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杜曲東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69章 杜曲東村

  袁晁起義,正是因為安史之亂時,朝廷對江淮和江南剝削得太狠。

  除了袁晁之外,南方還有劉展、康楚元等叛亂,只是南方軍隊不如邊軍強悍,很快被鎮壓。

  但是,叛亂鎮壓了,並不代表問題解決了。

  如今袁晁出現,又再一次給了李琩警醒。

  李琩沉吟片刻,道:「這袁晁考的哪一類?」

  王維道:「他懂詩詞歌賦,但是並不精通,此次來,是考農業,他說他擅長水稻種植。」

  「哦?」李琩微驚,道:「那我得見一見,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王維見李琩如此重視農業,頗為高興,道:「臣請前去宣他。」

  李琩道:「不必,許久沒出宮了,朕出去逛逛,也好見見學子們。」

  李琩說罷,轉對太監百福道:「讓皇后隨我一道同去,其他后妃願意去,也一併帶上,對了,叫上太子。」

  「喏。」百福領命去了。

  王維聽李琩出門就想帶上楊玉環,欲言又止。

  李琩注意到王維的神情,笑道:「王右丞是怕我太過寵信後宮嗎?」

  王維忙道:「臣不敢。」

  李琩微微一笑,道:「我聽民間有傳聞,說大唐有四大。」

  王維似乎沒聽過這事,道:「請陛下賜教。」

  李琩笑道:「說是宦官權利大,武將脾氣大,皇后野心大,皇帝愛自大。」

  王維嚇了一跳,連忙起身,道:「臣……臣沒有聽聞過。」

  「可能是因為傳聞還不夠廣吧。」李琩站起身,「深宮裡呆久了,容易忘了外面是什麼樣,帶他們去看看,不是壞事。」

  「陛下說的是。」王維恭敬回話,沒有再說。

  ……

  長安城南外杜曲東村,此刻熱鬧非常。

  熱鬧的原因,一是士子們都來長安應試,但是大部分人都住不起城裡,只能住城外的鄉村,二則是杜甫也住杜曲東村。

  杜甫現在雖然當了左拾遺,但是李琩並沒有給他賜宅院,以他的薪資水平,想住進長安城,還得再苦好幾年。

  士子們知道杜甫是李琩的近臣,也都願意和杜甫拉拉關係,袁晁也默默跟過來湊熱鬧。

  只聽一書生問道:「杜拾遺是天子近臣,深得陛下信賴,陛下還沒有給杜拾遺賜宅院嗎?」

  杜甫還未回答,一工匠便搶道:「陛下賞罰分明,斷不會因為親疏就胡亂賞賜。」

  那書生看了一眼工匠,見這工具是個衣著樸素的四十多歲男子,反問道:「聽你這口氣,像是你和陛下相熟一般。」

  工匠得意的笑了笑,道:「有幸見過陛下幾面。」

  「吹牛吧。」另一人站出來反駁,「瞧你的模樣,非達官貴人,怎能見陛下的面。」

  工匠急了,從懷裡小心翼翼的掏出一枚銅質獎章,舉起來秀了秀,道:「這是陛下親手賞賜。」

  「是嗎?」眾人表示懷疑,「我們怎麼不知道?」

  工匠道:「這是之前我在安西製作曲轅犁時,陛下見我手藝好,親自賞賜。前不久,我又跟著製作採鹽的新工具,劉尚書說了,陛下還會賞我。」

  一旁的袁晁聽到這兒,忍不住好奇,湊上前去,問道:「跟著製作工具都能被賞?」

  工匠道:「做得好,自然就可以。」

  眾人正說得熱鬧,忽然大隊禁軍開路而來。

  眾人嚇了一跳,都好奇是誰。

  隨著禁軍完成警戒,杜甫看到了騎馬而來的李琩和楊玉環等人。

  杜甫連忙上前,行禮道:「臣拜見陛下。」

  眾人聽杜甫說這人就是皇帝,連忙跟著叩拜。

  李琩翻身下馬,道:「諸位不必多禮,朕聽聞大家聚集在此,特來看看。」

  眾人拜謝李琩,這才起身。

  王維注意到人群中的袁晁,低聲對李琩道:「陛下,袁晁果然在此。」

  李琩點點頭,來到杜甫跟前,笑道:「山環水繞,四郊多白楊,子美住這裡,倒也愜意。」


  杜甫陪笑道:「不知陛下到此,臣有失遠迎,還望陛下恕罪。」

  李琩道:「朕也是一時興起,不妨事,便去你家裡坐坐吧。」

  「是。」杜甫應聲,連忙引路,道:「陛下請。」

  李琩也不客氣,與杜甫一道前去。

  杜甫出身官宦世家,祖宅還算大,但已經破舊,屋有中堂、東庭和西軒三處,院子裡有一條小道,小道兩邊已經被開墾成地。

  李琩打量了一圈,問道:「子美這兩塊地是種什麼的?」

  「左邊是甘菊,右邊是決明子,此二者不僅可以觀賞,還能當中藥材售賣。」杜甫恭敬回話。

  跟來的楊玉環等后妃見杜甫生活這般清苦,都頗受觸動。

  特別是韋嫻懿。

  因為韋嫻懿祖上也是住這附近,只是她這一房最近幾十年都比較得勢,因此搬進了城裡。

  李琩與杜甫閒聊幾句,王維便把袁晁引來拜見。

  李琩打量了袁晁一眼,只見其三十歲左右的模樣,相貌普通,但身體健壯。

  李琩道:「朕聽聞你對農業頗有專研?」

  袁晁見李琩居然聽說過他,受寵若驚,忙道:「回陛下,小民家在台州,多種水稻,見得多了,有些想法,專研則萬萬不敢當。」

  李琩道:「有什麼想法,說來聽聽。」

  袁晁道:「小人之前有幸去過一次嶺南,見那裡有個別田裡種有一種特殊的水稻,其性耐旱,且成熟較早。」

  李琩道:「是本地的品種嗎?」

  袁晁道:「似乎不是,不知是從南詔還是從占城引進的。」

  「是嗎?」李琩一驚。

  因為袁晁說的,有些像占城稻,而根據歷史記載,占城稻是北宋才引進。

  李琩細細想了一下,發現了盲點。

  歷史記載的是,北宋從福建一帶引進占城稻並推廣,但什麼時候傳入福建的,還沒有定論。

  但追溯歷史,大唐很早就和南亞一帶有緊密聯繫,武則天時期,占城便開始向大唐朝貢,李隆基當政的時候,占城朝貢更是頻繁。

  而且在大唐時期,廣州就已經是一大港口,與南洋的貿易十分頻繁。

  由此可見,占城稻此時極有可能已經傳入大唐,只是歷史上大唐就此開始衰落,戰爭頻繁,少有人關注此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