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秦之腔,華夏正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葛亮生前受人敬重,死後得萬世景仰。】

  蜀地百姓年年祭拜諸葛亮,自發保護丞相的墳墓。一千多年以降,丞相的墓從未被盜過。

  諸葛大名垂宇宙,萬古雲霄一羽毛!諸葛亮身上,幾乎集齊了古代賢臣的所有能力和美德。

  誠然,他並不是一個成功者,反而是一個失敗者。但他是一個孤勇者,一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

  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一直流傳了一千多年。

  諸葛亮這個名字,已經成為華夏民族的精神圖騰,文化符號!

  【如今,諸葛亮已經去世一千七百八十年,但是不僅蜀中地區,天下所有的華夏人,都沒忘記他!】

  隨著旁白的展開,天鑒上的畫面漸漸轉換,滾滾長江東流而去,一所普通的學校進入了天鑒的畫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這裡是諸葛亮耕讀的古南陽地區,這裡的居民都以此為傲。

  畫面中的教學樓漸漸拉近,一個個教室里,一張張青春洋溢的面孔。

  這些孩子們坐的筆直,一天最美好的清晨時分,正是一天的早讀時刻。

  「先帝創業為半而中道崩殂……」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這些孩子們的聲音整齊劃一,清脆而有力。

  郎朗的讀書之聲,充滿著朝氣,遠遠的傳到了不遠的長江邊上。

  天鑒下方,歷朝歷代的關注點顯然不太一樣。

  建安晚年的曹操不禁大急。

  「諸葛村夫甚是可惡!」

  「一千多年了,後世的孩童們都要心心念念北伐大魏!」

  「天鑑別轉啊,再等等!」

  「孤就不信了,孤的詩篇沒有流傳後世!」

  「孩子們吶,諸葛村夫的《出師表》多長啊,孤的詩更好背一些……」

  秦始皇晚年。

  秦始皇目不轉睛的盯著天鑒。

  「這樓修建的這麼高,不知道用的什麼材料?」

  「這學堂竟然能容納這麼多孩童!」

  「那校場的地面,看起來真是平整光滑,比之朕的馳道還高明!」

  「看來,後世之人,過得很好啊!」

  ……

  在天鑒下方的王侯將相們,都驚嘆於現代的工業奇觀時,畫面緩緩轉向了一處城樓。

  城樓之上,一口古代巨鍾看起來有些年頭了。

  【這裡是十三朝古都西安,也就是丞相一輩子最想到的地方。】

  這裡是鐘樓的露天大戲台,正在上演的是秦腔折子戲《五丈原》!

  天空飄著淡淡的雪花,天鑒的畫面轉向了一處人頭攢動的小廣場。

  小廣場的一頭,是一個精緻的戲台,激昂悠揚的戲曲之聲,從台上遠遠傳開。

  戲台之下,一個個頭髮花白的老人們,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

  他們用手擊打著節拍,嘴裡跟著演員的唱詞哼唱著。

  近百位坐著的老人身後,是中年人和年輕人,不時還有孩童在人群中奔跑。

  這些人中,還有不少刷著白樸的直播,紛紛抬頭尋找攝像頭。

  漫天小雪落在人們的衣服上,但是人群卻沒有退散之意。

  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詞,在整個廣場之上飄蕩。

  恍惚間,激昂有力的唱詞道盡文韜武略,勾羅梆子子演繹千軍萬馬。

  「我有心傳將令將賊問斬,事到此……我如何扭地裂天……」

  「我死後莫掛孝且把喪按,刻一個楠木人兒像我一般……」

  片刻之後,戲台之上白須白髮的老生在童子的攙扶下緩緩起身。

  扮演丞相的老生語氣突然激動起來,唱詞也陡然變得急促!

  「昨夜晚上做一夢,夢見桃園三弟兄!」


  「前面走著劉先主,後面緊跟二刀公,豹頭環眼三千歲,還有常山趙子龍!」

  「君臣四人把我請,他請我寶帳……議軍情!」

  激昂鏗鏘的伴奏,突然變得哀婉,瞬間引發了無數抽噎之聲。

  在稀稀落落的雪花中,戲台中央的老生緩緩倒下,閉上了雙目。

  在震耳欲聾的喝彩聲中,坐在前排的老人們已經老淚縱橫。

  一位老太太顫巍巍的拿出一張紙巾,遞給身旁的白髮老者。

  「老漢,莫哭了!

  丞相被劉先主接走了!

  君臣五人在天上議軍情哩!」

  天鑒之下。

  躺在病榻上的劉備,瞬間淚如泉湧。

  他死死拉著諸葛亮的手,一刻也不願意鬆開。

  「孔明,我先走一步了。

  到時候,我一定去接你!

  我把二弟、三弟和子龍都帶上……」

  與歷朝歷代君臣百姓再次為丞相落淚不同,天鑒下的秦始皇竟然直挺挺的站了起來。

  他的一雙虎目,死死的盯著大戲台背景上的幾行字。

  「李斯,趙高,蒙毅!」

  「你們平時號稱最有學問,可認得那八個字!」

  李斯三人順著始皇帝的顫巍巍的手指,仔細辨認著後世的簡體字。

  「陛下,後世荊楚、關中兩地的文字倒是一樣的!」

  「說明我大秦書同文之功,綿延後世了!」

  「什麼……秦之……」

  「什麼……夏……正……」

  三人拼湊了半天,愣是沒有拼出來。

  秦始皇虎目含淚,聲音有些激動的說道。

  「枉你們號稱才子,連這幾個字都認不出來!」

  「你們看這幾個字下面,不斷變化的是唱詞。」

  「這後世戲曲雖然和當今變化極大,但是朕也能勉強聽得清。」

  「如此對照下來,後人的字也並非不能認出來!」

  「朕來告訴你們,那八個字是什麼!」

  「大秦之腔,華夏正聲!」

  秦始皇念出這八個字,心情無比澎湃激盪。

  「哈哈哈!我大秦之腔,是華夏正聲!」

  「無論如何,說明我大秦在後世絕對是個響噹噹的存在!」

  殿中眾人,聽到始皇帝念出這八個字,也不禁熱淚盈眶起來。

  一生為之奮鬥的大秦,流傳到後世是如此正面的形象,怎麼能不讓大秦君臣欣喜激動呢!

  王賁這時候也說道,「這秦腔的風格,倒是和《秦風》有些相似之處!」

  李信也說道,「怪不得,這曲子聽著有些似曾相識!」

  天鑒上,畫面轉到了華夏西南邊疆。

  【你可能不信,一千七百餘年後,還有人守護著和丞相的約定。】

  公元一九三四年,占據印度的海外盜匪大英帝國,悍然入侵南疆的班洪地區。

  當年丞相南征的時候,曾和當地的佤族先民定下「世代看守邊疆」的約定。

  此時的佤族同胞,仍然守護著和丞相的約定。

  他們以丞相的名義,召集佤族17個部落的聯軍,聯合發出了《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國同胞書》。

  「阿祖阿公(諸葛亮)之約源源流傳,守土有責!」

  「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誓灑熱血,不作英殖之奴!」

  「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佤族同胞奮起反抗,最終擊退盜匪強敵,繼續守衛華夏南疆。】

  天鑒之下的丞相,眼含熱淚的看著天鑒。

  對於佤族同胞的守約護國的壯舉,他當然是欣慰感動不已的。

  「亮區區薄名而已,想不到一千七百餘年後,還能為保家衛國的大業提供些許助力。」

  「吾心甚慰,後人可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