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一騎絕塵,天下驚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86章 一騎絕塵,天下驚變

  從上蔡、朗陵以西,即汝南西界,江東大軍從這裡順汝水而上,很快便與左路的周瑜兩萬大軍會師於舞陽、偃縣一帶。

  江東大軍並非屯聚於一處,而是綿延上百里展開了攻勢,各路並進,分別攻襄城、穎陰、臨潁一縣。

  只觀縣名亦能知曉,這裡已經是潁川的腹心之地,大軍距離曹操在潁川東北的許縣已經僅剩了一步之遙。

  此時在許縣境內的文武士吏、地方豪強,源源不斷的有人棄城出逃,亦有大量人等恐城陷後被誅殺,提前出奔,歸附於江東。

  要不是曹氏宗族和荀彧的死命堅持,整個許縣可能都望風奔潰了!

  如今形勢,與勾踐的三千越甲滅吳實在是太像了。曹軍主力北上參與爭鋒,而江東軍隊長驅直入,北方的偏師根本抵擋不住,曹軍治所隨時有淪陷之危。

  但就在孫策麾下大軍長驅直入,氣吞萬里如虎之時,孫策的大營中卻驟然闖來了一名全身浴血的孫氏宗親!一騎絕塵而至,傳來天下之驚變。

  趙雲親自帶著繡衣衛將孫翊送入了孫策營帳之中,這位孫策的手足兄弟,同胞三弟,一失往日的雍容華貴,身上沾滿了污血不說,身體上還插著三四根箭矢,披數創!

  見到自己一向疼愛的兄弟慘狀如此,孫策瞬間滿臉怒容,拍案而起,問道:「叔弼,發生何事?汝怎會受此重創?」

  孫翊今年才17歲,尚未到弱冠之齡,但其氣度、豪勇最似孫策,聞言他來不及解釋身上創傷,立即急促說道:「兄長,時局有變!快快退兵吧。朝廷意欲襲袁紹之後。袁紹一旦戰敗,曹操大軍南下,我等倉促合戰,恐損失慘重!」

  孫翊話音落下,帳內頓時一片喧譁。

  「什麼?朝廷意欲干涉關東局勢?」

  「朝廷此前不是還默許袁軍從河南進軍?」

  「這恐怕是朝廷的麻痹之策,有意引河北主力,進軍河南。然後朝廷主力出河內,掩其後,旬月之間可直插袁紹治所鄴城,斷其後路,盡獲袁軍家眷妻女。」

  「若果如此,袁紹恐將大敗於曹操!」

  孫策一抬手,止住了眾人的物議,轉頭看向孫翊,呵斥道道:「慌慌張張豈是大將風度?莫要焦急,詳細敘說,朝廷怎會、又怎敢攻擊河北?」

  孫翊所言,在孫策看來,近乎是天方夜譚。朝廷怎麼會做下決斷去攻擊河北?

  充任孫策親衛的孫寧也請來了軍醫,一邊幫孫翊處理箭傷,清潔傷口,一邊撫慰道:「三弟,莫要驚慌,且從頭說來。」

  孫翊這才稍微緩了口氣,說道:「是尚書令荀攸以及左將軍劉備等人,近日一直在上書天子,請朝廷兵出河內,掩袁軍之後。」

  「荀攸為天子諫言曰:臣竊觀關東諸侯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隸諸將,不使專在一人,恐其權任太重,乘間而謀己故也。」

  「今關東諸侯,爭鋒疆場,逐鹿中原,欲定天下之形勢。若南北分定天下,則朝廷有累卵之危,諸侯有跋扈僭越之勢。」

  「是以臣竊思之,陛下宜揚威河內,朝廷應之敏速,中其機會,使諸侯勢均力敵,天下鼎足。然後諸侯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如此朝廷可以治法削藩。由是朝廷可平河北、翦中原、復兩河,紀律設張,赫然中興!」

  「而左將軍劉備更是興兵近三萬,前出河內,隨時可開拔向魏郡。我知此形勢,星夜出奔,一路被朝廷禁軍所追捕,連殺數人方突入潁川。」

  待孫翊說完,營帳內將士紛紛震驚,若朝廷若能行此謀,則天下形勢危矣!

  更有人震怖不已,袁軍一敗,己等深入豫州,恐曹操回援之後,己等形勢必危。

  就在眾人惶惶之際,孫策凜然出聲,慷慨說道:「何足驚慌!我料朝廷必不敢興此勢,越是危急之時,越應果斷決機!三軍繼續向前,孤親自督戰,必一戰擊破許縣,滅曹賊於今朝。」

  對於孫翊所言形勢,孫策以為絕不可能發生。

  或許荀攸、劉備的確曾經向天子進諫,當趁釁而動,干預關東局勢。

  使曹操不能落敗於袁紹、孫策之手,以免自此之後袁紹、孫策獨大一方,各自跋扈。

  朝廷如果助曹操擊破袁紹,解曹操之危,則袁紹勢力衰敗,曹、孫兩家亦各自損失慘重,誰都無力一統天下,形勢必然使關西有利,朝廷能夠徐徐圖之。

  但這種情況也就存在於設想當中了,如果劉協沒有氣運加身,或者說沒有被穿越,孫策不信他敢做下這種決斷!

  這世界上瞻前顧後,優柔寡斷才是常態。

  劉協要是有這個魄力,他別說是天子了,就算是開局只有一個碗,他也能再興漢室。

  他劉協不是唐憲宗,沒有「軍國樞機,盡歸之於宰相,能用忠謀,不惑群議」的胸襟,如果他任用劉備、荀攸為宰相,一切委之,或許的確有中興可能。

  但劉協如今恐權臣尤勝於諸侯,不可能讓劉備總覽朝政。

  所以劉備屯兵三萬在河內可能是真實的情況,劉協猶豫不決也是事實。劉備能發揮出歷史上,在劉表手下威脅曹操的程度就算是竭盡全力了。

  這種形勢下,關東諸侯如何決斷,將直接影響朝廷的反應。

  朝廷上的袞袞諸公,大部分都是老朽群議之徒,他們很難及時通過這種雄心萬丈的決議,稍一遷延,瞻前顧後,就會變成了朝廷軍隊在河內蠢蠢欲動,但一直沒有動作,見時局傾覆,又被嚇回了關西。

  這種畏手畏腳、錯失良機的遺憾,才是自古以來的常態!

  其能為後世所扼腕嘆息的原因正是因為,如果能進一步果斷作為,貌似會有無限可能。

  但事實上,就算他孤注一擲了,恐怕也未必能影響局勢。甚至可能加速天下的傾覆。

  這一刻,孫策其實是期望朝廷能兵出河內的,如果袁紹被曹操擊敗,身死而勢力分裂,曹操又失去許縣,後繼無援,倉促回師,被江東大軍所擊敗。

  那孫策統一天下的一切頑敵都將在這一戰被掃清!

  而孫策敢於進軍,最根本的底氣就在於他堂堂之陣亦從未懼於曹操。

  自己匯聚了五萬精兵,又有大量義軍、群寇相從,潁川一縣,己方大軍十萬,就算曹操倉促回援,自己也有信心擊而破之!

  而見孫策如此從容,又意氣奮發,營中諸將頓時安心下來。將是三軍之膽,主將如此,有一戰破敵之豪氣,諸將校自然有奮武建功之念。

  隨著孫策親自督戰,諸將士無不奮勇,江東大將凌操在臨潁城下,親登陷陣,率厲士卒,身當矢石,所攻一面,應時披壞,諸將乘勝,遂大破之!

  荀彧的戰略部署能力,無疑是遠勝曹洪的。

  臨潁城這座許縣南方的小城雖然戰略地位上不高,但千餘守軍堅守了數日,還是為許縣的防禦部署、軍隊整頓爭取了大量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在南方平輿一線的曹仁、滿寵大軍也匯聚了夏侯惇,主力從南線緩緩而歸,正沿洧水而歸。

  洧水即與潁水交匯於赭丘城處的水系支流,江東大軍如今攻破臨潁即在潁水一線,曹仁、滿寵、夏侯惇等眾迤邐而歸,走的便是洧水一線,從這一線可以經新汲縣從北方返回許縣。

  但要在江東十餘萬眾的眼皮底下返回許縣又談何容易?

  游騎探查到曹仁等部眾回援之後,孫策立即以拳重重錘在眼前的輿圖上,環視諸將說道:「夏侯惇所部不足為道,但曹仁、滿寵所部仍有數千精兵,若其順利撤回許縣,我等攻城勢必遷延日久。孤決議派遣精兵良將,急趨東北,於洧水一線,擊破曹軍!」

  諸將立即紛紛請命,說道:「末將願率軍破之!」

  「將軍,讓某去,某必破此賊虜。」

  孫策環視一圈,最終大喊一聲:「徐晃!」

  徐晃立即挺身而出,說道:「末將在!」

  「你率中軍精銳步騎一萬,前往擊破曹仁!孤以趙雲、陳武親自統帥精銳騎兵,助你破敵!」

  徐晃立即拱手,拜道:「臣必取曹仁首級,以復軍命!」

  孫策點了點頭,令幾名大將立即出動。

  這也是他為什麼會派趙雲親自助戰的原因。

  趙雲可不僅僅忠勇,而且有勇有謀,是一個幾乎沒有缺點的良將,其身先士卒,率五百鐵騎先驅,將所向無敵,摧破敵軍。

  孫策期望他們三人能戮力同心,武力既弘,計略周備,找到曹軍的主力,一戰將其摧破。

  這也是跟當下的形勢相關,十萬大軍出動,可並非屯聚於一處,綿延上百里,周瑜在攻襄城、陽翟一線,呂蒙在攻穎陰、長社一線,展開江東軍隊的側翼,從而徹底切斷許縣周圍的援軍和後勤,將其變成孤城一座,從西北方向合圍過來。


  這樣既能斷許縣的外援,還能防止曹軍主力突然回援,打江東一個措手不及。

  所以孫策手上的部隊規模,並不足以將曹仁所部數萬人全部擊破,只能力爭一戰,讓其部下精兵損失殆盡。數萬人的交戰,陣斬數千,也已經是一個極其輝煌的勝績,想要斬盡殺絕並無多少可能。

  然後徐晃所部即可從東南方向包圍許縣的右翼,聯通孫策麾下大軍主力,將許縣重重圍困。

  徐晃所部領命之後,立即開拔出營,江東軍隊能夠在前線集結數萬大軍,已經是得益於江東軍隊的訓練有素,迅捷如風。

  剩下那數萬義從,迤邐上百里,還在行軍當中。十萬大軍的開拔,興師動眾,前線已經交戰,後軍尚未出城是常態。

  而江東有無數名將尚且如此,曹軍數萬人更是行列不整,阻塞於路。

  曹軍這名義上的數萬人,是真真正正的名義上的。

  由於很多屯卒是被倉促草聚而至,屯伍數量不一,就算是各將校都不清楚自己麾下究竟有多少人,加之不乏將校遁逃,到了最頂層的曹仁、夏侯惇對部隊規模連預估都無法預估。

  好在曹仁、滿寵對可用精兵的數量還是大體了解的,曹軍訓練有素、陣列嚴整的精兵大概在五千人上下,這是從汝、潁一帶能集結的全部守卒了。

  因而由曹仁親自統帥,先行向新汲縣進發,意圖駐守在此地,威懾江東軍隊,居中策應。

  若江東軍隊攻曹軍之眾,則曹仁率精兵出城掩殺其側翼。

  新汲縣這處往日不甚被天下所關注的小城,在這一刻就成了曹、孫兩軍爭奪的焦點,甚至將影響整個天下的局勢走向!

  徐晃、趙雲等將步騎萬餘離營,趙雲便對徐晃說道:「新汲城無深溝高壘,無久儲之糧,往昔既非兵家必爭之地,亦非軍事要隘,地處平原之上,因形勢而為兩軍之所征。當此之際,我等宜急趨之,以掩其不意。」

  「雲願將精騎五百,兼道倍進,一戰破敵,輕騎騰逐,不待步兵,徑薄城下,為我大軍奪此戰之先機。」

  趙雲是孫策的親兵統帥,他被派出來本就有建功之意,徐晃自然不能駁其請,而且徐晃也是解煩軍的統帥,跟趙雲同為禁軍將領,長期共處,亦深知其才。

  聞趙雲之言,徐晃思考了片刻,說道:「可。子龍之言,與我不謀而合。如今正是爭勝之際,曹軍亦必是精銳搶進。子龍若能破敵,則此戰勝率大增。」

  現在對江東的局勢而言,哪怕平局都是大勝。

  趙雲五百精騎破陣,只要沒全軍覆沒,而殺傷敵眾甚重,遲滯敵軍,目的便已達成。

  這種有勝無敗的部署,徐晃自然不會拒絕。

  得到徐晃認可,趙雲當即率五百精騎脫離三軍,不蓄馬力,全速向新汲縣進發。

  趙雲堅信,曹仁亦是曹營名列前茅的將領,其一定能看清新汲地位,率精兵來搶。

  而五百鐵騎的目標正是曹軍的精兵!

  為了保證這支鐵騎的戰力,趙雲從軍中又額外支取了五百匹戰馬,所有人一人三馬,一日便急趨百里,抵達新汲!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