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南面來的消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97章 南面來的消息

  袁隗本來就是三公之一的司徒,要說改制後誰最有資格擔任大司徒,那自然非袁隗莫屬。«-(¯`v´¯)-« 6➈丂𝕙Ǘ乂.ςⓄⓜ »-(¯`v´¯)-»

  但是,袁術的折騰讓他只能平調為大司徒丞,大司徒的位置到現在還是空缺,劉明曾經有言在先,如果袁家表現良好,這個位置還是留給袁隗的。

  這就像是驢子面前掛著的那捆草料,讓你始終能夠看到,卻總是夠不到。

  以袁隗的人精,自然知道陛下如此安排絕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那就是治理天下既離不開袁家,同時又對袁家心存顧慮,有打壓之意。

  這就很難受了。

  當袁基問出世家還有沒有活路的時候,眾人均沉默以對。

  因為前路最艱難的並不是他們,而正是袁家。

  氣氛有點尷尬,袁隗溫和的眼神掃向在座諸人,心裡卻滿是酸澀——

  世家集團已經被打破了,以袁家馬首是瞻的時代結束了。

  「其實我們能不能活下去,或者活得好不好,全看袁家是不是能高抬貴手了。」楊彪笑著打破沉默,道,「清查田畝、人口,乃至推行新稅制,這些影響最大的就是我們世家,而這些職權全在袁家手裡,我們還指望著袁家賞口飯吃呢。哈哈哈哈……」

  眾人也跟著笑起來。

  袁隗卻沒有笑。

  等眾人都尬笑完了,袁隗這才說道:「陛下傳下旨意,弘農李傕叛軍已經敗走,函谷關不需要那麼多兵馬,但是河東董卓、河內黑山白波賊兵、兗州鮑信叛亂、荊揚二州也正在激戰,朝廷兵馬都派往四方,京中空虛,因而調本初率兵入京拱衛京城。」

  眾人一聽,心中均是一震。

  袁家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即便陛下真的有聖旨調袁紹進京,但是袁隗把他們召集起來感嘆世家沒有活路,是什麼意思?

  陛下領兵在外,袁家兵馬控制京城,然後再拉攏世家……

  這事怎麼越想越覺得裡邊有問題呢?

  能代表世家在朝中登上高位的,都是人精,眾人面面相覷,都能看出彼此眼中的疑惑。

  袁家現在身份還極其特殊,袁術在外謀反,如果袁紹再兵馬控制京城,那麼……這個可想像的空間就大了。

  正常來說,陛下再糊塗也不可能下這樣的詔書。

  「不知我等能否一觀陛下詔書?」楊彪猶豫一下說道。

  事關重大,又偏偏時機特殊,不得不謹慎從事。

  袁隗從衣袖中掏出聖旨,對著眾人晃了晃,然後鋪開在桌案上,道:「本來老夫是想讓本初領著兵馬入兗州平亂的,但是陛下說兗州另有安排,讓本初進京。」

  眾人湊過來一看,果然如袁隗所說,詔書上否定了袁隗關於讓袁紹帶兵前往兗州的建議,而且確實指明函谷關已經安定,讓袁紹進京。

  至於進京做什麼,袁隗拿聖旨的手正好遮住了,聖旨只展示了幾秒鐘,便很快起來,「諸君都看清了吧,如今雒陽城中守備空虛,本初領兵入京之後,還要仰仗各家鼎力支持。若有什麼異動,還請各安其位,不要慌亂。」

  眾人已經看清聖旨上確實寫的讓袁紹進京,便不疑有他,還能說什麼?只能默默感嘆皇帝糊塗,感嘆袁家生命力之強。

  「此事劉備、馮芳可知曉?」王允問道。

  現在京城守備由劉備負責,而皇宮守備由馮芳負責,若是袁紹領兵入京,這兩人不可能不知道。

  「我等皆不是軍職,軍情細節不便相問,既然陛下有此安排,定會考慮周全的。」袁隗十分淡定地把聖旨又塞回袖筒中,道,「老夫勸諸君也不要打聽,免得壞了陛下的大計。」

  袁隗說著又掃視了眾人一眼,道:「諸君放心,規制是死的,人是活的,諸君皆是老夫多年好友,我們世家通氣連枝,只要新政推行交給袁家去做,有些事……按照舊例,你們懂得,利益均沾。還請諸君移步前廳,老夫略備薄酒,不成敬意。」

  眾人前往前廳一邊宴飲,一邊觀看歌舞,可謂其樂融融,但是每個人都心事匆匆。

  袁隗原本想要把這些世家拉攏到自己這一邊,但是經過試探發現可能性不大,反倒是有可能走露風聲,只得警告他們各安其位,也就是保持中立,不要瞎折騰。


  他相信,只要自己把控住京城,這些世家會選擇自己的。

  第二日,荀彧拿著劉明關於督運糧草的旨意前來拜會袁隗。

  袁隗熱情地接待了荀彧,儘管兩人的職位相差極大,但袁隗還是擺下酒宴招待荀彧,姿態放得很低。

  「誰不知道穎川荀家,真是人才輩出啊。」袁隗滿面春風地說道,「文若如此年輕便被陛下親自降旨徵召,並且委以重任,將來前途無量啊,慈明(荀爽字)兄也被委任豫州牧,荀家得陛下眷顧,將來必然無比興盛!以後袁家子弟還要仰仗文若照顧!」

  「伯父謬讚了,天下世家當以袁家為執牛耳者。」荀彧十分謙卑地深施一禮,拿出劉明的旨意遞過去,說道,「這是陛下督運糧草的旨意,還要麻煩伯父辛苦調撥,之前從京中徵調精鐵已經麻煩伯父了,晚輩深感不安。」

  「這是哪裡話,我們皆是為陛下盡忠,何況為了江山穩固,天下世家理應相互扶持。」袁隗接過聖旨看了看,果然是督運糧草的,但字跡筆體與之前給他的那份又不一樣,便道,「這是陛下親筆所寫嗎?」

  「陛下日理萬機,哪有工夫親自擬旨,多半是由別人擬寫,陛下用印。」荀彧沒有多想,按照慣常的思維回答道。

  袁隗將聖旨又交還給荀彧,道:「陛下此次南征,沒有帶大司宗的官員,也沒有帶宮中宦官,不知道是誰在幫助陛下擬旨?」

  「伯父太高看晚輩了,晚輩只是一個管糧草和工匠的將作掾,如何能接觸到如此機密之事?」荀彧不知道袁隗為何會打聽這些事。

  他是見過劉明擬旨的,有時候是自己親自寫,有時候讓他人代筆,比如這道督運糧草的旨意便是由荀彧親自擬寫的。

  他自然不知道袁隗心中的疑惑。

  「聽說陛下荊州戰事極其順利,所向無敵,殺了叛賊孫堅,荊州即將平定?」袁隗打聽道,「其實京中也是一個爛攤子,諸位臣僚都盼著陛下早日平叛結束,回京主持大局。」

  「匪首孫堅確實已被斬殺。」荀彧道,「不過要想平定荊州卻非一日之功,孫堅家眷尚未誅滅,特別是其長子孫策,作戰驍勇,幾員得力家將也外逃,荊州只攻占了兩郡之地,距離平定荊州尚早,陛下短期內怕是難以回京。」

  這些話術都是事先和劉明商議好的,就是為了安定袁隗之心,讓他誤以為有機可趁。

  袁隗一聽覺得荀彧所言句句在理,放下心來,一邊勸酒,一邊看似無意地說道:「聽聞陛下在荊州屠滅了桓家和蔡家,不知其他世家可有反彈?」

  「誰敢反彈?」荀彧冷笑道,「不忠於朝廷和陛下的桓、蔡兩家,其實還有小世家張家,都被抄家滅族了,這風口浪尖,誰還敢有反彈?他們都願意捐出半數家產支援陛下平叛。」

  「陛下仁德,天下歸心。」袁隗訕訕笑道,「不過世家盤根錯節,牽連極廣,總是如此血腥壓制也不是長久之計,文若也是世家子弟,對此有何良策?」

  「這需要什麼良策?」荀彧詫異地道,「只要忠於朝廷忠於陛下,世家就安然無恙,甚至在新政之下更進一步,發揚光大,非要說有什麼良策的話,忠誠就是最好的良策,伯父以為呢?」

  「賢侄言之有理。」袁隗不動聲色地說道,「老夫今日就派人去籌措糧草,助陛下平定叛亂,希望早日能有個穩定的局面,也能讓咱們世家安安穩穩發展。只是如今天下戰亂四起,京中已經沒有多少存糧供應了,不過肯定是優先供應陛下這邊,稍等幾天定會籌措齊全。」

  「如此有勞伯父了。」荀彧道。

  當天,袁隗果然傳下令去,四處籌措糧草。

  雒陽的府庫之中確實已經沒有多少存糧了,要想準備齊全,非一日之功。

  就在袁隗一邊大張旗鼓地籌備糧草,一邊等待袁紹那裡消息的時候,當天下午,袁基匆匆趕了過來,神色甚是驚慌,道:「叔父,南面的最新消息,恐對袁家不利。」

  「什麼消息?」袁隗詫異地道。

  以袁家這麼大的勢力,而且是有野心的勢力,在重要之地會布有眼線,襄陽也不例外。只是有些眼線受限於自身的身份,不能那麼快地得到準確消息。

  往往要比事實發生晚上幾日。

  「陛下在斬殺孫堅之前,曾經問過孫堅與公路造反,其中有沒有叔父的謀劃。」袁基喘著粗氣回答道。

  「然後呢?陛下怎麼說?」袁隗急切地問道,他的呼吸也有點粗重了。

  陛下有此一問,就說明已經懷疑到他的頭上了。

  君王,一旦心裡存了疑心,那就給你套了要命的繩索,不管事實是真是假,這繩索總會越收越緊,直到將伱勒死。

  何況現在袁家做賊心虛呢。

  「孫堅這賊子居然說,他與公路就職荊揚二州,都是叔父安排的,他們造反也是叔父謀劃的。」袁基臉現怒色,道,「這個挨千萬的,枉我袁家那麼幫助他,竟然死到臨頭,反咬一口,著實可惡。」

  「然後呢?陛下有沒有再說什麼?」袁隗問道。

  「陛下倒是沒有再糾纏這件事,而是直接把孫堅殺了。」袁基道,「顯然陛下存了疑心,我等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快,免得走漏風聲。」

  袁隗沉吟了一會兒道:「現在荊州的朝廷兵馬在做什麼?」

  「陛下命令荊襄各大世家分頭去勸說荊州其餘各郡歸降。朝廷人馬集中在襄陽附近練兵。」袁基繼續匯報著從南邊傳回來的消息,道,「據說是準備隨時南下剿滅那些不願歸順朝廷的郡縣,如果整個荊州全部歸心,大軍就會折向揚州,去攻打公路。」

  「陛下既有此問,說明心中已經對我等的行動有所警覺。」袁隗緊緊握著拳頭,指關節捏得發白,像是下定最後的決心,道,「派人催促本初,加快速度,日夜兼程,調動人馬回京。一旦掌控朝局,就宣布廢除當今陛下,改立太子劉協為帝。」

  「孩兒這就去辦!」袁基答應一聲急忙轉身去了。

  ……

  又過一日之後,黃承彥來到雒陽,他的身後跟著一位年輕人,二十歲左右,身材削瘦,一襲白袍,臉色也有點蒼白,正是劉明盼望已久的郭嘉。

  「草民見過陛下!」軍營的一座不起眼大帳之內,郭嘉倒地就拜。

  劉明將其扶起來,道:「奉孝終於來了,朕虛位以待久矣。」

  「謝陛下厚愛,之前是草民不識抬舉了。」郭嘉說道,「不知陛下如今有何謀劃?」

  「滅掉一切為非作歹之人。」劉明露出堅毅的神色,道,「不管是誰,膽敢造反作亂,不服朝廷管教,對朕不忠者,統統剪除,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當務之急是袁家,這也是朕秘密回京的主要目的。」

  郭嘉沉吟一下說道:「世家越座越大,即便現在消滅掉那些心懷不軌的世家,但是總會有新的世家不甘心於自己的勢力受限,世家越大,野心越大,惡性循環,最終害的還是江山社稷,苦的還是黎民百姓。」

  「世家不會無休止地壯大。」劉明淡然道,「朕打算廢除察舉制,將人才舉薦從世家的把控之中解脫出來,改變像袁家這種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局面。」

  「請陛下解惑。」郭嘉露出疑惑之色。

  世家之禍一定程度上已是破壞穩定的根源,這一點郭嘉自然看得明白,他自己也想過許多辦法,但一涉及到人事上面就進入了死胡同。

  世家把控經濟的局面,已經可以通過新稅制和興商令進行一定程度的緩解。

  但是讀書資源以及人才資源掌握在世家手中,這一點郭嘉始終不得其法。

  黃承彥和荀彧聞言也看了過來。

  這三人都是名震一方的智者,而且自恃甚高,他們倒是要看看陛下會採取什麼有效措施破局。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