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燒錢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西汽新一代領導班子,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年輕化,更有活力。林超涵上任後,比從前更加忙碌,如今生產任務十分繁忙,產能擴大後,更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隨著房地產、公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潮的興起,重型卡車的市場需求量遽然猛增。

  而西汽北郊新廠產能的擴大,正好適應了這一趨勢的變化,西汽的銷售業績連年猛升,成就喜人。

  2007年底,西汽全年各型車輛銷售超過2萬輛,其中主要是民用重卡,超過1.5萬輛,此外則是以2300系列、2190系列為代表的各種軍用重卡,以及客車和其它定製的特種車等。

  然而,這根本就不是中國市場的極限值,西汽意識到,這可能只是一個開端而已,接下來的中國必然會爆發出更猛的需求。

  這絕不是他們盲目樂觀的認知,而確實是中國的建設需要。

  這個需求如此之大,以致於整個中國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數十家卡車生產企業,其實能夠生產重卡的就有二十來家,這還不包括西汽、光明、響越等之前已經有一定名頭的企業,純粹是新成立的企業。

  因為需求,也因為對智慧財產權,以及各種難以盡述的人事關係變動,整個斯太爾技術瘋狂擴散,再加上資金的充沛,各地的大小汽車製造廠都擁有了製造重卡的能力。這個現象一時間對傳統的數家重卡企業形成了衝擊。

  然而,西汽有先進之明地引進了G2000技術,再加上自己對原有的技術的吃透和消化,如今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特色系列,而且擁有極大的質量優勢,在市場上牢牢地站住了腳跟。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外貿方面開始捷報頻傳,這一點後面第四卷會詳述。

  這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西汽的傳統強勢,軍車領域牢牢地把握了制高點,如今,2300已經完全投產,2300後面的系列從B到K一直不停改進,交付多批給部隊使用,反饋良好。當然這依然是個過渡產品,第三代重卡的研製現在開始走過預研階段,已經快馬加鞭地推進了。

  其次,在民用重卡領域,結合斯太爾和G2000技術,西汽推出了2300的民用版本,但是只少批量生產投放市場,因為這個比起從前推出的民用重卡系列,並不算特別先進,只能說是一款新老結合的成熟版本,很快,西汽就開始進入了第二階段,在使用G2000駕駛室的基礎上使用了新的發動機和車架,以及一些懸架設計,同時開始嘗試使用CAN總線,發動機方面適配的是魯柴生產的新型電控高壓共軌發動機,國III排放,功率從280馬力覆蓋到了320馬力,雖然這個型號的發動機相比之前動力提升並不明顯,但是很快的覆蓋了市場,搶到了市場先機。這個時候的西汽已經開始完全實現了內部的標準化,正在走向模塊化的設計。由於新技術的推出,市場表現出了高度的興趣,雖然說一些新的重卡企業正搶西汽傳統的市場客戶,但是更新換代後的西汽重卡,根本不受影響,依然受到了較高青睞。

  再次,西汽將一大堆旗下技術部門和分廠推出去建設新的分公司的計劃終於開始收穫了豐碩的成果,當時,林超涵看到G2000技術引進後的好處與弊端,如果帶著一堆的新技術,卻只是自己內部消化,然後還要上級不停地督促,很難發揮出技術人員們的主觀能動性,更重要的是,西汽花了那麼大代價,結果卻只能自產自銷,實在是得不償失,不如索性直接推向市場。當時他還沒有預料到後來會出現那麼多的卡車生產企業,也就是考慮到當時兄弟廠家有時候互相支援,甚至互相採購一些各自的優勢零部件,只好好干,不至於就餓死,哪料到後來居然全國建了很多重卡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在市場上到處尋找零部件供應商,西汽推出去的這一堆分公司幾乎全部都受益了,有的活得比西汽總公司還要滋潤。這讓林超涵自己也大跌眼鏡,畢竟他當時也有狠心給西汽總公司甩鍋的意思,畢竟這些分廠和單位人數眾多,以前確實也是一大負擔。如今,卻意外成了西汽騰飛的重要助力。

  這一點尤其值得西汽大書特書。當時西汽分拆出去最重要的分廠和子公司包括:車橋子公司成立於2003年,主要負責產品車橋,後來居然成為西汽體系中盈利能力最強的子公司。A汽車零部件,由原三產公司分拆成立,主要產品為汽車外飾件、燈具、線束、油箱、車用空調等;B汽車零部件公司,2004年成立,主要產品包括鈑金件、金屬結構件;C公司,主要產品車用傳動軸,後發展為國內最大相關部件的生產企業……

  林林總總,西汽先後成立的子分司或是控股公司達30餘家,幾乎涉及到了汽車生產的各個專業垂直領域。

  其中比如生產車橋的分公司,剛成立的時候產品只有三個系列,30多個品種,員工達上千人,處在半死不活的邊緣,但是獨立後,迸發出驚人的活力,在吸收消化斯太爾的經驗上再悟透G2000技術,進行本地化改進,然後推向市場,螺旋式反覆改進,並且還開發了自己的產品平台,並且形成了自己的模塊化設計思路和理念,開發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研發團隊也從原來的8個人發展到後來的上百人團隊。2007年底的時候,漢德在國內市場上混得風生水起。


  如今,在西汽集團,最重要的部門就是研發部門了,汽研所、技術研究中心等各種部門不斷引進高端人才,引進最新設備技術,不斷地擴充研發規模和研發投入。

  嘗到甜頭的西汽已經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有足夠強的技術研發能力才能活得更好。

  這在某些時候,已經開始成為一種信念。

  林超涵尤其堅信。

  西汽隨著銷售額的增長,如今已經逐漸形成了良性循環,手中的資金相對充裕的情況下,林超涵提出,要盯緊世界潮流,立足於現有技術基礎,形成西汽自己完全獨立自主的技術體系。如今的G2000技術西汽已經完全擁有獨立的技術體系,可以基於其技術生產製造並對外銷售,不必經過NAM的許可。但是此時NAM的最新款型已經面世了,不光是NAM,其它世界老牌重卡企業也都各自推出了自己的新款重卡,相比這些技術G2000已經再次落後,林超涵認為,在國內都屬於小打小鬧,雖然能夠取得一時優勢,但是這種優勢並不長久,老跟在別人屁股後頭跑,那就永遠只能人家輸血,西汽必須要完全走出自己的路子才行。

  這個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的,其實王興發現在就有點保守。

  王興發是這麼考慮的,他認為現在西汽沒有必要過於激進盲目地發展新體系和技術,G2000已經足夠保持在國內市場的領先優勢,短時間內西汽應該以穩定銷售為主,而不是著急忙於研發新產品,當然軍方的要求例外。

  對於這個觀點,兩人有過一次爭論。

  2007底在西汽明亮的辦公室大樓里的總經理辦公室里,王興發和幾個副總,以及新上任的總工孫昌壽等人坐在那裡討論未來發展規劃的問題。這是一次正式的會議,但是比正式的會議還要重要。

  這次會議有個背景,最近,由國家直接下發了一個研究課題給西汽,那就是新能源重卡研發。

  新能源汽車的口號,在當時就不算是什麼新鮮事了,因為那個時候氣候變暖正在成為全球性熱炒的話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汽車廠家都在琢磨如何利用新能源作為動力。國家給西汽的命題是「新能源在重型卡車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與循環利用」。

  這可是一份正式的國家文件。

  但是大家的理解卻有所不同,新能源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重要性,可以說誰先能掌握新能源技術,誰就有可能掌握未來,當然這個新能源技術必須要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同時還得實用、便捷、易獲取、價格低廉等特點。

  西汽眾人討論的焦點在於如何去對待這個課題。從王興發的角度來看,這是國家給的命題,西汽必須得完成,但是怎麼完成卻有講究,在當前情況下,新能源沒有實現突破的情況下,西汽可以做一些試探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把它留在試驗室里,也就是說汽研所那邊搞一搞就可以了。

  但是林超涵卻從這裡面嗅到了機遇的味道,他提出要利用這次機會,讓西汽提前進軍新能源領域,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正向研發,開始出全新型號。

  王興發其實頭疼極了,以前他沒有坐在這個位置上,對林超涵自然是各種支持,因為還沒有頭家的壓力,不必每天面對惱人的財務報表。現如今,他發現,花每一分錢都很難,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決策是不是對的,因此他變得更加謹小慎微起來。

  正向研發?新型號?這詞兒聽上去就是燒錢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