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斬首行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25章 斬首行動

  據接到的情報,三聖的行程已經進入山東境內,過了曾經的宋遼邊境。

  三聖一路之上走得很慢,從五國城走到幽州城,足足用了三個月的時間。

  按照這樣的行程,趕到應天府,大概還得半個月的時間。

  而在這半個月之內,宋金之間很有可能發生一場戰爭。

  亦或者說,是開封府和應天府之間會發生一場戰爭。

  因為金國的完顏亶不想打仗,宋國的趙構也不想打仗。

  想打仗的,是開封府的完顏宗弼和應天府的李申之。

  完顏亶是理想主義者,趙構是慫貨。

  只有完顏宗弼和李申之是冷靜的,果斷的,卻又都是最無奈的。

  可三聖歸國在即,若是宋軍在這個時候與金軍交手,難免給金人留下口實。

  若是因為應天府這邊不妥當的應對,導致宋金兩國關係緊張,進而影響到金人歸還三聖的進度,那麼可想而知應天府眾人即將面對的政治後果。

  迎歸三聖,是趙構下達的一項政治任務,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完成的任務。

  原本的歷史中,趙構為了迎回三聖,不惜殺掉岳飛自毀長城。因為三聖的回歸,是他當皇帝的法理依據。

  沒有三聖,他的皇帝位置便坐得不踏實。萬一再冒出一個流落在外的皇子,依託韋太后的懿旨稱帝,對他的皇位法理性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亦或是他那個廢物哥哥趙桓被人扶持成傀儡皇帝,對他的皇位來說不啻於放了一顆核彈攻擊。

  只有把三聖給迎回來,將他父親宋徽宗趙佶安葬,把淵聖皇帝宋欽宗趙桓軟禁起來,再把他的母親韋太后請入後宮,他的皇位才算是在法理上坐實了,再沒有人能夠從法理上對他形成威脅。

  而若是應天府的一桿猴崽子們,誰敢不開眼地在這個時候惹惱了金人,導致三聖無法回歸,他們的下場一定比岳飛更慘。

  趙構殺岳飛,好歹還關了三個月,強行安插了一大堆罪名。而要是殺個把縣令,連罪名都懶得找,直接就地處決。

  到那時,李申之自然有自保的辦法,大不了領上一票人馬自立門戶。可是他不能不考慮他的幾位同窗的處境,總不能把他們留下受死吧。

  這個問題很難找到答案,好在三聖還在繼續南下,只能到時候再想到時候的辦法了。

  或許能夠攜大勝之威,昂首挺胸地跟金人要人也說不定。

  不過李申之暫時沒功夫去為那幾個民族的罪人發愁。此時此刻,他有更緊急的事情需要處理。

  警報器響了。

  ……

  警報器響得很突兀,就像晴空霹靂一樣。

  沒有聽到過這種聲音的百姓們,迷茫地抬起頭,四處張望著,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這種聲音,就像傻孢子一樣站在原地。

  尖銳刺耳的聲音,讓無助的百姓們總覺得這個時候應該干點什麼,而他們又實在是不知道該幹什麼。

  這要得益於應天府官方提前的保密工作太好,他們壓根就沒有與百姓們訴說警報器的存在。

  即便是每個鄉的鄉老,也只有一個可靠的人知道警報器的作用。

  短暫地迷茫過後,三騎快馬從百姓們身邊划過:

  「金人來了,快進小城!」

  「金人來了,快進小城!」

  「金人來了,快進小城!」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古人也是如此。

  築小城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出過力,不需要有人專門帶路,百姓們紛紛朝小城跑去。

  他們不需要知道有多少座小城,只需要鑽進自己參與築造的那座小城便好。

  正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築造的小城將會成為日後的棲身之所,所以小城的質量絕對優良。

  傳令的騎兵一閃而過,繼續前往下一個地點通知百姓。

  約莫一刻鐘之後,大部分的百姓全都進入小城之中。

  然而小城的城門並沒有關閉。

  萬一有腿腳慢的人來遲了,總不至於將他們拒之門外。都是一路逃荒來的同胞,多少都有一些惻隱之心。


  至於城門,看到金人進入自己的視線再關上城門,也完全來得及。

  身處於混凝土小城中的百姓們,在金人面前第一次有了安全感。

  不論是堅硬的城牆,還是倉庫里滿滿的糧食,都讓他們心裡非常地踏實。

  李申之此刻正在應天府中。

  反倒是這些府縣的大城,依然是原本的磚土結構,並沒有用混凝土來澆築。

  所謂的磚土結構,是指外層用磚壘起牆皮,中間用夯土填滿,外磚內土。

  這種結構的防禦能力,比起混凝土來要差了許多。因為這種城牆即便是修得再高大,也可以用最原始的辦法拆掉:硬挖。

  據說蒙古人進攻南宋的時候就用過這樣的戰法。

  面對南宋人自以為的堅城,蒙古人頂著盾牌衝到城下,對著城牆就是一頓亂砍。

  砍掉了最外面的磚塊,再挖開夯土,硬生生地把城牆打出一個洞,沖了進去。

  這種辦法若是遇上混凝土的城牆,恐怕得把蒙古人挖得懷疑人生。

  正是因為如此,李申之坐在應天府中,竟然感覺有一絲絲的不安。

  也不知是對這種磚土結構的城牆不自信,還是對外面的混凝土小城不自信。

  第一輪的警報過後,所有人全部各就各位。

  老弱病殘坐守家中,所有青壯年全部到城牆下聽令。所有的青壯年歸張浚指揮。

  軍隊系統由岳銀瓶指揮,她將所有士兵分成了三波人,一波人站上城牆,一波人在城牆下休息待命,隨時準備與城上的守軍輪換,再留出一波人充當預備隊,哪裡缺人就衝到哪裡。

  按說岳銀瓶本沒有官職和資歷統帥應天府的廂兵,年紀小不說,又是一介女流之輩,不該有這樣的威望。

  然而岳銀瓶背後站著李申之,同時又得到了張浚的力挺,因此其在官府中的地位不容置疑。

  至於在軍中的威望,自有岳家軍的背嵬軍坐鎮。

  背嵬軍的五十人按照每五人一組,分成了十個小組,分別統帥應天府的廂兵。

  岳家軍的威望自不必說,那是神一般的存在。

  而岳家軍的軍漢們又人人聽命與岳銀瓶,因此岳銀瓶的威望難題便間接得到了解決。

  火器營經過李申之的改造,全部改行玩起了回回炮。

  在應天府內距離城牆五十米處,建立了一處回回炮的陣地。

  經過火器營士兵們連夜加工,一百架回回炮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向金人傾斜自己的炮火。

  李申之坐在城門的望樓之上,環視一周,思索著城防布置還有沒有什麼紕漏。

  岳銀瓶站在李申之身邊,一身戎裝,嬌小的身材透露出一股英武之氣。

  「夫君放心,打仗講究審時度勢。若是金人來勢洶洶,咱們大可據城固守,諒金人也奈何不得咱們。若是金人來的不多,妾身有信心叫他們有來無回。」

  李申之看著雄姿英發的岳銀瓶,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或許岳銀瓶真的適合在戰場上閃光,而不是被自己圈養在屋子裡取悅自己。

  夫妻之間就是要互相成全。

  可是李申之忽然間又有些恍惚,感覺與岳銀瓶仿佛兄弟一樣,一個胸肌比自己都發達的兄弟。

  應天府城進入戒備模式的同時,所有縣城也得到了情報,在同一時間進入了戒備模式。

  不論是知縣們,還是張浚等一眾府衙官員們,內心全都忐忑不安。

  他們並沒有跟金人打過仗,在他們的印象中,金軍一直都是無敵般的存在。

  應天府各縣雖然在張浚和李申之的組織之下進行了許多戰備活動,但是到底能不能抵抗住金人,所有人心裡都在打鼓。

  寧陵縣處於對金的最前線,知縣韓平反倒心情平靜下來。

  此時的他顧不上忐忑,因為金人已經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之中。

  當真正遇上金人的時候,韓平反倒一點都不緊張。所謂的靴子落地人心安,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卻說張牧之領著淮北土匪躲在一座小城之中,正趴在城牆上看著金人。

  李鐵牛也湊著一顆大腦袋,擠在張牧之身邊:「大哥,這金人是要上哪裡去?怎麼不打咱們呀?」


  「你個混腦子,還盼著金人來打你呀?」張牧之一巴掌拍到了李鐵牛的大腦袋上,轉而繼續看向金人的動向,說道:「瞧金人這意思,是打算直奔應天府去啊。」

  「應天府?」李鐵牛驚得大喊一聲:「那李公子豈不是危險了?」

  轉念一想,李鐵牛又否決了自己的猜測:「不對啊,應天府城防備森嚴,金人就這麼確定自己能打下來?」

  張牧之思索了片刻,輕嘆一口氣,說道:「這金兀朮還真是個人物。他大概是知道咱們小城裡面沒什麼兵力,無法對金軍形成威脅,所以就直奔應天府城而去。只要能拿下應天府城,到時候再來打咱們,簡直易如反掌。」

  完顏宗弼不愧為金國的戰神。

  作為碩果僅存的金國二代目將領,他依然秉持著金人傳統的戰法:斬首戰術。

  張牧之好歹讀過些書,也跟金人有過一些交往,對金人的習性有所了解。

  李鐵牛卻不同,關注點與張牧之大不同:「他們要去打李公子?大哥,咱們出去跟金人幹仗吧!」

  張牧之沒好氣地一巴掌又拍到了李鐵牛腦袋上:「跟金人幹仗,你憑什麼啊?就憑你這二百斤肉嗎?是能捅破盔甲,還是能抗住長槍?」

  李鐵牛說道:「那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李公子被金人圍困嗎?」

  這個莽漢雖然雙商不怎麼在線,可這一開口卻是一手老練的道德綁架。

  張牧之看著自己這個傻准妹夫,耐下心來解釋道:「鐵牛你記住,打仗不是看個人的勇武,而是看誰配合得好。就像兩個人打架,不是看誰的手指頭多,而是看誰的拳頭攥得緊。你還記得李公子的吩咐嗎?」

  李鐵牛憨憨地說道:「李公子說讓咱們只要顧好自己,沒有接到命令絕對不能出城。可是金人直接去攻打李公子了啊。」

  張牧之說道:「你若是想進軍營當兵當將軍,就要學會聽話。要想當一個好兵,最應該做到的,就是服從命令。若是都如你這般莽莽撞撞,軍營豈不要亂套。」

  張牧之說了大半天的道理,李鐵牛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依然在那裡糾結:「可是李公子他……」

  張牧之痛苦地嘆息了一聲,忽然臉色冰冷,喝道:「退下!再敢胡鬧,老子砍了你的狗頭!」

  李鐵牛吐了吐舌頭,把腦袋縮了回去,乖乖地回到了城下。

  看到張牧之真的動了怒,他的心也慌。

  上一次在山寨中,張牧之也是這般動怒,而那次真的砍了幾個人的腦袋。

  李鐵牛摸不准自家姐夫的脾氣,搞不好真要丟了腦袋。

  雖然心裡還有些不服氣,但好歹不敢繼續跟張牧之叫板了。

  卻說韓平站在城牆之上,用李申之製作的望遠鏡觀察著金人的動向。

  「咦?這金人不打算攻擊咱們?」韓平與幕僚有些看不懂眼前的局勢。

  韓平乃是北宋名相韓琦之後,韓琦這個人與張浚有些相似,政治水平很高,但是軍事水平拉胯。

  在韓琦主導的對西夏戰爭中,就有一場好水川大敗,成為韓氏族人難以抹去的恥辱。

  而韓平之所以選擇了距離金人最近的寧陵縣當縣令,就是想在於金人的戰爭中立下功勞,以雪好水川之恥。

  已經做好了大戰一場的準備,沒想到金人竟然繞過了寧陵現成。

  失望之餘,韓平的心裡也稍稍鬆了口氣。

  「發情報吧。」韓平看到金人漸漸走遠,吩咐傳令兵去搖動警報器。

  應天府北城牆望樓。

  城上的李申之和城下的張浚,同時聽到了來自寧陵縣的警報。

  警報的意思是,金人沒有攻打寧陵縣,直奔應天府。

  城上的李申之拿起望遠鏡,視線中還看不到金人的蹤跡。

  岳銀瓶感受到了自家夫君內心的緊張,拍了拍李申之的肩膀,說道:「夫君且放心,守城拼的是耐力,等金人來了,咱們按部就班地跟他們比劃就是了。」

  看到岳銀瓶淡定的樣子,李申之不禁感慨,有些人或許真的天生就是將軍。

  同樣是第一次上戰場,為什麼岳銀瓶就可以做到如此的淡定,而自己明明各項能力更強,卻總是不由自主地緊張。

  只有城下的張浚知道,金人不是來攻城的,而是來談判的。

  張浚伸手入懷中,捏了捏那份貼身放著的詔書。

  那是趙構剛剛發來的詔書,告訴他要無條件地答應金人的要求,務必保證三聖順利歸國。

  而張浚並沒有把這份詔書拿出來。

  他不想讓這種責令投降的命令干擾李申之。

  至於抗旨的罪過,就由他來承擔好了。

  受到李申之的影響,他也認為卑微換來的和平是最不牢靠的。尤其是面對強敵,唯有打出來的和平,才能贏得對手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和平。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