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你才知道旱嗎?旱了一夏天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10章 你才知道旱嗎?旱了一夏天了!

  濰坊雖然有很多優勢,但豐凱其實一直有外拓的意願。

  然而,嘉峪關有什麼優勢?

  城鎮化高,人口素質高,全市二十多萬人,絕大部分都接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

  工業基礎稍好。

  城市建設比酒泉強。

  但城市體量小也是不爭的事實,兩個街道、三個鎮,這就是一個地級市的全部組成。

  全國都找不出幾個這樣的地級市。

  嘉峪關對豐凱的吸引力較小。

  可能是舒適安逸的日子過久了,嘉峪關在拉投資這塊,也不夠敏銳。

  給地、給人、給稅收優惠,這些也並不是獨有的,酒鋼雖然體量大,但產業也並不高端。

  嘉峪關確實不是首選,只是西北是嘉禾的主戰場,豐凱回歸西北是應有之理。

  見郭陽思考良久都沒有動靜,唐學青有點急了。

  「郭總,有什麼顧慮,我們都可以談。」

  「太突然了。」郭陽沉吟道:「這件事,要回去和團隊商量下。」

  「豐凱確實有再建生產基地的想法,只是此前嘉峪關沒在考察名單內。」

  眾人神色都不由變了變。

  豐凱要投資生產基地?這麼重要的消息,他們此前居然一點風聲也沒聽到。

  郭陽說道:「還有其它的嗎?還是說只要豐凱在嘉峪關投資,北大河全境的污染治理就不成問題?」

  「夠了,夠了。」

  「當然,如果嘉禾看上了嘉峪關周邊的戈壁沙漠,市里也會大力支持。」

  「也不是說要豐凱押寶在嘉峪關上,只要能承接部分重要產業,市里就會全力配合。」

  「酒鋼也是這個意思。」李興建笑道:「只要不是簡單的組裝和低端農機具生產,在鋼材價格上,酒鋼也會給出一定的優惠。」

  「沿岸的鏡鐵山礦區會加強污水處理,同時進行邊坡、礦山、水域植被生態恢復工程,聽說嘉禾也有專業的隊伍。」

  「鏡鐵山一壩三廠房式電站,冰溝一級電站也同樣會改善徑流和水質的管理方式。」

  陸續的有人表態。

  郭陽這才感覺到有點意思。

  酒嘉一體化發展,對處於中間區域的嘉禾是極為重要的。

  而且,如果只是部分重要產業,想必豐凱內部對這也是能夠接受的。

  「好,嘉禾會儘快評估和考量。」

  「郭總,要不就趁今天,直接去嘉峪關和酒鋼考察?」李興建邀請道。

  郭陽笑道:「總得讓我準備準備吧,帶上一兩個人吧,離得這麼近,還能怕我跑了不成。」

  「哈哈,這不是怕夜長夢多嗎?」

  「嘉禾還指望著嘉峪關多關照一些工作呢!」

  有了初步的解決方案,氛圍也輕鬆了不少。

  工業就是嘉峪關的命脈。

  郭陽也認為用一份投資,換取總部生態環境的穩定,是值得的。

  甚至連投資什麼農機,他都想好了。牧草全程機械化設備製造,應該能讓嘉峪關滿意了。

  唯獨秦立軍等人有些悵然若失。

  一個看起來不錯的項目就眼睜睜的跑到隔壁去了。

  會後。

  秦立軍拉著郭陽和盧藝林留了下來。

  「郭總,這次座談會的結果你滿意了吧,唉,如果不是嘉禾,誰想和他們坐一起啊,彆扭。」

  「滿意。」郭陽笑道:「這次麻煩領導了。」

  「只要嘉禾能繼續做大做強,這就值得。」

  秦立軍又看向農林局盧藝林。

  「老盧,農業生產旱情摸排,抗旱減災這塊你們還得加快速度,看樣子,一時半會兒,還解不了渴。」

  盧藝林忍不住心裡泛苦,這就是空降領導的壞處了,只能硬著頭皮說道:

  「領導,下面區縣走不過來啊,只能摸排到縣城周邊區域……」


  酒泉轄下一區、兩縣級市、四縣。

  除了肅州區,其餘幾個縣市都是地域廣闊之輩。

  酒泉到底有多大呢?

  比GD省面積大,幾乎相當於江浙兩省面積之和。

  讓300公里/小時的高鐵圍繞酒泉跑一圈,需要花上10個多小時。

  秦立軍也反應了過來,苦笑道:「再辛苦一點吧,儘量掌握情況,別發生了大規模災害,我們還不知道。」

  一旁。

  郭陽若有所思:「興許嘉禾能幫上忙。」

  「如果天禾的技服人員能幫忙摸排旱情,速度肯定要快上不少。」

  「太熱了,這種天氣遭不住。」郭陽笑道:「我說的是豐凱的航拍無人機。」

  「蟲情暫時沒法預警,但旱情還是能監測到的。」

  「好主意啊!」盧藝林眼前一亮,說道:「植保無人機打藥也能發揮大用。」

  「植保所前兩天發了文章,天禾的天敵治蟲也是亮點。」

  抗旱減災,水源的利用只能是縫縫補補,農業上真正能做出成績的也就是病蟲害上。

  大旱必有大災,乾旱也極易滋生病蟲害。

  能把病蟲害防控好,只要不是極端乾旱的情況,收成也還能有點指望。

  秦立軍也說道:「航拍無人機也能算在抗旱減災物資上,讓各單位都採購吧。」

  「別。」郭陽說道:「嘉禾給各區縣都捐贈幾套,也為抗旱做一份貢獻。」

  不僅如此。

  郭陽計劃給出現了旱情的地區都捐贈航拍無人機。

  推廣只是順帶的,更重要的還是要減小這次旱情帶來的損失。

  ……

  「酒泉那麼大,麼得事別瞎轉。」

  這句話在天禾內部廣為流傳,在最近一段時間,更是被奉為了至理名言。

  「熱冒煙了,趕快降點雨吧!」

  「靠,誰說酒泉是避暑勝地來著?」

  「其實在陰涼處和晚上都還好,但陽光直曬的時候又是真的熱。」

  「今年天氣有點反常。」

  「人遭點罪,忍忍也就過去了,作物損失那可就老慘了。」

  在一個員工群里,潛伏的郭陽在留意著員工們的聊天。

  酒泉夏季乾熱,但時間較短,所以也是西北的旅遊勝地,但今年明顯不是。

  連續30℃以上的高溫,又幾乎沒有降雨,這時候的農業人是真的遭罪。

  也是一年中人最黑的時間段。

  上衣一脫,上身、胳膊、脖子、臉龐,各個部位黑得各有特色,涇渭分明。

  郭陽只能再次催促余秦加快夏日套裝的研發速度,來年一定要用上。

  同時,也讓行政對外採購本季的防曬驅蚊等用品,現場人員先一人一套,至少能有個心理安慰。

  透過窗戶,往日清晨還能望見祁連山上面的積雪,如今積雪也看不見了。

  航拍無人機已經迅速到位。

  配合天禾的技服人員,如今西北各地農業區都有航拍無人機的身影。

  各種數據也匯總到了郭陽這裡。

  酒泉旱情還算好的。

  甘、陝、寧、青、蒙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河西部分沿山地、山旱地玉米植株枯黃,部分川區雌雄穗發育受阻。

  隴中部分地方馬鈴薯出現葉片萎蔫和乾枯,中藥材長勢也較差。

  陝北大部及關中東北部也都出現了嚴重的旱情,有數萬農村人口,和兩萬多頭大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

  還有些玉米直接乾死了,

  也有農民早早見形勢不對,就把玉米苗子砍了拿去餵牛,免得干狠了不好砍。

  寧省南部山區35萬人出現飲水困難,近10萬人靠遠距離挑水度日……

  這甚至一度讓人想到了1929年。

  那一年西北大旱,有人說是百年不遇,有人說是三百年不遇的大荒年。


  直至今日,西北當地依然流傳著這樣一首當年的民謠。

  「民國十八年,來人吃人來狗吃狗,鴉兒雀兒吃石頭,老鼠餓得沒法走……」

  200多萬人活活餓死,300多萬人逃離家園,剩下的吃樹皮,觀音土等等。

  左公柳也是在那三年裡砍伐殆盡的。

  但從天禾傳回來的信息來看,目前大部分地區都還是好的,沒有出現大面積減產和絕收。

  引大入秦、桃山引水、景泰川電力提灌、各種灌溉渠道、水庫等等完善的水利設施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而在這之外,膜下滴灌、干播濕出等各種技術的應用,以及品種的進步,也讓農業抵禦旱災有了武器。

  在寧省中衛,當大地一片焦黃時,種在碎石里的硒砂瓜,仍然有可喜的收成;

  在定西,依靠著更耐旱的馬鈴薯品種,中北部黃土高原乾旱區多數馬鈴薯種植戶還保留著豐收希望;

  在景泰乾旱山區,砂石縫中也生長著一種特有的小麥——和尚頭,即使乾旱,依然還能保留著收成;

  在春小麥區,農大培育的『西旱1號』春小麥,也即將迎來收穫;

  在金昌的農場裡,天玉8號全株青貯玉米展現出了極強的耐旱性;

  在河西走廊,天禾耐旱的棉花、大豆、玉米,也靠著生命的本能和極少的節水滴灌,維持著不多的墒情;

  在戈壁上的日光溫室里,番茄、辣椒、黃瓜、茄子……果蔬王國依然豐富著人們的餐桌。

  所以,這個時代即使再怎麼幹旱,吃的總是不缺的,還不至於讓人陷入絕望。

  在有限的水資源里,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是一種成就。

  只是還不夠。

  尤其是對嘉禾來說。

  西北春小麥區的天麥1號面臨大面積減產,旱區的天玉1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有些地區的蔬菜更是損失慘重。

  而且這還只是七月中旬,八月份的情況還不知道。

  如果再旱下去,成災面積和絕收面積只會越來越多。

  郭陽回過神來。

  有了無人機提供的旱情數據,對於整體的抗旱減災是極為有利的,至少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小精靈也在這種高強度的應用中,反饋了眾多的使用數據。

  郭陽突然間想到,沙海的情況怎麼樣了呢?那七口沙漠裡的自流泉還在不在?

  於是他撥通了陸漢斌的電話。

  「今年荒漠區的刺蓬、梭梭等荒漠植物長勢很差,栽植的梭梭林為適應乾旱環境,也開始萎縮變得矮小。」

  「飛播的牧草長勢也很差,很多都枯死了。」

  陸漢斌笑道:「但沙棘和紅麻的情況很出乎意料,根系扎得很深,感覺比梭梭還要耐旱。」

  郭陽問:「青土湖那幾口自流泉呢?」

  「還在。雖然石羊河和紅崖山水庫都很缺水,但青土湖這邊的濕地範圍沒怎麼受到影響。」

  「甚至因為瀚海紅麻的存在,植被反而更茂盛了,感覺就像是一抹小小的綠洲。」

  陸漢斌也極度不可思議。

  景電二期調的水進了紅崖山水庫,但沿途的農業灌溉和損耗就用掉了絕大部分,梭梭林還要取水澆灌。

  相當於上游幾乎沒有來水。

  在乾旱的沙漠環境裡,水份蒸發是極為恐怖的。

  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靠著幾口自流泉的涓涓細流,整個濕地的環境卻維持住了。

  「就是再不下雨,和大領導的兩年之約很可能完不成。」

  「能有現在的局面就不錯了。」郭陽說道:「上次大領導是九月中下旬來的,這還有兩個月時間。」

  陸漢斌說:「也是,總不可能一個夏天都不降雨吧!」

  「天熱,幹活的時候注意員工安全。」

  夏季,沙漠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抗旱澆水。

  人工種植的一兩年生梭梭林,還抵禦不了太久乾旱,需要進行人工補水,不然就只能枯死。

  烈日下澆水的滋味也不好受。


  很多人還不習慣做防曬措施。

  一不注意,就可能撂翻一兩個年齡偏大的工人。

  不過瀚海紅麻和沙棘的生命力,以及涵養水源的能力,依然超出了郭陽的預計。

  那幾口自流泉大概率是來自沙漠邊緣的地下水,水量很小,能堅持到現在,除了沙棘和紅麻的能力。

  郭陽想不出還能有其它什麼原因。

  這兩種植物是值得大力推廣的。

  尤其是在河流以及輸水渠道的周邊,既能減少水分蒸發,還能改善小氣候,用處很大。

  但單這兩種植物也不夠,未來還得豐富類似的植物組合。

  「咚咚咚…」

  「請進。」

  當郭陽想得入神時,辦公室傳來敲門聲,豐凱的蒲飛帶著牧草機械部的柯天秀走了進來。

  「你們終於來了啊。」郭陽說道:「嘉峪關可天天都在催我。」

  從上次的座談會結束後,嘉峪關就一直在緊跟著嘉禾的動向。

  知道郭陽在乎北大河的生態環境,為了表示誠意,嘉峪關在排污治理上已經動了起來。

  上游的鏡鐵山礦區生態修復工程,也已經開始在走招標的流程手續。

  聽說嘉峪關私下裡還做了一些準備。

  「這次去烏市,碰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人。」蒲飛的臉上帶著些壓力。

  「碰到誰了?」

  郭陽讓兩人坐下後,給兩人各自泡了一杯紅麻茶。

  「福田雷沃重工也有意向在烏市建廠,已經與廣匯集團完成股份制合作。」

  「白俄羅斯的國際知名廠家明斯克的組裝廠也在烏市開工。」

  「另外,一拖集團上個月也悄然到了烏市,與高新區簽下一紙合約,將投資數億建東方紅裝備機械公司。」

  一連串競爭對手的名字,讓郭陽也不禁感嘆。

  「還真是熱鬧啊!」

  「因為采棉機的緣故,疆省對豐凱的重視程度是很高的,各大農機巨頭都在逐鹿疆省,不敢有絲毫鬆懈。」

  在豐凱內部,烏市的優先等級是遠在嘉峪關之上的。

  烏市工業門類更為齊全,

  但對豐凱來說,最重要的是疆省毗鄰中亞的地緣優勢,使得在疆建廠可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

  而各大巨頭都悄悄的在布局,郭陽能感覺到豐凱很緊迫。

  嘉峪關這邊,豐凱已經達成一致,將牧草機械類和玉米制種機械拆分,兩套體系都轉移到嘉峪關。

  剛好能輻射河西走廊的苜蓿和制種產業,也能兼顧蒙、青、疆等傳統牧區。

  發展得好,也能形成一個區域化的小農機產業集群。

  對嘉峪關應該也是能接受的。

  「嘉峪關這邊主要就是爭取一些政策條件,問題不大。」郭陽想了想,問道:

  「現在采棉機到哪一步了?」

  「計劃是這一季生產30~40台,一邊機采,一邊驗證天棉20機采栽培技術、機采棉清理加工等環節。」

  采棉機被譽為農機工業上的皇冠,利潤高,但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蒲飛說道:「迪爾天拖最近有點高調,去年迪爾和兵團達成了100台訂單的協議,已經投入使用,先發優勢很明顯。」

  「另外,軍工企業貴航集團,這兩年在采棉機上也有了突破性進展。」

  「豐凱的研發團隊對采棉機也很有信心,認為不會輸於進口的機械,今年完成測驗,明年就大規模生產。」

  「所以時間很緊迫。」

  「如果烏市不行,還要挑選其它地方,最後還需要老闆來拍板。」

  農機行業的廝殺一直很激烈,郭陽也知道豐凱的危機感一直很足。

  而且也極其渴望能有自己的根基。

  豐凱在濰坊的農機產業集群里,有時候更像是一個異類,沒有想像中的賓朋滿座。

  國內的農機產業集群其實挺複雜的。

  齊魯、河洛、蘇錫常、津冀京四個大類農機產業集群,每個產業集群都有領袖級企業。


  河洛是一拖集團。

  蘇錫常現在是久保田,未來是沃得。

  津京冀是迪爾·天拖。

  而齊魯的濰坊呢?

  2+1,三個領袖級企業:雷沃,濰柴,以及後來者豐凱。

  雷沃最突出的就是外協供應鏈。

  這讓濰坊系的產業鏈逐漸演變為分工最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優勢自然越來越明顯。

  對其它產業集群形成了虹吸效應。

  濰坊系已經有了一家獨大的趨勢。

  豐凱因為核心的零部件是自製的,這點和一拖倒是有點像,在濰坊系裡面反倒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濰坊的產業體系有優勢,自然也有缺點: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夠。

  雷沃的輕資產、輕型化組裝模式很容易被人模仿追趕,所以濰坊崛起的拖拉機企業越來越多。

  競爭對手不斷出現,華夏、薩丁、泰山國泰、悍沃、英軒……

  遲早會還有企業與雷沃分庭抗禮。

  長期低端內卷的產業格局已經形成,低質量拖拉機泛濫,坑害的還是農民,也制約了先進農機的發展。

  核心零部件不自製,就是個沒有核心競爭力的組裝廠。

  同時,豐凱由於體量擴大,搶了生意,享受了集群便利,但又沒給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多少訂單。

  沒有起到類似雷沃和濰柴的雙動力作用。

  所以,某種程度上,當前豐凱的核心模式和地方政府的執政理念是相悖的

  植保無人機也會競爭植保機械的訂單,但產業卻落在了珠三角。

  這多少讓豐凱如今在齊魯產業集群里略微有些尷尬。

  雖然核心業務還是會在濰坊,但適時建立一些小農機產業集群也是必要之舉。

  嘉峪關的牧草秸稈和制種機械,疆省采棉機,珠三角植保無人機。

  甚至連酒泉配套的播種、耕整機等農機具也可以形成一個體系,或者是嘉峪關協同。

  這樣既能貼近市場,又能減少對濰坊供應鏈的依賴,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而不是一味的價格競爭。

  「等嘉峪關這邊確定,就組織隊伍去烏市,人手帶足,有需要我出面的提前溝通。」

  「好,速戰速決。」

  ……

  嘉東工業園區。

  當豐凱把一份10億元的總投資協議擺在眼前時,嘉峪關的決策者也拿出了最大的誠意。

  用地支持、項目獎補、產業扶持、基礎保障、人才引進、服務保障、稅收減免……

  一把手甚至開車把郭陽和蒲飛帶到園區挨個查看了翻。

  至於河流及大氣環境的治理,就更不是問題了。

  郎有情妾有意。

  雙方一拍即合,這份協議也終於簽訂了下來。

  柯天秀負責嘉峪關後續的操盤,蒲飛又立馬投入到生產基地的規劃選址。

  這時嘉禾總部的主體工程也已接近完工,剩下的就是裝修粉飾,以及屋頂農場的打造。

  不過水源緊張,屋頂農場土壤準備好後,還要等降雨,才能有播種的機會。

  盼雨是真的難啊!

  旱情漸有加重之勢。

  據監測的數據,僅隴省成災面積就上升到了40餘萬畝,絕收面積也達到了2萬多畝。

  在甘、蒙的草原上,無人機還發現了大量的草原蝗蟲和亞洲飛蝗聚集。

  幸虧發現的早,針對性的防治提前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無獨有偶,長期的乾旱也讓病蟲害進行高發期,玉米的紅蜘蛛、大豆的夜蛾、棉花的棉鈴蟲……

  一環套一環。

  天禾、全王、豐凱、農資超市都日夜連軸轉。

  天敵中心的赤眼蜂、捕食蟎也多次聯合出擊,與植保無人機一起封鎖病蟲害的蔓延。

  可以說西北大地上的天上地下,都充斥著嘉禾的隊伍。

  七月將結束時,銀川等地率先迎來了一場降雨,河套灌區的旱情率先緩解。

  也就在這時,各路媒體也關注到了西北這個旮沓出現了旱災,多了許多報導。

  丁磊這時也給郭陽打來了電話。

  「郭老闆,西北鬧旱災了?」

  「你才知道嗎?旱了一夏天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