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董其昌歸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82章 董其昌歸隱

  「說到參合陂之戰,我也很不明白,按理說當時參合陂一戰,拓跋氏殲滅的都是燕國的精兵強將,為何慕容垂一個垂垂老矣又身患重疾的皇帝親征,北魏的道武帝為何就要避其鋒芒,甚至於要遠遁草原,連平城都不敢呆了。」努爾哈赤問道。

  「大汗,慕容垂雖然當時已經垂垂老矣,但是畢竟是當時的第一名將,連東晉的桓溫都慘敗在他的手上。要不是王猛的金刀計,逼得慕容垂投奔符堅,符堅根本就不可能滅到前燕。後來慕容垂趁著前秦的淝水之敗,在將近六十的高齡再次起兵復興了燕國,也是所戰皆勝,天下豪傑莫敢當之。」

  」而且當時雖然燕國遭到了參合陂之戰的慘敗,畢竟底子還在。而拓跋珪剛剛復國不久,代地本就不是富饒之地,當時不管是兵馬、錢糧都很匱乏,統治的人口也不多。所以參合陂之戰獲勝以後,拓跋珪本來想把燕國俘虜放走,後來又擔心放虎歸山講燕國俘虜全部殺掉,就是因為養不起這許多人。後面慕容垂親征,也是兵行險道,攻克了平城,殺掉了守將拓跋虔和三萬北魏守軍,足見慕容垂寶刀未老。要不是慕容垂回國時候看到參合陂戰場慘狀,氣急身亡,勝負尚未可知。再給慕容垂十年光陰,恐怕北魏又要由盛轉衰,甚至被燕國滅國了。畢竟拓跋氏之前的建立的代國,就曾經被符堅攻滅,再被滅一次也不稀奇。只是慕容垂的兒孫不爭氣,把中原錦繡河山敗給了拓跋氏。」龔正陸解釋說。

  「不過我看北魏道武帝也就是怕慕容垂一人,參合陂一戰慕容垂不在,燕國的數萬精銳就這麼被拓跋珪消滅。如此看來,道武帝也算是當時知兵的前幾人了吧。」

  「也不盡然,當時在南邊也有一員猛將,可以和道武帝抗衡。那就是後來的宋武帝太祖劉裕。不過二人並沒有直接交手,到底誰更強一些,後人也就只能猜測了。」

  「宋武帝確實也是知兵之人,能以步軍和戰車大破騎兵,威震天下。不過也是天不假年,沒能發起對北魏的征伐,就病逝了。要不然魏宋對決,誰勝誰負也是不好說的啊。」努爾哈赤感慨道。

  「這都是千年之前的故事了,作為後人,也就是遐想一番了。當年唐太宗路過慕容垂之墓,慕容垂就向太宗賦詩,言我昔勝君昔,君今勝我今。榮華各異代,何用苦追尋。自古英雄豪傑,總是惺惺相惜。」龔正陸也感嘆了一番。

  「龔先生,其實我還有事情要問,當時慕容寶親自征伐,一開始也是連戰連捷,甚至連平城也拿下了。為何後面撤軍的時候反倒是遭了埋伏,燕軍就這麼不能打嗎?」努爾哈赤問道。

  「大汗,其實打仗看的就是人心。慕容垂一世英傑,但是他的太子慕容寶只是天資平平,在軍中也沒有什麼威信。當時慕容垂本來就已經病重,所以北魏造謠說了慕容垂已死的消息,燕軍的軍心定然慌亂,而且燕國的宗室如慕容麟等人確實也想篡取大權。慕容寶匆匆回國,軍陣不嚴,軍心渙散,被北魏的兩萬精騎一舉擊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當年西晉的權臣東海王司馬越病死以後,麾下十萬軍馬被朝廷視為叛逆,被迫匆匆從洛陽東撤回到東海國,路上就被石勒的一萬輕騎輕易擊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如果軍隊沒有了戰心,人越多,敗的也就越快。」

  「龔先生,你講的好啊。像你這等有才學的人,怎麼在大明只是一個秀才功名呢,朝廷也沒有把你任命為大官。」

  「大汗,龔某才學平平,這些史書謀略也只是雜書罷了,要走科舉之道,還是要讀四書五經,要寫好八股文章。龔某文章平平,治經不深,能有一個秀才的功名已經是幸運的了。江浙之地不知道有多少才子,有些才子的文名比龔某也是高出不知多少,也還沒有得到秀才功名呢。」

  「龔先生,這八股文章哪裡比得上史書兵書,哪裡比得上《三國演義》。我們女真部落,靠的就是武力,靠的就是謀略,這八股文對我們來說全無用處。我還有一事相問,怎麼北魏的孝文帝遷都洛陽,改行漢制,沒出多少年就有六鎮之亂了,是不是不該改行漢制?」

  「大汗,北魏的六鎮之亂因何爆發,史傳也有記載,並沒有那麼簡單。當年孝文帝想要遷都洛陽,朝中親貴也多有不同意的人,後來孝文帝是用了南征的名義,才勉強遷都成功。北魏遷都以後,雖然屢次南征,但是也沒有能占到什麼太大便宜。北邊的六鎮離朝廷遠了,軍餉給養也少了,心有怨恨,所以造了反。但是當時北魏也已經是處處烽火,長安城也有人造反,國都洛陽也有禁軍鼓譟殺害大臣,不獨是邊軍造反。但是遷都之後北魏確實是控住不住北疆的軍隊,這是沒有問題的。如今朝廷定都京城,又有九邊精銳護衛邊疆,也就算是穩如磐石了。」

  「龔先生,這次我從京城回來,把歷代的正史都帶回來了,龔先生有沒有看過《金史》,如果看過的話,也可以和我講講?」


  「大汗要看《金史》作甚?」龔正陸有些疑惑。

  「當年金國從白山黑水起兵,先滅遼國,後滅北宋,銳不可當,到了後來入主中原行了漢制,沒過幾十年,就被成吉思汗打的落花流水。我也想知道這其中的緣由。」

  「《金史》我還真的沒看過,如果大汗有想法,龔某願意去好好讀讀,再講給大汗聽。」

  「我這裡也有張曉送的這個《說岳全傳》,好看也是好看,可是總不如《三國演義》,這《金史》我也翻了幾頁,讀起來也沒甚意思,就有勞龔先生跟我講講了。」

  「大汗既然吩咐了,龔某自然是要做到。不過雖然岳飛抗金的故事龔某也聽過,《金史》我是確實沒看過。而且要想懂金國的歷史,光看《金史》也還不夠,也要把《遼史》《宋史》甚至於大明修撰的《元史》也一起看了,才算看的全,也希望大汗能給些時間。」龔正陸答應了下來。

  「無妨無妨,龔先生你就好好看看,看明白看仔細了講給我聽。」努爾哈赤說道。

  京城之內,張曉在家中寫書,好不容易得了閒,張曉才能靜下心來,把佛郎機篇的框架給搭了起來。

  太久遠的歷史講起來也沒有什麼用處,張曉還是決定從西班牙的失地收復運動講起,也順便講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發家歷程。因為這個時間點,葡萄牙已經失去了獨立的地位,張曉也就順帶把新航路開闢的歷史統統列了進去,然後再著重講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的殖民擴張。至於最近的歷史,張曉準備著重講導致葡萄牙王統斷絕的三王之戰,英國和西班牙的數次大戰,還有荷蘭的獨立戰爭。太過細節的東西張曉也記不太清了,好在從各種渠道,張曉還是能找到一些相關的史料和情報,不太明確的歷史細節張曉也打算模糊處理就好。

  雖然張曉吩咐了這些天原則上不接受拜訪,但是當董其昌的拜帖發過來的時候,張曉還是要給這位老同事一點面子,畢竟大家都是給皇子上課的。

  「董兄,今日怎麼有事來拜訪了?」張曉問道。

  「明略賢弟,這是你之前拜託我的畫的插畫,雖然聽了你的一番描繪,總覺得畫的還是不好,不知道能不能給你這個《刺客信條》的小說做個插圖。我也和利瑪竇聊過天,利瑪竇說西洋那邊有油畫之法,描景頗有一番味道。董某也沒有到過西洋,還有那個什麼中東,畫的人還有景也不知道合不合適,張先生你以後不妨從西夷之人裡面找善於繪畫的人才,畫出來的畫怕是更好一些。」董其昌說道。

  「董兄客氣了,董兄的字畫都是一絕,我這點潤筆費也不知道占了董兄多大的便宜。這幾幅畫畫的很好。張某很是滿意。」

  「賢弟滿意就好。不過往後可能就沒辦法給賢弟畫畫了。」

  「是潤筆費低了嗎?還是董兄太忙了?實在是不好意思,讓董兄受累了。我這就給董兄備一些謝禮。」

  「不了不了,明略賢弟伱給的潤筆已經是不低了,我左右也是寫字畫畫,也沒有什麼累不累之說。只是董某準備要辭官歸鄉了。」

  「哦,董兄這在翰林院乾的好好的,怎麼就起了退隱的心思了?」

  「董某自覺才學淺薄,也就是寫字寫的好看一些,不足以給儲君教授聖人之學。明略賢弟你通曉古今中外之事,才是輔弼太子的合適之人。董某就歸鄉採菊東籬,享享清福了。」

  「董兄家是在松江府吧。」

  「是的,明略賢弟胸中深藏宇宙,也還記得董某的桑梓之地,也是費心了。董某在家松江府的華亭縣,就是華亭鶴唳的那個華亭。」

  「華亭可是一個好地方,日後大明萬國來朝,華亭之地定然是商旅輻輳,百業興旺。董兄可要睦鄰友善,和氣生財啊。」

  「那就謝謝賢弟的吉言了,董某家中還有些許薄田,如果日後賢弟到松江遊歷,董某定當掃榻相迎。輔弼儲君的大事,也就拜託賢弟了。」

  「董兄言重了,我也就是給兩位皇子上上課罷了。這天下的大任,我可是擔負不起來。」

  董其昌還想說些什麼,不過還是沒有說了出來。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兩人也就是客套寒暄了幾句,董其昌就告辭而去了。

  「沒想到董侍講就這麼致仕了。」呂章感慨說。

  「人各有志吧,這侍讀的位子,我也不知道要坐多久。不過我要是想致仕,怕是沒那麼容易。」

  「東家你還這麼年輕,就想著致仕了?」

  「想想總還可以吧。不過當年白樂天也說了,大隱隱於朝,陛下如今對我也算是夠照顧了,我在京城好好呆著吧。」張曉說道。


  張曉抿了幾口茶,看起董其昌留下的幾幅畫來。

  雖然官場之上大家都是逢場作戲,但是老董還願意幫自己忙,已經是不錯了。張曉也就好心提醒幾句,董兄弟聽不聽得進去,張曉也是管不了了。

  甩掉那些七七八八的想法,張曉站起了身,拿著幾幅畫出了門,找丁老闆去了。

  「丁掌柜,這是刺客信條小說的插畫,你看看哪幾幅好用一些,就用上去了。」張曉說道。

  「這幾幅畫,如此大家手筆,想必還是出自董老爺之手吧。」丁掌柜說道。

  「是的。不過丁掌柜,你也要幫忙物色一下繪畫的人才了。」

  「啊?是書局門楣太低,董老爺不願意作畫了嗎?」

  「倒也不是,董侍講要歸隱田園了。」

  「啊?董老爺也來過書局,我也見過他的面,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就這麼退隱了?」丁掌柜有些驚訝。

  「是啊,人各有志,董侍講以後要歸隱田園,賞花飲露了,總不好打擾人家的雅興。我也去物色繪畫之人了。」

  「張老爺,丁某還有一事相求,張老爺有沒有興趣講講華夏刺客的故事?」

  「丁掌柜,我也不是沒有想過,不過刺客的故事,寫寫國外的就算了,寫華夏的刺客,總是不太好寫。這麼多部正史,也就是《史記》有《刺客列傳》,往後這麼多本的正史,都沒有刺客的傳記。這樣吧,我要是想到什麼好的故事,再和丁掌柜你說吧。下一本我可能還是想寫寫這外邦的刺客。」

  「那自然好,張老爺你打算寫哪個外國的故事?」

  「寫一個在義大利的故事吧,這個故事就更接近江湖俠客一些,現在這本故事的阿泰爾太過冷酷,下一本故事的主角會更加多情溫柔一些。」

  「那丁某就等著張老爺的大作了。」

  「大作談不上,拾人牙慧而已。不過現在我的公務也比較多,也不知道這本書什麼時候能寫得出來,丁掌柜你這邊想要印什麼書就印,暫時不用等著我,我的新書不會出來這麼快。」張曉解釋說。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