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未來旱災的準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0章 未來旱災的準備

  時間很快就到了9月底。

  這段時間,楊文東比較關注的,也就是葵涌醉酒灣那邊的船塢項目。

  更專業的團隊,在醉酒灣進行了海底地形繪測,以及各方其他因素的考慮,從而算出在這裡建一個船塢,需要投入多少的填海成本。

  9月26日,吉利大廈:

  楊文東正在看著報紙。

  「咚咚咚~」敲門聲音響起,楊文東抬頭看到是鄭志傑,便招呼說道:「進來吧。」

  鄭志傑走了進來,說道:「楊生,有幾件事要跟您匯報一下。」

  「好。」楊文東也放下了報紙。

  鄭志傑道:「我們在銅鑼灣那邊的住宅工地,可能需要暫停三天的施工,因為沒水了,很多建築工藝,都是需要大量的水的。」

  「缺水?」楊文東聽完後,問道:「自來水廠那邊沒水過來了?」

  鄭志傑回答說道:「這倒沒有,自來水還是有的,但總是斷斷續續的,水壓也小,所以我們需要停工三天,在儲水箱中儲備足夠水,再開工。

  工地上的很多事情,需要用水的時候,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水,不然到了一半沒水了,就會有很大損失,最常見的就是拌水泥了。」

  「嗯,好,這個我理解。」楊文東點點頭說道:「缺水是整個香港社會的困難,我們受到影響也很正常。

  那就給工人們放三天假,休息一下也好。」

  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缺水危機是在1963年,可從58年開始,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現任港督柏立基在59年就與內地協商,從粵東省運水過來,也開闢了一跟管道通往粵東省的一個水庫。

  但到了62-63年,旱情加劇,粵東省靠近香港位置的河流都沒水了,這就導致了香港歷史上最大旱災的爆發。

  最終港府與內地協商,開建一條大運河,引來東江水,才解決了問題。

  而香港旱災期間,不僅僅是老百姓受罪,整個工商業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因為缺水影響的產業太多了,連發電都是需要大量水的。

  「已經放假了。」鄭志傑又說道:「第二件事就是醉酒灣那邊的填海預算已經出來了,我們建一個船塢的填海成本,估計在600萬港元左右。

  我也問過了鄭玉華,再建一個規模性的修船廠及船塢,差不多也要七八百萬。」

  「那就是需要一千萬出頭的費用了。」楊文東點點頭,又問:「拿下這塊地需要多少錢?」

  鄭志傑回道:「這個不貴,那邊不能說荒無人煙,但也不是什麼好位置,就算面積大點,三五十萬也就夠了。」

  「嗯。」楊文東想了想,又問道:「那就拿多一點可以填海的區域,說不定以後生意好了,還需要擴建船塢。」

  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未來葵涌會是香港所有船隻匯聚的地方,那對於船隻的維護、維修需求量必然非常高。

  而現有的幾艘船塢,在未來十幾年就會因為土地開發價值較高而關閉或者遷移,那自己,說不定有機會搶到更大的市場了。

  「應該是可以的,這就需要與港府協商了。」鄭志傑說道。

  楊文東又問道:「港府那邊同意了這件事了?」

  「還沒有出正式文件,流程還沒走完。」鄭志傑說道:「他們一般是不會不同意的。

  港府一直執行自由市場原則,除了水電氣、巴士這些民用品有限制,其他的,只要正常商家申請,都同意的。」

  「行,儘快拿到執照,這樣我也能放心一點。」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貨櫃化革命,已經是全球海運的趨勢了,只是受限於基建以及百萬勞工的原因,普及的速度有點慢了。

  之前楊文東也不清楚如今香港高層是否有這方面的想法,現在看來,他們就算知曉這件事,也沒有投入大量精力去尋找合適位置。

  或者說,目前還沒找到葵涌這邊,這就讓自己占了先機了。

  「好的,我儘快催促港府那邊。」鄭志傑答應說道。

  楊文東拿起電話,撥打了一個短號,同時對著鄭志傑說道:「讓鄭玉華也來一趟吧,一起商量下。」

  「應該的。」鄭志傑點點頭說道。


  ……

  都在一棟樓內,接到老闆電話後的兩分鐘,鄭玉華便來到了楊文東最頂樓的辦公室。

  「楊生。」鄭玉華招呼說道。

  「坐吧。」楊文東示意後,說道:「醉酒灣那邊有了進展了……,老鄭,你詳細說一下。」

  「好的。」鄭志傑很快就將事情告知了鄭玉華。

  鄭玉華聽完後欣喜說道:「那可就太好了,有了自己的船塢,就方便太多了。

  太古、會德豐、怡和能夠做大,跟有著自己的船塢也有著很大關係。」

  楊文東又問:「那人呢?直接從香港幾個船塢挖人嗎?」

  鄭玉華說道:「是的,我就認識不少這方面的專業工程師,普通員工的話,也是可以到後期我們自己培養的。」

  楊文東點點頭說道:「嗯,那你們合作,將整體預算及時間給定下來,儘快將船塢建起來。」

  「好的。」鄭玉華答應後,又問:「楊生,這個船塢的費用也是比較高的,資金這一塊?還是需要去找銀行的。」

  「這個我知道。」楊文東說道:「等港府那邊發了執照後,我就會去找滙豐的桑德士聊聊,順便連去日本購買新船,也一起談談。」

  「多謝楊生了。」鄭玉華笑說道。

  楊文東又說:「另外還有一件事,香港缺水的事情,你也應該知道的吧?」

  「知道。」鄭玉華自然也清楚,如今整個香港,都已經受到影響了。

  哪怕是住在豪宅內,都會動不動被停水,可能也就只有超級有錢的,才不會受直接影響。

  楊文東又說道:「本來我們對未來船隻購買的計劃,是準備新船舊船都買。

  新船用於航運公司本身的業務,舊船用於長興實業的產品出海,但我想,再多購買一些舊船隻,做近海生意。」

  「近海生意?」鄭玉華也是聰明人,聯想到剛剛說的旱災,便問道:「楊生是想著去內地買水,然後運回香港?」

  「對。」楊文東點點頭。

  大規模運水的最佳模式,自然就是開運河,可這個時間太長了,在原先歷史上,1965年東江水才算徹底引入香港,加上香港內部大規模建淡水儲備,才解決了困擾香港數十年的缺水問題。

  而在65年之前,香港數百萬人以及大量工業、商業、建築業用水,都處在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甚至普通人三天才能平均獲得一升水,只夠勉強喝水。

  工業影響更是嚴重,1963年,香港工業出口罕見的出現了下跌,長興實業作為香港最大的工業集團,幾年後的規模只會更大,受到的影響只會更嚴重。

  無論是出於自己的利益,還是香港數百萬華人的生存困難問題,他都需要早一點布局這次災難,早做準備,雖說干不贏天災,但至少能將損失降到最低,也讓百萬普通人能夠舒適一點。

  鄭玉華想了想說道:「楊生,站在我個人的角度上來看,運水的人越多越好。

  可從公司角度來出發,我們誰也不知道這乾旱還會不會持續下去,說不定來了一場大颱風,粵東那邊有水了,那運水的船,也就沒生意了。」

  「真要是這樣,我倒更開心了。」楊文東笑說道:「大不了舊船就再去做附近的正常航運生意就行了。

  你也說了舊船的一個最大成本就是維護與維修,我們馬上就有船塢了,這一塊省掉,不可能虧的。」

  就是現在,因為香港缺水,港府便委託香港的部分貨輪去內地深處買水,運回香港。

  這也算是個生意,港府出錢買單,不過對於楊文東來說,以後賺錢的方法太多了,如果只是為了賺錢,根本沒必要參與這個。

  之所以現在布局,是因為等到了旱災非常嚴重的時候,船隻就遠遠不夠了。

  這個年代,航運能夠賺大錢就是因為船隻緊張,現在港府需要幾艘,那還好說,但再過一年旱災嚴重,就會突然需要幾十艘,哪來那麼多空船?

  且資本家最會做的就是趁機漲價,最終買單的,還是普通平民。

  鄭玉華想了想說道:「好,那我可以購買一些非常舊的船,買回來可以先運水,等旱災結束了,就做東南亞附近的生意,不去歐美那些太遠的地方。」

  「行。」楊文東點點頭說道:「只要不出安全問題就行了,廢船也可以,挑一下好的,用幾年再送去拆廢鐵。」


  廢船並非徹底不能用的船,而是從經濟層面上已經不划算的船,或者在某些國家,因為到了法律規定的年限,不能再使用的船。

  早年,拆舊船回收船用鋼鐵,也是香港的主要產業之一,這些船,可都是正常從歐美國家開過來報廢的。

  香港的部分華人船王,早期也是從這些廢船里低價購買一些看起來還行的,然後跑近海生意賺錢,特別是50年代初。

  「明白了,楊生。」鄭玉華也知曉了老闆的意思,又提醒說道:「只是楊生,這樣的舊船,是沒辦法獲得銀行貸款的,雖說便宜,但這就必須我們自己出錢了。」

  「嗯。」楊文東又問道:「那這種非常舊的船甚至廢船,什麼價位?」

  鄭玉華說道:「質量好一點的百萬港元,就跟我們之前美國買的一樣,那時候美國也是想拆了賣廢鐵的,但這種船不多。

  差一點的,可能就幾十萬港元,很多歐美公司,在行情不好的時候甚至免費或者倒貼,也要處理掉舊船。」

  「行,那就自己出錢吧。」楊文東點點頭說道:「我會從其他地方,調集資金的。」

  這種價格,買個小几十艘也就千萬港元,後面就算只做運水生意,也能分攤運營成本及燃油費。

  特別是自己企業有優先權的話,也可以避免掉缺水造成的工業損失,如果什麼都不管,聽之任之,那自己幾個在香港的產業,可能虧損都不止千萬。

  鄭玉華又提醒說道:「楊生,雖然說廢船便宜,但也不是想買就能短期買的到的,這個東西就要看市場有多少這樣的船了。

  如果我們需要的多,那恐怕還是得買類似順安號這樣的貨輪,價格就要貴不少的。」

  「也沒關係,質量好一點的二手貨輪,也能用久一點。」楊文東自然也不會在意。

  只要是輪船,能開的,到了67年就不可能虧本,甚至在那之前,他還會大量購置新輪舊輪,不然太對不起先知這個優勢了。

  「好的。」鄭玉華又問道:「那現在有兩個大項目了,不知道從日本購買新船,需不需要緩一緩。」

  「不用。」楊文東搖頭說道:「只要預期收益夠高,那負債經營也是划算的。

  這三個項目,你這邊全部獨立開來,除了購買舊船用於運水,另外兩個,我都會利用貸款的。」

  船運行業中,無論是買船、造船甚至終端客戶的租船,都是需要大量借用銀行資金的。

  其借貸率,也是遠超過地產行業的。

  而60年代,全球航運都是處於高速發展狀態,香港的華人船王,基本上就是這十年發展起來的。

  「好。」鄭玉華又說道:「還有一件事,如果我們大批量買船,就需要大規模招人了,特別是舊船,更需要專業的技術工程師。」

  「沒問題,招就是了。」楊文東點點頭說道:「大量的船員,也是未來我們能夠發展的基礎。」

  就算沒旱災這個事情,他也需要大規模招人了,為後續航運擴張做好準備。

  ……

  第二天,半島酒店:

  楊文東來到了一建套房,此刻,一名身穿白色睡袍的妙齡女子,正在簡單的準備著午餐。

  「玉姍?」楊文東進來後,笑著說道。

  「東哥!」白玉姍回頭:「我讓酒店準備好了你喜歡吃的東西。」

  「我最喜歡吃的東西,可不是這些。」楊文東哈哈笑道,將人抱了起來:「先做正事!」

  「這是白天~」白玉姍嘴上說著說著,也就回應起來了。

  留下了旁邊的美食,逐步的冷卻~

  ……

  一小時後,楊文東看著食物有些犯難。

  「天又不冷,就這麼吃吧。」白玉姍倒是不太在意:「再叫人拿下去熱菜,太麻煩了。」

  「行吧。」楊文東也懶得再折騰了,剛剛一番體力勞動,也累的餓了。

  沒有微波爐,的確不太方便。

  一些電子產品的創意,他其實也已經想了一些了,等觀塘產業園建好後,他也會準備進軍電子產業了。

  ……

  PS: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