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夏侯惇決死,李通歸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與袁紹的氣勢如虹,江東的金戈鐵馬不同,潁川許縣境內一直籠罩著一種王朝末路的風雨飄搖。

  從士吏將校,到豪強世族,從文臣武將,到各地守吏,皆是人心惶惶,不乏有人棄城而走者。

  屯田的屯卒更是一營一營的遁逃,江東的先鋒和游騎已經殺到潁川疆域一線了,戰火即將席捲許縣腹地,此時戰局不利的情況已經瞞不下去了。

  所有屯卒都清楚,此時不逃,就要被強迫送上戰場,慘死於戰事當中。所以哪怕夏侯惇下令連坐,一人逃亡,全伍皆殺,逃亡亦不可抑制。很多時候一營五十名屯卒都全部趁夜遁逃。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前線的滿寵有爭勝之心,荀彧也沒辦法不惜代價的給他源源不斷的提供後援。

  從曹仁戰敗到如今,荀彧拼盡全力才往平輿一線輸送了萬餘屯卒,又在潁川動員全部男女,共計兩萬人屯守疆界。

  他實在是沒辦法把部隊全部送往平輿,潁川境內已經有配合袁紹、孫策而起兵的豪傑叛逆。

  在東南的潁水方向和西南的昆陽方向,都有江東軍隊出現,抄掠許下。

  潁川這片平原之地,四面漏風,想要穩固形勢,只能重兵把守。

  而荀彧強征的這三萬男女,已經是潁川最後能調動的三萬人了。

  三萬男女只觀這形容,便可知,這是絕對意義上的烏合之眾,沒有任何機動能力,只能據城死守,一邊防禦敵軍,一邊整頓訓練。

  不過即便這種烏合之眾,也是在防守之戰中才能徵召出來的。

  不需要長途遠征,沒有太大的後勤補給壓力,荀彧才能迅速拉起一支勉強一用的部隊。

  對這支部隊的戰鬥力,荀彧幾乎不抱任何期望,別說他們三萬人分散在各地,就算集結在一處,兩軍列陣,也可能被江東軍千餘鐵騎,一鼓而破。

  兵法言:不教而戰,謂之殺。

  可荀彧也實在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從袁紹南征以來,他就夙興夜寐,精力憔悴,曹軍相較於兵多將廣的袁紹勢力,本就不占優勢,如今孫策又起於南方,中原腹背受敵,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偏偏跟他一同鎮守許縣的曹營大將軍夏侯惇又並非以將才著稱,只會一味的向荀彧要援兵。

  荀彧勞累到半夜,燭光下只感覺雙眼晦澀,頭昏腦脹,但夏侯惇依舊不依不饒。

  「荀君,我等派往赭丘城的三千徒卒路上被江東大將張遼率游騎所破,奔潰而歸者僅千餘人。赭丘城是潁、汝一帶僅有的幾處兵家必爭之地,絕不容有失,急需援軍增援。」

  夏侯惇打仗的能力相對一般,不過戰略眼光還是有一些的。

  就如他所言,赭丘城是洧水和潁水的交界地,即在後世周口的川匯區到西華一線,川匯區這個名字就可以知道,這裡是因地理形勢而得名。

  在赭丘城這裡,洧水又東徑城西,西南折入潁,可以說是僅有的城高池深之地。這裡並非縣邑,春秋之時,諸侯為了守衛中原之地,就在這裡築城以守衛兵家要地。

  同時這裡也是中原少有的丘陵地帶,丘陵不高,但相較於周圍的一馬平川,至少算是一處高地,所以謂之為西華縣。

  控制了赭丘城,就等於扼守住西華、汝陽兩縣,對汝南戰事和潁川防線都至關重要。

  所以這裡絕不容有失,江東遊騎已經抵達這裡,探查完地理形勢後,用不了多久,江東大軍就會攻擊赭丘城。

  荀彧放下手中的筆墨,手撫昏昏欲脹的額頭,說道:「明日夏侯將軍帶兵入兩市,盡驅市人為卒,可得約三千兵,將軍親率之以馳援赭丘。此地絕不容有失。」

  許縣作為曹操的治所,是少數工商業還算繁華的城邑,城內有東西兩市,往日裡商隊往來,還算人煙繁密。

  可隨著許縣周圍烽煙四起,豪強雄傑紛紛叛亂。

  城中已日漸蕭條,市邑能給曹軍提供的助力已經不大。所以荀彧終於在今天決定對市肆內的所有人下手。

  而夏侯惇則大吃一驚,問道:「驅市人而戰江東厚祿教卒,豈能勝之?老弱罷民,如何能勝人之精士練材?離散係系,怎弟之行陳整齊?」

  夏侯惇所言倒非兵法,而出自《呂氏春秋》:「驅使市人作戰,靠他們可以戰勝敵手祿秩豐厚的武士和受過訓練的士兵;靠老弱疲憊的百姓可以戰勝敵手精壯、熟練的武士;靠散亂無紀的囚徒可以戰勝敵手行列整齊的軍隊;靠鋤耰木棒可以戰勝敵手的長矛利刃。」說這種言論的根本不通曉用兵之道。


  這也跟夏侯惇在曹營身份相關,他並非是曹營負責征戰的大將,而是負責屯田、鎮守後方的重臣,他甚至親自擔土,率將士勸種稻,以建設水利,發展生產。

  所以他常讀《呂氏春秋》而非《孫子兵法》。

  而呂氏春秋這一段的第一句,也正是貼合了當下的曹、孫兩軍形勢。

  要夏侯惇驅市人,而戰江東祿秩豐厚、訓練有素的精兵,這根本就全無勝算!

  荀彧睜開疲憊血紅的雙眸,凝視夏侯惇說道:「今局勢雖危,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者,以為先退則勢屈也。今曹公以精兵主力,畫地而守之,扼袁紹咽喉而不能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命之時,不可失也。」

  「夏侯將軍有堅城為壁,難過曹公乎?今除我等用命,復有何法?赭丘城無論如何,不容有失!」

  夏侯惇一直跋扈的氣勢瞬間一滯,不可思議的看向荀彧!

  這個向來溫文爾雅的曹營謀主,這一刻的狠絕讓夏侯惇都氣勢一弱,不寒而慄。

  赭丘城絕不容有失,就是要自己為之死!

  哪怕自己死在城中,也要堅守到底。

  可荀彧的話語不容拒絕,夏侯惇也知道自己無路可退,不論河北還是江東打進潁川,即便荀彧能活,他夏侯惇亦是必死無疑!

  所以夏侯惇只能親率軍隊,盡征許縣城內商賈、贅婿、遊俠和刑徒,共計三千餘人,極速開拔向赭丘城內。

  曹營中有人誓死堅守,自然就有人心思動搖。

  事實上,如今整個豫州都已經板蕩不安,豪傑雄於閭里者皆紛紛趁勢而起,左右郡縣皆背曹操而叛。

  而汝南最有威望的雄傑,自然屬朗陵縣的諸侯李通。

  李通的地位跟臧霸有些相似,早年以遊俠聞名於江汝,和同郡人陳恭起兵於朗陵後,很多人都歸附於他。

  待汝南戰亂,郡縣無主,他同陳恭設計伏殺了當時擁眾兩千戶的豪傑周直,吞併其眾。

  後來陳恭妻弟陳郃,殺陳恭而據其眾。李通攻破郃軍,斬陳郃首以祭陳恭之墓。又生禽黃巾大帥吳霸而降其屬。遭歲大飢,李通傾家振施,與士分糟糠,皆爭為用,由是盜賊不敢犯。

  如果說臧霸是獨霸琅琊,那李通就是獨霸汝南。

  只是曹操強盛,他便歸附了曹操,將部隊大部分補充給了曹操軍中,曹操因而大喜,封其為裨將軍,建功侯,仍舊以之屯汝南西界。

  朗陵縣即在平輿以西,他率軍數千屯駐在此,江東軍隊順汝水而上,就要擔心其犄其後。

  畢竟精銳戰卒可以無視風險,跨過這一帶,後面運糧的民夫可無法暢通無阻。

  要是大軍不攻破此地,待大軍攻入潁川,李通率軍在後方攻擊江東民夫,將極大的騷擾糧道。

  所以江東軍隊攻到平輿一線,朗陵縣就成為了此次攻擊的一處重點,江東大軍意圖先攻破平輿一線的左翼,聯絡周瑜所部。

  這裡在汝南西界,所以周瑜也派了千餘人來助戰,由大將呂蒙率軍近萬人,將這裡圍得水泄不通。

  此時被圍在城中的李通,看著城下江東軍隊軍容齊整,朱旗絳天,也不禁有了遲疑,不得不安頓江東勸降的使節,找到朗陵長趙儼。

  其實在江東之前,袁紹與曹操對峙於官渡之際,袁紹便派人到其營中聯絡過他,表他李通為征南將軍!

  這份厚賞,跟孫策完全無關,就是袁紹為了策反李通所給的封賞。

  不得不說,在慷慨大方這方面,袁紹還是非常出色的,遠強於他那個志大才疏的弟弟袁術。

  只是李通當初以「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紹雖強盛,而任使無方,終為之虜耳。吾以死不貳。」遂斬殺袁紹使節,將征南將軍印綬送給了曹操,以證忠心。

  可隨著江東大軍圍城,李通親戚部曲皆向他涕泣諫言:「今孤危獨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從吳侯。」

  汝南境內反叛的郡賊瞿恭、江宮、沈成等皆擁眾五六千,投降於江東,被封關內侯。

  而唯他李通坐守孤城,將以敗亡,李通自然是憂心忡忡。

  他找到向來規勸他的朗陵長趙儼,便問道:「方今天下未集,袁紹與曹公相持甚急,左右郡縣,諸郡並叛,我等又孤危獨守,今當何去何從,何以所歸?」


  趙儼收起手中書信,抬頭看向這位手按長劍,以壯勇著稱的曹營藩鎮大將,當他說出何去何從這句話的時候,究竟是何態度就已經顯然易見了。

  趙儼不得不問道:「將軍自度可能擊破城外江東軍隊?」

  李通看了一眼城外準備填埋護城河的江東大軍,但凡他有一絲把握,也早衝出去了。

  可他城中只有部曲兩千餘人,而城外旌旗招展,方陣巍巍,眾恐不下萬人。

  呂蒙正是以此而威震城池守軍,又遣使節入城勸降。

  李通曾經想能否用詐降以拖延時間,觀時勢之變,然而呂蒙根本不給他拖延的機會,在勸降的同時,圍城一刻不停。

  所以李通不得不慨嘆道:「敵軍恃十倍之眾圍城,我以弱擊強,難有所為也。」

  趙儼乃說道:「此乃一方安危之機也,朗陵百姓困窮,鄰城並叛,易用傾盪,自許、蔡以南,人懷異心,將軍不能平淮、汝,則終不能救時難也。」

  如果沒有孫策,李通平定軍中賊寇瞿恭、江宮、沈成等,方可使曹操後顧無憂,許縣穩如泰山。

  然而有江東大軍在此,淮、汝之間根本無法平定,那曹軍終有腹背受敵之患。

  李通瞬間瞪大了眼睛,驚詫的看向趙儼,這位向來奉勸自己盡忠曹操的名士,這是在勸自己投降?

  趙儼嘆息一聲,將手中書信給了李通,說道:「此乃我故友陳群來信,吳侯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其大軍已破宛城,曹將軍大勢已去。」

  李通連忙看向書信,果然信中言,江東左路軍周瑜所部日夜猛攻宛城,南陽太功曹柏孝長陰通城外,夜開城門,與南陽豪強心向江東者,裡應外合擊破守軍。

  曹軍大將曹洪已經授首,陳群不忍其好友亦無辜送死,乃修書一封入城,勸其儘快早降。

  李通看完,連忙問道:「縣君以為此言是否乃詐計,欲動搖我軍心?」

  趙儼嘆道:「讓讓人戚戚者正在於此,不論何人看此信,都難以妄言其虛,似乎豪強叛逆,歸順江東已然是浩浩大勢。」

  李通亦一片茫然,拔劍四顧,天下四方皆背曹降孫,兗、豫之間州郡紛紛南附。

  難道天下豪傑皆愚夫,唯他一人獨醒,能看出曹將軍之勝勢?

  然而,令其旁皇的正是在於此,他也看不出曹將軍何以反敗為勝。

  念及此,李通忽然理解,為何趙儼會勸他投降了。若當斷不斷,反不如天下之庸才!

  事實上,陳群並未誆騙趙儼,隨著李通跟趙儼獻城而降,很快他就得知,曹洪已經傳首建康,江東左路大軍已經跟中路匯合,兵進至昆陽、舞陽、西平一線。

  隨著朗陵的歸降,北伐戰事也已經到了決勝之時,江東大軍並義師十萬之眾已經匯師於汝南西界。

  此時大軍再無後顧之憂,隨時可以繞過平輿一帶,從郡西和南陽一線,攻入潁川西南!(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