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武廟名將幾盡在江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天下形勢已經非常明朗,除去天子據守關中,劉璋、劉表守成一方,能夠有機會爭奪天下的也就是袁紹、曹操、孫策三人。§.•´¨'°÷•..× ❻➈şⓗ𝔲א.Ⓒ𝕠м ×,.•´¨'°÷•..§

  對孫策而言,此時戰略可謂再清晰不過,據淮河天險以南,以觀時釁。等袁紹、曹操先打起來,自己再趁釁而動。

  只是這個戰略,孫策看得清,曹操一樣能看得一清二楚。

  孫策不得不面色凝重的看向謀士們,說道:「以孤對曹孟德了解,此人雄武之資,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可謂兵機智算,皆有不世出之略。」

  「其人絕非軟弱可欺。斷然不會坐視我等威脅其後,豈甘心與我等為盟?」

  這是魏武帝曹操啊!

  對自己的形勢他自然看得一清二楚,他可絕不是一個任人拿捏的角色。不可能放任江東就這樣在後方威脅他腹心。

  張紘問道:「將軍擔憂曹操毀約,不惜代價,強攻江東?」

  孫策凝重的點頭,說道:「曹操若不果斷處置,必然受到南北夾擊。以曹操之狠決,上計莫過於在袁紹一統河北之前,聯合劉表,共取江東。」

  曹操的用兵如神,是舉世皆知的。郭嘉十勝十敗論,最核心的一條就是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以少克眾,軍人恃之,敵人畏之。

  孫策設想,若自己是在曹操那個位置上,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必全力進攻,解決後患。征討江南,大破敵軍,斬首萬餘級之後,便可後顧無憂了。

  而張紘聞孫策之言,卻大笑出聲,說道:「將軍何故如此妄自菲薄啊?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將軍也!用兵如神,攻克戰取,百戰百勝者,亦將軍也!將軍憚曹操之雄奇,難道曹操就不畏將軍之神武?」

  「各舉三軍之眾,十萬將士,爭衡於疆場,曹操敢言必勝?」

  這個問題,大帳內的文武們皆挺直胸膛,壯氣奮發,各懷必勝之念。

  他曹操能征善戰,而己等更是戰無不勝!能雄天下者,必江驕兵悍將也!

  這一點,孫策也頗有信心。

  若是各舉五萬之眾,決戰於淮河沿線。

  孫策以為,他勝算比曹操還是要高出幾成的。勝負大概在七三上下。

  因為江東才俊實在是太多了!

  武廟七十二名將,孫策麾下一人獨占了四名!

  周瑜、呂蒙、張遼、張飛,這可都是千古名將啊。♚♞  🐻💝

  而與其相當者還有趙雲、魯肅、徐晃、黃忠、太史慈、甘寧等等。

  如果戰事再晚數年,孫策麾下還能成長出來更妖孽的兩位天才。

  一位武廟十哲之一的諸葛亮,一位武廟七十二將之一的陸遜。

  曹操帶著他那群曹氏宗親,指望夏侯惇、曹仁對抗江東這麼多絕世名將,怕是勝算會越來越低。

  這還沒算經濟上,江東的繁華和工業的發展,以及人心上的順逆。

  在眾文武皆意氣風發之際,張紘繼續說道:「曹操雄據中原,形勢如此,乃天定也。其傷亡慘重,必然無南征之念。若南征半年,再跨越赤地千里,攻破建康,則其大勢盡去矣。」

  「而以曹營文武之謀略,尤其荀文若之運籌帷幄,絕不至於,輕狂到以為劉表一介儒人,能為將軍之患。聯合劉表,與江東為敵,乃下策也。使激怒將軍,劉表又不足為用。袁曹相爭之際,將軍揮師北伐,則曹操必敗無疑。」

  「其上者還是其所行之策,與江東,共取荊州,以壯其勢。同與將軍聯姻修好,安撫江東。」

  聽完張紘分析,孫策撫掌而起,贊道:「卿實乃王佐之器也,使孤成大業者,君也!」

  論智策奇謀,或許張紘不如賈詡。

  但論戰略規劃,張紘著實是江東首屈一指的存在。

  聽其一席話,孫策可謂是豁然明朗。

  當前形勢下,曹操比孫策更不願忌憚捲入戰事。

  兩者相爭,血戰到底。

  孫策只是可能便宜了袁紹。袁紹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孫策還能據江而守,大不了再打一場赤壁之戰,勝負猶未可知。

  可他曹操如果被迫與江東交戰,那他一定會被袁紹所擊敗。


  所以曹操之上計,莫過於外交上安撫孫策,軍事上全力積糧練兵,修築城垣,派大將沿淮河設防,防備江東。

  然後全力擴張勢力,西取南陽,北攻袁紹。

  只要他動作足夠快,一年內快速打敗袁紹,就足以成朱溫之勢,然後再南向進攻江東,哪怕南征沒有大勝,無功而返。這天下亦已經足夠分清形勢了,最差也是一個三足鼎立的局勢。

  曹操的形勢可見,孫策不得不考慮江東如何擴張勢力,問道:「軍師以為孤當如何規劃,以進取天下?」

  張紘從容的說道:「與曹操相反,曹操居中原之地,急攻方能求生。💗😈  👤♦我等處江南之遠,居緩方能積蓄實力。」

  孫策眉頭一簇,問道:「如此大爭之世,一步落後於人,則處處受制。如何能夠處居,而緩緩圖之?」

  張紘嘆息一聲,說道:「江南國力遠不如中原,若急於一時,征戰連年,反而使江東根基不穩,百姓流離塗炭。距將軍苦戰而奪淮南,不過才去數月,未及半載。」

  「淮南一戰,將軍雖威震天下,但軍中死傷慘重,淮南又新附未服,赤地千里。當此之際出兵,本非不得已而為之。」

  「如今曹操已破徐州,將軍更宜休養生息,積府庫之實,養士卒之銳。靜待曹軍東西奔波,助取江夏。」

  「江夏既得,則江陵可滅也。」

  「如今大亂已定,將軍當著重於修文德,深基固本,而待萬全。遠交近攻,以弱強敵。」

  孫策眼睛一亮,遠交近攻?

  「卿言下之意是宜與袁紹相結?」

  張紘手撫下頷,笑著說道:「亦不止於袁紹,將軍何不遣使,聯絡長沙太守張羨?」

  「若曹操取南陽,將軍取江夏,而荊南皆叛,劉表手中則只剩南郡一郡之地。將軍可無需興師動眾,聊舉偏師,便覆滅劉表。」

  孫策大讚此議,當即遣使召見了曹操使節滿寵,答應了曹操的聯姻之意,並要求曹操即日發兵助戰,助江東奪取江夏。

  不過曹操要求的聯姻對象,孫策更換了一下。

  曹仁之女,未能嫁給孫匡,而是嫁給了即將出海,開拓絲綢之路的孫權。

  除了孫權已經到了嫁娶之齡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娶了曹仁之女,將來孫權封藩王,開疆海外,能獲得不少人的支持與追隨。

  孫策還是很看好孫權能力的,將他封在海外,一定能做一個非常不錯的藩王,開疆拓土,傳播王化。不至於被土著同化,披髮紋身,反墮落成為蠻夷。

  同時由於要聯絡袁紹,孫策又派遣了名士張允、校尉徐逸一併出海,從青州登岸,攜孫策書信,拜會袁紹。

  曹、孫雙方聯姻沒有任何波瀾,由於雙方疆域相連,只用了三個月,結親的宗族之女就送到了。

  正好趕上東南季風開始,孫權可以結完婚就起程浮海,開拓海上絲綢之路。

  曹操對這次結親還是很重視的,護送的大將是曹洪,正使是曹操的至交好友,曹魏的能臣婁圭。

  婁圭就是那位幫助曹操對抗馬超的謀士,當時是九月,曹軍搶占渭河南岸。但是一到南岸,馬超的騎兵就發起一輪又一輪的衝擊,曹軍根本就沒有時間紮營。岸邊又都是鬆軟的沙子,更沒有辦法紮營。

  於是婁圭建議:「今天寒,可起沙為城,以水灌之,可須臾成冰,堅如鐵石。營壘可一夜而成,百堵斯立。雖金湯之固,未能過也。」

  但這是個比較愛財的人,在曹操麾下,家累千金,以至於讓曹操感慨:婁子伯,富樂於孤,止權勢未及孤耳。

  他又比曹操富裕,又比曹操快樂。那結果顯然可以預見了……

  曹操管你幾十年交情,好友不好友的,最終直接給砍了。

  不過對婁圭,孫策倒是比較感興趣。

  舉辦完聯姻的婚禮之後,孫策特意設宴,召見了曹洪和婁圭二人。

  這倆人都比較愛財,所以待他倆拜見入座之後,孫策抬了抬手,就有四名士兵抬著一箱黃金,各自送到兩人面前。

  孫策笑著說道:「黃金百斤,贈與二位,聊謝二位護送聯誼之請。二位為兩家同好,偃兵息鼓,舟車勞頓,功當此酬。」

  當箱子打開,金燦燦的黃金擺在眼前,兩人瞬間眼睛都瞪大了,曹洪眼裡更是露出了貪婪的目光。


  這一路走到江東,他早已見識了江南繁華,人煙鼎盛,工商繁茂。

  建康城內,更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滿城錦繡。

  他早已心中渴望,就恨不得帶兵進入江東,大肆劫掠一回。

  給他五千士卒,屠城三日,至少能給孟德抄掠數萬斤黃金、數百萬匹布帛,這比挖多少墓都便捷!

  只可惜,這裡在長江以南,己等鞭長莫及。

  他心中雖然很焦渴,但也只能按捺貪婪之心。

  而如今吳侯賞賜,上來就是黃金百斤,他頓時胸中焦渴轉為了滿心歡欣。

  為什麼是他護送結親隊伍?

  當然是因為他力爭的,確定知道這種結親出使,對方諸侯必然會予以厚賞。

  他曹洪久聞江東富庶,今日得償所願,立即樂的喜笑顏開。

  連忙跟婁圭一同行禮,拜謝道:「承蒙吳侯存問,且贈佳品,感恩不盡。如此厚贈,實深惶悚,但來從遠道,卻之不恭,因即拜領,即銘感五衷。」

  孫策笑著說道:「不必多禮,且入座。二位來建康亦有數日,感受如何?」

  曹洪立即恭維道:「江南太平,人物繁阜。人情和美,節物風流。」

  婁圭的觀察則比較深,說道:「我近日觀游建康,所見人煙鼎盛,市肆繁華,將軍修造則創建明堂,冶鑄則立成鼎鼐。集四海之奇珍,皆歸市易;匯天下之財貨,悉於商肆。谷糧滿倉,工商繁盛。實乃富庶之地,天府之國,江南明珠。」

  孫策微微頷首,婁圭的觀察還是很符合一位能臣的眼界的,所見非常細緻全面。

  孫策乃說道:「江南多奇物,錦繡絹帛,瓷器珠玉,甚至農具器皿,皆是民生之所急,可解中原之饑饉。孤有意同曹將軍互市經商,以恢復民生,兩位以為可否,可有何諫言?」

  曹洪當即興奮的說道:「若能通商,那自是最好不過。」

  曹洪是最喜歡這些富庶聲色的,他屬於典型的形骸放浪,惜乎大辦酒宴,尤其喜歡讓歌女當眾玉體橫陳。以至於楊阜罵他:「男女之別,國之大節,何有於廣坐之中裸(和諧)女人形體!雖桀、紂之亂,不甚於此。」」

  經商互市後,將大便利於其治家財產業。

  婁圭思考了一番,亦贊同說道:「平定戰亂,恢復治安,重振商貿,乃是王道。若將軍有此意,我願力勸我主,推行寬政,便利商賈,嚴禁苛責。」

  不管怎麼說,江東如果不跟中原開戰,還與中原發展商業,這都是有利於恢復中原生機,提升中原實力的事情。

  婁圭沒有道理拒絕這種對雙方皆有利的事情。

  孫策乃說道:「孤將遣使,攜孤書信與曹將軍,成兩家之誼,互不抄掠,便利通行。」

  這對曹操而言更是一件好事,要知道袁紹的謀士給袁紹的提議就是,內務農逸民,外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分遣精騎,鈔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也就是派軍隊抄掠曹操的北部邊境,騷擾曹操發展。

  孫策若不是淮南大旱,赤地千里,軍隊難以從長江北上。他也抄掠曹軍南方邊邑,曹操會極為難受。

  不過各家情況也不同,袁紹與曹操對峙,交易那是資敵。

  而江東工商發達,與曹操交易,結果必然是江東的工商業,收割曹操的谷糧。

  雖然手段不同,但南北兩家針對的都是曹操農業,削弱他的農業產出。

  孫策肯跟曹操約定互不抄掠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將便利於他派使節、商隊遣往雒陽!(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