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三家分冀
第198章 三家分冀
五月,公孫瓚以討董之名南侵冀州,下河間,破冀州軍於武遂,入駐安平郡張虞聯合黑山軍張燕,率兵出太行,以討青州黃幣之名入冀州,降常山諸縣,派遣兵南至趙地。
而與此同時,為了能逼韓馥讓位自己,袁紹率兵至延津,作出北上進攻郵城的打算。
一時間,冀州危機四起,韓馥憂愁不已!
六月,袁紹抓住機會,派高幹與荀諶、辛評等人北上,前往遊說韓馥。
荀諶倒有番巧舌,遊說韓馥道,公孫瓚乘勝南下,張虞攜兵南侵,冀州諸郡無不相應。而袁車騎又引兵東行,內部又有義反叛,今內外憂困,牧伯形勢為危,宜當早做圖謀。
生性膽怯的韓馥,當即被荀諶說得憂懼不已,詢問其出路。
繼而,荀諶引導韓馥,讓他審視自己與袁紹的差距,表示袁紹聲望、能力、
恩惠上遠勝於他。而今張虞、公孫瓚二人有兵至鄴城下的趨勢,如果不讓袁紹介入局勢,他將有性命之危。
而今袁紹與他有同盟關係,故不如將冀州讓於袁紹,以免遭孫、張二人所害。況他為袁氏故吏,袁紹又為他的故吏,今他若將州讓於袁紹,則袁紹深受韓氏厚恩。屆時他不僅無性命之憂,更能得讓賢美名。
在荀諶的蠱惑下,怯弱的韓馥最終決定讓位於袁紹。得知韓馥讓位於袁紹的消息,耿武、閔純、李歷等人拜見韓馥,縱是苦苦相勸,言冀州兵精而糧足,亦是難改韓馥決定。
而韓馥甚至為表誠意,主動搬出官邸,並讓兒子持冀州牧印綬交於袁紹。
見韓馥如此配合,袁紹大喜過望,收下印綬,自稱「冀州牧」。
因擔心韓馥突然反悔,袁紹親率精兵奔鄴城。待袁紹兵至鄴城,韓馥則是屈膝出迎。
見狀,從事十餘人遂棄韓馥而走,耿武、閔純因持刀抗拒,袁紹遂令田豐殺之。
至此,袁紹製造冀州危機,並通過權謀手段,僅花了五、六日,便入主鄴城,成為冀州名義上的牧伯。
而袁紹成為冀州牧的消息,很快便從魏都郵城傳至張虞手中。
常山元氏,郡府內。
「果不出之前所料,韓馥膽怯暗弱,自知非我與公孫瓚之敵,今將冀州牧之位讓於袁紹。當下袁紹兵馬已入鄴城,魏郡已被他所據。」張虞將書信交於左右瀏覽,說道。
郭圖瞧著冀州輿圖,說道:「公孫瓚於武遂擊破韓馥兵馬,已據安平郡,加之事先所據河間郡,冀州當下已是三分。」
說著,郭圖對眾人笑道:「以冀州目前形勢觀之,怕是會愈發複雜混亂。」
辛毗將書信交於徐庶,淡笑道:「我軍求民而不求地,當是二家爭冀。」
冀州共有九個郡國,今被孫、袁、張三家分別占據,其目前情況複雜,或是說勢力犬牙交錯。
公孫瓚從幽州出兵,占據了河間、安平二郡國。
袁紹之前被命為渤海太守,加上入主郵城所在的魏郡,袁紹所控制的郡國數目與公孫瓚相同。
張虞因接受了常山郡第五倉的歸附,與黑山軍同據常山郡。
除去三家明確占領的五郡國外,剩下的中山、趙、巨鹿、甘陵(清河)四郡國分別位於三家勢力輻射範圍。
張虞與袁紹中間隔趙國,與公孫瓚隔中山;而公孫瓚與袁紹二人,因所據郡國最多,故分別隔巨鹿、甘陵(清河)二郡國。
不出意外的話,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袁紹與公孫瓚必然會針對巨鹿、甘陵二郡國展開爭奪戰。
而張虞除了遷走趙、中山二郡百姓外,將會把二郡國分別交於公孫瓚、袁紹,以避免與二人產生紛爭。
至於黑山軍是否有意參與爭奪趙、中山二郡國,則就不是張虞所能決定。
徐庶讀完書信,問道:「今袁紹已下魏郡,我軍當如何應對?」
張虞思慮少許,看向郭圖問道:「公則,今各部遷民如何?」
郭圖整理了思緒,說道:「回君侯,張都尉率步騎千餘人入中山遷民,因鄉土不熟之故,遷民功效甚微。據昨日遣人所報,其以烏桓劫掠為由,僅聚得七百戶。」
「趙國遷民如何?」張虞問道。
「趙國成效甚好!」
談及趙國遷民事項,郭圖神情多有得意,說道:「圖命人偽傳書信,言袁紹率兵取魏郡,公孫瓚爭安平,用錢財收買貧民扮作流民,言黃幣軍起於太行,今欲求安生之所,唯西走入并州。」
「據呂都督所報,三校當下各聚數近萬老弱,」
郭圖受命散播謠言,以及收買鄉老帶頭遷家的政策幹得很好。
張虞派呂范都督各校兵馬南入趙國諸縣,而趙國相徐陵守邯鄲不出。呂范遂下外圍縣邑,散播袁紹、公孫瓚、張虞將在冀州混戰,趙國將淪為戰場的言論。
而在如此背景下,郭圖又花錢聘請貧民裝逃災的流民,向趙國附屬的中丘、柏人、襄國等縣邑傳播冀州大亂的消息。
一番操作下來,受到冀州形勢影響,以及郭圖的威逼利誘下,趙國諸氏帶頭北遷晉陽。而趙國鄉民見諸氏北遷,在度遼軍兵吏的裹挾下,有樣學樣,隨其腳步遷徙。
「趙國小了些,三校僅聚數萬人。」張虞惋惜道。
趙國屬於是冀州諸郡里人口、縣城最少的郡國,除去國相徐陵堅守的邯鄲,
僅有四座附屬縣城。其戶籍在黃巾之亂前,僅有三萬多戶出頭,人口不到二十萬。
「君侯,今張都尉在中山所得民少,不如讓其南下巨鹿郡。巨鹿有縣十五座,黃巾之亂前其戶籍有十餘萬戶。」
郭圖沉吟少許,說道:「袁紹據魏郡,公孫瓚屯安平,二人必因巨鹿郡而起爭執,彼時郡縣混亂,賊寇四起,當為遷民之良機。故君侯不如讓各校尉遷民至井陘,之後聚於常山郡高邑,分兵入巨鹿境內遷民。」
「好!」
見郭圖規劃可行,張虞點了點頭,說道:「冀州人口殷實,此番出兵入冀,
豈能遷數萬百姓便可。今當趁孫、袁二人紛爭之時,多遷百姓入太原。縱不敢言有十萬,亦要有七、八萬百姓。」
張虞辛辛苦苦出兵,可不是給袁紹作嫁衣,其目的便是為了趁冀州大亂時,
大規模遷徙百姓。此次出兵遷民的目標,張虞設在萬戶,即五、六萬百姓。而從今時形勢來看,似乎多遷一、二千戶不成問題。
徐庶見張虞胃口漸大,擔憂問道:「我軍遷民如此之多,若袁紹遣人詢問,
不予河內郡於我,不知如何是好?」
張虞倒不憂慮,笑道:「公孫瓚虎視耽,其有圖謀冀州之念。縱我兵據趙國,袁紹亦不敢得罪於我。但考慮日後與袁紹關係,可向他交割趙國四縣。」
「至於河內郡,若袁紹不予我,我便率并州軍士自取。」張虞冷笑道。
袁紹之前答應的河內郡,張虞是真不擔心袁紹不給。公孫瓚可非善茬,袁紹怎敢同時得罪他與公孫瓚。
「君侯,張將軍到了!」
在張虞說話間,侍從趨步入堂,匯報導。
「速請!」
見張燕姍姍來遲,張虞起身離榻,準備出迎張燕。
不待張虞走幾步,便見張燕大笑入堂,說道:「果如度遼所言,韓馥真將冀州讓於袁紹,而今公孫瓚屯兵安平,我得常山郡,冀州由是三分。
張虞上前熱情摟住張燕,笑道:「我於元氏候君多時,兄怎出兵如此緩慢?
9
張燕無奈搖頭說道:「五、六月為收麥、種豆時節,魔下兵將忙於農事,故拖了不少時間。」
說著,張燕望著堂內情況,問道:「度遼與魔下談話,倒是燕唐突了!』
「無妨!」
張虞與張燕攜手並坐,說道:「我與魔下談及冀州形勢,不知兄有意趙國否?」
「何意?」
張虞沉吟了下,說道:「袁紹今下魏郡,必窺趙國。我今手中有趙國四縣,
我本意交於袁紹。然若兄有意據趙國,我可將趙國四縣交於兄。」
「依度遼本意,將趙國四縣讓於袁本初!」
聞言,張燕連連搖頭,說道:「休看我黑山號稱百萬,但我手上僅二、三十萬百姓,度遼若是不屯兵於山東,燕無力與袁、孫爭奪常山以外郡縣。」
「善!」
見張燕胃口不大,張虞笑道:「既然如此,我便將趙國讓於袁紹,中山、巨鹿二郡國讓孫、袁二人自決。」
頓了頓,張虞說道:「我今有一事,恐需兄出手援助!」
「可是關於遷民之事?」張燕問道。
「然也!」
張虞說道:「我欲將民眾西遷至太原,需經兄之所轄地域。百姓眾多,勞軍遣人於途中看護,莫讓歹人劫掠。」
「好說!」
張燕很是大氣,笑道:「度遼以常山郡贈我,區區遷民小事,燕自當出手相助。」
二人雖說是各取所需,但不妨礙張燕感激張虞。畢竟若無張虞透露情報,估計等冀州大亂,張燕才會明白過來。
尤其在表他為常山太守上,張燕甚是感激張虞。
畢竟張燕身份為黃巾賊,雖被詔安了,但很難得到軍閥們的認可。如今張虞拉上劉虞為他背書,張燕怎會不感謝呢?
五月,公孫瓚以討董之名南侵冀州,下河間,破冀州軍於武遂,入駐安平郡張虞聯合黑山軍張燕,率兵出太行,以討青州黃幣之名入冀州,降常山諸縣,派遣兵南至趙地。
而與此同時,為了能逼韓馥讓位自己,袁紹率兵至延津,作出北上進攻郵城的打算。
一時間,冀州危機四起,韓馥憂愁不已!
六月,袁紹抓住機會,派高幹與荀諶、辛評等人北上,前往遊說韓馥。
荀諶倒有番巧舌,遊說韓馥道,公孫瓚乘勝南下,張虞攜兵南侵,冀州諸郡無不相應。而袁車騎又引兵東行,內部又有義反叛,今內外憂困,牧伯形勢為危,宜當早做圖謀。
生性膽怯的韓馥,當即被荀諶說得憂懼不已,詢問其出路。
繼而,荀諶引導韓馥,讓他審視自己與袁紹的差距,表示袁紹聲望、能力、
恩惠上遠勝於他。而今張虞、公孫瓚二人有兵至鄴城下的趨勢,如果不讓袁紹介入局勢,他將有性命之危。
而今袁紹與他有同盟關係,故不如將冀州讓於袁紹,以免遭孫、張二人所害。況他為袁氏故吏,袁紹又為他的故吏,今他若將州讓於袁紹,則袁紹深受韓氏厚恩。屆時他不僅無性命之憂,更能得讓賢美名。
在荀諶的蠱惑下,怯弱的韓馥最終決定讓位於袁紹。得知韓馥讓位於袁紹的消息,耿武、閔純、李歷等人拜見韓馥,縱是苦苦相勸,言冀州兵精而糧足,亦是難改韓馥決定。
而韓馥甚至為表誠意,主動搬出官邸,並讓兒子持冀州牧印綬交於袁紹。
見韓馥如此配合,袁紹大喜過望,收下印綬,自稱「冀州牧」。
因擔心韓馥突然反悔,袁紹親率精兵奔鄴城。待袁紹兵至鄴城,韓馥則是屈膝出迎。
見狀,從事十餘人遂棄韓馥而走,耿武、閔純因持刀抗拒,袁紹遂令田豐殺之。
至此,袁紹製造冀州危機,並通過權謀手段,僅花了五、六日,便入主鄴城,成為冀州名義上的牧伯。
而袁紹成為冀州牧的消息,很快便從魏都郵城傳至張虞手中。
常山元氏,郡府內。
「果不出之前所料,韓馥膽怯暗弱,自知非我與公孫瓚之敵,今將冀州牧之位讓於袁紹。當下袁紹兵馬已入鄴城,魏郡已被他所據。」張虞將書信交於左右瀏覽,說道。
郭圖瞧著冀州輿圖,說道:「公孫瓚於武遂擊破韓馥兵馬,已據安平郡,加之事先所據河間郡,冀州當下已是三分。」
說著,郭圖對眾人笑道:「以冀州目前形勢觀之,怕是會愈發複雜混亂。」
辛毗將書信交於徐庶,淡笑道:「我軍求民而不求地,當是二家爭冀。」
冀州共有九個郡國,今被孫、袁、張三家分別占據,其目前情況複雜,或是說勢力犬牙交錯。
公孫瓚從幽州出兵,占據了河間、安平二郡國。
袁紹之前被命為渤海太守,加上入主郵城所在的魏郡,袁紹所控制的郡國數目與公孫瓚相同。
張虞因接受了常山郡第五倉的歸附,與黑山軍同據常山郡。
除去三家明確占領的五郡國外,剩下的中山、趙、巨鹿、甘陵(清河)四郡國分別位於三家勢力輻射範圍。
張虞與袁紹中間隔趙國,與公孫瓚隔中山;而公孫瓚與袁紹二人,因所據郡國最多,故分別隔巨鹿、甘陵(清河)二郡國。
不出意外的話,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袁紹與公孫瓚必然會針對巨鹿、甘陵二郡國展開爭奪戰。
而張虞除了遷走趙、中山二郡百姓外,將會把二郡國分別交於公孫瓚、袁紹,以避免與二人產生紛爭。
至於黑山軍是否有意參與爭奪趙、中山二郡國,則就不是張虞所能決定。
徐庶讀完書信,問道:「今袁紹已下魏郡,我軍當如何應對?」
張虞思慮少許,看向郭圖問道:「公則,今各部遷民如何?」
郭圖整理了思緒,說道:「回君侯,張都尉率步騎千餘人入中山遷民,因鄉土不熟之故,遷民功效甚微。據昨日遣人所報,其以烏桓劫掠為由,僅聚得七百戶。」
「趙國遷民如何?」張虞問道。
「趙國成效甚好!」
談及趙國遷民事項,郭圖神情多有得意,說道:「圖命人偽傳書信,言袁紹率兵取魏郡,公孫瓚爭安平,用錢財收買貧民扮作流民,言黃幣軍起於太行,今欲求安生之所,唯西走入并州。」
「據呂都督所報,三校當下各聚數近萬老弱,」
郭圖受命散播謠言,以及收買鄉老帶頭遷家的政策幹得很好。
張虞派呂范都督各校兵馬南入趙國諸縣,而趙國相徐陵守邯鄲不出。呂范遂下外圍縣邑,散播袁紹、公孫瓚、張虞將在冀州混戰,趙國將淪為戰場的言論。
而在如此背景下,郭圖又花錢聘請貧民裝逃災的流民,向趙國附屬的中丘、柏人、襄國等縣邑傳播冀州大亂的消息。
一番操作下來,受到冀州形勢影響,以及郭圖的威逼利誘下,趙國諸氏帶頭北遷晉陽。而趙國鄉民見諸氏北遷,在度遼軍兵吏的裹挾下,有樣學樣,隨其腳步遷徙。
「趙國小了些,三校僅聚數萬人。」張虞惋惜道。
趙國屬於是冀州諸郡里人口、縣城最少的郡國,除去國相徐陵堅守的邯鄲,
僅有四座附屬縣城。其戶籍在黃巾之亂前,僅有三萬多戶出頭,人口不到二十萬。
「君侯,今張都尉在中山所得民少,不如讓其南下巨鹿郡。巨鹿有縣十五座,黃巾之亂前其戶籍有十餘萬戶。」
郭圖沉吟少許,說道:「袁紹據魏郡,公孫瓚屯安平,二人必因巨鹿郡而起爭執,彼時郡縣混亂,賊寇四起,當為遷民之良機。故君侯不如讓各校尉遷民至井陘,之後聚於常山郡高邑,分兵入巨鹿境內遷民。」
「好!」
見郭圖規劃可行,張虞點了點頭,說道:「冀州人口殷實,此番出兵入冀,
豈能遷數萬百姓便可。今當趁孫、袁二人紛爭之時,多遷百姓入太原。縱不敢言有十萬,亦要有七、八萬百姓。」
張虞辛辛苦苦出兵,可不是給袁紹作嫁衣,其目的便是為了趁冀州大亂時,
大規模遷徙百姓。此次出兵遷民的目標,張虞設在萬戶,即五、六萬百姓。而從今時形勢來看,似乎多遷一、二千戶不成問題。
徐庶見張虞胃口漸大,擔憂問道:「我軍遷民如此之多,若袁紹遣人詢問,
不予河內郡於我,不知如何是好?」
張虞倒不憂慮,笑道:「公孫瓚虎視耽,其有圖謀冀州之念。縱我兵據趙國,袁紹亦不敢得罪於我。但考慮日後與袁紹關係,可向他交割趙國四縣。」
「至於河內郡,若袁紹不予我,我便率并州軍士自取。」張虞冷笑道。
袁紹之前答應的河內郡,張虞是真不擔心袁紹不給。公孫瓚可非善茬,袁紹怎敢同時得罪他與公孫瓚。
「君侯,張將軍到了!」
在張虞說話間,侍從趨步入堂,匯報導。
「速請!」
見張燕姍姍來遲,張虞起身離榻,準備出迎張燕。
不待張虞走幾步,便見張燕大笑入堂,說道:「果如度遼所言,韓馥真將冀州讓於袁紹,而今公孫瓚屯兵安平,我得常山郡,冀州由是三分。
張虞上前熱情摟住張燕,笑道:「我於元氏候君多時,兄怎出兵如此緩慢?
9
張燕無奈搖頭說道:「五、六月為收麥、種豆時節,魔下兵將忙於農事,故拖了不少時間。」
說著,張燕望著堂內情況,問道:「度遼與魔下談話,倒是燕唐突了!』
「無妨!」
張虞與張燕攜手並坐,說道:「我與魔下談及冀州形勢,不知兄有意趙國否?」
「何意?」
張虞沉吟了下,說道:「袁紹今下魏郡,必窺趙國。我今手中有趙國四縣,
我本意交於袁紹。然若兄有意據趙國,我可將趙國四縣交於兄。」
「依度遼本意,將趙國四縣讓於袁本初!」
聞言,張燕連連搖頭,說道:「休看我黑山號稱百萬,但我手上僅二、三十萬百姓,度遼若是不屯兵於山東,燕無力與袁、孫爭奪常山以外郡縣。」
「善!」
見張燕胃口不大,張虞笑道:「既然如此,我便將趙國讓於袁紹,中山、巨鹿二郡國讓孫、袁二人自決。」
頓了頓,張虞說道:「我今有一事,恐需兄出手援助!」
「可是關於遷民之事?」張燕問道。
「然也!」
張虞說道:「我欲將民眾西遷至太原,需經兄之所轄地域。百姓眾多,勞軍遣人於途中看護,莫讓歹人劫掠。」
「好說!」
張燕很是大氣,笑道:「度遼以常山郡贈我,區區遷民小事,燕自當出手相助。」
二人雖說是各取所需,但不妨礙張燕感激張虞。畢竟若無張虞透露情報,估計等冀州大亂,張燕才會明白過來。
尤其在表他為常山太守上,張燕甚是感激張虞。
畢竟張燕身份為黃巾賊,雖被詔安了,但很難得到軍閥們的認可。如今張虞拉上劉虞為他背書,張燕怎會不感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