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吳興大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24章 吳興大捷

  孫策跟曹操的議止抄掠,通商互市,其實是雙方都迫不得已的選擇。💎😂 ➅➈ร𝐇𝕦𝔁.𝕔𝓸м 😡😝

  雙方去年都經歷了一場殘酷的大戰,才定鼎了自己的局勢。

  孫策在張紘力諫下,畢其功於一役,死傷慘重,攻滅了袁術,才有的坐斷東南局面。

  曹操也是在郭嘉一力主張下,兵出絕地,走泰山路一片荒蕪之地,跨險越阻,襲取徐州,一戰大破強敵,從而雄據中原。

  想要稱霸亂世,沒有袁術、袁紹這種家族世代聲望,又有哪個諸侯可以輕輕鬆鬆就崛起成勢?曹操、孫策可謂是都付出了慘烈的代價,各自損失上萬精兵,府庫軍實、糧草輜重、戰馬馱馬更是損失了數以千計。

  而淮南大旱,對雙方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孫策這裡赤地千里,九江、廬江災情嚴重。曹操那裡也沒好到哪裡,沛國、陳國也是生民塗炭。

  這南北旱情,將雙方隔開,就算有心咬牙,一鼓作氣擊敗對手,都無法再跨越這乾旱千里的土地。

  所以雙方聯姻之後,都是在全力恢復生產,各派官員在郡縣發展農業,整修水利。

  同時全力解決各自境內的隱患,收服人心。

  但事與願違,天公著實是不作美,所有人都期待著今年風調雨順,將良田恢復生機,重新麥田青翠,廣闊千里。

  結果今年旱情過去,又歲寒凍綏。鄉里的老者都感慨,自己一生四五十年,未見過如此嚴寒。春寒料峭,許多土地都僵硬的無法開墾。

  淮南這一帶,可能是幾十年來最冷的一年,農業生產大受影響。

  不過萬幸的是,江東還算影響較小,如果沒有出現洪災,那江東的生產,足夠讓淮南的生民也恢復生機。

  而淮南各郡都人才濟濟,尤其九江郡境內,太守、縣令都在全力修整各種水利灌溉設施,官復重新修繕了袁術在位期間荒廢的芍陂、茹陂、七門、吳塘等土壩,蓄水灌溉稻田。

  當此之際,劉由整理的《顯遠農書》終於建功!

  劉由從跟隨孫策進入江東,基本上就一直在負責屯田的事宜。

  孫策是一直主張改粟種稻的,故而劉由一直在研究改善水田、改良稻種的技術。

  這個才是真真正正的精耕細作,能夠改善畝產的手段。

  他跟官員指導種稻,使水田調溫的方法大獲普及,淮南、江南皆巡田土之宜,鑿灌溉之利,開墾出來大量水田,建起大量湖陂和堤壩。♟✎ ➅❾𝔰н𝕌ˣ.ςόM 👻♪

  這使得淮南歲寒的災情得到了有效緩解,尤其在芍陂一帶,有灌溉之利,收數百萬石糧食完全不在話下。

  等到了六月,不論文武公卿,是黎民黔首,都翹首以盼,期望著雨水能夠豐調,不要出現暴雨洪澇。

  但整個江東在期待中,尚未等到風調雨順的到來,先迎來了一份振奮人心的大捷。

  傳捷報的信使,身穿鮮艷的朱紅戎袍,頭戴翎羽,意氣風發的高舉軍書,一騎策馬直入建康:「王師大捷,已大破山越,一戰收男女五萬餘人,吳興盡平!」

  「王師大捷,已大破山越,一戰收男女五萬餘人,吳興盡平!」

  驕傲的信使,一直策馬進入昭明宮中,親自將捷報送到孫策所在的垂拱殿,興奮的稟報導:「將軍,賀都尉已大破吳興山越,收男女五萬餘人,安置於郡縣。」

  孫策喜出望外,立即從趙雲手中接過來轉呈的軍書,親自打開看了一遍。

  賀齊果然不愧是平越專家!

  他的平越偉計,經過近四年的征戰,終大獲全勝。

  山越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們並非一直叛亂,而是時觀間隙,出為寇盜。每致兵征伐,尋其窟藏。其戰則蜂至,敗則鳥竄,故而自有漢以來,不能羈也。

  但孫策為了解決這個山越為患的問題,就硬是派遣了一支五千餘人的精銳部隊,在賀齊的統帥下,常年鎮守吳興,以疆界圍困山越。

  賀齊到任之後,嚴令令各部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列兵於幽阻之處,大修藩籬,不與交鋒。只將其圍困在各處藩疆之內,使其難以劫掠逃竄。

  每侯其谷稼將熟,便縱兵芟刈,使無遺種。

  山越舊谷既盡,新田不收,又無處劫掠,無法竄逃,只能山民飢窮,漸出降首。


  而對這些出降的山越,賀齊一直沒有區別對待,全部屯於各處屯堡之內,就地軍屯,開墾吳興。

  山民見出降者無憂,乃各自心安。

  這個戰略執行了近四年,如今終於見到成效!

  六月,吳興的莊稼穀物比北方要早收十數日,賀齊再次於山越秋收之際出兵,山越百姓都忙於回家收谷,部眾四散,山越豪強根本無力對抗賀齊麾下的兩千餘精銳之師。

  吳興一戰,賀齊斬賊酋十三人,俘虜山越青壯三千餘。

  於是賀齊遂令官軍搶收山越之糧,山越畏於軍威,根本不敢爭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糧食再一次被賀齊搶走。

  到此之時,山越已經接近四年沒有收穫多少糧食,山間困窮,已然大飢。

  山民走投無路,只能老幼相攜而出,官軍一朝收男女五萬餘人!

  看完信,孫策大喜,連連盛讚,說道:「善!善!賀都尉,一戰俘虜五萬山越蠻夷,為我諸夏,除一大患,使國家江南,泰以永寧!如此豐功,不封侯不足以賞其功。」

  「孤將上表天子,表奏賀都尉為偏將軍領東陵亭侯!」

  東陵亭就在無錫境內,已經在太湖平原上,是江東最富庶的土地。

  以此封賞給賀齊,足見孫策之欣喜若狂。

  而賀齊也絕對當的起這份封賞,雖然在其他人征戰中原之際,賀齊一直在南方未立寸功,消耗了會稽運送過去的大量糧草、器械,卻每次只收穫少量降虜。

  可這一戰,賀齊之功,就足以影響整個江東的形勢!

  一戰收男女五萬餘人,如此豐功偉績,哪怕在漢武帝之時,大軍北伐匈奴,也是一場值得盛讚的恢弘功勳。

  而在當下,這也意味著孫策治理的江東,對山越取得了一場空前的大勝。

  自此之後,山越的勢力,將日漸衰落!

  山越總共可能也就三十萬人。畢竟吳郡那麼富庶的魚米之鄉,在戰亂之際,人口尚且不足四十萬。

  如今賀齊一戰收男女五萬,再加上孫策又在丹陽、鄱陽、會稽等郡先後剿滅叛逆,累積所陣斬、俘虜山越也超過了十萬人!

  在深山中的山越,餘眾可能只有十餘萬人。

  相較於如今愈發興盛的江東,人口近兩百萬。

  這十餘萬山越分布在數郡,已經完全式微!

  尤其是在丹陽境內的山越,寥寥兩三萬人,還分在各縣,聚集之地完全就是一個宗族鄉里!

  他們的勢力,不會比江東一個豪強的大姓宗族更強盛。

  到時候如果雙方發生矛盾,很快就會演變成兩個里、不同姓氏的宗族爭水一般的局勢。

  千萬不要覺得山越就殘暴好鬥,似乎格外善戰。

  那是因為沒有見過諸夏內部,為了爭水,兩個村莊會打成什麼模樣。那可謂是真真正正的武德昌盛,悍不畏死,奮勇爭先。死傷幾十個人,那都司空見慣。

  死傷幾十人!山越在戰場上都無法承受這麼慘烈的死傷。上千人的烏合之眾,卒然被官軍迅猛斬殺數十人,整支軍隊都可能被打崩。

  山越但凡在平原上能打的贏諸夏,他們至於逃到山裡去?

  怎麼這些個山越、北胡、南蠻、東夷都那麼和藹可親、善解人意?就喜歡居住在窮山惡水之間、大漠戈壁當中?把天下最精華的土地、最舒適的平原、最肥沃的河流沿線都讓給了諸夏?

  總不能是他們天性善良吧?

  難道瘴氣、毒蟲都只對諸夏生效,對這些蠻越無效?他們一個個都不怕死,被毒蟲咬了也活蹦亂跳?

  很顯然,在山越眼中,某些族群要比瘴氣、毒蟲還要可怕啊。

  孫策已經可以斷言,山越受此重創,數年之內,再無力為患。

  只是山越畢竟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問題,若無治本之法,如今空缺下來的這些地方,無需二十年就又會如竹筍般冒出一批新的山越,再度為國家之患。

  孫策於是召見了張昭,打算跟張昭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張昭抵達垂拱殿之時,建康城內已經滿城結彩,酒肉飄香。

  勝利永遠是最振奮人心的事情,建康城內,百姓紛紛載歌於路,市酒肉相慶。

  張昭向來端莊的臉上,也掛上了笑意,見到孫策便拱手拜道:「為將軍賀!吳興大捷,將使山越之患大減。官府再無須連年消耗大量府庫錢穀,支撐大軍在數千里之外,征戰不休。」


  「江南承平,更是能抽調數千精兵,參與群雄逐鹿,省數百萬石糧草消耗。吳興一役,功勳至偉,更是利在王業,功在千秋!自此之後,江南之地,再無蠻越之患,將盡為我諸夏膏腴之地、天府之國。」

  孫策雖然已經喜悅過一回,聞張昭之言,還是忍不住興奮的大笑:「哈哈哈!縱諸夏千載之後,只要青史猶存,我諸夏苗裔,就會記得,是孤遣良將,剿平山越,拓地千里,使江南再無內憂外患,徹底成為諸夏最安穩之地,是九州之腹地,天下繁華之所在。」

  名垂青史,功勳卓著,不外乎於是。

  興奮的感慨過後,孫策還是收攏了一下心情,談回正事,對張昭說道:「孤正欲在秋收之後對江夏用兵。曹操亦遣使來信,其屯田大獲成效,若無意外,秋收必豐。其將踐行承諾,自南陽出兵、汝南進軍,與我等共擊劉表。」

  「如今吳興大捷,孤正可將南方所省精兵谷糧,調往豫章,共取江夏。然如此,孤又擔憂山越死灰復燃,復為禍患。卿有何建言,可助孤安定江南,徹底根除山越之患?」

  劉表真是殊榮啊,以內憂外患之際,居然遭受曹操、孫策雙方的夾擊。

  曹孫兩家休養生息,積穀練兵,軍容之盛,無與倫比。然後秋收之後,同時進軍。他劉表內有荊南三郡叛亂,外有威震天下的兩方諸侯攻略。名將勁旅,不計其數。強軍猛將,鐵甲旌旗,如日之熾。他劉表拿什麼抵擋?

  因而關於攻取江夏,只是聊舉偏師,便可驅馳數千里外。三軍強盛,可氣吞強虜!

  所以更值得關注江東君臣關注的還是南方的平穩,是怎麼安穩郡縣,根除山越之患。

  張昭如今已經是江東實際上的宰輔大臣,雖無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

  其職責就是為君主提出,治理國家的諫疏規劃。

  因而聽聞孫策之言,張昭慎重的手撫下頷須髯,凝思著回道:「如今海內漸平,將軍革故鼎新,勵精圖治,遂使江東戶籍大增、倉廩豐實,江東形勢,一片繁華。」

  「然如今江東亦有憂患,值江南戰亂方休,北方流民大量南下,而曹操不可猝除,民恐懼難以北歸。」

  「故臣以為,當徒流民實邊,如此既能緩流民與江南爭地,又能鞏固邊防,充實吳興。」

  孫策眉頭微蹙,說道:「徒流民實邊?戀土懷舊,民之本情。難民波進流離,蓋不獲己。若強逼百姓實邊,是否會致有逃亡?」

  孫策記得,漢末之際,魏蜀吳三家都做過強遷百姓的事情。曹操曾一次強遷淮南大量百姓,致百姓十餘萬人南逃江東。

  孫策恐若是徒百姓實邊,再引起禍患。

  張昭說道:「竊以為導俗當漸,非可頓革。吳興山越,若欲改風易俗,必需諸夏長期除之。若無大量諸夏移居吳興,則吳興郡將終為山越之地。」

  「且流民自北南下,本就流離失所,不知所歸。將軍可益巿犁牛,招募實邊流民,若有願者,以供給之。」

  「使之於吳興勤耕積粟,以豐殖江南。百姓聞之,非但不憂逃亡,恐日夜競募。」

  孫策面色凝重,凡是去吳興實邊的百姓就供給耕牛和江東犁(曲轅犁),哪怕幾千戶人家,也需要數以千計的耕牛和耕犁,著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不過要充實邊境,本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要開拓江南,不花費一點代價,想著輕輕鬆鬆就把事情給辦了,那也是在異想天開。

  流民憑什麼不在中原,要跨越千里去山越故地?

  沒有足夠的官府權威和顯著的利益,根本不可能有人應募。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