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三雄相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41章 三雄相爭

  由於文聘的獻城而降,江陵終於變成了孤城一座,趕在入夏前的最後一個月,孫策親率大軍主力進圍了江陵。

  加上夷道城的降軍,如今孫策圍城的主力也已經高達接近三萬人。

  不過對守軍的優勢還是不大,江陵城作為荊州的軍事重鎮,劉表數次加固修築,城防十分堅固,又有上萬守軍,孫策想以三萬之眾猝拔之亦非易事。

  三月大軍圍城,開始治攻城器械,壘土山溝塹。

  荊州的降軍,就是做這種事情的最合適人選。

  但攻城還未開始,孫策營中卻迎來了一位意外之客!

  來自冀州的使者荀諶帶著三百餘匹戰馬,前來拜見孫策。

  見到孫策之後,荀諶立即恭拜,說道:「拜見孫將軍。諶僅代大將軍領冀州牧、督冀、幽、青、並四州軍事、鄴侯向將軍即問近祺。」

  孫策笑著說道:「孤安。對大將軍,孤亦久仰大名,時深景慕。望荀君返回冀州之後,代孤專此布達,即請日安。」

  雙方用語皆很是客氣,沒辦法,孫策畢竟是親自誅殺了袁紹的兄弟袁術。

  不過想來,袁紹應該不會有心懷多少芥蒂吧?

  他們兄弟兩人自幼就一直不太對付,袁術自以為嫡出,每天都罵袁紹這個婢女所生的庶子。

  理論上,袁紹是不可能有出頭之日的。

  在這個嫡庶有別的年代,一介庶子只能淪為他人的部署從事,根本沒可能跟袁術爭鋒。

  甚至都不配跟曹操、袁術這些公族子弟同行遊學,正常情況下,袁術跟曹操在前面喝酒、打獵,袁紹就只能在一旁站著或者當隨從、護衛。

  但袁紹也是一個有天命的人,變故就發生在他的伯父袁成一直無子,於是袁紹這個庶出的婢女之子,就被過繼給了袁成。

  袁成和袁紹父親袁逢雖說都是嫡系兄弟,可畢竟袁成才是袁氏的嫡長子,長房一脈。

  所以袁紹被過繼給了袁成,才擺脫了庶子身份,成為袁氏嫡系後人。他跟袁術的關係,從嫡庶兄弟變成了堂兄弟。

  也就是孫賁跟孫策的關係。

  袁紹的這一生,可謂真的是逆天改命了。

  從一個卑賤如下人的庶子,逆襲成了汝南袁氏的嫡長子,又折節下士,名動海內,成為袁氏的後起之秀。一手推動著何進誅殺了宦官,又召集天下義兵,討伐董卓,成為天下聯軍的盟主。

  到如今雄據河北,士馬強盛,位極人臣,成為漢室之大將軍。

  如果他最終據有天下,那也是如光武帝一般氣運加身之人啊。

  更關鍵的是,袁紹有如此氣運,本身亦能力不俗,其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

  既得海內名士所歸附,其人用兵又狀若神鬼,實乃天下之雄傑也。

  前期的漢末之爭,幾乎就是袁紹、袁術兩位兄弟的爭霸。天下勝兵舉旗者,莫不假以袁氏兄弟為名。

  結果袁術在巔峰之時,狂妄自大,冒然稱帝,瞬間自爆,黯然退場。

  如今正剩下了袁紹,其人初以豪俠得眾,遂懷雄霸之圖。及臨場決敵,則悍夫爭命;深籌高議,則智士傾心。遂能以弱勝強,摧破公孫瓚所率幽燕之眾,盡得河北之地。

  孫策年前就曾派使者和商隊前往冀州聯絡這位當世實力和名望皆是最強的諸侯。

  如今過了一年,他終於有了回復,派出了使者。

  而作為冀州的使者,荀諶可謂是意氣風發,其氣吞天下之精神,並不弱於江東的任何文武。

  應該說如今天下最強的三位諸侯,袁紹、曹操、孫策麾下,皆是志氣奮發。

  這三位諸侯起初都並非有多少優勢,相反都是經歷了血戰,才最終以弱勝強,開疆拓土,最終雄踞一方。

  在彼此正面摧破之前,每一方都皆以為己等將戰無不勝,橫掃天下。

  如今三方各有優勢,袁紹鷹揚河朔,無後患之憂,士馬強盛,兵多將廣。

  曹操雄據中原,休養生息日久,占有腹心之地,屯田練兵,潛力無窮。

  而孫策則坐斷東南,兵精將猛,人才濟濟,又經濟繁華,裝備精良,器械精好。


  誰能最終橫四海六合八荒,稱雄於天下,屬實是難以斷言啊。

  不過這場龍虎之爭,孫策毫無畏懼,甚至意氣振奮。正是這種棋逢對手的戰事,大敗敵軍之後,才更顯英雄豪氣啊。

  像光武帝劉秀那樣橫掃敵軍,雖然能力卓越,但在後世卻也難以留下什麼精彩篇章啊。

  而荀諶也是驚嘆於吳侯的英雄氣度,簡直是氣吞萬里如虎。

  從他走進江東軍的大營,就感覺眼前氣象為之一新,紅袍玄甲的士卒無不精神煥發,剽悍雄烈,朱旗飄揚,更是氣象蓬勃。

  這軍營之內,軍陣戎裝,皆肅然齊整,一看便是精銳之旅,虎狼之師啊。

  所以在見禮之後,荀諶說道:「大將軍在河北,士馬強盛,聞孫將軍雄據東南,欲與河北通好為善,特令我攜戰馬三百餘匹以贈將軍,而通諸侯之好。」

  三百多匹戰馬,對袁紹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

  但與江東通好這件事,卻是整個袁營謀士們一致的態度。

  不要小瞧袁營這些謀士,雖然他們分不同的派系,對戰事各有見解。

  可在一些大的戰略上,他們絕對不會犯一些低級的謀略錯誤,不然根本無法在袁營立足。

  要知道袁紹能從一郡太守,而終有整個河北,那也是雄才大略。

  從袁紹以下,所有袁營謀士,都是相同的主張,宜採取秦國之略,遠交近攻,終定天下。

  只不過秦國以函谷為關,河北則以大河為險。

  待河北掃滅曹操之後,則江南孫策一小兒,可即日而滅也。

  因而在聽說曹操、孫策聯姻之後,河北謀士的態度都是儘快拉攏江東,絕不能使曹操與江東聯合,後顧無憂。

  對袁紹表現出來的善意,孫策自然不會拒絕,乃笑著說道:「我江東多銅鐵,故器械精好,亦贈大將軍馬鎧百具,以增同盟之好。」

  聞言,荀諶眼睛一亮!

  馬鎧百具!

  這可真的是非常珍貴的贈禮了。

  河北從初平年間就一直在戰亂,袁紹以弱勝強,終勝公孫瓚,已然不易。故而期間,整個冀州都苦於供車徒之眾,根本無餘力發展生產。

  河北雖有四州,但幽州、并州苦寒,唯青州、冀州可提供賦稅。但袁譚與田楷爭青州之際,兩方耗盡了糧草,天子調停之後,袁紹、公孫瓚遂罷兵,各掠百姓。

  所以青州也殘破下去,只有冀州能夠提供賦稅和產出。

  經過近十年的戰爭,冀州剛剛恢復生產,馬鎧規模非常有限,這百具馬鎧能非常顯著的提升冀州軍隊實力。

  荀諶當即說道:「我等拜謝孫將軍慷慨。」

  在短暫的寒暄和親善之後,荀諶正式開始談及國事,說道:「大將軍出身為國,破家立事,會董卓乘虛,所圖不軌,乃引會英雄,興師百萬,飲馬孟津,歃血漳河。」

  「會故冀州牧韓馥,懷挾逆謀,絕軍糧餉,大將軍不得踵系。又黃巾十萬,焚燒青、兗,黑山、張揚蹈藉冀州,遂乃旋師。金鼓未震,狡敵知亡,故韓馥懷懼,謝咎歸土,張楊、黑山,同時乞降。」

  「又會公孫瓚師旅南馳,陸掠北境。大將軍即星駕席捲,與瓚交鋒。假天之威,每戰輒克。」

  「如今黃巾既滅,黑山乞降,公孫瓚授首。是故大將軍已顧定疆域,逸氣縱橫,鷹揚河朔,引蘭山之驍騎,驅易水之壯士,跨躡燕齊,牢籠趙魏,好通戎夷,聲振華夏。凡我同盟,莫不景附。」

  「大將軍乃遣我至江東,欲與將軍修我舊盟,戮力同心,共獎王室。」

  「今國賊曹操,贅閹遺丑,本無懿德,僄狡鋒協,好亂樂禍,續董卓之暴,侵官暴國。」

  「幕府誠以賊臣不誅,春秋所貶,苟雲利國,專之不疑。欲與將軍舉師揚威,並匡社稷。」

  聞言,江東君臣皆紛紛身心一震。

  荀諶文采斐然,但說所內容其實很直接,開門見山沒有任何彎彎繞繞。所有人都一聽即懂,袁紹已經掃清了河北的一切強敵外患,黃巾余賊俱滅,黑山賊寇乞降,就連他最大的強敵公孫瓚亦已經授首。故袁紹欲與江東聯聯盟,聯合對付曹操。

  這手遠交近攻之術,玩的爐火純青。

  而在聽聞荀諶之言後,孫策也是心中一沉。


  如今有實力逐鹿中原的三家中,其他兩家都已經掃清了一切周邊之患。

  曹操作為超世之傑,率先掃清了一切強敵,在兗州驅逐了呂布,在徐州一戰大破劉備。期間屯田之前更是只用了短短兩個月就擊破了盤踞潁川、汝南的黃巾,或豫州之地。隨著袁術稱帝,他大敗三萬袁軍,摧枯拉朽的奪下了整個豫州。

  如今他雄據中原,屯田積穀,招兵買馬,整頓士眾,南修防線,北據袁紹,已然是朱溫之勢。若不能挫敗其攻勢,他必將南征北戰,掃平天下。

  而在曹操之後,袁紹也掃清了背後的強敵公孫瓚,鷹揚河朔,兼撫戎狄,驅烏桓之鐵騎,並燕趙之豪傑,其南據大河,北阻燕、代。

  只剩下了孫策,依舊還沒有一統江表,雖然他南擊劉繇,北破呂布,又戮滅號稱天下最強的諸侯袁術,可眼下仍有劉表未平,有荊南未附。

  這也無怪乎荀諶到來之後意氣風發,睥睨眾人。

  畢竟江東如今的形勢,就是慢人一步。

  可這慢人一步,是從一開始就是如此的。

  袁紹、曹操起兵之時,孫策還是一個孤童子,在周瑜的資助下於江表收合士大夫。

  他倆起步就是一郡太守,麾下大軍數萬。孫策起步只有數百賓客和千辛萬苦要回來的一千先父部曲,以一校尉身份開始,以數百石糧食起兵。

  兩人都已經坐擁一州之地時,孫策連一個縣都沒有。

  如今孫策能以淮河中分天下,已然是戰無不勝之功。

  所以對荀諶所言,孫策只凝重了片刻,便立即整理好心情,回道:「天降災害,禍難殷流,董卓曹操,侵官暴國,使王室震盪,彝倫攸斁。是以智達之士,莫不痛心入骨,傷時人不能相忍也。」

  「然孤與鄴侯,志同願等,雖吳地與魏地(冀州)相隔萬里,山河迥遠,然戮力同心,共獎王室,使非族不干吾盟,異類不絕吾好,此孤與的大將軍無貳之所致也。」

  「三略有言,夫以義誅不義,若決江河而溉螢火,其克必矣。」

  「曹操污國虐民,毒施人鬼,今將以誅暴討亂。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也。」

  「孤豈能不從人願?欲與大將軍修此盟約,同進共退!」

  不管中原形勢如何,也不管官渡之戰曹操、袁紹究竟誰勝誰敗,眼下與袁紹修好,絕對是符合孫策利益的。

  畢竟雙方此時誰也無法攻擊到彼此,交結親善既能提升名望,又有利於通商互市。都可以顯著提升雙方的實力。

  確定下來與袁紹的盟約後,孫策說道:「久聞荀君有張儀縱橫之奇才,腹中才華可抵百萬雄兵。曾隻言片語,便領韓馥讓冀州與大將軍。君可願為孤入江陵,勸降荊州?」

  只要江陵投降,孫策有信心兵鋒不弱於曹操。他曹操可以只用寥寥兩三個月就拿下汝南、潁川,孫策亦有信心用兩個月左右徹底平定荊南三郡。

  袁曹雙方現在都在整頓軍隊、部署將領,兩雄相爭,非一兩年可決。

  官渡之戰尚未爆發,孫策若是能用兩個月平定荊南,還有時間鎮撫荊州、收攏人心,然後從容觀北方之釁,乘勢而動。

  這對袁紹而言,自然是一個有利之事。

  所以荀諶毫無畏懼,當即說道:「固所願爾,不敢辭也。請孫將軍暫開江陵之圍,某親自往勸劉表。必不負將軍之託,助將軍奪取荊州!」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