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惶惶身後名,千古一諸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葛亮治理季漢成就卓越,屢次北伐忠貞勇毅,被蜀地人民深深緬懷。♨🐚 ➅❾𝐒ʰ𝓤א.𝐂𝕆𝐦 🐝♗】

  自諸葛亮病逝後的將近一千八百年間,有大批帝王將相,文士才子們對其十分推崇。

  關於諸葛亮的評論、詩詞浩如煙海,在這裡只選一部分影響力比較大的盤點。

  【丞相死後四百年左右,唐朝。】

  【諸葛亮冠代奇才,志圖中夏。(唐太宗·李世民)】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唐·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懷》)】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杜甫《蜀相》)】

  ……

  天鑒之下。

  西晉初年。

  朝堂上的司馬炎,豁然站了起來!

  「可惡!後世之人為何略過我大晉!

  朕之父祖對於諸葛亮也有過評價的!

  關於諸葛亮的正史,也是本朝修的!

  難道本朝的影響力,比不過這個唐朝嗎?」

  見司馬炎盛怒,司空賈充出班說道,「陛下勿憂!

  方才天鑒上的盤點,大多數都是本朝史官所記,那相當於都是本朝的言論。

  而且諸葛亮後期的幾年,本朝宣帝已經漸漸的成為了主角。

  既然如此,現在列舉的評論和詩詞,自然都是往後朝代的了。」

  聽到賈充的話,司馬炎的臉色總算緩和了下來。

  「如此說,倒也有些道理……

  但是這個唐太宗李世民,怎麼又出現了!

  後世之人對他,就如此推崇嗎!!」

  這時候,賈充又說道,「陛下,也許是這位帝王正好比較推崇諸葛亮罷了。

  他不過是太宗皇帝,您可是大晉開國皇帝,他一定比不了您的。

  而且後世帝王希望臣子們忠誠,自然要將諸葛亮捧得高一些了。」

  看著賈充諂媚的笑容,一旁的齊王司馬攸感到一陣惡寒。

  這個臭不要臉的東西!

  真是什麼都敢說啊!

  你一個當街弒君的亂臣賊子,有什麼臉皮評論諸葛武侯啊……

  司馬攸想到這裡,臉色又是一變。

  當街弒君的主謀,其實是自己親爹司馬昭啊!

  賈充和成濟,不過是背了黑鍋罷了。

  而且說到底,賈充還是自己老丈人……

  想到這裡,司馬攸覺得有些害臊,他自己也沒臉評論諸葛亮了。

  但是賈充的臉皮之厚,顯然超出了司馬攸的想像。

  賈充說道,「陛下,這個唐朝是在諸葛亮死後四百年左右。

  那是不是意味著,這期間四百年都是大晉天下!

  恭喜陛下!本朝國祚堪比大漢啊!」

  司馬炎聽到這句話,所有的煩惱都一掃而空!

  「賈卿不愧是國之干城,果然眼光老辣,慧眼如炬啊!」

  齊王司馬攸深深的憂慮起來,如此無臉無皮的大臣身居高位,大晉國祚真的能長久嗎?

  天鑒之上,畫面在歷代風景和言論間切換著。

  【丞相死後八百年左右,宋朝。】

  【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勝悲。(北宋·蘇軾《隆中》)】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南宋·陸游《書憤》)】

  【最憶定軍山下路,亂飄紅葉滿戎衣。(南宋·陸游《懷舊》)】

  【讀《出師表》而不淚下者,其人必不忠!(南宋·趙與時)】

  【斜谷事不濟,將星隕營中。至今出師表,讀之淚沾胸。(南宋·文天祥《懷孔明》)】

  ……

  天鑒之下,宋朝的歷代君王,各有各的想法。

  北宋初年。


  趙匡胤摸著下巴道,「嘶……漢分前後,我大宋也分了南北!」

  見趙匡胤心生憂慮,趙普連忙安慰道,「陛下,前漢定都長安,後代定都洛陽。

  想必大宋日後也生了變故,不過好在後世子孫能夠效仿光武故事,延續國祚,倒也是幸事了。」

  趙匡胤點頭道,「後漢恢復了前漢疆域,也算實現了天下大治。

  不知道這個南宋,比起後漢如何啊。」

  南宋初年。

  完顏構再次鬆了一口氣,雖然陸游、趙與時、文天祥他都不認識,但是沒有岳飛啊!

  沒有岳飛就是好事啊!

  要是岳飛被後世之人推崇,他的老臉往哪兒擱啊!

  不遠處的大理寺獄中,岳飛已經猜到了南宋說的就是靖康之恥後的宋朝。

  「這位趙與時說的真是太有道理了!」

  「還有杜工部、陸游和文天祥,詩文真是情真意切,讀之令人神傷。」

  他認真讀著天鑒之上的詩句,但是讀著讀著,淚水就噴涌而出!

  「最憶定軍山下路,亂飄紅葉滿戎衣!」

  丞相的陵墓,就在定軍山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意難平!為丞相悲!

  「出師未捷……淚滿襟……」

  丞相之憾有後人哀慟,可我岳鵬舉呢!

  千百年後,又有誰記得岳鵬舉……

  「蒼天啊!

  你不開眼啊!

  慟煞我也!」

  天鑒的畫面,一轉眼又到另一幅畫面上。

  一面杏黃色的大旗之上,日月二字緊緊靠在一起。

  【丞相死後千年左右,明朝。】

  【若諸葛孔明、羊祜、杜預、李靖輩,文武兼資,難概以一律。(明太祖·朱元璋)】

  【軍在於治。諸葛亮連年征戰而兵無厭言,乃至於此。(明·劉伯溫)】

  【五丈原頭動地鼓,魏人畏蜀如畏虎。(明·李東陽《五丈原》)】

  ……

  天鑒之下。

  蜀漢滅亡這一年,姜維正在寫一份手書。

  看到天鑒之上的畫面,姜維忽然一陣出神。

  「好一個明朝!多響亮的國號啊!

  都是華夏子孫,一筆寫不出兩個明字!

  正好,我也要將這個字贈給陛下!」

  說著話,他手起筆落,寫完了那封同樣流傳千古的手書。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社稷,危而復安!

  日月,幽而復明!

  明朝初年。

  朱元璋滿意的笑了笑,「評價諸葛亮的皇帝應該不少,只有朕和唐太宗的影響力比較大!」

  朱標說道,「父皇北驅胡虜,成為北伐成功第一人。

  想必後世之人對父皇,應該是很推崇的!」

  永樂晚年。

  朱棣如釋重負,長長的吁了一口氣。

  「朕對諸葛武侯可是十分推崇的,關於他的評價可是有不少的。

  幸好啊,沒有選上去!」

  說到這裡,朱高煦憤憤不平的說道,「我也想說來著,這裡竟然沒有父皇的御批!」

  這話一出,朱高熾眉頭一皺。

  朱瞻基也是咧咧嘴,這個二叔腦子有些不轉彎啊。

  朱高燧不動聲色,心中也感慨道,二哥嘴巴比腦子快。

  但是朱棣顯然不以為意,「老大、老二!

  你們說說,如果朕去了,應該定個什麼廟號啊?」

  朱棣怕眾人拘謹,又補充了一句,「自家人說話,不要拘禮!」

  朱高煦直言道,「父皇當為大明太宗皇帝!」

  自古帝王廟號,開創帝業者稱祖,發揚延續者稱宗!

  朱棣延續洪武之輝煌,文治武功擺在那裡,可參照李世民稱太宗皇帝!

  這一點,世人自有公論的。

  朱棣見朱高熾只是擦汗,不敢說話,也不為難他。

  畢竟朱高煦是隨口說說,朱高熾說了就要兌現啊。

  朱棣繼續說道,「你們想想,天鑒上要是出現明太宗朱棣如何如何,你讓老爺子怎麼樣想啊!」

  朱高煦恍然大悟,是啊,太祖可是將皇位傳給建文小兒的。

  要是讓爺爺知道爸爸搶了侄兒的皇位,可能不會太好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