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建康繁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11章 建康繁華

  顧雍從吳興抵達建康的時候,已經快到十一月了。👽♛ ➅❾Ŝ𝐡ù𝐗.ᑕ๏m 🐸♡

  兩個月的時間,他才走過了兩個郡。這要按照以往,吳興屬於會稽郡的時候,他這是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從本郡抵達了鄰郡。

  倒不是他故意遷延,而是這個時代,東南就是這個效率。

  很多地方都是荒野,連官道都沒有一條。

  而哪怕有官道,也沒有驛站。東南缺馬,根本無法三十里設一驛站。

  哪怕信使,一天也就行進七八十里,再遠了馬就受不了。

  所以孫策最近一直就在思考在江東鋪設驛道。這個是非常有必要的,現在各郡之間傳遞文書,很多信使都是背著行囊,徒步佩劍,日行數十里,送往各處。

  一個縣裡面駑馬、馱馬可能也才有數匹。

  這次北伐淮南,孫策雖然最終大勝,但損失也是非常慘重。戰馬還能待在軍營里避暑,牧馬澗旁,馱馬則要運輸糧草,完全無休,每次數百車糧食運送完,都免不了死傷。

  大戰半年,馱馬死傷四千餘匹。

  大戰三年,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絕不是一句虛言。

  在郡縣裡面,哪怕能有一輛駑馬拉的馬車,這也是大戶人家,要公卿世家的家主才能有的待遇。

  豪強之家,幾戶也未必能有一匹駑馬。所以都只能坐牛車。

  故而孫策開設驛站除了為國家傳遞政務、文書之外,也有盈利的打算。

  其實官營驛站也是收費的,畢竟不能指望官府對官員之外的人免費提供衣食、房間和飼料等等。

  只是這個盈利很容易滋生腐敗,被士紳豪強等所占用,倚公侵費。帶著一紙濫發的官方文書,就說自己有公務在身,要驛站提供免費的衣食住行服務。

  凡是牽扯到馬的方面,都是太容易引發腐敗了。

  不過即便如此,孫策也必須建驛站,加強對各州郡的掌控。

  而不能像崇禎一樣,把天下的驛站系統給取消了。沒了驛站,他怎麼統管這麼浩蕩的疆域,怎麼把皇權深入到地方各縣?別人是皇權不下鄉,他這是皇權不下縣。他不做亡國之君,都說不過去。

  當下在江東推行驛站,還有一好處,那就是江東有大量的難民和山越,他們無田可耕,又饒臂力,貧無賴者,可藉水陸舟車奔走自給。

  江東十一郡都設置驛站,以舟船、車馬維持驛路,賴此為驛卒者,可以安置兩三萬難民、山越。

  整個山越,尤其丹陽、會稽境內的山越,年年被孫策割韭菜,今日下五城,明日割十城,山裡面的山越可能就剩下六七萬人了。

  再被安置兩三萬人後,剩下的兩三萬人分布到兩郡近三十縣裡面,他們一處部落發起叛亂,青壯甚至可能都不一定打的贏地方的諸夏豪強。

  畢竟這個時代的豪強們,那可不是後世江南那些文弱書生,動輒聚眾千人,鄉野之間還不乏遊俠少年,挈黨連群。

  只是要設置驛路,這也並非一件易事,首先就是要地方各縣有充足的糧倉儲備。

  畢竟一處驛站裡面幾匹馬甚至幾十匹馬,每月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糧草。而一個縣幾處驛站,每年可能需要消耗豆子千餘石,麩皮三四百石,驛卒消耗的粟米、稻米也得有數百石等,加上食材、草料、薪柴、車轎以及往來貨物,體積十分龐大,這些東西都需要存放,所以,倉庫在驛站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給這些驛站倉庫提供源源不斷的供給,也需要各縣的倉廩充實。

  所以顧雍剛抵達建康數日,孫策就又將他帶出了治所,前往各縣探查糧草儲存情況。

  建康城北,是玄武湖和長江,要巡視各縣,孫策和顧雍只能走城南,順秦淮河而下。

  在建康城南,秦淮匯入護城河之處,建康繁華就已初見端倪了。

  孫策和顧雍駐馬在在城南正在興修的官路旁,看了一會兒河畔市肆旁大量興建的建築。

  如今雖然已經是十一月,江南的溫度也降到了六七度左右,但工地上陽光明媚,匠人們熱火朝天,幹勁十足。

  他們穿梭在數百座高大的邸閣旁,運輸來大量木材、石料,修建起的市肆占地龐大,房舍眾多,鱗次櫛比。

  孫策心情頗佳,問道:「此處大興土木,是官府為便利市肆所建?」


  跟在孫策身旁的楊驍主動開口,精神亢奮,說道:「這處我知曉。聽說是建康最大的女閭所在之處,待建成之後,會有數以千計女子在這裡迎來送往。」

  楊驍跟隨孫策也有四年多了,從當初一個幾乎輾轉死溝壑的難民,以驍勇起於行伍,如今已經擔任繡衣衛裡面的校尉,跟孫策的族兄孫輔並統兩千繡衣衛,受中郎將趙雲節制。🐤💝 ❻9Ŝ卄υЖ.ℂㄖм ♤♟

  這幾年,他也在江東順利建功立業,不僅一路升遷,也頗治家財。

  僅壽春一役,打下壽春城後,孫策盡開府庫,獎賞士卒,他就獲得了一名袁術的妃嬪,百餘匹絹,還有大量珍玩異寶。

  孫策聽說他已經娶了丹陽大族施氏一名族女為妻,其父曾擔任侍御史,也算是名門之後。

  然後又納了兩三名妾室,如今也是一人之力,養了五六名妻妾,三四個兒女。

  一戶裡面住了十餘人,也勉強算是一個大戶人家了。

  不過這也不算出格,如今天下戰亂頻仍,烽煙四起,一場大戰過後,青壯就能死傷數以萬計。

  就是孫策進攻淮南,在九江境內,一戰就覆滅了橋蕤所部近兩萬人,呂蒙擊潰了黃猗所部上萬人。跟呂布一戰,更是鐵騎乘擊,陣斬就八千餘級。

  這使得大量的青壯數以十萬計的規模,成批成批的死傷。

  女多男少,在各地都是普遍現象。

  所以有能力的青壯,都會娶不止一名妻子,甚至經常會出現一名男子娶另一戶姐妹兩人、三人的情況。

  可即便如此,也還是有大量的女子無依無靠,無以為生。

  聽楊驍之言,這建康城外,秦淮水上,煙柳畫舫,青樓勾欄怕是要提前興盛起來了。

  對這事情,孫策瞬間有了一種熟悉的感覺,驚詫的問道:「建康縣令……不會是邵卓吧?」

  顧雍拱手,說道:「將軍明鑑,的確是邵縣君。邵縣君此前便擔任歷陽令,治內有流落難民、避難士人數萬戶。如今淮南為將軍所有,邵縣君治歷陽已數年,自然要予以升遷。」

  「長史以為,以邵縣君資歷,治一郡則稍顯不足,治一縣,則不足賞其功。能使其得升遷者,只有兩縣,或為建康令,或為吳縣令。」

  很顯然,以邵卓的才能不適合擔任吳縣縣令。

  吳縣雖然是東南最繁華的城邑,但吳縣地處太湖平原之上,平原廣闊,沃野千里,又是魚米之鄉,桑梓之園,星羅棋布。

  這是一個最重要的農桑大縣,需要一位傳統的農業大臣,去擔任縣令,發展農桑,產出谷糧。

  倒是建康城,周圍一片荒野,鐘山腳下、玄武湖旁都還是大量的荒地,遍布野草荒山,這個形勢下,建康城的發展顯然不能以農田為主,需要倚靠工商,方能支撐起建康城內近二十萬人的生計。

  孫策讚嘆道:「長史果然是有經國之才,可使能吏各展所長。邵卓有工商奇才,的確是適合擔任建康令,以便市肆。」

  就是他這個風格也太明顯了一點,走到哪都不忘記發展女閭。

  顧雍倒是不在意女閭,這或許還將是建康城的一大特色,吸引各地的豪強、世族,前來建康遊歷,觀賞風物。

  要知道,在當下,平民百姓並不缺婦人,只要勤勉耕殖,必能成家立業。

  只有那些士人、豪強,有新鮮感,到建康城下尋花問柳。

  管仲以女閭豐齊國府庫,成文王霸業。

  建康也將因此成為江東霸業的重要支撐。江東的治所就在建康,絕大部分時間,一個王朝能夠徵收賦稅的核心就在他的京畿之所在。

  建康城繁華富庶,哪怕是胭脂水粉、青樓勾欄也將提供源源不斷的賦稅。

  秦淮水上的青樓畫舫,商人、世族的一擲千金,就再非達官顯貴們的醉生夢死,也將直接成為國家賦稅的中流砥柱之一。

  當然,青樓女閭這種東西,雖然是一時特色,但跟國家工商業相比,那還是相差甚遠,不足為道。

  能夠支撐起這繁華江南、胭脂水粉的一定是富庶且發達的工商業,沒有充足的錢糧器物,再美的絕世佳人,也不過是瘦骨嶙峋的紅粉骷髏罷了。

  顧雍手指正在興建的市肆兩岸,對孫策說道:「我剛入建康,置辦衣食所需之時,便聽夫人言,這邵縣君在建康大開市肆,不算城內,僅這秦淮沿線,就有大市八十,小市三十餘。」


  「更有白瓷、澄錦,就地生產,工坊連綿數里,煙囪羅列上百。城內人家,直接到工坊附近購買,價格比市面便宜不止三成。」

  趙雲驚詫的問道:「大小市肆羅列百餘?那需要多少糧倉才能供應這些販夫走卒?」

  畢竟算一算便可知,這麼多市肆怕是從事工商之人就不下三五萬,若人耗糧十石一年,則僅這市肆耗糧便有五十多萬石。

  每年怕是要往建康轉運糧草不下三五百萬石。

  顧雍指向遠方正在修建的邸閣,說道:「子龍可看彼處,乃是建康秦淮倉,建成之日將周回二十餘里,儲糧六百萬石。如此方可保建康供應無憂,保丹陽糧價平穩。城北還有一處含嘉倉,規模尤在秦淮倉之上,主要是水運,從吳郡運來的糧倉。可儲糧上千萬石,以防吳郡豐年,穀賤傷農。」

  上千萬石糧食!

  這要是指著牛馬一趟趟的拉運,需要錙車四十萬輛次的往返。

  江東的馱馬跑壞十幾副馬蹄鐵也拉不完。

  但要是走水運的話,一艘船載糧一千五百石,千艘漕船往來六七次就拉完了。

  建都建康,是真的凸顯出江南之利。既有發達便利的水路運輸,又有魚米之鄉豐厚到極致的產出。

  當今天下諸侯中,恐怕只有孫策、曹操能夠籌措到上千萬石的糧草。

  袁紹在冀州有這麼多糧,但未必都集中在鄴城附近,運輸要相對困難許多。不像曹操,屯田就在治所附近。

  而顧雍繼續手指東岸,說道:「在城東則有草場二十餘所。每逢冬月,諸鄉納芻稈草者,牛車填塞道路,車尾相銜,數量如有千萬。場內堆積如山,以供所需。」

  顧雍還是習慣說納這個詞。

  但其實江東沒有向百姓收芻稅、牛革稅一類的苛捐雜稅。

  孫策當初跟百姓所言,盡去苛捐雜稅,是真的做到了實際。

  百姓十月繳納賦稅,一般都是到城邑中繳納的田稅,即江東通寶。

  當然,至今還是有許多人家,家中沒有通寶。

  所以逢冬月,納稅之際,百姓就肩兩石布袋,往城中常平倉或者市肆販糧,肩挑擔扛者不絕於路。

  而納芻稈也是百姓最重要的收入之一,官府掌握鑄幣稅,所以府庫充裕,會在草場裡面以通寶市買芻稈。

  於是百姓便以車載芻數十束,賣往草場,以添家用。每逢此際,則牛車、推車絡繹不絕,草場內芻稈堆積如山。

  如今江南漸平,路無虎豹豺狼,建康附近幾個縣的百姓都添了車,一路趕到建康售賣一些物品。

  建康城雖然猶在建設當中,但這個市肆規模,工商繁華,皆已然成為東南之最。

  但只有一座城市發達,顯然是支撐不起來整個江南的,尤其是驛站建設,必須保證沿路各縣都倉廩豐積才能最終建成。

  孫策看了一會兒,對顧雍說道:「顧府君,我等沿秦淮水再向下看一看各縣情況如何。」

  顧雍立即拱手,說道:「敢不從命?」

  隨後顧雍說道:「自建康南下,最近的就是秣陵,建康本從屬秣陵,兩地一衣帶水。秣陵百姓有糧、有芻皆市往建康,觀秣陵府庫,便可略窺江東各縣府庫一二。」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