況下共存,導致它們除了有相似的生態學特徵,還存在著競爭關係。」

  「但我們主要是培育沙棘樹,自然要其它植物來適應,長期下去,能適應的植物就會出現許多互補的特徵。」

  「從而對資源的利用途徑存在差異,不同植物相互適應,協同進化,從而使物種與環境和諧統一。」

  「最後才能形成相對比較穩定的植物群落。」

  聽了馬教授的一席話,郭陽才真的理解到植物群落的含義。

  以往他理解的是沙棘成林。

  但現在想來,沙棘成林只是最初級的,要想完全發揮出沙棘和紅麻涵養水源的能力。

  生物多樣性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啊,還是要多和這些行業內的專家教授交流,就像這次,郭陽從馬瑞教授身上就學到了不少。

  郭陽問道:「瀚海紅麻也是同樣的情況吧?」

  馬教授說道:「紅麻的情況還要好上一些,而且其更適合種植在河岸、湖邊以及濕地等區域。」

  郭陽向馬教授伸出了右手,說道:「馬教授,感謝你們的付出,後面還要麻煩你們多來監測。」

  「我們也對嘉禾很期待,如果真能改變戈壁地貌,對全國來說,都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那肯定的。」

  兩人握了握手,就此告別。

  隨後郭陽又去苗圃看了看,整個設施已經很完善。

  戶外的,溫室內的,露地的,營養杯裝的,有些已經繁殖半年到一年時間,有些還才剛剛扦插。

  沙棘苗1~2年生的,用來栽植是最為的合適。

  這樣移栽的苗,精心管理之下,掛果需要的時間要比直播種子更短一些。

  紅麻種子的儲備也足夠,按這種情況,只要人力能跟上,兩城市間的30萬畝戈壁明年就能完成播種和移栽。

  同理,嘉禾的總部也要進入籌備之中了。

  郭陽感覺這趟真沒白來。

  ……

  與此同時。

  金塔的草場上,犁鏵在獵豹拖拉機的帶動下輕鬆的翻開泥土,綠肥的根系交織在一起,引來一片驚呼。

  幾名專家教授迫不及待的走入了土地中。

  土壤深厚而鬆軟,只是輕輕一捧,便能感受到濃郁的養分和濕潤的觸感。

  「這土壤真肥啊!」

  「我甚至有一瞬間以為回到了東北,正站在黑土地上。」

  「重度鹽鹼地的土壤種植綠肥後能改良到這種程度,這還是第一次見。」

  人群中。

  華夏農科院的蘇國洲和農業部規劃設計院的周博士相視一眼,默契的笑了起來。

  短短四年,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尤其是周博士,每來一次都會這裡的變化深深震撼,這次也同樣不例外。

  這幾年,他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檢測這裡的土壤,這次也同樣不例外,還帶來了一些土壤學的專家。

  周博士站出來說道:「根據我們長期的監測,這裡的土壤理化性質和生物學性狀都已經有了極大的改變。」


  「土壤有機質、土壤生物量、土壤蓄水保肥能力等等,都完全能稱得上是高產田。」

  等周博士介紹完各類詳細的土壤數據後,蘇國洲也說出了上層的目的。

  「種植綠肥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我國的綠肥種植目前仍處於小範圍的應用階段。」

  「種植戶缺乏種植綠肥、利用綠肥的意識,且與綠肥配套的相關技術也不全。」

  「所以今年國家立項了一個大課題,據地域的差異明確種植綠肥對各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建立各地的最優資料庫,為種植戶提供精準、全面的參考標準。」

  「另外,在綠肥還田方式上,根據作物的不同,也要進行研究,間套復作、輪作、休閒綠肥…等等。」

  在場的技術專家有東北的,有山東的,有河北的,有江蘇的,皆是一些苜禾1號的重點推廣區域。

  聞言,都笑著應了下來。

  如果濱海鹽鹼地幾年後都能達到這種效果,那他們妥妥的能沾光。

  不過各地的情況不同,怎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改良效果,幫農戶取得最大的效益。

  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點。

  他們也能藉此次研究,拿到課題經費,發表論文,提升職稱,總之皆大歡喜。

  不遠處的另一邊。

  謝時傑,嚴群以及蔡斌也在交流著。

  蔡斌說道:「嚴總,真要全部留著明年來翻壓綠肥?這麼大的面積,明年不得干冒煙啊!」

  張偉已經離職返鄉,這會兒東和農機是蔡斌在臨時接管。

  東和農機的隊伍雖然龐大,但嘉禾涉及的面積也是越來越多,還很散。

  金達這20萬畝草場要翻壓綠肥,還新承包了50萬畝鹽鹼荒地,這個冬天也要動起來。

  除此之外,澤普的50萬畝,五原還有二十多萬畝。

  這些是嘉禾自有的基地,預計明年全都要深翻。

  天禾和農戶還簽訂有幾十萬的制種基地,這些也是東和農機能爭取到的業務。

  任務極其的重。

  嚴群沉吟片刻,回答道:「制種玉米要5月份才播種,這可還有大半年時間!」

  「最合適的時間還是明年3月份翻壓綠肥,然後發酵腐熟一個月,再旋耕,這樣苜禾1號腐爛後至少能轉化四五噸有機肥,每畝可以節省上千元的購肥資金。」

  蔡斌說道:「這土壤已經夠好的了啊!」

  嚴群也寸步不讓,說:「苜禾1號可是高品質的有機綠肥,自然得把土壤改良效果達到最大化。」

  蔡斌不由露出了一張苦瓜臉,思考著對策。

  謝時傑說道:「苜禾那100萬畝地開荒,也要指望你那一兩百號人馬,這個冬天可以先整地和深翻,開春後旋耕就行了。」

  看蔡斌一臉發愁,謝時傑上千拍了拍他肩膀。

  「今年冬天你要能這開荒工作拿下,你這東和農機總經理的位置可就穩了。」

  機會就在眼前,蔡斌自然也十分想抓握住。

  他本來只是職業開農機的,能獲得如今這個機會,完全是因為加入東和農機早,老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才讓他頂上。

  做好了能不能轉正還不知道,但做不好肯定是一丁點機會也不會有。

  蔡斌琢磨了會兒,心裡拿定了主意,要麼更新機器,要麼擴大隊伍。

  干就完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