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文聘取長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40章 文聘取長沙

  蒯越這個人因曹操一句我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也,而聞名後世。

  曹操之所以如此欣喜,是因為蒯越這個人幾乎就是賈詡的翻版,他跟賈詡的性格、智謀特點都完全類似,只是沒有賈詡的人生那麼坎坷,所以沒出過什麼禍國殃民的智策。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輔佐的是荊州牧劉表,所以導致他的聲名不如賈詡。

  後人皆盛讚劉表單騎入荊州,然後坐有荊襄八郡,仿佛是多麼了不起的盛舉。

  但劉表哪有這個才能啊?如果有這種雄才,他也不至於坐守荊襄,不能再拓寸土。

  事實上,劉表能坐擁荊襄八郡,完完全全是蒯越的功勞。從計策謀畫,到執行的部下,遊說的說客全是蒯越提供的!

  也就是當時有漢室冊封荊州刺史的詔書和印綬,任何人只要找到蒯越都能坐收荊州。

  而劉表也是這麼做的,他單騎入宜城之後就找蒯越、蒯良共謀荊州。

  劉表問:「宗賊甚盛,而眾不附,袁術因之,禍今至矣!吾欲徵兵,但恐不集,其策安出?」

  蒯良給的建議是:「眾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

  「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趨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

  也就是修仁義而服遠人。這屬於孔子那個修文德以服遠的常談。適合強大的諸侯,但未必適合一個單騎入荊州的劉表。

  於是劉表又顧問蒯越,於是蒯越說:「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

  「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術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武人,不足慮。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

  這個分析可謂將敵眾隱患和缺陷分析的一針見血,大安劉表之心。隨後蒯越表示,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備名望和修養的人才,若遣去宗賊處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眾而來。

  「然後使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雖至,無能為也。」

  劉表善之,遂使蒯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其眾,或即授部曲,劉表遂威震荊襄,形勢轉盛。

  唯餘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襄陽,劉表又派蒯越和龐季單騎往說降之,江南遂悉平。

  正是因為蒯越如此豐功偉勛,幾乎憑一己之力幫劉表平定了宗賊、組建了軍隊、勸降了余賊、平定了整個荊州,所以曹操才會有『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也』的感慨。

  但蒯越與賈詡更像的一點則是他們倆的性格,都屬於明哲保身派。或者說是降曹派。

  二人都看的清形勢,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必將擁有天下,遂皆力主投降曹操。

  主張投降,顯然也跟蒯越的自身和宗族利益相關,戰火一旦遷延到了荊州,首先受損的就是他們這些大族。

  如今劉表窮途末路,以南郡一郡之地而抗整個江表的進攻,若頑抗到底,必將成為齏粉。

  他與蔡瑁不同,蔡瑁跟劉表綁定的太深了,而他蒯越只是荊州大族的代表而已。

  誰占據荊州,他就在誰麾下效力。

  所以被送到孫策軍中之後,蒯越立即就恭敬行禮,表示臣服。

  而孫策坐在桌案後面,看著這位荊州翹楚,則嘆了口氣,感慨道:「蒯異度啊,汝此番何以如此智遲?何不早降,竟落得小兒輩之後?以至於如此下場!」

  落在小兒輩之後?

  蒯越暗自驚詫,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只能說道:「劉司空平定荊襄,士馬精強,與將軍為敵,則豈非天命有所歸也?越不得不委心請命,知天命有歸,人謀不及。」

  「天命有歸?」孫策不禁一笑,將一份冊文扔在了跪服於地的蒯越面前,說道:「汝所言亦有道理。看看如今這荊州大勢吧。」

  蒯越按耐住內心的驚異,立即打開了眼前的信函,信是寫在絹上的,可見來信者身份必然高貴。

  而看完蒯越徹底大吃一驚,信竟然是劉表的侄子劉磐所寫!

  作為劉表宗族,劉磐卻大義滅親,指責劉表自以為宗室,乃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又桀逆放恣,所為不軌,至乃郊祭天地,擬儀社稷,昏僭惡極,罪不容誅。


  其雍容荊楚,坐觀時變,自以為西伯可規即窮兵黷武,荊州士人皆自危也。然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傑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全楚之地,不能以成功者,未必不由此也。

  劉磐乃交臂請降,雖攝其眾數千,欲率眾以歸江東,書信如此,委心請命。

  劉磐投降了!

  蒯越怎麼也沒想到,荊州士族還尚未叛亂雲起之時,劉表的侄子居然先叛變了!

  劉表還一直在江陵期待,劉磐能夠在武陵募集士眾,擾亂江東糧道。

  卻不想,江陵未陷,而劉磐先降。

  看著蒯越一臉的震驚,孫策說道:「這荊州大勢,已然如此。人心向順,諸所共見。」

  蒯越心中翻江倒海,或許人心要比他蒯越想得還要惡劣十倍百倍!

  大廈將傾,為尋出路,每個人都已然放棄廉恥。

  而孫策繼續說道:「武陵蠻叛亂四起,聚眾寇掠郡縣。張羨率三郡之卒,而攻略武陵。劉磐陷於重圍之中,若不想被城中豪傑所殺,或死於叛亂,唯降一途。」

  「孤希望汝蒯異度能看清形勢,為孤儘早勸降文聘。荊南四郡,孤期其早日盡平。」

  「蔡瑁首級,卿一併帶走。卿當年單騎說降襄陽,孤期望今日再復當年之盛舉。」

  蒯越只帶著兩名隨從和蔡瑁的首級,就被送離了江東大營。

  江東將士甚至沒有監督他何去何從。

  而蒯越也是心中彷徨,無所歸處。

  他現在不去孱陵,又能去何處?

  當年他意氣風發的為劉表定下戰略,指點江山,謂之曰,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而如今荊襄八郡,皆已叛失。

  劉表死守江陵,已然成了一處絕境。

  他蒯越就算回到江陵,亦不過是待死而已。

  更重要的是,他的故里襄陽,此時說不定都已經投降了江東。

  到處都在降吳,或許這真的就已經是天命所歸。

  蒯越不得不認清局勢,帶著兩名隨從,抵近孱陵。

  蒯越是荊州名士,城上守將認識他,立即歡天喜地的將他迎入城中。

  有人立即關切的問道:「蒯公緣何而來?莫非援軍已至,擊退了江東狗賊?」

  「蒯公既至,可是夷道大軍已近在咫尺?」

  「蒯公,劉牧對我等將士可有封賞?」

  可見到蒯越一直低著頭沉默不語,興奮的將士們隨即逐漸平寂失落下去。

  蒯越聲音低沉:「夷道已經失守,武陵亦已歸降,孱陵……再無援軍了。」

  將士們立即有人失聲,痛哭者有之,大罵者有之。

  「那我等豈非必死無疑?」

  「既然沒有援軍,汝來此作甚?」

  「降狗,定是投降了江東狗賊,來作說客來了!」

  蒯越面色深沉,不為所動,繼續說道:「我來孱陵是為了給爾等尋一活路!荊州霸略之旋隕,我等當知天命之所歸。」

  蒯越話音落下之時,文聘也終於趕至,猝聞蒯越之言,當即震驚的問道:「蒯公果已降於江東?」

  蒯越點了點頭,讓隨從打開了裝著蔡瑁首級的木匣,說道:「夷道已破,蔡瑁授首。武陵亦已歸附江東,仲業已是一旅孤師。投降吧,此時率眾歸附孫將軍尤時未晚。」

  文聘倒沒有勃然大怒,荊州局勢如此,他也早已看出了結局。

  只是他愴然說道:「我文聘上不能輔弼劉荊州以奉國家,下不能據守漢川,保全土境,計不得已,以至於此。實懷悲慚,何顏以降?」

  蒯越亦慚愧無力,轉而問道:「我志與君相同,亦欲據守漢川,保全土境。然劉荊州霸業隕滅,已然成定局。孫將軍神武天資,乃天命之所歸。汝若不降,尤有他計?」

  文聘雙拳緊握,志氣激憤,良久之後,最終無奈的嘆了口氣,說道:「實無能為也。吳侯善用兵,所向無敵。麾下文武,濟濟一堂。實難敗之。」

  文聘不是沒有嘗試擊退城外的兩萬江東大軍。

  可孫策不是孫權!麾下精銳之師,驍勇善戰。文聘欲以制險擊奇之略,折敵鋒銳以安軍心;但野外交鋒,文聘直接遭遇黃忠、趙雲、太史慈、朱桓、周泰等人的迎頭痛擊。


  江夏這些荊揚之卒,野外對敵委實不是江東精銳之師的對手,損失慘重。

  文聘欲採取疑兵之計,韜晦惑敵以懈其戰意。在賈詡、劉曄等人面前,又著實是難以生效。

  所以文聘只能據城死守,被江東大軍猛攻近二十日。

  要江東大軍退兵,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北方江陵派大量軍隊來援,比如像曹魏一樣,數萬大軍而至。

  二則是江東後方生亂,叛逆四起,寇掠郡縣。

  可眼下,卻是完全事與願違!

  江陵沒有援軍,而江東的援軍卻一支接一支的趕至。

  江東沒有叛亂,荊州境內卻是叛軍、荊蠻四起!

  激戰下去,江東以十倍之眾猛攻城池,早晚能擊破守軍。

  這形勢可謂一目了然,所以蒯越說道:「仲業,獻城而降吧。就算不為汝考慮,亦為城中這千餘將士生計。死守城池,徒死而已,毫無意義。」

  「君獻城而降,尤有關內侯之賞,不止於荊南一郡之太守。君復有何慮?」

  而呂蒙、徐晃的諫言,在此刻終於見其效。

  可以說整個荊州都在傾耳而聽,孫策厚賞夷道降臣,對整個荊州的所有守將都大有激勵。

  至少文聘完全不用擔憂自己投降之後會被殺戮,反而將會地位更尊崇。

  以關內侯之爵位,領長沙或零陵、桂陽太守,封賞可謂厚矣。

  亦符合他文聘踞土荊襄,守衛桑梓的志向。

  於是次日,文聘率眾束手而出,入江東軍營而降。

  孫策欣喜不已,出營帳,在旌旗環繞中,親自扶起文聘,笑著說道:「我得文仲業一將,勝得千軍啊!」

  文聘面有愧色,說道:「聘常願據守漢川,保全土境,安荊州以奉國家。然荊州已沒,生民塗炭,我計不得已,以至於此。實懷悲慚,無顏當將軍如此厚贊。」

  孫策向來是喜歡面帶笑意,聞文聘之言,更是笑容洋溢,說道:「卿何以妄自菲薄?據守漢川,保全土境之願,孤甚嘉之。正欲因卿之能,而安荊州疆土。」

  「孤欲以卿為討逆中郎將、領長沙太守、封關內侯,卿可願為孤安長沙社稷?」

  文聘及蒯越皆震驚的全身僵硬,紛紛不可思議的抬頭看向孫策。

  文聘不敢置信的問道:「將軍……是欲令我引軍入長沙?」

  孫策笑著點頭,荊南三郡的主力都在武陵郡境內!

  隨著文聘投降,孱陵歸附,不僅打通了向武陵的道路,同樣也貫穿了整個荊南。

  只要孫策大軍向南,就可以切斷荊南三郡大軍主力的退路。

  然後文聘可以趁三郡虛弱,在桓階和劉巴的接應下,直接開拔進長沙,控制住張羨。

  荊南三郡威望、軍心皆繫於張羨一人。

  張羨被劉表部將文聘擒住,整個荊南必定為之震動。

  然後孫策只需遣一大將如呂蒙、張飛或者趙雲率部前往荊南,就可以接收劉磐、張羨所部軍兵。

  荊州形勢向來是南郡、江夏既定,荊南便可一鼓而克。

  所以孫策從容的含笑對文聘說道:「仲業可能為孤成此大業,保全疆土?荊南既平,則武陵蠻可指麾而定也。」

  對於任用他一個降將擔此重任,孫策完全沒什麼可懷疑的。

  文聘他不是那種反覆之人,況且大勢之下,文聘會認清形勢。

  隨著他的投降,江陵已成絕地,他這時候再反叛回去,那不是自陷於絕境嗎?

  而文聘此刻則完全震驚於吳侯的胸襟和氣度,以一降臣而坐鎮大郡長沙,這神武天資,確是能安天下的雄主啊。

  他當即拱手,鄭重的說道:「聘必效死命,不負將軍之所託。」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