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奪取江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3章 奪取江夏

  隨著戶稅在孫策治下十一郡貫徹通行,果然如顧雍所言,使得百姓騷動,州郡不安。💞💣 ❻❾รH𝔲x.𝒸𝓞M ♠🐟

  主要是這項法令極大的損害了豪強大族的利益,推行之際就遭到了豪強大族的激烈反抗。

  要不是孫策如今威震江表,說不定當即就有豪強大族,私鑄兵刃,聚眾而反了。

  如今整個江東的豪猾之輩都在看江東的公卿世家們會作何反應,廬江周氏、吳郡朱氏、會稽盛氏等都是公卿之族,家中或家訾千緡,或部曲賓客千人,或良田數千頃,都是大戶人家,要繳納大量的戶稅。

  尤其這些家族還在江東出仕,孫策特意強調,公卿百官也要納稅,他們是戶稅首當其衝的對象。江東大族們就觀望著他們的應對,從而決定是否聚眾叛逆,甚至驅逐孫策。

  但事實證明,孫策根本就沒有把他們這些豪猾之輩放在心上,驅逐孫氏?

  問過他麾下的四萬餘職業武夫了嘛?

  別說孫策死去,誰給他們發廩給了。

  當初孫策能帶著區區一千餘士兵從歷陽出發,神兵東驅,奮寡擊眾,掃平整個江東。

  現在他就能帶著四萬精銳,掃平一切叛逆。

  孫策可不是什麼守成之君,這個勢力就是他一手打下來的。

  豪強們當初如果能打贏孫策,也不至於如今這樣俯首稱臣啊。

  所以在推行戶稅的同一時間,孫策毫不在意的依舊發兵前往江夏。

  呂蒙率一千精兵出廬江,周瑜率軍四千出沙羡,太史慈率軍一千溯長江而上,直插竟陵。

  三支軍隊雖然只六千人,但號稱十萬,大張旗鼓而進,聲勢震天。

  人那,出門在外,面子都是自己給自己吹出來的。

  六千人號稱十萬,浩浩蕩蕩,敵人信不信就看自己如何操作了。

  而呂蒙就很顯然是這方面的專家,他雖然只帶了一千人,但聲勢是造的十足。

  從廬江出兵之後,他就揚言,要同時進攻江北的西陵、邾縣、蘄春三縣。

  同時也是真的兵進神速,除留下一屯士卒在西陵縣北的廬江境內大張聲勢,迷惑對手之外,親自統帥九百餘士卒鼓譟而進,三日便攻取了邾縣、蘄春兩地。

  每一處他都號稱有軍隊三千餘人,普通人根本看不出來一千人跟三千人的區別。

  然後在西陵一戰,他集結了上千士卒與倉皇迎戰的張虎合戰,步騎並進,一戰斬首八百餘級,大破張虎所部兩千餘眾,遂奪江夏重鎮西陵。💜♢ 6➈𝕊ᕼǗא.𝔠Øм 🍭✌

  於是江夏震怖,皆以為呂蒙所部有上萬人!

  事實上到此時,呂蒙根本是就只打了一仗,就拿下來了西陵這座江夏曾經的郡治重地。

  出兵之際,呂蒙就已經算到了,黃祖一定不敢守邾縣、蘄春這兩地,畢竟這裡實在太靠南了,孤懸在江夏的東南角,與江南的鄂縣和下雉隔江相對,屬於是絕地。

  如果重兵把守在這裡,江東主力過江,直插西陵。那邾縣、蘄春兩地就會被隔絕在東南,失去後援。

  所以呂蒙篤定,江夏的駐軍主力一定是駐紮在西陵境內,打算憑堅城而固守。

  他所謂的同時進攻三縣,也就是率軍向南繞了一圈,奪下兩座空城,然後集結軍隊奪取西陵。

  江東有水師之利,呂蒙做出了繞過西陵,繼續向西直插安陸的態勢。

  果然西陵守將張虎無法坐視呂蒙在自己眼皮底下長驅直入,不然昏聵的黃祖一定會砍下他的腦袋!

  更關鍵的是,守軍坐守堅城,目的是當初憑險擋住敵軍啊!或者威脅敵軍糧道,讓敵軍無法繞過。

  現在敵軍有江上的補給,完全無憂糧道,果斷繞過了西陵,那他張虎死守空城還有什麼意義?

  黃祖養軍多年,為的是讓他們擋住敵軍,如果他們只敢龜縮在城池裡,放任敵軍長驅直入,直插江夏腹地,圍困安陸。

  那這種不能守衛疆域,不能抵禦敵國的部隊養著有什麼用?

  無奈之下,張虎只能率兩千人,以迎敵軍「精銳步騎萬餘」。

  隨著張虎大敗,西陵城陷,整個江夏東南一朝盡失,江東有上萬大軍攻入江夏的謠言是徹底坐實了!


  從西陵以北,敵軍皆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江東究竟有多少軍隊已經開拔進來。

  而南線的太史慈則率舟師一路逆流而上,直接圍困了竟陵縣,大軍出現在江夏西部,隔絕了江夏與南郡的聯繫。

  他這支軍隊策應敵後,神兵奇襲,對敵軍之動搖,完全不弱於正面戰場的數萬精兵壓境。

  江夏之所以敢為藩鎮者,所依賴的就是有南郡為後盾。

  可如今連通南郡的竟陵縣被孫策大軍所圍困,整個江夏就成了絕地!

  他們以區區十數萬軍民,要對抗江東百萬之眾,如何能夠支撐?

  而黃祖更是又驚又懼,從上次兵敗到如今,他一直沒有獲得充足的軍實以恢復軍勢。

  南郡方面從江陵調往江夏的物資數十日方見一次。

  這也實在很難怪罪劉表。♗🍩 6❾𝐬hùⓧ.𝐜𝐎m 😂😺

  從上次兵敗之後,荊州就一直處於動盪之中,先是被曹操所大敗,州兵損兵折將。

  又是在荊南發生叛亂,大量部隊遭難。

  劉表要重建在南陽的半壁防線,還要組建軍隊,到荊南平叛。

  這處處都要部隊去補充,而偏偏劉表手中也沒有部隊了!

  柴桑之戰,他也損失了兩萬多部隊。黃祖沒有恢復元氣,他劉表又何嘗曾經恢復軍勢?

  可黃祖安居江夏之際,他劉表可是在南陽又折損了五千餘部隊。

  就算是再強盛的諸侯,一年之內損失兩萬五千人的戰兵,那也要由盛轉衰了。

  所以在荊南之叛後,劉表就再也無力支援黃祖,要全力恢復自身元氣。

  這導致黃祖能依靠的就是江夏這十餘萬人。

  孫策要打他,不會比曹操平定汝南的豪強李通難多少。

  情況已經如此慘澹了,可壞消息還是接踵而至,讓江夏一日三驚。

  安陸上午剛收到竟陵被圍的消息,下午就再得到消息,竟陵縣已經被孫氏大軍攻破。

  太史慈親赴矢石,督軍猛攻,樓船俱下,雲梯蟻附,大軍矢石亂發,城上守軍甚至無立足之地!

  激戰了一天,太史慈所部順利攀上城頭,擊破城中的數百守軍。

  黃祖在安陸集結的三千大軍,完全沒來的及救援,江夏各縣就已經接連失陷。

  不過黃祖也沒有安逸多久,就聽聞周瑜已經率領所部將士一路沿漢江而上,溯溳水而長驅直入數百里,直奔安陸而至。

  如今已經是江夏四面受敵,境內各方驚懼的局勢。

  黃祖哪裡敢讓周瑜率軍圍困江夏的治所安陸?

  哪怕周瑜率軍抵達安陸,圍而不戰,整個江夏也將直接板蕩傾覆了!

  此時江夏已無外援,如果他黃祖還被圍困在孤城當中,其他各縣必然紛紛震惶而降。

  所以黃祖只能鼓起餘勇,率軍三千,向前據溳水而守,意圖將周瑜擋在澤國當中。

  這裡是黃祖能奮命死守的最後一處了,他占據地利,而周瑜背後全是澤國,水師上岸之後無法展開陣勢。

  如果黃祖在這裡都無法擋住周瑜,那後面一片坦途,周瑜就可以長驅直入了。就像當初吳國伐楚一樣,十幾日拿下楚國國都郢。

  黃祖的想法很好,可是他太高估了自己這個老邁昏聵能力的腐朽之軀,又實在太低估了周瑜這位雄姿英發的江表名將!

  黃祖揮師南下的速度完全沒有他想像的那般迅捷,而周瑜卻是日夜不息,讓兵士、水手接替划槳,溯溳水而上,一日兩百餘里。

  結果就在江夏這片大地上,出現了最經典的烏龜撞蝸牛那一幕。

  周瑜的行軍速度不需要如何驚世駭俗,只要快過了黃祖,那就足夠讓黃祖措手不及了。

  驟然出現在黃祖行軍路上上的江東水師,令黃祖所部為之大駭!

  黃祖根本就沒想過,自己水陸並進,順流而下,居然還會慢於周瑜,以至於敵軍先突破了澤國邊界。

  緊接著雙方在江面上爆發了激烈的水戰,周瑜所部雖然疲憊,但黃祖軍倉皇合戰還是未取得優勢。

  尤其黃祖年老昏聵,面對張飛、甘寧等猛將率走舸數十衝擊他的樓船,驚懼失度,下令後撤重整旗鼓,這使得荊州水師一敗塗地!


  見此,周瑜謂諸將曰,黃祖已經年老,如猛虎遲暮,雖然曾經驍勇善戰,但此時已失去與人狹路相逢,爭勝到底的血氣,否則絕不至於倉皇迎戰之下,就率先潰逃。

  如今他只能躲在安全的軍陣後面,裝腔作勢。稍有危險,就會膽怯後退。

  那此時破敵之法,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

  任何一位稍有經驗的良將,都知道該怎麼擊敗黃祖。

  所以,雙方倉皇合戰之後,黃祖合戰不利,稍稍退卻,重整旗鼓。周瑜卻完全沒有休整,不顧將士疲憊,令黃忠率解煩軍強行發起了夜襲。

  夜中鼓聲震天,黃忠勸率士卒,親自衝鋒陷陣,殺聲震天,一戰擊破黃祖軍營地。擒黃祖部將三人,斬首千餘,俘囚二百餘人,獲牛戰船百餘艘、器械甲冑上萬件。

  戰事能夠如此順利,自然是因為黃祖遭遇夜襲,便驚懼失度,棄軍而走。

  這位曾經威震荊襄的大將,如今老邁昏聵的已經遠不及當初之萬一。

  但他棄軍而走,卻也沒能逃脫,被董襲率騎士追上,梟其首而歸。

  從戰事開始,到戰事結束,孫策麾下大軍三戰三捷,不足十日而攻破江夏,傳其首至建康!

  孫策親自核驗之後,令將其首以放在容器之中,以鹽醃之,然後獻祭於亡父孫堅墓前。

  出兵六千,十日而大破江夏,荊州震怖與否還不得而知,但整個江東是徹底為之震動!

  無數野心勃勃的大族,無數想要武裝抗稅的豪強,瞬間嚇得肝膽俱裂。

  一位擁兵近萬、威震江表的大將!

  一個天下之名郡,有十餘縣城的江夏,卻連吳侯麾下一支偏師都擋不住!僅僅不到十日,江夏被一鼓而克。

  哪個豪強大族不膽裂?敢豪言自己能力、勢力要強於黃祖?

  這個時候發起叛亂,怕是吳侯怒發三軍,一切叛逆都要被一鼓盪清!

  當然,人心也不止這般蠅營狗苟,更多的還是諸夏自古以來的慷慨豪邁。

  大勝就是對整個勢力最好的激勵。

  尤其這種百姓幾乎沒有感受到什麼代價,就破一大國,開疆拓土的大捷,使得江東從上到下都歡欣鼓舞。

  在諸夏,是最經典的成王敗寇風格。

  只要你能帶領諸夏一直大勝,那就是最聲望卓著的英雄。

  在大破黃祖、開疆拓土、奪取江夏後,孫策的威望更勝,豪傑百姓都盛讚孫策之氣概,反對之聲在這種巨大的歡慶浪潮中,完全無法掀起波瀾。

  尤其是江東的大族周氏、顧氏、朱氏等都紛紛率先繳納戶稅,以為天下之表率後,豪強們更是連反對的立場也找不到了。

  這個時候,天下百姓、士林學者都在盛讚他孫策效法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豪強們哪敢立場鮮明的反對?

  自先王以降,中原不患寡而患不均,抑制豪強,打擊貧富不均,就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尤其儒家士子,這個理念喊了數百年,甚至推成了大漢的國策。

  孫策推行戶稅,收富戶豪強之財,解府庫耗竭,振民生之睏乏,在士林那裡獲得了極大的聲譽。

  配合著孫策那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儼然間,孫策已經成為了儒家士子公認的諸侯中的明君。

  正應了那句,只要我能成功建業,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豪強們期待的江東這些世家大族能夠起來反抗孫策,那簡直是痴心妄想。

  就吳郡顧氏、朱氏這種大族,怎麼可能反對孫策?

  朱桓簡直是孫策的天下第一迷弟,別說朱氏因為孫策之政,富庶數十百倍於往日,就算像麋竺、衛茲一樣,盡獻家財,以助軍資,他都心甘情願。而且唯恐有人搶在他之前。

  像朱桓、顧雍這種識大體的豪傑還是有很多的。

  孫策雖然征戶稅,但同樣也不限制豪強發展生產,獲得的財富大概有三成上交給了官府。

  可哪怕是剩下的這七成,那也是十倍於往昔。

  再換一位諸侯,恐怕未必能比眼下更優渥。萬一再遇到袁術、曹操那種,動輒對豪強大戶抄掠、屠殺的諸侯,那更是悔不當初!

  所以豪強們也是有著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最終選擇了暫時妥協,按制繳納戶稅。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