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孫策親戰(今日萬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汝南太守滿寵非常棘手的同時,守御蔡、汝沿線的曹軍大將曹仁也深諳守御之道。

  他親率主力守在了汝南的軍事重鎮汝陰一線,這裡是汝南最重要的水路潁水流經之地,順潁水而上可直抵曹操的治所許縣。

  然後以汝南典農都尉張喜守西方汝水沿線的新蔡,又力排眾議,以剛剛弱冠的曹家千里駒曹休守在沛國的龍亢。這裡是壽春中路北伐的三條水路的最右側一條。雖然地處沛國,但也被劃歸在了曹仁的防線當中。

  這部署就不像曹洪那麼刻板呆滯了,其防禦固若金湯,讓中路大軍的北伐必須打一場硬仗,才能正面摧鋒破敵,一步步殺穿過去。

  所以孫策說道:「曹軍在中路憑城據阻,我等若結硬寨,打呆仗,怕是數月亦難攻破曹軍防線,卿等有何諫言,可助孤破敵?」

  孫策說的這個形勢,已經是發生的事實了。

  呂蒙領步騎萬餘人自潁水而上,打算直插許縣。

  前期也跟曹仁打了一仗,曹仁拒戰不利,折損千餘人,遂不復出城。

  呂蒙麾下可是有著甘寧、張遼、徐晃、徐盛、周泰、凌操、韓當等諸多氣蓋萬夫的將領,曹仁就算是再猛,在汝陰城下也打不出曹天人的戰績。

  只是曹仁一心堅守,呂蒙部下雖有無數精兵強將,欲一舉摧破敵軍,亦非易事。

  此時作為一直替孫策規劃方略的張紘率先開口,說道:「奇兵深入,殺敵破軍,苟陵患未盡,則困獸思斗,報復之役,將遂無已。我以為此戰,兵爭為下,謀心為上,當以縱橫而佐攻戰。」

  「今將軍舉江南之眾北伐,上接江表,下至蔡汝,陳艦列營,周亘江畔,自建康至於汝陰,六七百里,船艦蓋江,旗甲星燭.」

  「是以汝南諸義徒並處處鋒起,四方豪、酋,咸皆請奮。鞞鼓之聲,震動天地,軍勢甚盛。」

  「因此將軍當廣聯豪傑,助其軍勢,然後內實豫州,使民有臝儲,野有積穀,然後分命將校,總率虎旅,精卒十萬,使一舉盪虜,則不足稍勤王師,以勞天下。」

  以縱橫佐攻戰,也就是張紘也認可孫策之言,如果是直接正面強攻曹仁的防線,並不易取勝。

  曹操勢力這畢竟不是一個等閒諸侯,其法度嚴明,士卒精煉,以強將守其壘,軍心穩固的情況下,很難為外敵所摧。

  但如果能夠以縱橫之術,使淮北各地,紛紛降吳,郡界寧靜,疆域充實,則縱然曹軍仍守其壘,亦不足為慮。

  孫策向來廣開言路,只是他另一名倚重的謀臣賈詡向來明哲保身,要是不主動詢問,他很少諫言。

  孫策便看向他,問道:「賈卿可有何諫言?」

  賈詡立即拱手,回道:「今將軍精兵驍將,皆集於此,又軍令嚴肅,秋毫無所犯,可謂得汝南諸義徒響應,豫州境內,舉州同聲。曹仁之眾,困獸城邑。當此之時,某以為三軍屯聚,籍籍不前,有失人望。」

  「若能果決進兵,以呂蒙先鋒自西圍蔡地,以鐵甲精騎自梁、沛斷敵糧道,又遣大將率水師破陳國,則淮泗之間,莫不響應,城堡必相次來降!」

  嘶~聞言,孫策頓時深吸了口涼氣。

  難怪賈詡一直不開口,原來他這規劃比張紘還要激進!

  這幾乎是李世民攻洛陽的形勢,從各路進軍,四面八方接戰,破王世充屯守各處的部眾和糧倉,使得關東各地守將、州縣紛紛降唐。

  自開戰以來,曹軍所恃皆是城池堅固,自曹操一統中原,就在淮北修建防線,以御江東北伐。

  這些城池的堅固是無可置疑的,在曹仁合戰不利的情況下,呂蒙想攻破汝陰都非易事。

  但這些城池是否是不可繞過的?

  這還真不好說了!

  至少曹仁重兵把守的這三處軍事重地,都只是沿河固守的城邑。若正常情況下,江東水師繞過此地,守軍可以肆意進攻後續漕船上的民夫,的確是威脅江東軍隊的糧道。

  可問題在於汝南這地方,地處河南,是著名的平原!後世孫策還來過這裡,那真的是一馬平川,站在一處高地上,極目遠眺,一眼看到近百里。

  也正是因為這種平坦的地形,適合於農耕,漢室之時汝南才能有三十七縣,兩百餘萬人,是僅次於南陽的天下第二大郡。

  這正是騎兵縱橫之處,在三條河流旁邊,也有大量的城邑可以進軍,比如潁水、汝水之間,也就是汝陰和新蔡兩縣之間,還有固始、鮦陽兩縣。汝陰與龍亢之間,也有細陽、宋國、思善一片疆域。


  而固始這裡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淮泗要地了,歷來北伐,都少不了在這裡大戰一場。

  當年春秋之時,吳楚爭霸,吳國為奪取淮河流域的戰略要地,遂與楚、頓、胡、沈、蔡、陳、許七國聯軍大戰於此,一戰擊破七國聯軍,乃成霸業。

  而賈詡的意見激進之處正在於此,他提議大軍水陸並進,步騎攻略路上,以連結汝南的義軍,舟師趨其後,攻曹軍後方糧倉,反斷曹軍糧道,從而使聲勢威震敵軍。

  到時候蔡、汝、梁、陳、沛等州縣、郡國必紛紛降吳,豪強、大族更是以城堡相次歸順。

  然後連結各地起義的義軍和黃巾軍,以穩固統治,充實徐、豫,可一戰而掃清敵虜!

  孫策躊躕,說道:「此計關鍵在於,曹軍不能從前線出兵回援。若曹軍猛然出奇兵,以精銳步騎兩萬回援,則我三軍皆無類矣。」

  攻城戰,最怕的無疑就是自己主力盡出的時候,敵軍大軍來援。

  曹軍要是從前線抽調回來兩萬軍隊,配合著曹仁,表里奮擊,怕是江東軍主力也要覆滅,到時候軍兵一戰折損上萬人,多年積蓄的府庫、軍實,將一戰喪盡。數年之內,江東再無財力支撐北伐。

  但孫策猶豫期間,賈詡凜然說道:「以將軍之英明,必知曉曹賊非一人可除。江東自始至終,不曾獨擔重任,一力擊破曹賊。將軍以英武之資,早行合縱之事,故使得凡我同盟,皆戮力同心,攻伐曹操。以如今形勢,曹操必無力陣前回師,將軍無憂也!」

  其實賈詡這話說的就很委婉了!

  事實上他想表達的含義,顯然跟他所言,截然相反。

  孫策也瞬間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那就是作為諸侯,得放棄一種自擔天命的感覺。

  誰說曹操一定得由江東擊敗?

  誰說這次北伐,江東要承擔主力進攻的角色?

  只要放開心態,立即就能想開了,這一戰江東事實上擔任的是助攻之職。

  意在幫袁紹分散曹軍精力,動搖曹軍的軍心!

  曹操如果真的敢抽師兩萬南下,怕是還不等他從兗州開拔到豫州,他身後的防線就得全線崩潰,被袁紹打得主力覆滅。

  袁紹雖然有或多或少的毛病,但不論孫策還是曹操都不敢輕視他一絲一毫。

  讓他親率十萬之眾,舉兵南下,不說一舉盪清敵虜,但打得曹操喘不上氣來,絕不在話下。

  曹操歷史上能翻盤,那是因為他沒出太大的差錯,而袁紹部下接連出了兩個叛將。

  若是眼下,曹操後方不穩,又前線被抽調兩萬步騎,怕是絕對會被袁紹趁釁所破。

  到時候袁紹大軍破曹軍主力在北,江東大軍攻略其腹心在後,曹操勢力一舉傾覆,已是必然。

  所以孫策很快便相信賈詡的斷言,曹操在袁紹的壓力下,絕不敢抽師回援。

  此正是江東趁釁之機,應該大膽進兵,下合汝南袁氏部曲和劉辟、龔都等黃巾,上應天下合縱以攻曹操的大勢。

  孫策當即下達決斷,說道:「中路軍建功立業,就在此時。千古勛名,爭之頃刻,此次北伐,孤要一舉蕩平豫州、青州一帶。」

  隨著孫策軍令下達,中路軍北伐的聲勢頓時愈發浩蕩起來,各個方向都在攻城略地,揮師猛進。

  孫策大軍的進攻方向已不止於汝南,更是涉及陳、梁、汝、沛等各個郡國。

  而戰況也如賈詡所斷言的,曹仁的確沒想過江東軍隊會向四面進擊,在他主力未損的情況下,拔出他四面八方的糧倉、關隘、險阻上的駐軍。

  精兵甲騎,跳蕩進攻,一戰便擊破汝南重鎮鮦陽,這裡向西便是葛陵亭,聲名赫赫的葛陂就在此地。

  曹營大將許褚曾在此聚眾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葛陂賊萬餘人嘗進攻許褚,許褚眾少,力戰疲極,矢石皆盡,倚靠許褚勇武,方擊退賊眾。

  而這一次,隨著汝南諸義徒處處鋒起,四方豪、酋,咸皆請奮,葛陂一帶的黃巾軍領袖劉辟、龔都等復又聚集起三萬餘人,助征伐到此地的江東大將張遼征戰。

  葛陂賊才萬餘人就曾打得許褚部眾精疲力盡,而如今劉辟、龔都等人聚三萬之眾,聲勢更加浩蕩,至少汝南太守滿寵對此是束手無策。

  要知道從葛陂向北,再不過幾十里就是汝南的治所平輿!


  這些黃巾軍雖然是響應依附的袁紹,可袁紹現在跟江東是盟軍作戰,這些黃巾賊也可以看作是江東軍的兵鋒已經抵近汝南!許縣以南,士吏皆惶惶不安。

  而孫策也是採納了張紘之計,充實這些叛軍、賊寇,撥出三萬石糧食,供給叛軍。

  劉辟興高采烈的遣數千之眾,負米而歸,一趟趟把這些軍米搬回了自己營中。

  三萬石米,足夠這些依附之眾吃上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保證他們的戰力。

  而一個月的時間,汝南戰事必已分出勝負!

  能以三萬石米,就佐攻戰,增加勝率,孫策自然是慷慨豪爽,絲毫沒有吝惜。

  在張遼精騎縱橫之際,江東舟師從右路也攻破了沛國,斷掉曹軍在右翼的一切補給,兵鋒直逼梁、陳。

  如果這兩地亦破,那曹仁的重兵就會跟王世充在洛陽的孤軍一樣,被敵軍從四面八方遙相圍困,而遠方州郡則紛紛降敵。

  關鍵是,曹軍所面臨的局勢還要更加危急,這些郡縣若被攻破,整個兗、豫都將人心惶惶,前線的曹操數萬大軍恐將崩潰!

  就在曹仁進退維谷之際,四月中旬,孫策大軍北伐半旬之後,另一道曹軍的噩耗,江東軍的捷報響傳淮泗之間!

  使得江東北伐大軍士氣大振,而曹軍愈發震怖,軍心動搖。

  在猛攻多日之後,呂蒙率眾終於攻破了張喜駐守的新蔡城!

  這一戰,呂蒙沒有任何用巧,就跟龐統攻雒城一樣,親督攻城。

  其以大將甘寧督攻在前,然後呂蒙以精銳繼之。

  大軍侵晨進攻,呂蒙手執枹鼓,親自擂響戰鼓助威,士卒皆騰踴自升。

  甘寧先登陷陣,勇不可擋,追隨其後者,無不以一當十,所向披靡。

  登城之後,甘寧親自奮勇突固,戰不懼死,身披二十餘創,乃突入重軍之中,刺曹軍守將張喜於三軍之中,奪大纛而舞,城下諸軍爭奮,遂食時破之!

  這一戰可不僅僅是攻破了一處曹軍城池、斬首數百級那麼簡單,這意味著曹軍在蔡、汝一線的防禦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漏洞!

  攻破新蔡,江東大軍可以順汝水而上,直插潁川!

  這條戰線不能孤立的去看,如果只是這一路的突破,那形勢還是如張紘所說,是奇兵深入,殺敵破軍,苟有陵患未盡,則困獸思斗,報復之役,將遂無已。

  可問題在於,這是中路軍三線中的西線,這裡的突破將與西路軍遙相互應!

  他們的進攻方向可都是潁川。

  這三萬大軍,左右呼應,即便長驅直入,也絕不能算是奇兵深入,深陷困境。

  甚至此時可以下斷言,江東此次北伐,隨著這兩戰獲捷,疆域上或許對江東的擴展不大,但聲勢上已經功成近半!

  不論中路軍和右路軍還有沒有什麼戰果,中原震動、曹營惶惶已經是既定事實。

  而孫策趁此良機,果斷將數騎先詣汝陰城下,舉鞭指麾,若將圍城之狀,以激怒曹仁。

  曹仁在城上見狀,也果真是勃然大怒,其以拳重錘城垛,咆哮道:「孫策小兒,竟敢輕視我至此!來人,傳我軍令,出城派兵列陣,我要親赴戰陣,趁敵之虛,親虜敵酋,以振軍威!」

  這也是他曹仁最後的機會了!

  曹仁實在是想不出來,還能有什麼辦法,重創江東三軍,以扶大廈之將傾。

  所以他只能奮死一搏,以期能擊敗圍城的江東軍隊,甚至生擒江東之主孫策。

  而這也的確是一個破敵的良機,江東軍隊或精騎縱橫,攻略於外,或分師遣眾,取汝陰附近城邑、糧倉,甚至舟師大舉而進,欲斷曹軍糧道,合圍於後。

  此時即便不知道敵軍規模,他也能斷定出來,孫策此時營中正是最虛弱之時。

  因而他怒起三軍,開門出兵,背城而陳,欲決之於一戰。

  此戰他出動了自己能出動的一切部隊,合計有近萬人,其中曹軍精兵約五千餘眾,滿寵送來的千餘精兵,還有三千左右的屯卒和數百餘曹仁私兵部曲。

  這數百私兵,是曹仁最精銳的嫡系了,每一個都堪比江東精銳。

  這種私兵是什麼概念,歷史上逍遙津之戰,凌統為了救孫權,率親近三百人突入重圍,全力抵擋曹軍,三百人盡皆戰死,在孫權安全之後,只他一人奮勇而出。


  事後凌統悲不自勝,痛哭流涕。

  這種精兵,那是真的能夠死戰到最後一個人,哪怕全軍覆沒也要掩護主將的!

  如果有三千這種精兵,稱雄於亂世全不在話下。

  有三萬這種精兵,皆能死戰到最後一人,那橫掃天下亦不過覆掌之間。

  不需要多少計謀,只要平推過去,就能擊破任何強敵外患。不管敵軍是十萬精兵,還是百萬草寇,都可指麾而定。

  而孫策這邊,形勢也的確如曹仁所想,他部下的精兵大部分都已經派了出去,營中大概只剩下了七千餘眾,以圍困曹仁於汝陰。

  而見到曹仁出兵,孫策也全無畏懼,七千江東精銳步騎,對陣曹軍萬餘部眾,孫策有信心一戰破之!

  尤其最精銳的一千精銳具裝龍雀突騎一直沒有調動過,仍處於營中。

  有這一千精銳突騎,孫策亦有破敵之念。

  所以在曹軍趁虛來攻的情況下,孫策完全沒有打算反過來憑堅營據守,而是當即下令全軍出營列陣,與曹軍對陣於城南。

  江東軍隊,實在是人才濟濟,哪怕三萬大軍眾抽調了兩萬餘人分定郡縣,剩下的軍隊中依舊猛將如雲。

  除了具裝龍雀突騎的統帥是驍騎中郎將陳武,還有繡衣衛的統帥趙雲、中郎將程普、中郎將黃蓋、校尉徐逸、全琮、鮮于丹等人。

  這裡面有勇冠三軍的猛將,有久經沙場的宿將,還有文韜武略的都督,以及大量運籌帷幄的智謀之士。

  孫策親將這麼多豪傑、文武,自然有畢其功於一役之念,只要這一戰擊破曹仁,蔡汝之間,北伐的優勢將進一步擴大!(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