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你以為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89章 你以為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

  {為了恢復經濟,老朱確實採取了許多具有高度的計劃性和組織性的措施。}

  {比如為了解決百姓的穿衣問題,在洪武元年發布硬性命令}

  {凡農民家有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

  {如果有田十畝以上,則種植面積加倍。}

  {各級官員要親自督察,如果不種桑樹,就罰他交絹一匹,不種麻和木棉的,罰他麻布、棉布各一匹。}

  {這一規定,要求全國統一執行。}

  {不幾年時間,全國的桑、麻、木棉產量就翻了幾番,有效解決人民的穿衣問題。}

  {不過,就像他的強制移民一樣,朱元璋的惠民政策也是全國一刀切,並且以國家暴力作為執行力的後盾。}

  {這種粗糙的計劃經濟方式集中過多、統得過死,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以中國地方之大,許多地方不適合種桑、麻、木棉,但是皇帝命令一下,種也得種,不種也得種,如果不種,懲罰性的課稅必不可少。}

  {你像南邊諸省如福建氣候土地條件當時就不適宜植棉栽桑,可是仍然得上交絹布、棉布。}

  {再如河南,種不了桑,直接就演變成了一種稅收。不種桑、不織布,每年卻還得交絹布稅}

  (朱元璋的計劃偏好,但經濟指令詳細刻板到令人無法接受。}

  ……

  後周·世宗時期

  郭榮臉上帶了一絲怪異。

  他也是走南闖北的人。

  地頭上的百姓是什麼心態他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對於他們來說,人生無非四件事。

  春耕、夏播、秋收、冬藏。

  人生亦無非四個頭。

  休養於炕頭、勞作於地頭、最遠來到村頭、最終走向墳頭。

  終其一生,僅此而已。

  在一個百姓的心目中,土地是維繫他們生存的根本。

  巧了,他現在就看到了大農民。

  這整個天下好像就是他的田間地頭。

  「不好治啊。」

  郭榮看著那些制度,感嘆不已。

  「大治倒是大治了……可是……」

  托宋朝的福,這會兒功夫他就看到一堆坑了。

  「這天下可不是田地啊。」

  「它不是一層不變的。」

  「有時候就是做的越多,錯的越大。」

  ……

  【摸完了漢高祖,朱元璋又看向了漢文帝】

  【改善農民社會地位的同時,他又強調要「取之有制,用之有節」】

  【把賦稅徭役的征派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

  【洪武年間的田賦徵收,一直維持「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沒官田一斗二升」的稅率】

  【官田的稅收是地租和賦稅合而為一的,故稅率較民田為重。】

  【民田一般畝征三升三合五勺,按當時畝產最低一石而論,為三十稅一】

  【在商稅方面,也作了整頓,規定「三十而取一」的稅率】

  【農具、書籍及「軍民嫁娶喪祭之物、舟車絲布之類,皆勿稅」】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眯著眼睛,不停捋須。

  臉上全無半點喜色。

  因為這個盛世的缺陷太大了。

  朱元璋是貧民,還是最窮的那種。

  這種人受夠了別人的欺凌,最知道受人欺負的滋味。

  因此,他也知道每個人的土地和財富大體平均,誰也不必遭受嫉妒心的折磨,是最好的。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所以皇帝與底層農民聯起手來,開始共同擠壓社會中間的地主豪強了。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景觀。

  那麼問題來了。

  豪強地主與官員是密不可分的。

  就朱元璋的性格,劉恆現在完全有理由相信那批明朝官員得不了好。

  可是,朱元璋總會死的。

  「物極必反啊。」

  而且,他怎麼感覺這人做事有些過於雷厲風行了。

  不太像阿父……

  反而有些像……

  秦始皇。

  「生之、任之、富之、貧之、貴之、賤之。」

  劉恆喃喃自語著。

  可以憑一己之喜怒,把國家像揉麵團一樣揉來揉去。

  這不是件好事啊。

  ……

  天幕上。

  一張文書緩緩鋪開。

  朱重九,嘉興府嘉興縣零宿鄉二十三都宿字圩民戶。計家五口。

  男丁二口:成丁一口,朱重九,年三十九歲。

  不成丁一口,男阿大,年五歲。

  婦女三口:妻馬一娘,年四十歲;女阿標,年十二歲;次女阿娣,年八歲。

  產業:屋一間一披,田自己民田,地六畝三分五毫。

  洪武四年×月×日

  ……

  【而徭役的征派在洪武初期則沒有定製。】

  【一直到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下令,將天下的府縣進行一次人口普查】

  【這次普查的結果要編訂成黃冊,作為征派賦役的標準】

  【黃冊里不僅登記人口信息,還包括每一戶的財產和土地信息,作為征派賦役的依據】

  【在全國清查戶口、編制賦役黃冊後,又將各地的民戶編為里甲】

  【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里長】

  【其餘一百戶編為十甲,每甲十戶,以一戶為甲首。】

  【按每戶丁糧的多寡,編定十年的輪當次序。】

  【每年由一戶里長率領一甲十戶承擔里甲正役】

  【負責「催辦錢糧,勾攝公事」「出辦上供物料及支應官府一歲經常泛雜支費」】

  ……

  {是啊是啊,不止訂戶,還定戶籍呢。}

  {直接把全國人口分為民戶、軍戶、匠戶三大類,三大類再分為若干小類}

  {什麼亂七八糟的戶籍有八十多種}

  {「籍不准亂,役皆永充。」職業先天決定,代代世襲,任何人沒有選擇的自由。}

  {你是軍人,那麼你的子子孫孫都是軍人,除非做官做到兵部尚書一職,否則不許脫離軍籍。}

  {同理,如果你爸爸是掏糞的,那麼你和你的後代永遠都得以掏糞為生,不管你是六指還是殘疾。}

  {這就是從根本上扼殺每個人的個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他們馴化成專門提供糧食的順民!}

  {這樣,他和他的子子孫孫就可以安安心心地享用人民的膏血,即使是最無能的後代,也不至於被推翻!}

  ……

  大漢。

  劉邦愣了一下,喝了口酒。

  「大秦還真就是萬世一統了……」

  分類登記制就是秦法為了方便掌控地方而設立的。

  好處很明顯,隨叫隨用。

  壞處嗎……越複雜的東西越容易出事啊。

  「清查人口征派賦稅就夠了的東西。」

  「偏偏搞這麼複雜……」

  呂雉輕蔑的看了他一眼。

  「這是治亂之法,就是因為像你那樣三不管。」

  「你才沒有什麼漢高之治。」

  劉邦笑了笑,沒說話。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啟看著竹簡上記載的東西,一臉懵逼。


  「這……」

  小劉徹同樣一臉疑惑。

  「阿父,這不對吧?」

  何止不對啊,都不對大了!

  漢代繼承秦朝的戶口登記制度,也將全國的豪強、耕農、僱農、傭工、商人,全部編入國家的戶籍。

  編戶齊民嗎。

  戶主姓名、性別、年齡、身份、籍貫、家庭成員的數量、性別及其與戶主的關係、財產等等。

  也都十分詳細。

  所有編入戶籍的大漢居民,不論東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國家的公民。

  也限制自由遷徙,人戶要遷移戶籍。

  但我們不搞限制戶籍這套啊!

  八十多種?

  你有病啊!

  「起猛了,看見秦朝了?」

  ……

  大漢·武帝時期

  「哈哈哈哈哈!」

  劉徹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放聲大笑!

  「什麼啊!」

  「朕還以為真是摸著大漢過河!」

  「哈哈哈哈!難怪沒人造成動亂!」

  「好大的一張網啊!」

  「朕就說!法術勢才是王道!」

  「這不是好事嗎!」

  可以一直保有相當數量的人幹這個行當。

  再一個呢,這樣管理起來也很方便。

  蓋房子都不用滿大街現拉人了!

  拿著戶籍一查,木匠瓦匠就都有了。

  職業世代相承,技術水平應該能有保證。

  至於什麼個性、主動性、創造性……

  劉徹看不懂,也懶得懂。

  年歲相差太大,毫無意義。

  他倒是覺得這軍戶制度不錯。

  「子胥,朕記得曹操就是屯兵改制了吧?」

  霍去病欲言又止。

  本來還面帶笑意的劉徹,漸漸收斂嘴角笑容。

  「子胥可有話要說?」

  霍去病沉吟著,抬眼看向劉徹認真道:

  「陛下軍人職業化猛一聽好像是個好主意,他們的作戰水平應該高於臨時士兵,農戶也打不過軍戶子。」

  「只看三國初期似乎也的確如此,曹操手下軍隊的作戰能力,就高於東漢的軍隊。」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軍隊的待遇問題。」

  「均田制下都會崩解。」

  「臣……不看好這種制度。」

  ……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