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孫策大破曹仁,曹軍生死存亡之根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江東七千人的部隊,對陣曹軍萬餘人,其實在規模上幾乎看不出來有多少差別。

  人一滿萬,無邊無岸。雙方規模的壯觀程度,完全取決於雙方究竟如何列陣。

  而孫策對自己的部隊極有信心,所以採取的是橫陣,即大三才陣,一個伍五人皆橫列,陣型依次展開,左右極廣而前後稍顯單薄。

  不過即便如此,曹軍也探查不出來江東軍隊的厚薄。

  因為江東三軍是一支完全步騎結合的精銳軍隊,在徒卒之前是游騎隊,以雁行陣排列。

  自古步宜整,而騎宜散。

  騎兵排列成雁行陣,那前後寬度就高達三四里了,有這個寬度也是為了與敵交戰時,先由游騎與敵保持接觸,遲滯敵行動和防敵突然襲擊,以掩護主力展開和完成攻擊準備。

  隔著三四里,曹仁根本就看不清江東主力的軍隊究竟是有多厚薄,他只能看到前方鐵騎鎧甲森嚴,後方大軍旌旗招展,方陣巍巍,綿延近十里,無邊無岸。

  這個情況看起來,江東軍隊非但沒有空虛,仿佛軍隊規模要比曹軍還要龐大!

  於是曹仁怒吼一聲:「誰願為我陷陣突陳,出入敵後,以測敵厚薄?」

  牛金當即挺身而出,持矛抱拳,吼道:「末將願往!」

  牛金這可是曹仁麾下絕對驍勇善戰、軍功赫赫的大將了,當初下蔡之戰,曹仁與周瑜大戰,牛金親自登鋒履刃,陷陣突陳,曾經一度打得周瑜所部士卒潰亂。

  直至周瑜麾下大將朱桓以三千強弩之士御之,方抵擋住牛金反攻。

  後曹軍奔潰,牛金於亂軍之中奮命拼殺,拼死得歸。

  這是曹軍之中久歷戰陣,與江東血戰無數的猛將。

  曹仁壯其氣,吼道:「善!汝勇冠三軍,必搓敵鋒銳!待汝凱旋,親為汝表首功!」

  有曹仁激勵,牛金勇氣奮甚,當即引二十餘騎,策馬殺向江東陣列。

  其猛氣咆勃,所向無前,面對江東遊騎的遲滯,毫不猶豫就沖策馬沖陣,意圖突破前方游騎封鎖,然後抵近江東大陣側翼,以觀江東軍陣厚薄、虛實。

  騎兵交戰,尤重勇武,畢竟騎兵列陣,總是相對分散。

  牛金所部二十餘人,猛攻一處,其人數甚至占據優勢。

  江東遊騎被其連殺三人,其他游騎只能且射且退,觀之似難擋其鋒。

  眼見如此,游騎統帥韓當勃然大怒,鬚髮皆張。

  畢竟這一戰可是吳侯親臨戰陣,吳侯就在後方數里的地方看著!

  若被吳侯所親眼目睹他韓當所部,被敵將陷陣突陳,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他韓當將來還如何再領重兵?

  不等牛金逞凶,韓當立即率所部五十多名親衛鐵騎,攜弓運矛,直趨其兵鋒。

  韓當這可是遼西人,是絕對意義上的邊疆猛將,幽州突騎的絕佳人選,其便於弓馬,有膂力,論統帥能力或許稍差於同樣邊郡良家子的董卓、公孫瓚,但論武勇絕不弱於這二人,其從征以來,數犯危難,陷敵擒虜。

  運弓矛爭鋒於兩陣之間,勇冠三軍、氣蓋萬夫,正是其所長。

  其率五十餘名鐵騎迎面與牛金所部撞在了一起,當其前者,無不立斃!

  而就在三軍之前,無數人都看的清清楚楚,曹軍騎兵,完全不是江東精銳突騎的對手。

  論雙手運矛,策馬衝擊的能力,江東遠勝敵軍,雙方一交戰,曹軍就有六七人墜馬,其中至少一半並非被刺,而是被衝擊力從馬背上撞了下去!

  曹軍總共才二十餘騎,落馬六七人,被刺殺三四人,很快就已傷亡過半,被韓當所部重重包圍。

  見到這一幕,孫策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是真正強悍的騎兵。

  如果一支騎兵只能游射無法突擊,那騎兵就只能在戰場上擔任輔助兵種。

  冷兵器戰爭,要決勝,歸根到底還是要有短兵相接的悍勇。

  牛金所部的逆擊,很顯然被江東騎兵直接擋住,該部深入敵陣,已被重重圍困,覆滅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就在所有人目睹下,曹軍大將曹仁咆哮而出,其親率輕騎突圍而進,左右馳射,所向披靡,拔牛金於重圍之中,適會步兵亦至,江東騎兵竟無法阻之。

  張紘跟在孫策身邊,贊道:「曹仁的確有賁育之勇,曹氏宗族之中,唯此人尚可堪重任,我以為應趁此良機,斬之於陣,以絕後患。」


  對此,孫策不置可否。

  曹仁這位曹氏將領,也就是被吹噓的比較利害。

  什麼曹天人,曹營第一名將。什麼二十二戰十九勝。這就跟宋軍勝率百分之六十以上一樣,勝全是小勝,敗皆動搖根基的大敗,甚至很多勝仗都只是大敗戰役裡面的小勝。

  他擔任統帥的戰役,無不以敗績而告終,且都是以進攻開始,被迫打成了守城之戰。

  南郡之戰,他忘記守夷道,被甘寧一舉拿下這軍事重鎮,然後他出兵去攻擊,被周瑜所大敗,死傷慘重,最終不得不死守江陵。這敗的簡直匪夷所思,他作為南郡統帥,居然能忘了守夷道這種兵家必爭之地。直到被甘寧一介斗將,輕而易舉的奪下,他才終於後知後覺的感受到了夷道城的重要性。他的才能跟蔡瑁相比可能都相差甚遠,至少為了守夷道,蔡瑁跟江東可是血戰不休。

  襄樊之戰,他奉命討關羽。結果準備不足,又逼反了百姓,打著打著就又變成了他死守樊城。

  至於濡須戰敗,那更是不需多說,他獨領一路進軍,朱桓聽說是他來了,直言這是個什麼廢物,兩軍對陣,勝負在於將領的能力,而不在於士兵的多寡。你們覺得他曹仁的能力如何比得上我朱桓?所以他曹仁統領的軍隊雖多,但有這麼個統帥,也一定會被我擊敗。結果曹仁果然被朱桓打的大敗而歸,損失不可勝數。這一次,他甚至來不及守城,就直接暴斃。

  總結起來,以孫策觀之,曹仁就是個有勇無謀的曹氏宗親。

  他守城逞一逞匹夫之勇尚可,可真要帶兵進攻,他完全不是天下那些真正知兵良將的對手,會被能征善戰的各種將軍所擊破。

  所以孫策說道:「曹仁徒以親戚見任,雖於曹氏宗族之中,尚算良驥,但比之天下真正之人傑,則相去甚遠!其今遇我兵鋒,不思遠遁,而逞勇爭勝,是將勝勢拱手相讓,使蔡汝局勢一朝傾覆!孤今御良將,督銳卒,破之必矣!陣斬之,則震曹軍軍心。縱其僥倖得脫,以其才亦不過是繼續遺害曹家而已。」

  要是曹操真被迫以良將賢才代曹仁統軍,說不定更加棘手。

  因而孫策意氣風發,直接揮鞭向前:「擊鼓!全軍進擊!」

  隨著江東軍中昂揚的鼓聲響起,游騎迅速脫離了與敵軍的接觸,此時江東主力大軍已經做好了部署。

  最前線是兩千餘弓弩手,其陣列整齊,徐徐如林。

  直到抵近曹軍五十步的距離,方在號令之下,弓矢亂發!曹軍隨即前線死傷慘重,軍心為之動搖。

  後世人或是嘲笑西方的排隊槍斃戰術,或是崇拜西方的排隊槍斃戰術。

  但究其根本,不論東西雙方,打仗都是這麼打的。

  中原自有兵法、陣列以來,大軍常以弓弩在前,徐徐如林,抵近齊射。

  弓弩手、戰鋒隊以火力、矢石殺傷敵眾,隨即就是跳蕩隊利用火力成果,向敵發起衝鋒。

  兵法言:開元格,臨陣對寇,矢石未交,先鋒挺入,陷堅突眾,賊徒因而破敗者,為跳蕩。

  因而跳蕩隊,即以左右衝殺者為盪陣,其銳卒謂之跳蕩。

  只是中原的兵法顯然更加完備,不僅有徐徐如林,排隊射擊的弓弩手,射擊之後的跳蕩隊,還有在弓弩手之前列陣阻敵,防備敵軍突襲的游騎,和駐紮在戰隊之後的駐隊,其職責在於視情況從正面增強突擊力量或從敵側背實施迂迴包圍,夾擊敵人。

  兵法這種東西是完全相通的,東西方打仗的形勢幾乎可以說完全相同,只是西方直到排隊槍斃的時間,才大概在兵法上追上了東方領先千年的戰爭藝術。

  江東的這個大三才陣,臨陣對寇,亦是以矢石為先,兩千訓練有素的弓弩手,矢石亂發,隨即使得曹軍陣列當中一片披靡。

  曹軍的精良甲冑情況遠不及江東精銳,兩千弓弩手的五十步攢射,使得曹軍瞬間遭受重創。

  曹軍只感覺對方密集的箭矢不斷帶著咻咻咻的呼嘯聲射至,曹軍的射聲之士,潰不成軍!

  孫策手下只有千餘人的時候,組建精銳弓兵,就要求三十步距離六箭三中。

  如今江東精銳武夫的要求,終於是趕上了南宋的水準,六十步距離十二射六中方為合格。

  如今五十步的距離上,曹軍要面臨江東兩千弓弩手至少十二箭的打擊!

  對射片刻,曹軍就開始出現了奔潰,前線的弓弩手承受不住傷亡,轉身而逃,軍陣一片混亂。


  而見此良機,後方的跳蕩隊大將程普當即麾兵疾進,薄敵陳列混亂之處。

  曹仁中軍十餘處方陣咸卻!

  若無意外的話,程普率軍將趁勢破之,使敵軍鋒徹底崩潰,旌旗陣列,土崩瓦解。

  但此時便見勇將在戰場上的作用了。

  曹仁親率三百餘精兵,馳下土坡,其悍勇過人,三百餘精兵皆悍不畏死,所向無前,竟沖斷程普所部大軍,橫截其陣!

  若是曹軍此刻猛將如雲的話,有無數雄傑猛將,皆引兵奮擊,諸軍爭奮,甚至可能大敗江東軍隊,使得士卒皆舍杖而走。

  曹仁因此壯勇之功,摧鋒陷陣,志凌勁敵,將以悍勇而威震天下。

  但可惜,這只是假設。曹操不肯輕信外將,偏師之中根本沒有多少雄傑能擔此任。

  反倒是孫策勃然大怒,立即親引具裝龍雀突騎而出,策馬直衝曹仁後方軍陣,孫策麾下猛將趙雲、陳武臨戎對寇,拔旗斬將,皆志氣奮發,所向無前。

  孫策以最精銳的千餘具裝龍雀突騎陷陣,當即所向披靡,本就混亂的曹軍大陣,此刻徹底奔潰!尤其是其中的數千屯卒,根本沒有經歷過這種聲勢浩蕩的場景。

  他們只見地方鐵騎浩浩蕩蕩,無人可當,策馬衝擊而至,己方就一片披靡,土崩瓦解。

  這一幕根本不是烏合之眾可以對抗的,鐵騎其實並非直接正面撞擊每一個軍陣,騎兵宜散,很多鐵騎也是從徒卒方陣直接策馬而過。但當浩浩蕩蕩的鐵騎湧入,哪怕這個方陣沒有被衝散,抬眼望去,前後左後皆是敵騎縱橫,四面八方皆是旌旗甲冑,光照天地的玄甲騎兵,看不見任何己方其他陣列的身影,仿佛只有己等要孤軍面對這龐大鐵騎從四面八方的圍攻。很多士卒直接就膽寒奔潰。

  數千人的崩潰,完全演繹了什麼叫兵敗如山倒。

  根本沒有辦法阻止這麼大規模的崩潰。

  曹仁奮戰在前,其後方大軍已潰,後繼無力,已再無反敗為勝可能。

  汝陰一戰,孫策親敵曹仁,陣斬上千級!俘獲曹軍兩千餘人,曹仁及所部殘兵奔潰,棄城而走。

  曹仁所部三百精兵,近乎死傷殆盡,方才護其突出重圍。

  該部皆奮不顧死,一夫奮命,十夫莫敵,百夫奮命千人難擋。可即便如此,曹仁也難挽局勢之將傾。

  隨著他在汝陰戰敗,孫策兵進蔡地,兵鋒直指曹軍在汝南最後的防線,治所平輿。淮泗之間,豪傑爭走赴義。孫策納張紘之計,盡開曹軍邸閣、糧倉以賑窮乏,收群盜以圖平輿,聚流民以實徐、豫。

  等孫策大軍匯聚於平輿一線之時,眾已達近六七萬人,聲勢浩蕩,威震中原!

  曹仁在這種聲勢下,已經徹底膽寒,欲棄汝南之地而退守潁川一線,依託潁川的駐軍和屯卒,做最後的抵抗。

  他不敢獨擔此臨陣退卻之任,便找滿寵問道:「如今孫策尚未合圍,我欲趁尚未外內斷絕之際,率軍突圍而走,至潁川一線,引屯卒據守,君以為如何?潁川屯田之民有十餘萬人,屯卒亦不下萬人,可為我強援,尤能支撐。」

  「若孫策率軍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我等徒待死而已。」

  曹仁此言,也是半真半假。

  平輿無糧是真的,曹軍就算是屯田,也不可能每個城市都有糧數萬石!

  一個大縣能有一萬兩千石的積儲,就已經算是大縣上治!

  哪怕在江東最膏腴的吳郡,也沒辦法做到這種水平。

  平輿此前並非前線重地,曹軍的糧草主要存放在汝陰一帶。

  曹仁棄城而走,率殘兵退守到平輿,這裡根本沒有充足的糧草,況且就算有萬餘石糧食,也不過軍隊十幾日所耗。

  一個城池,能夠在圍城的情況下,有十幾日的糧食可供應支撐,已經得感謝滿寵治理有方。

  所以平輿沒糧,這是事實。

  但說能夠撤到潁川,依託萬餘屯卒繼續堅守,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曹軍在潁川哪還有萬餘屯卒?真正軍屯的士卒早就被徵召到了前線,剩下那些那只不過是曹軍以軍事編制,控制的百姓青壯罷了。

  許昌之屯,乘黃巾之亂,民皆流亡,野多曠士,所以曹軍強迫百姓,以軍事編制,使之屯田。

  此時的屯田制度非常之粗暴,百姓一擔憂並無實惠,二擔憂軍事編制束縛,所以多有逃亡之舉。


  屯田為供應軍糧而興辦,必要時參加民屯的勞力同樣需執戈對敵。不同之處在於,屯田民主要從事農墾生產,而軍士以攻防為主。

  要直到袁渙上書建議,改良屯田,屯田才嚴格產生了區分,由強制屯田,改為了募民屯田。

  只是袁渙如今還在江東擔任廬江太守,所以現在的曹軍屯田,就是以強制手段,所束縛的一群百姓。

  這個時候,如果曹仁後退,潁川的士卒不得整頓,就猝臨江東大軍,怕是潁川也要板蕩崩潰!

  所以滿寵慷慨陳辭,鄭重說道:「孫策猝臨,冀其於趁釁直入而已。聞孫策已遣別將、附眾於穎汝之間,自許以南,百姓擾擾。其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兗州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

  滿寵簡直是恨不得厲聲喝罵他一頓,這個時候還逃?

  還能往哪裡逃?

  就算你逃到了潁川,守住了許縣,又有什麼用?

  江東大軍若兵進許縣,重重設圍,許縣的糧食運不出去,河北前線補給斷絕,那才是真真正正的滅頂之災!到時候曹軍數萬主力覆滅,就算他們逃到兗州,也只是苟延殘喘,待斃而已。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滿寵進一步寫信給荀彧,說道:「汝南乃許縣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汝南則無豫州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這個時候,就別管什麼將來了,不惜代價守住平輿一線,迅速整頓屯卒,盡發許縣之青壯,助曹仁守住南方才是生死存亡的根本!

  如今已經五月,河北戰事已經快要打了半年了,只要曹操能擊敗袁紹,揮師回援,則天下可定。(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