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魏延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9章 魏延揚名

  霍篤雖然是這次私聚的主持者,但在這場私聚上,他卻並非是主角。

  一直在慷慨激昂,厲聲陳詞的反倒是一名年輕的魁梧小校,名叫魏延。

  這是一名南陽人,曹操第一次攻入南陽,天子調停下曹操、劉表便以新野、平氏一線化界,南北分據南陽。而魏延的家鄉正在平氏縣的義陽鄉。

  義陽鄉雖然為鄉,但在天下第一大郡南陽境內,其人口堪比其他州郡的一個縣。曹魏建國之後,就將這個義陽鄉升為了義陽縣。

  魏延以勇武雄豪而知名於鄉中,他斷言新野、平氏一線無險可守,曹操早晚還會南侵,故而號召鄉黨與其一同南下。

  他不是不想投靠曹操,但誰知道曹操攻過來會不會直接屠城?

  所以當地百姓都恐懼而南下,於是魏延聚鄉黨宗族少年百餘人,逃到了南郡江陵。

  但劉表在南郡同樣也在窮兵黷武,強征壯丁。

  他這百餘名部曲便直接被劃給了蔡瑁,前來守衛夷道。

  但他魏延為了躲兵災而逃到的南郡,現在曹操未到,卻要先死在江東手上?

  魏延當然不肯坐以待斃,只是他勢單力薄,區區百餘人根本難以影響局勢,於是便暗中找到了境遇與他相同的豪傑霍篤。

  他們倆都是背井離鄉,宗族祭祀都被其他諸侯占領的豪強,根本沒有意願再為劉表死戰。

  陰暗的燭光中,魏延陳詞說道:「我聞姊歸、夷陵一帶的縣長、豪傑都已投奔蜀中,江陵自顧不暇,夷道已是一座孤城!坐守孤城,我等必死無疑。若再不自謀出路,聯繫江東,待其他人聯絡了城外大軍,獻城而降。我等成擒,則悔之晚矣!必皆受戮。」

  霍篤的弟弟霍峻同樣對局勢已然悲觀,說道:「夷道是孤城一座,蔡德珪若是力戰奮擊,使得江東軍隊無法挖掘溝塹,我等猶存一線生機。」

  「然其死守孤城,坐視敵軍掘溝塹三重,將我等圍得水泄不通,城內守軍已失去一切生機。」

  「哪怕是絕糧亦足以將我等困殺。除非江東被襲,被迫引軍撤退。不然我等絕無生路。」

  霍峻跟呂蒙同齡,都是去年剛弱冠的才俊。

  可他雖然年輕,也已經頗有見地,尤其對守城戰事見地遠超常人。

  畢竟這可是歷史上以數百人之眾守衛葭萌城,抵禦劉璋部將扶禁、向存等率眾圍攻一年之久的守御良將啊。

  更關鍵的是,他不僅守住了城池,還伺其怠隙,選精銳出擊,大破之,斬下了主將向存的首級。

  就算葭萌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能守這麼久也算壯勇有謀了。

  霍峻分析完,霍篤也堅定了決心,江東現在一片太平,能有何變故,引得吳侯被迫撤軍?

  除非曹操大舉南下,可淮右一帶有淮河為天險。曹操未治水師,不可能冒險而攻淮南。

  若曹操要進攻吳侯,只能從襄陽南下。

  可若曹操攻進了南郡,那南郡世家、豪強,還不如投降江東呢。

  至少江東不立田制,鼓勵工商,對豪強十分寬容。

  而在曹操治下,屠不屠殺暫且不提,百姓是真的要去屯田的。

  屯田對恢復經濟而言,算的上是有利舉措。但對屯田的百姓可是最無情的剝削和壓榨啊。

  霍篤在枝江作一個有良田萬畝的豪強,不好過被趕進軍屯、民屯裡作苦勞役?

  所以霍篤當即做下決斷,對所有人說道:「劉表窮兵黷武,失荊州之心。蔡瑁愛惡敗俗,無能且猖,此自絕於荊州也。」

  「我等宜為民除暴亂,平時難!開城門,迎江東王師。」

  魏延當即說道:「早應如此。我等不開城門,亦有其他人會開城門。這潑天富貴就只能歸他人所有,而我等受戮。」

  他激烈說道:「當立即聯絡城外江東大軍,我等為其奪夷道城門,迎大軍入內。」

  霍篤點頭,不過慎重的問道:「就是不知城外軍隊是否會信任我等。曹操在濮陽之戰,亦得城內大戶相助,卻中呂布之計,曹操本人怠忽死於城中。」

  魏延當即果斷說道:「若呂蒙在如此局勢下尚不敢揮軍入城,乃是吳侯不能選賢任能,無識人之名!」

  「君等可潛人前往江東大軍營地相約丑時進攻南門。我率部奪下南門,在此死守。」


  「若江東軍未至,或事有不密,我一人擔之。君等尤可隱匿行跡,優待將來!」

  有魏延此言,霍篤自然無法再遲疑。

  他與魏延這種搏命之徒不同,他只要穩妥,就能在荊州有所影響,功業有成。

  而魏延則只能奮命拼搏,方能求得功業。

  不過也的確是如魏延之言,這潑天財富,只要捨得拼搏,就能直升關內侯、南陽太守。

  任誰都想要拼一次。

  霍峻當即請命,說道:「兄長,我願槌城而出,去聯絡江東。」

  霍篤亦隨即起身,對魏延說道:「我將部曲百人交付於你,助你成此事。」

  「若江東軍至,我將率部焚城中軍營,以擾亂守軍軍心。」

  當然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江東軍未至,他就在暗中繼續觀察形勢了,魏延要獨自應對蔡瑁攻伐。

  如此富貴,自然要險中求取。

  而魏延就正好有著這份雄心虎膽,毫無畏懼,當即說道:「那今夜我便率部前往南門,直奪城門!」

  魏延有如此豪氣,自然也是有其依仗,除了他一身雄烈壯勇之外,那就是他這幾日在守城之戰中,頗有斬獲。

  要知道凡是攻上城牆的江東士卒,無不是裝備精良,全身重甲。

  魏延所部便暗自隱匿下了兩套玄甲!

  不是魏延驕狂睥睨蔡瑁所部,而是身披這種精良重鎧,魏延就敢以一當百。

  蔡瑁所部烏合之眾,在夜裡倉促被召集,前來奪城門,魏延憑甲而戰,就算對方有數百人亦無法奪取城門。

  這黑夜當中,雙方士卒都驚慌未定,城門歸屬,完全就依靠雙方猛將,誰能奮勇而戰,激勵士卒!

  這正是猛將的用武之地,一人壯勇,將足以影響整個荊州走勢。

  魏延確定,今夜就是自己揚名之時!

  不過幾人商量的很好,可還未進入下半夜,城中就如鼎沸一般喧囂塵起!

  到處都是州兵搜尋的聲音,黑暗中還有嘶吼和喊殺聲。

  就在幾人藏身的坊里不遠處,就有大火沖天而起,有郡兵在廝殺平叛。

  霍篤聽了一會兒,就確定了形勢,憤慨怒罵:「可惡!豎子壞我大事。有其他人等謀事不密,泄露了風聲,郡兵正在捉拿叛逆!」

  魏延當即立斷,說道:「顧不得這麼多了!若今夜不孤注一擲,日後更難以成事。到時只有軍中顯貴,方能聯絡到城外。」

  「我等以助平叛、滅火之名,率部外出,奪取城門!」

  渾水摸魚這種事,實在是太正常了。

  所以許昌大火之後,曹操才會說,耿紀、韋晃等人發動政變,火燒許都,公卿大臣當中有人閉門不出,有人出門救火。現在命令出門救火的人站在紅色的旗幟下面,閉門不出的站在白旗下面。

  然後盡殺站於紅旗下的大臣。

  這種局勢不明下,出門平叛的,出門滅火的,除了叛亂份子就是野心家。

  魏延率部衝出坊市,就見到街上已經亂成了一團,不僅各坊各里火焰騰騰,街上也到處都有人在廝殺。

  夷道雖然是軍事重鎮,城高池深,但城邑並不大,五里之城、七里之郭,裡面駐軍近萬,早已經是密集而阻塞。

  如今這些人全部衝上街頭,到處都是影影綽綽的亂軍。

  廝殺倒下的火把點燃了城中茅廬,大火映照天際,夜明如晝。

  魏延身後的部曲驚慌的不知所措,問道:「主君,這些人哪些是我等助力,哪些是我等對手?該如何區分?」

  「我等該幫哪一方?」

  魏延提起長矛,走到眾人之前,身先士卒大吼道:「幫什麼幫?見人就殺!殺穿長街,到南城城門去。」

  有魏延身披甲冑,一馬當先,亂軍根本擋不住如此豪勇之士。

  更關鍵的是,城中處處阻塞,平叛的軍隊根本沒辦法快速馳援,也不敢真的平叛。

  城中亂成了這樣,四面八方都是喊殺聲,仿佛整個城邑都已被叛軍占領,惶惶中他們軍心大亂,完全不敢死戰。

  倒是許多士卒知道城池已經不可久守,所以紛紛趁亂打劫,潰兵和亂兵只想洗劫城邑和府庫,待城破之後解甲歸田。


  所以魏延很順利的便殺到了南城城門處。

  只是等他抵達,才發現,這裡早已經城門洞開。今日慶功宴上的功臣,夷道長李嚴已經帶著大量縣吏和豪傑,把控了南門!

  魏延身後部曲皆紛紛大怒,這潑天的財富就這樣被人奪走了?

  「主君,我等乾脆上前將他們也殺散!」

  「殺了他們,這財富就歸我等了!」

  但好在魏延沒有被利益沖昏頭腦,城門已經奪下,自己再去奪城門,怕是就要被打成蔡瑁一黨了。

  所以魏延立即說道:「你等在這裡迎候江東軍隊入城,我與霍篤合兵,前去斬殺蔡瑁!」

  「如今城池亂成一團,誰也無法斷言究竟是誰獻城而降,但擒獲蔡瑁、蒯越等人的功勳卻是誰也無法否認的!」

  而隨著魏延轉頭殺入火海當中,遠方明晃晃的江東大軍也已經旌旗甲冑鮮明的高舉火把,從洞開的城門處魚貫而入。

  勇冠三軍的猛將張遼親自一馬當先,帶著甲騎殺入城中,任何抗拒者都直接被踐踏成了齏粉。

  而大難臨頭,蔡瑁也終於切身體驗到了,不阻止江東挖掘溝塹的後果!

  夷道被溝塹三重圍的水泄不通,他就算率輕騎數十人突走都做不到。

  整個夷道城,無一人能夠走脫!

  信使從長江順流而下,孫策次日便在營中收到了來自呂蒙的捷報!

  夷道之戰,呂蒙力戰破之,俘敵六千餘眾。

  更關鍵的是這一戰,俘獲的荊州文武人才,不計其數!

  從李嚴、魏延,到霍篤、霍竣兄弟,從蔡瑁、蒯越,到王威、吳巨、龐季、、張存等等數十人。

  可以說從漢末的頂級人才,到中層班底,到基層官吏將校,都濟濟一堂。

  只是一同而來的,也有一個問題。

  前夜夷道城亂成了一團,難分功勳所屬,獎賞該如何分配,很是個問題。

  而孫策則很乾脆的大手一揮,對有功之士,都予以重賞。

  李嚴奪下城門,功勳卓越,封關內侯,領南郡太守。

  魏延斬殺蔡瑁,又聯絡獻城,同樣功勳卓越,封關內侯,領建義中郎將!

  其他霍篤、霍竣、龐季等有功之士,同樣予以厚賞,共分黃金千金。

  隨著封賞下達,夷道城中迅速安穩下來,而蔡瑁的首級也隨之被送到了孫策處。

  與蔡瑁首級一併送至的還有荊州名士、劉表的重要謀臣蒯越!

  蒯越雖然不是夷道城守將,但他畢竟地位尊崇,按呂蒙之法,應當直接誅殺,以警效尤。

  可他畢竟是荊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

  劉表能夠穩定荊州,跟當地大族蔡氏、蒯氏、黃氏、龐氏相助是脫不了關係的。

  如今黃氏已經被孫策所戮,黃祖首級都被送到了孫堅墓前獻祭。

  蔡瑁亦被誅殺,傳首三軍。

  剩下的蒯氏如果再大行屠戮,怕是會使荊襄士卒皆驚懼不安,紛紛反叛。

  所以呂蒙的意見是讓蒯越戴罪立功,前往孱陵勸降城中守將。

  這一點也是孫策眼下最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呂蒙率三軍已經奪下了當陽、枝江、夷道三城,而孫策率大軍主力仍在孱陵城下未能破城,原因便是孫策也遇到了一個極其棘手的荊州名將——文聘!

  孱陵這裡是連接南郡和武陵的兵家要地,劉表同樣是派眾將把守。

  文聘所部兩千餘人,雖然規模遠不及蔡瑁。

  但在文聘統帥下,將孱陵城守得無懈可擊。

  就算孫策率軍兩萬,也無法急切之間猝拔之。

  如果蒯越能夠勸降文聘,那劉表就徹底大勢盡去了,只能在江陵城中待死而已。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