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袁紹突破官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84章 袁紹突破官渡

  雖然滿寵意氣奮甚,欲盡發潁川屯田男女,以供車徒之眾,死守在平輿一線,以渡過曹軍這生死存亡的危機之秋。

  但事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很多時候你就算是拼命,也對局勢完全無濟於事。

  中原地勢平坦,不比巴蜀、江東,劉備在漢中之戰發狠,死守住漢中,就能保益州安穩。但滿寵要守住汝南的平輿一線,就保豫州卻沒那麼容易。

  豫州的廣袤平原之上,四通八達,各個方向的軍隊很容易就繞過了平輿一線,從而襲擾潁川。

  孫策親提大軍至平輿城下軍營之後,就在營帳內展開了輿圖,對一旁的張紘問道:「如今各路軍隊都已抵達何處?」

  張紘立即手指地圖介紹道:「截至昨日信使來報,左路軍周都督所部前鋒已越過荊州疆界,抵達昆陽。」

  孫策看向地圖,昆陽,這也是中原的一處要地,扼控荊州進軍豫州的咽喉。

  昆陽之戰,正是劉秀天下聞名的那一戰,新漢兩軍就在這裡展開了決戰,以定天下之歸屬,結果新軍四十餘萬,被劉秀一戰摧破,頓使宇內皆平。

  而曹操所面臨的形勢其實遠沒有劉秀複雜凶危,他的問題就在於,如果一味固守的話,根本守不住河南這平坦之地。

  他要想破局,關鍵在於以攻代守,要像劉秀一樣,正面摧破強敵。

  先在河北大勝袁紹,然後攜大勝之威,再舉三軍之眾南下。

  如果他能舉十萬之眾反攻,正面或者側面擊破江東軍隊一路主力,那江東的此次北伐就不得不以失敗告終了,懾於其軍威,很多剛打下的郡縣守吏,恐怕都將棄城而走。

  尤其是在中路方向,梁、陳、沛、汝等地的郡守、縣令都只是初任,曹操率十萬大軍至梁、沛之間,只有寥寥幾百郡兵的兩地長吏根本無法抗衡。

  但這恐怕很難,因為曹軍主力現在還在兗州境內,而江東的右路軍已經有在兗州斷其歸路的打算了。

  江東此次的北伐是經過長期精心謀劃的,中路軍的主要戰略目標是攻破兗州、豫州一線曹軍的主力,使其軍力喪盡。

  左路軍的目標則是出荊州,以掩曹魏腹心。

  昆陽正是潁川郡的西南疆界,與荊州緊密相連,大軍從荊州葉縣出兵,離開荊州就踏入了昆陽境內。昆陽若破,左路軍將長驅直入,直趨許縣,從根源上包圍曹軍的補給之地。

  而右路軍則是從徐州出兵,進擊兗州,而襲曹軍前線之後。擾敵大軍主力的糧道。

  所以哪怕曹操真的打贏了袁紹,他要回師,首先也要擊破諸葛亮所部。

  有這個時間,孫策快則已經打下了許縣,慢也平定了蔡汝之地。

  到時候南北之爭,戰場將在淮泗之間。

  這一點不論是曹操獲勝,還是袁紹獲勝,都將如此。

  因而孫策關切的問道:「諸葛亮現已進軍何處?右路軍關乎我江東此次北伐疆域之成果。若袁紹大勝曹操,我等能在何處與袁紹劃界,就取決於右路戰果!」

  袁紹如果打贏了,不論河北還是江東都能稍緩一口氣。

  雙方目前還是盟友,絕不至於立即就翻臉,兵戈相交。

  中原畢竟不是夷狄禽獸,講究一個師出有名。要是袁紹真的前腳剛跟江東聯軍,擊敗了曹操。後腳緊接著就攻擊江東,那他會極失道義、人心,大敗而歸是十之八九。

  畢竟江東這可是強盛一時的諸侯,實力穩固,三軍用命。若被盟友偷襲,將士們必有含恨雪恥之念。河北既失道義,又失人心,可謂是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師,敗之必矣。

  而江東如此奮進,對天下大勢的改變可不僅僅局限于于江東一隅之地。

  應該說江東強盛崛起,最顯著的影響除了自身之外,就應該是對北方戰局勝負的影響了。

  如果江東如此強盛,曹操還能打贏,那江東的崛起毫無意義,此次北伐亦實已失敗。

  袁紹要無能成何等地步,才能讓曹操反敗為勝?

  張紘則語氣慷慨,手指向地圖右側,說道:「諸葛亮所部右路軍與我中路大軍同時誓師出征,已兵出彭城,進軍沛地。曹軍都督、沛相曹純率軍兩千阻之,合戰不利,已棄城而走,逃奔兗州。」

  「右路軍已攻破沛縣,沿泗水而上,破山陽守軍,兵進亢父路。其分兵兩路,一路以魏延向西攻取昌邑,一路繼續沿河北上,取亢父路。」


  「若擊破亢父大軍北上即可至東平郡,東阿已然在望!若擊破昌邑,向西則可取濟陰、陳留,截斷曹軍退路。」

  孫策滿意的點了點頭,諸葛亮能夠兵分兩路,最大的資本無疑就是他手下有大量的錙車。

  江東長期堅持積穀練兵的戰略,使得部隊極其精銳,諸葛亮統帥萬餘精銳步騎,可抵賊虜數萬。

  有這個戰力,只要幾千乘錙車,就能供應少量精銳、數千步騎的補給。

  不然像曹軍一樣,軍隊步騎數萬,就只能走亢父一條水路。

  而諸葛亮有了這個基礎,就可以直接分兵。

  騾馬化的軍隊,最恐怖的一點也正是在這裡。

  敵軍很難守住一個戰略要地,就擋住己方的快速機動。

  這要是在玉門關、劍閣、雁門關這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還有一點可能。

  在中原這種地勢平坦、四通八達的核心腹地,曹軍想守一處就擋住江東的進軍根本沒有可能。

  這裡就是大兵團決戰的戰場,自古以來能夠在中原殺出來的無不是有一支龐大軍隊,南征北戰一路進攻擊潰敵軍的。

  想要守中原,只會導致顧此失彼,處處漏風。

  因而在張紘介紹完東路形勢之後,孫策就直接有了斷言:「若如此,曹純必不是諸葛亮之敵,兵入兗州已是必然。曹純想要擋住諸葛亮,除非有三萬步騎。」

  而曹操現在分兵三萬給曹純,就只會導致自己兵敗於袁紹。戰勝袁紹後分兵三萬給曹純,就來不及馳援豫州。

  有了這個判斷,孫策就當即說道:「如今正是諸將士奮勵之時,只要攻破宛城、平輿一線,大兵遂進,潁川可破!」

  張紘亦贊同孫策所言,說道:「如今正是我等與曹操爭勝之時,只要我等能先破此地,則天下立定也。」

  許縣一帶是曹操的腹心之地,那裡的守將夏侯惇不足為道,可荀彧、毛玠等人可都是人傑!

  因此江東軍隊如果分一旅偏師過去,聊舉數千人只能襲擾其疆域,而無法突破。

  就像滿寵所言,江東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

  只有打贏了這一線,後顧無憂,糧道安穩,江東才能重兵攻入潁川,以數萬大軍破之。

  孫策和曹操誰先攻破眼前強敵,誰將終有兗、豫。

  想到這裡,孫策不禁就想到了那個令人頭疼的盟友袁紹。

  他但凡沒有那麼優柔寡斷,能夠堅定的執行戰略,與江東約期而進,而不是頭腦一熱,就提前進兵,這一戰孫策也不需要同曹操爭勝!

  江南、河北同時進軍的話,曹操一兩個月內,丟失南陽、汝南、沛、梁、陳、山陽等一大片郡國,他斷然沒有一絲勝算。

  可袁紹因顏良之敗,顏面大失,怒而興兵,到如今已經五個月了。

  十萬大軍,人吃馬嚼,五個月的消耗可能有上百萬石,再加上民夫、徭役之耗,河北至少要消耗兩百萬至三百萬石糧草。

  如果再被曹操焚燒糧草重地,他袁紹也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住?

  曹操善用兵,變化萬方,孫策是真的有些擔憂袁紹被擊破。

  現在的局勢,江東要大勝曹操,無論如何都需要袁紹再堅持一個月!

  所以孫策關注的問道:「黃河一線,袁、曹對峙,近況如何?」

  張紘所言,卻是大出孫策的意外。

  「袁軍最近高歌猛進,數路齊驅,已連破黃河、濮水、濟水一線。袁軍的河北鐵騎,出其不意自中牟而出,攻曹軍側翼,曹軍不備,最近剛打了一場敗仗,損失慘重。」

  自中牟出兵?

  孫策立即看向地圖,這不是從關西朝廷的疆域內繞了過來嗎?

  孫策驚詫問道:「朝廷居然未阻袁紹之兵?」

  這可是中牟縣啊,河南之咽喉,如果對這裡不熟,再往西一點就是爭天下的關鍵之地了,即成皋-滎陽一線。

  而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官渡之戰,官渡即在中牟境內。

  只不過由於關西小朝廷的崛起,袁、曹兩家的爭鋒之地向東大為便宜了。

  如今曹軍主力所據守的地方,即是歷史上張繡所駐兵的陳留一線。

  中牟這裡是南北、東西之重鎮,朝廷必然要派兵把守,劉備那也並非庸才,他肯定要防備袁、曹兩家搶下這裡,威脅京師。當初聯軍討董,就是搶了這裡,所以才嚇得董卓燒京城而走。

  如果他連成皋-滎陽一線的咽喉都不知道防禦,那他劉備也就別當什麼朝廷大將了。

  可是袁紹的大軍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從朝廷境內通過,出中牟而攻曹操之後。

  這展現的意義可就太多了。

  首先就意味著袁紹大軍已經打過了官渡一線!

  這距離許縣已經非常非常之近了。從河北進軍許縣,最短的路徑並非兗、豫一縣。最近的直線路徑是從白馬、鹽津一線,經過河南尹境內,只要跨原武、陽武、中牟、開封四縣,就能攻入潁川境內。

  袁軍鐵騎已經突破中牟,也就意味著他們隨時隨地可以襲擾潁川一帶。要實現袁軍戰略上的輕騎襲擾許下已經是觸手可及。

  但這次戰事所展示出來的意義還不止於此,朝廷竟然允許袁紹大軍出其境,這難道是朝廷的一種表態?關西朝廷也認為曹操大勢已去。

  這影響可就大了,孫策一直逼著朝廷站隊,現在看來是終有成效。

  不管怎麼說,大漢朝廷如今都是天下的一面旗幟。朝廷的態度,將極大的影響曹營中無數文武的態度。可能會導致,袁、曹對峙的關鍵時刻,曹軍的大將接連叛變!

  孫策立即問道:「那袁曹正面對峙情況如何?」

  這個方面,張紘就難以一口斷言了,他擰眉思索了片刻,說道:「算是互有勝負,各有所失。」

  「據諸葛瑾傳回文書所言,袁軍大將沮授諫言,北兵數眾而果勁不及南,南勢危急,腹背受敵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戰,北利在於緩搏。宜徐持久,曠以日月。」

  「許攸亦言袁公無需與操相攻也。急分諸軍持之,而徑從他道入許縣,則事立濟矣。紹皆不從,曰:『吾要當先圍取之。』」

  「於是袁紹連營相前,依沙塠為屯,東西近百里。曹軍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逡巡漸退。」

  「本月曹操復出兵與其戰,又不勝,復還營地,堅壁重整。」

  聞言,孫策不禁一笑,袁紹這是一心要破曹操,一雪前恥啊!

  不過偏偏曹操還就是打不贏袁紹。

  要自己是袁紹,也很難相信這群謀士的提議。

  自前年袁曹交惡以來,這些謀士們何曾有過建樹?之前聽他們的提議無不是損兵折將。

  再分兵數萬跟曹操對峙,自己率主力離開,萬一分兵的將領像顏良一樣被曹操斬殺,自己孤軍出奇,那不是成了深陷絕地了?曹操再斷了自己的糧道補給,眼下這大好的局勢就一朝傾覆了。

  還不如乾脆自己親自上陣,領兵攻擊曹操。

  以自己作為堂堂之陣,以孫策作為出奇之兵。

  這般胸襟氣度,天下定之可也!

  而且他袁紹這麼頭鐵的一定要先圍而取之,倒不是對曹操有什麼特殊的感情。恐怕也有著爭勝之念,這次聯軍共破曹操,他肯定不願意孫策占據上風。若是他此前損兵折將,這一次倚靠著孫策斷曹操之後,他才終破曹操。

  就算打贏了,他也怕天下人物議,有損他的威望。

  畢竟在袁紹心中,也未嘗沒有倚大勝之威,登基稱帝的打算,至少也得稱王。所以他一定要親自擊破曹操主力,以壯威勢。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