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石家莊趙子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97章 石家莊趙子龍

  中平二年,五月,元氏縣。

  郡府中,太守第五倉愁容滿臉,負手步,聲長嘆。

  堂內,郡吏人心惶惶,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無不憂慮。然在一眾屬吏中卻有一人神情鎮定,按劍昂首,與周圍眾人格格不入。

  「府君,敵軍逼近元氏,需早做打算!」

  郡吏不顧兄長的阻攔,趨步出列,說道:常山糧草充沛,精壯兵馬數千,公如欲有意禦敵,雲願率郡中豪傑為公守城;若公欲降,張度遼聲威響徹河朔,為人寬厚禮下,當早日遣人出降。」

  「猶豫而不決,豈不讓婦孺笑話!」

  「府君在上,恕子龍言語冒犯!」趙朗起身行禮,致歉說道。

  第五倉循聲望去,見是自己帳下趙雲、趙朗兄弟二人,心中雖有不滿,考慮到二人為郡中豪強子弟,倒也不好多說什麼,揮了揮手,讓二人坐下。

  第五倉思慮少許,說道:「今漢室衰微,天下大亂,諸雄名為討董,實則吞併自強。我冀州戶籍殷實,為成事之基。然牧伯暗弱,不能御下,令我屬郡受累。」

  「當下公孫瓚率兵至安平郡,而袁紹屯兵於延津,張虞率并州兵馬入境,三人無不窺探冀州。今我常山郡飽受黑山、烏桓之害,豈能與三公為敵,故今下之要非在禦敵,而是在於投效明主。」

  「諸子有何高見?」

  「稟府君,張虞威震河朔,據有并州,魔下胡騎、漢兒驍勇,今與張燕聯合而用武,實力尤為強勁。以仆之見,我常山不宜與之結怨,當投張虞。」主簿劉說道。

  「不然!」

  功曹常倫揚聲說道:「袁紹出身袁氏,其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

  豈能投效寒微之輩。」

  「袁紹不可投!」

  郡吏崔傑打斷,說道:「袁紹雖名揚海內,但所有者不過渤海一郡,而觀公孫瓚、張虞皆握有一州之土。公孫瓚威震邊塞,白馬義從令胡膽怯,念幽州毗鄰常山,今不如投公孫瓚。」

  「公孫瓚受劉公驅使,尚無基業之地。而觀張虞據并州諸郡,其兵將臨城下,今投公孫瓚,如何能解城下之困。」劉說道。

  「府君!」

  堂內眾人吵鬧不停,聽得第五倉頭疼不已。

  環顧眾人間,第五倉見之前發言的趙雲胸有成竹,遂問道:「子龍之前勸我早做打算,不知有何勸言。」

  「稟府君,兵災在前,或引兵自解,或消洱兵戈。袁紹、公孫瓚雖好,但云以為遠水難解近渴。公若無意自解,而又消解兵事,唯有降服張度遼。度遼雖聯絡黑山,但其兵入境以來,秋毫無犯,民吏無一侵害。故云以為,度遼可信,今望投之,可令常山免受賊、胡所害。」趙雲說道。

  「遠水難解近渴!」

  第五倉念叨了下,遂下決定,說道:「張度遼既是可信,今便歸附之。」

  說著,第五倉看向劉,說道:「君代我出見張度遼,趙子龍為副,獻錢糧與并州。」

  「諾!」

  堂內眾人各懷心思,齊聲應道。

  待眾人陸續出堂,趙朗見無外人,說道:「諸君議事,子龍初列席議事,怎能貿然言語!」

  趙雲搖頭說道:「昔曹劌言肉食者鄙,不能遠謀。今觀府君所謀,如是而已。天下崩亂,常山不能自保,若不尋覓明主,常山必受其害,鄉民必受其亂。」

  趙朗拍著趙雲的肩膀,感嘆道:「子龍有武略,更有遠見,為兄弗如。今天下賊人四起,族人、鄉民皆賴子龍爾!」

  趙雲點了點頭,心情有所沉重。

  常山趙氏談不上為望族,但卻可稱得上為豪強,趙氏築有塢堡,聚族人、鄉人千餘戶。父親早亡,他從小被兄長帶大。但隨著天下大亂,兵戈四起,他渴望追求明主效力,但受家族受限,需要留守兄長身邊。

  「子龍言降張度遼,可是意屬張君?」趙朗問道。

  趙雲沉吟少許,說道:「張度遼有明主之資,但具體如何,需近觀之。」

  對趙雲這種鄉土羈絆很深的豪強子弟,他們很難離開家鄉,為其他君主效力。故對他們而言,最好的結果莫過於明主統治家鄉,不用離開家鄉,便能追隨君主建功立業。

  趙朗點頭說道:「子龍有見識,今可借獻糧之事,以觀度遼品性。」


  「善!」

  在第五倉的組織下,主簿劉、郡吏趙雲,攜糧草兩萬石及酒水、牲畜之物,以迎遠道而來的度遼軍。

  而得知常山郡有意出降,張虞率步騎於六十里外的高邑屯兵。

  六千步騎沿河紮營,雖知常山歸降,但營寨依舊嚴整,外有溝壑、拒馬,內設兵卒巡視,儼然如臨強敵之模樣。

  「今常山已降,君侯為何布置如此森嚴?」

  趙雲入營壘,幸耳朵靈敏,得以聽見不遠處兩名軍官的閒聊。

  「糊塗,常山歸降真假難料,若是遣使詐降,而令兵馬突襲。我軍營寨不整,豈不大敗矣!」

  「滿校尉所言有理,倒是在下愚鈍!」

  在趙雲偷聽軍官閒談時,已有度遼軍吏前來知會。

  「君侯已在大帳,二位可入帳見之。」

  「多謝指點!」

  在劉的帶頭下,趙雲緊隨其後。然在行走時,趙雲卻不忘剛剛『滿校尉』與魔下兵吏的交談。

  「校尉將千人,論其官職非大將。然在紮營思慮上,竟如此深遠。若是出自主帥之手,可見張虞為慎重之人;若是校尉獨自所思,足見張虞魔下將校之多謀,而張虞能御滿校尉,其才略必是出眾。」

  很快,趙雲與劉便至大帳外,在門衛的通報下,二人上交佩劍,趨步入帳入帳,瞄了眼交椅上的披甲大將,趙雲不由暗贊張虞相貌英武。

  收斂心神,趙雲朝張虞拱手,說道:「常山郡吏趙雲,拜見度遼將軍。」

  而在趙雲行禮之餘,張虞自是掠過劉,注意姿顏雄偉的趙雲。

  當然,不止張虞注意到趙雲,帳中的度遼軍文武皆是多瞧了幾眼趙雲。畢竟身長八尺的身高,闊面重頤,濃眉大眼的外表,不可能不讓人注意。

  「劉、趙雲?」

  張虞翻閱了下二人遞上的名刺,見到趙雲名刺上書字『子龍」,張虞眉毛微挑,心中微喜。

  「石家莊趙子龍!」

  張虞收斂心神,說道:「五君有意歸附,可是如此?」

  「正是!」

  劉神情謙和,遞上第五倉所準備的禮單,說道:「君侯名聲威震河朔,常山士民盼望君侯久矣,今我郡備下薄禮,以酬將軍出兵之勞。」

  張虞翻閱了下禮單,見禮單上有牛,說道:「天下紛亂,民生多艱。牛為耕作之物,今用以為食,百姓豈不無牛耕耘?」

  說著,張虞放下禮單,說道:「貴郡心意,虞與魔下軍士受領,余者皆可收下,但耕牛望二君牽回,交還於常山百姓。」

  見張虞如此言語,讓劉、趙雲二人好感度大增。

  劉拱手說道:「君侯愛護百姓之心,代常山士女謝之。」

  「善!」

  「二君請坐!」

  張虞讓二人坐下,說道:「我率兵至常山,是為安撫黑山軍而來。今黑山軍張燕深感王化,遂降服我與大司馬。今常山歸附,我與張將軍當會庇護常山百姓,不受烏桓、賊兵劫掠。」

  「君侯率兵驅賊安民,多有奔波辛勞。」劉應和道。

  「君侯!」

  在張虞準備繼續說話時,郭淮輕步入帳,至張虞耳畔,細語了一番。

  張虞眉頭微皺,看向劉、趙二人,問道:「我軍候騎來報,常山郡有官吏出走,似往投效袁紹、公孫瓚二人而去,今怎麼回事?」

  「這~」

  聞言,劉不知如何作答,言語吞吞吐吐,

  見狀,趙雲拱手說道:「稟君侯,天下洶洶,冀州遭亂。民有倒懸之危,士有匡扶天下之念。鄙郡爭議紛紛,我等念君侯施以仁政,特來歸附君侯。」

  張虞笑道:「我無意怪罪二人,今天下大亂,君擇下,下亦擇君。今能得二位與常山士民歸附,我已是知足!」

  「君侯寬厚!」

  趙雲頓感張虞為人和善,遂拱手道。

  張虞打量了下趙雲,笑道:「我若無記錯,君可是字『子龍』?」

  「正是!」

  「我入常山前,聞趙子龍勇武非凡。今觀君言語,不僅通武,見識亦是出眾。」張虞沉吟了下,問道:「我欲授子龍為門下督,不知願任否?」


  趙雲愣了愣,蓋沒想到張虞第一時間便徵辟自己,僅遲疑半響,便在劉羨慕的目光下,向張虞拱手。

  「雲粗通武略,今君侯不棄,雲願追隨君侯。」趙雲說道。

  張虞起身扶起趙雲,滿眼儘是欣賞之色,說道:「常山歸附,我喜。但我更喜得子龍。」

  見張虞這般欣賞自己,趙雲心中不由泛起嘀咕,自己何時名聲如此顯著,竟比主簿劉還有名聲,希望君侯沒特殊癖好。

  張虞不知趙雲心中念頭,為了不冷落劉,安撫說道:「劉君政績斐然,往後常山之事望多請教。」

  「不敢!」劉神情由是大喜。

  趙雲遲疑半響,問道:「敢問君侯,不知府君如何~」

  張虞笑道:「我當向朝廷請奏,表五君往昔安境之功,或留常山任職,或另委要職,子龍勿要為之憂慮。」

  常山太守要由張燕出任,歸降的第五倉怕是要挪位置了,自己到時候為第五倉尋個好位置。若是刻薄待之,則是有損自己在冀州的名聲。

  歷史上,袁紹虐待韓馥之行為,自己可不能效仿,要不然日後有人因此而忌禪,不願意歸降自己,便得不償失了。況第五倉為關中籍貫,日後自己進軍關中,他亦是能派上用場。

  第五倉頗適合護鹵奴中郎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