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推行戶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2章 推行戶稅

  由江東的中央財政撥款,直接在吳郡興修大興水利,灌溉數萬頃,從而為江東樹基建本,這是關乎江東數百年基業的事情。

  今冬開工,明年一年全力疏浚,後年基本上就能見成效,足以把毗陵縣境內澤國疏浚聚攏到一座大型水利當中,然後溝渠連通水田數萬頃。

  而毫無疑問,世家、大族將是這一舉措最大的受益者。

  應該說,在江東不立田制,鼓勵工商的政策下,江東的世家大族都紛紛受益,從孫策創業江東到如今,經過五年的恢復和發展,江東大族田連阡陌,役使貧民。

  雖然還達不到文景之治時期,溫衣飽食,藏新食陳,布帛充用,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而民莫不騎乘的盛世。

  但豪強、商賈皆富庶一方,家訾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無不如是。

  這顯然是不利於江東穩固的。

  所以今天孫策召集群臣的最後一個議題就是關於這個方面的。

  在確定完興修水利設施的議程後,孫策主動開口說道:「今江東境內,休養生息數年,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

  「船車賈販,周於四方;廢居積貯,滿於城邑。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嫗伎樂,列乎深堂。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敗而不可飲。」

  「而貧賤之民,為其役使,無立錐之地,無養妻子之業。尤其長江以北,諸侯並起,民失作業,大率饑饉。若一切齊以科禁,稅賦相當,恐或有失公允。」

  「故而孤欲征以戶稅,為天下均富,使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寢息。風流篤厚,禁網疏闊。」

  聽完孫策所言,殿內文武皆面色一變,尤其是江東世家大族出身的士人,更是驟然失色。

  孫策所言雖然引經據典,文采斐然,但可以完全歸結於一句話:「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更確切的說就是課豪強戶稅,大賑貧乏。

  文武們立即想到了此前一直恐懼的限制豪強,抑制兼併。

  顧雍作為江東大族之首,立即堅決反對,說道:「將軍當初入江東,錄用材能,存撫良善。號令嚴明,所至一無所犯。又與江東父老約法三章,盡去苛捐雜稅,不立田制,獎賞發展,遂使豪強、貧民多來投附,數月間歸之者數萬人。🍟♣ ❻❾𝕊𝕙𝓊𝓧.C𝓞м ♝☮大軍所向郡縣開門延納。傳檄所至,無復完壘。江東民心之所歸,三郡旬月而定。」

  「若將軍冒然失信於民,豈不使江東動盪?強取豪奪大族之財,更將遭至民心失散!」

  「孝武帝一紙告緡令而出,商賈中家以上大氐破敗,商者少而物貴,百姓騷動,不安其生。」

  「此前車之鑑也,不可不警之。」

  顯然江東大族都極其反對漢朝那個抑制工商、限制土地的法令。

  簡直畏之如虎,談限制產業,便為之色變。

  孫策也沒有著急,在顧雍說完之後,才從容解釋道:「孤當初有言不抑發展,如今亦然。戶稅者古以有之,名曰戶賦。列侯封邑,按戶計征,每戶二百錢。因戶賦由郡縣徵收後,直接輸給封君列侯,故不在國家正稅之中。」

  「孤打算效之,不以丁身為本,唯以資產為宗。豪強依舊可以蓬勃發展,僅以資產多寡而定戶稅多少。」

  就如孫策所言,戶賦早就有了。秦朝之時還有一條重罪,叫匿戶罪,指匿戶弗徭、使,弗令出戶賦。

  孫策口中的戶稅,如今天下還沒有,要等到曹操平袁紹,打下冀州,定每戶徵收絹2匹,綿2斤,為戶稅之始。

  一直到劉晏推行兩稅法施行,正式成為國家正稅,令天下戶口,由所在刺史、縣令據當時實在人戶,依貧富評定等級差科。用戶稅代替租、庸、調的徵稅方法。

  僅一年便得戶稅兩百多萬貫。由是大唐順利中興,滅亡前還掃清了宿敵吐蕃。

  同時也使得江南財稅成為天下之重心。

  於是歐陽修評價其:「劉晏因平準法,斡山海,排商賈,制萬物低昂,常操天下贏貲,以佐軍興。雖拿兵數十年,斂不及民而用度足。唐中僨而振,晏有勞焉,可謂知取予矣。」

  孫策一直在照這個方向改革下去,自古中原的改革方向就是『不以丁身為本,唯以資產為宗』。


  所以孫策這個改革方向是絕對沒有任何問題的。

  至於當初的約定?

  政治家的口頭約定也能信?

  當初高祖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盡去暴秦苛政,緊接著就來了個漢承秦制。三年楚漢戰爭下來,關中真的是老弱病殘都被蕭何動員起來,源源不斷的輸送補給前線,才有的劉邦一次次大敗之後,才最終反敗為勝,推平了項羽。

  孫策快五年了,才終於推進稅制完善,已經算是諸侯中誠信楷模那一列了。

  當然,孫策敢推動戶稅這一項制度,也不是沒有底氣的,那就是嚴格來說,孫策並沒有食言而肥。

  因為從一開始,孫策就沒打算對小民徵稅,天下熙熙攘攘的普羅大眾,就算是想繳納這個戶稅也沒有資格。

  當初約定的盡去苛捐雜稅,對普通小民而言依舊。

  孫策向眾人闡述道:「孤欲令天下百姓,貧富分等負擔稅賦。令天下各戶按其資產分為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級。」

  「有田千畝或奴僕十人,家訾千緡的中下戶以上方納戶稅。中下戶1500文,中中戶2000文,中上戶2500文。」

  「家財萬貫以上或奴僕千人的上戶則以資產為宗,算緡徵稅。一緡一算。王公百官同樣納稅。」

  算緡徵稅,也就是徵收財產稅。有一萬緡的家財就要繳納一千兩百緡的資產稅,年年如此。

  而為了通行這一點,孫策繼續說道:「允天下,民以飢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復其民籍。」

  這條政令是官府開始強制推行剪除豪強部曲、賓客的法令。

  有了這條法令配合,那些部曲成千上萬的大戶就可以減少奴僕數量,從而降低自己的戶等,減少納稅額度。

  大戶人家這個詞,在戶稅推行的江東,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戶稅這個制度,是一定能推行下去的。

  曹操對天下都征戶稅,也沒人敢反抗。

  孫策相信,只要自己意志堅定,戶稅必能貫徹江東。

  而大殿內的文武則迅速推算了一下。

  這個法令針對的人群實在是太明顯了。

  良田千畝以上的,那不就是豪強和世家嗎?

  將軍們自然是十分支持這個提議的,大漢郡縣豪強,都豪暴日久。一姓之訾,謹以除之,計其資產,足充當縣一年稅租。

  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太守,只要這些官吏肯嚴格對豪強查抄賦稅,足以有大量資產,以供軍需。

  大軍何至於像如今一樣捉襟見肘?

  不過是在兩個縣修建水利,就近乎使府庫空虛。無以給車徒之眾。

  如今徵收戶稅,於小民毫無影響,於聲望無所動搖,反倒能大量充實府庫。

  無論是擴大部隊規模,還是增加將士廩給,皆對軍中是好事!

  將軍們自然是極其支持的。

  而文臣中,其實頂層的實權公卿,也傾向於施行。

  畢竟就連算緡推行後,都有卜式這種豪傑,他極善於牧羊,頗有產業,主動向天子上書表示願意獻出一半的家業來資助邊疆戰事,他還說:「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於邊,有財者宜輸委官府,如此而匈奴可滅也。」

  很多人他追求的就是一個人生理想,多納一點賦稅還是少納一點賦稅,對張昭、周瑜這種公卿而言並不太在意。

  像張昭所在意的是朝政實權,以及得施抱負。

  現在他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在孫策面前無法挺直胸膛,硬氣不起來。

  沒辦法,就算是天子、公卿,手裡沒錢,也難免底氣不足。沒辦法理直氣壯。

  從軍興以來,江東的財賦就嚴重依賴孫策的補助。

  從最初的籌集軍糧,孫策正妻陳月帶著三族變賣家產,才湊齊了十餘萬石糧草,供孫策勢力的軍隊渡過浙江,南征會稽。

  到後來孫策創建吳縣織造署和海鹽的灘涂鹽田,掌握在孫策手中的財富極其龐大。

  哪怕到了如今,興建吳郡的大型水利之後,要給將校士吏發放廩給,供車徒之眾征討荊州,還是需要孫策出內庫而補貼國用。

  沒有吳縣織造署和海鹽的萬畝鹽田,沒有府庫里的三百多萬匹絹帛、鹽場裡積儲的兩百餘萬石海鹽,哪有現在垂拱殿裡的文武公卿們安然高坐?


  財政、廩給、薪俸都指望著孫策,大臣們面對孫策自然就硬氣不起來。

  畢竟國家正稅和孫策內庫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大臣們要是領國家正稅、太倉發的薪俸,他們就能理直氣壯的駁回孫策某些提議。

  可現在他們領的是孫策內庫傾斜過來的財富,這就跟主君和賓客一般的關係。

  哪個賓客可以理直氣壯的抗拒主君命令?

  主君養士,不就是為了讓其盡忠效死?賓客領著主君給的俸給,卻拒不執行主君命令,那是什麼行為?簡直不忠不義。

  公卿大臣們想硬氣起來,就只能提升府庫正稅,可以說自己是為吳國而效力。

  就像大漢養士四百年,士人可以說不聽君令,但絕不能說不尊大漢。

  張昭迅速算了一下,良田千畝或者奴僕十人就算是中下之家,這種有十名賓客的豪強之家,在一個縣怎麼也有十餘戶。甚至像吳縣這種富庶之地,野無曠土,可能良田千畝者上千戶。

  畢竟就算千戶之家,才良田萬頃。這對大豪強而言,可能只是一兩家的資產。

  不過即便按這個數字計算,江東一百一十九縣,最少能徵收十餘萬緡的戶稅。

  如果再加上對大豪強的算緡,亦有十餘萬緡。

  那江東可能會有二十餘萬緡的戶稅,將來推及天下,僅戶稅的收入就有上百萬。

  有了這個規模,公卿們的底氣就充足多了。

  所以在短暫的沉默之後,張昭說道:「今郡國頗被災害戰亂,貧民無產業者,募徙廣饒之地。將軍損膳省用,出內庫以振元元,而民不齊出南畝,商賈滋眾。貧者畜積無有,皆仰縣官,富者豪猾奢靡,酒肉腐臭。」

  「自古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將軍施行戶稅之法,效法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乃是善政。」

  「臣以為配合江東通寶,施行地方,必能緩民間之怨,而得士吏之心。」

  孫策也直接點頭,說道:「這戶稅所得,孤將取其半,以增將校士吏之廩給。」

  隨著江東逐漸平穩,百業俱興,民生饑饉有所緩解,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官吏將校,都已經不滿足於初步的溫飽所需。

  一個月發一百八十錢,買六石糧食,已經顯得俸祿相對貧乏。

  一名斗食小吏,想要給妻子買匹布,買斤肉都捉襟見肘。廩給不足,自然滋生腐敗。

  而近十萬貫的戶稅劃撥下去,發給四萬士卒、兩萬官吏,哪怕一名小卒亦能得到一貫錢。

  那將士們必然會極其擁護這項法令!

  孫策倒要看看,到底是江東的豪強更強力,還是募兵制的職業武夫更剽悍。

  有這四萬餘軍隊及兩萬多官吏的支持,孫策不相信豪強們能掀起多大的波瀾。

  而聽聞孫策之言,周瑜、呂蒙等人也立即清楚,這是自己表達態度的時刻了。

  兩人立即拱手,說道:「臣以為此策為上善之法。」

  呂蒙更是說道:「生人之本,食與貨而已。知所以取,人不怨;知所以予,人不乏。道御之而王,權用之而霸,古今一也。將軍以此政而解府庫耗竭,振民生之睏乏,乃霸業之基業。四萬將士、數萬士吏、百萬生民都將仰此受益,必鼎力擁護。將軍可無憂也。」

  孫策態度堅決,而軍隊、官吏又都擁護,戶稅之制在十月正式推廣到江東十一郡。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