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何進的新目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63章 何進的新目標

  「母后的意思是,大舅想要尋些有意義的事情做?」

  何太后點了點頭:「是啊,他終究是閒不下來,又怕再做錯事,所以才有此問。」

  劉辯有些愕然。

  何進大宴百姓三日的事他是聽說過的,見何進沒和一些會忽悠他的人再度聯繫,劉辯也就聽之任之了。

  劉辯豈能不明白,何進這麼問,髒活他是指定不肯乾的,可天下哪有那麼多好事?

  忽然他靈機一動,既然不願干髒活,那就干點累活吧。

  劉辯想到了蔡邕曾經跟他抱怨的,郡國舉薦來的諸生能力參差不齊,包括現在的太學之中也不乏濫竽充數者。

  只是太學招生本身就包含了拉攏六百石及以上高官的恩蔭成分,而這些濫竽充數者普遍如此出身……與其讓他們回到地方給老鄉們送溫暖,不如將其留在太學,好歹天子腳下,還能有個管制。

  只要其別觸犯律法,也就聽之任之了。萬一有紈絝幡然醒悟了呢!

  不過紈絝子弟可以放在那兒當擺設,郡國舉薦來的就可以稍稍嚴格一點了。

  劉辯對何太后說道:「自中平以來,百廢待興,郡學與縣校多有荒廢。我曾聽太常蔡師言說,郡國舉薦至太學的太學生,常有濫竽充數之輩。雖有重視郡學的二千石,然終不成體系。」

  何太后倚靠著身側的憑几,側臉靠在虛握成拳手背上,臉上還帶著幾分迷茫。

  她似乎是有些不懂劉辯怎麼說著話就同她談起太學了,愣了一會才明白過來:「辯兒的意思是,讓你大舅可以去重建郡縣學校?」

  劉辯點了點頭:「我一時之間,也只能想到此事。大舅要是做成了,自當是一時佳話。只是此事過於辛勞,就是不知大舅願不願意。」

  何太后起初聽到劉辯的想法,本就懷疑何進有沒有這個能力,又聽劉辯此言,自不敢打保票,只說去問一問何進。

  劉辯也沒想立刻定下,總歸要有個流程。

  旁的不說,光是從哪裡開始做起,是做到郡一級還是縣一級,甚至不太現實的鄉和村(里)一級,以及招收多少人,都得好好考慮一番。

  得益於光武以來重視文教,郡縣學校,尤其是郡學的架子還是在的。

  且郡學和太學的政策傾斜是一樣的,免除學生本人的徭役賦稅,提供住宿,其餘衣食和筆墨等皆要自備。

  郡學的花費主要在於老師的俸祿和學宮及學生宿舍的修建維護,這些原本就在維持郡國官府的預留賦稅之中,就算增修學舍,擠一擠還是能擠出來的。

  所以只要控制好人數,別像太學一樣動輒諸生過萬,也不會給地方造成多少經濟負擔。

  雖然如此做可能會產生生源問題,但總歸先把原本荒廢的架子重新搭起來再說。

  至於老師,也不必擔憂,通了兩經的太學生便夠格成為郡國文學吏,去當老師了,雖然大部分太學生會繼續追求三經、四經。但沒關係,可以給出政策優惠。

  通兩經的太學生為何不願去郡學教書?歸根結底,沒有前途,那就給他們前途。

  當劉辯將這些事先交給尚書台令其出謀劃策之後,首先被放棄的是縣校。

  首先是能當老師的郡國文學吏數量終究有限,其次有條件也願意去縣校的人距離郡學的標準不會差太多,以及最關鍵的原因——假使一郡國之學只招百位學生,這天下郡國加起來也得過萬了。

  一萬個免除賦稅徭役的青壯男丁,雖肉疼卻也能勉強接受。

  要是縣學人數再倍之……所以縣校是不可能仿照太學和郡學,可沒了優待,拿什麼去和私學競爭呢?

  「總而言之,大舅此行,是要將原本荒廢的郡國之學重新匡扶起來,並且郡學也得同太學一樣,不能沒有貧寒子弟。」劉辯對著躍躍欲試的何進強調道。

  免除徭役賦稅的政策本就是為了寒門子弟而設立的,尤其是遠不如太學的郡學。

  理論上,大族子弟自有家學等私學作為更好的去處,不會與貧寒子弟相爭,但現實……誰知道呢!

  「以大舅的名望,此事必然不難,如汝南、潁川等郡之郡學,本就文學昌盛,然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之事並不少見,大舅不可大意。幽并兩州,地處邊境,因鮮卑侵擾,百姓常有不安,文風不盛事出有因,大舅需要多多關心。至於南方益荊揚三州及交趾刺史部,可先擱置,涼州戰亂之地亦可暫緩。」


  何進一臉嚴肅,劉辯每說一句話,他都要點一下頭。

  劉辯也不知何進究竟聽懂了多少,他對於何進沒有太大的期望。讓何進在目前最重要的中原地區轉上一圈,恢復郡學舊制,同時作為一個催促郡國二千石做事的使者,順便替劉辯積累一些文治上的聲望。

  但要是何進能做得更好,那劉辯自然樂見其成。

  「大舅此行,我只有一點要求,學官且先不論,舅父此次行事,身邊所用者,其宗族之人當無為公卿及二千石、刺史者。」

  何進聞言一愣,隨後忙不迭地答應了下來。

  應下之後,他忽然反應過來,自己身邊哪有得用的人啊!

  何進復又請求道:「陛下,臣久未出府,早已不知賢才何在,還請陛下調配數人,與臣同行。」

  劉辯不以為意,擺手道:「大舅自行決定便是。」

  何進卻依舊堅持。

  劉辯一怔,他原本只打算讓賈詡派人跟著何進,防止何進在某些時候頭腦發熱,沒想再塞人。

  見何進言語態度誠懇,劉辯想了想,說道:「東海王朗,平原華歆,二人皆符合我的要求,今俱為尚書郎,大舅若能說服他二人同行,我也願意忍痛割愛。若是說服不了,那我也愛莫能助……」

  何進聽出劉辯這語氣,顯然是不打算插手太多了。

  王朗是何進的故吏。

  他師從故太尉楊賜(衛尉楊彪之父),以太學生通經而入三署為郎官,出為縣長。後逢楊賜離世,王朗棄官為楊賜服喪,喪滿之後為何進所徵辟。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