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音律與偽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60章 音律與偽史

  就在水木教授又一次陷入各種王旭的折騰中的時候,王旭這個始作俑者卻悠然自得地和王霏在度假。

  演出歸來,王旭自然要陪一天媳婦,這也是他最喜歡的放鬆方式。現在的王霏基本上已經沒有逛街的樂趣了,倒是兩家人的家長,也就是王旭媽媽和王霏媽媽時不時相約出門逛街。

  孩子能掙錢,都往家裡扔了一堆,開始她們都還給孩子攢著,但架不住時不時的就轉進來一堆錢,這可怎麼辦啊,花吧,孩子們太爭氣也挺愁人的。

  這會兒的帝都也有了一些上檔次的商場,其中以半島酒店,國貿和燕莎為最高檔。

  當然在王旭看來也就那麼回事,這會兒國際上大部分真正的奢侈品都還沒有進入華夏,就連奢侈品中的入門產品也僅僅是去年在半島酒店開了第一家門店。

  王旭對這些的了解甚至都不如唐芸,她現在可是對這些奢侈品門清,自從認識了洪荒,她也算徹底打開了時尚的另一扇門。

  以前,王旭設計的東西時尚感雖然很強,但卻帶著濃烈的青春氣息。這種結果是王旭自身喜好造成的,畢竟他現在很年輕,所愛的女人也一樣,自然不會把有限的資源放到太過偏商務方面。

  不是沒有,只是沒那麼突出,有了洪荒帶回國的大量時尚雜誌,再加上唐芸孜孜不倦的收集,現在的她可以說已經見識到了大多數的國際時尚潮流。

  這會兒的她才真正明白王旭的設計有多超前,他的很多設計感超強的服飾,帶給人的衝擊甚至還要甚於那些國際大牌。

  洪荒最近有些心動,唐芸一直攛掇著她出來創業,這個帝都姑娘相貌平平,卻偏偏有著非常不錯的時尚嗅覺,但對自己的著裝又完全不在意,顯得非常矛盾。

  但唐芸總覺得她應該在這方面能有建樹,當她和王旭說了這個想法之後,王旭都有些驚訝了,這個姑娘的成長之快,完全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那簡直就是開掛一般。

  雖然不會如王霏那般閃耀天際,但也絕對可以驚艷這個年代的絕大多數人。

  所以,王旭當然是贊成了,他最近很少去王潮服飾那邊,完全交給了這個姑娘自己打理,自香江分店之後,她已經成功地在魔都和羊城都開設了分店,甚至已經定下了去小日子擴展業務的計劃了。

  這幾個店鋪別看不大,卻妥妥的是王旭的現金奶牛,自開業,就沒讓人操心過。

  這會兒她有真正踏足時尚領域的打算,王旭當然是支持的,她的待遇已經沒必要再提了,倒是洪荒如果願意出來做時尚雜誌,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人選,畢竟後世她就以時尚評論而著稱,是著名的媒體人。

  這會兒的她還在一個外企里擔任駐華首席,她是丑國國籍,不過王旭倒並不怎麼在意。

  說起來,她也是眯眯眼受害者之一,當時她做的國內時尚雜誌iLook時推出的模特和明星,基本上都是內地知名的,包括曲穎,趙燕子,袁泉,梅婷,什麼的都是濃眉大眼的華夏審美。

  後來,VOGUE和時尚芭莎這些西方雜誌開始進入華夏,在時尚領域可以說是一路碾壓,那些眯眯眼的模特才真正登陸華夏,只不過,即便在那個時候,眯眯眼也沒有成為華夏主流審美,一直備受詬病。

  但也就是那個時候,所謂高級臉之類的稱呼,才逐漸盛行起來,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解讀。

  自此華夏時尚話語權徹底丟失,洪荒也逐漸淡出時尚圈。所以,每次提到眯眯眼她都咬牙切齒的。

  這事吧,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折騰那么半天,老百姓不還是一樣喜歡膚白貌美大長腿,順其自然就是,這東西的話語權,王旭內心其實沒那麼看重。

  那些時尚雜誌宣傳折騰了半天,也沒見誰真的照著那個形象整容,倒是小日子弄出來的各種美瞳啊,假雙眼皮大行其道,他才懶得瞎操心,有功夫弄點無人機出來不好嘛。

  不過唐芸自己提出來了,而自己早就有了時尚品牌,還有洪荒這個不錯的操盤手,涉及到錢包的問題,那自然也要支持自己人爭一爭,能多掙一點是一點不是嗎。

  所以,王旭自然就點頭了,讓唐芸繼續攛掇洪荒出來搞雜誌,洪荒是紅三代,帝都人脈可不是王二這個吹出來的人可比的。

  當然你要說實打實的人脈,還是王旭硬,他要說做點什麼,出來展台都是真正的大人物。

  但涉及到什麼狐朋狗友之類二代之類的,那就是洪荒的主場了。

  這種東西,王旭知道,洪荒早晚動心,她其實文筆挺不錯,眼光也足夠,更是見過海外的花花世界,可以說是操盤時尚雜誌的最佳人選。


  再說了,她這會兒剛和大導演分手,正傷心著呢,出來創業那不正合適嗎。

  什麼,你說王旭在幹什麼?哈哈,他正摟著裸體的妹子講課呢,沒錯,講課,這事要從王霏開學進入央音深造說起。

  進入音樂學院嘛,有些基礎知識就得補上,除了基本的唱功之類的,當然也有各種音樂賞析和音樂歷史,兩人就談到了一個挺讓人,嗯,至少是挺讓王旭噁心的事情。

  這會兒的華夏其實在音樂界和歷史界也有過一次大爭論,那就是七階音是哪裡來的。

  華夏宮商角徵羽的五音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現代音律卻大都使用七階,1234567的標定方式,也就是所謂的七階音律。

  西方音樂界認為華夏的七音是後來由佛教傳過來的,但卻沒法說明是什麼時候,怎麼傳過來的。而華夏音樂界,則是有信的,也有不信的,這個事情還好,畢竟即便是傳來的,也是兩千年前的事情了。

  華夏古曲卻多有流失,很多古籍中記載的樂曲都流失了,直接的文字記錄證據很少能證明七音到底是哪裡來的。

  這也是華夏重詞而輕曲的一個例證,許多的詞千古流芳,但曲卻近乎遺失殆盡,當然這也有文字更易於保存,被更多人熟知的因素在,但那些古曲的遺失也不能不成為一種遺憾。

  大家都說華夏音律五階,但有意思的是,其實華夏的流傳下來的曲譜卻很少有單純使用五音的,而是大量使用了半音,整體則體現出六音,七音都存在的情況。

  不是沒有,茉莉花就是純五音的,但並不多。

  而所謂的五階聲律反而是近代才流行的說法,華夏古代說五音不全,指的是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而47這兩個半音卻被隱藏了。

  因為這兩個音不完整,所以聽起來哀傷,低落,缺少堂皇之感,不為士大夫所喜,很多時候就被故意忽略掉了。

  嗯,你看小日子就特別喜歡用那兩個音,可小日子的古樂同樣傳自華夏,如果華夏就是五音,他們那兩個音從哪裡學來的?

  五音,還是七音,其實華夏早有定論,五音是正音,被文人士大夫所喜。

  另兩音是半音,聽了有低迷之感,所以被他們所厭,這才有了五音之說。

  但並不是說華夏的古曲中不用那兩個音,1977年出土的戰國曾侯乙墓中,曾出土了一套國寶級的青銅文物變種,那東西有5個八度,用的就是七音,遠比傳說中隨佛教傳入的時間要早得多。

  王旭甚至感覺七音本來就是華夏發明並傳播出去的,畢竟能追溯的歷史實在太久遠了。

  但這個年代,正是華夏民族最缺乏自信的時代之一,西方大部分的音樂著述中,都認為華夏音樂是五音的,因而反過來質疑華夏的音律是貧瘠的。

  而西方人質疑了,華夏的學者們第一時間的反應不是罵回去,而是立刻回去反省,是不是咱們真的不行。

  這才有了這段時間可笑的五音七音之爭,不過這都不是爭論最大的地方,畢竟無論誰發明的,都不是西方發明的。

  真正的爭端是在另一個音樂的重要領域,就是無論五音還是七音,都需要定音,也就是如何標定準確的樂音。

  所謂的五音七音,其實並不僅僅是一個音樂的問題,這更是一個數學問題。

  一個音好不好聽,是由人的耳朵和相關的大腦決定的,研究表明,這和聲音的頻率有關。

  一根琴弦如果能夠發出悅耳的聲音,那麼這根琴弦長度的一半,一定也行。

  這是古人最初也是最簡單的認知,但用數學來解釋,就是一個頻率悅耳,那麼他的倍頻也一定悅耳。

  由此也可以推出,這個頻率的三倍頻,四倍頻也都是悅耳的,這些倍頻就是現在所說的一個八度。

  而定義一個八度內的五音,則需要使用三分損益法,挺古老的一個方法,解釋起來挺麻煩,但是確實很符合數學規律,頗具美感。

  這五個正音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得到,而4和7這兩個音卻不能,所以,直到現在,華夏都沒搞明白曾侯乙墓到底是怎麼定音的。

  這個問題其實困擾了華夏人很久,一直到明朝的一個皇子,朱載堉發明了十二平均律,這裡不細說了,比三分損益法複雜多了。

  人家打造一個81檔的大算盤,手工開出了2的12次方根,硬生生算出了每一個音之間的弦長比為1.059463094359295264561825。


  沒錯,小數點後24位,神奇的華夏先人。

  至此,才讓7音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一平均律後來經過傳教士之手傳到西方,才因此有了整個西方音樂的爆發。

  嗯,一個喜歡音樂的科學家,就這麼改變了世界。

  直到現在,十二平均律依舊是音樂領域最重要的定音方式,現代定義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定義的440Hz為C調的6,然後根據十二平均律計算其他的音階。

  當然,音樂這東西本來就因人而異,頻率上的些微差異,本來就很難被大部分人感知到,就有些偏執的交響樂隊把442或者443Hz定義為6,那也沒法子不是。

  我們的先人有了如此偉大的成就,明明西方人受益了,但回過頭來,他們卻告訴我們是巴洛克的巴赫發明了十二平均律,因為巴赫寫了《十二平均律曲集》。

  可問題是十二平均律是數學成就,而不是音樂成就,一個根本沒學過數學的音樂家是如何算出1.06這個黃金比例的?

  答案其實很明顯,是華夏傳過去的,至少華夏的大部分都是這麼認為的,伱如果查百度百科也能看到這個結果。

  但即便是王旭穿越前的後世,這一論斷依舊被很多西方人詬病,不承認華夏先民的智慧,固執地認為是音樂家巴赫發明了這個數學規律。

  所以,後世網絡鬧得沸沸揚揚的西方偽史論,真的不怪華夏人矯情,實在是他們這麼幹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後世對亞里士多德的質疑一下,西方都還沒怎樣呢,國內就一群大V群起而攻之。

  同樣是質疑,憑啥人家質疑一下,我們就趕緊自證,到處找證據,恨不得把華夏都挖開一遍。

  而我們質疑人家,結果還是我們得自己找證據,難道不是應該他們給出證據嗎。

  亞里士多德是不是真的,王旭不知道,但他是真的知道西方為了編造點身世能做到什麼地步,涉及到中世紀,西方甚至大部分的貴族族譜都是偽造的。

  他們根本就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在紙張和印刷術傳入西方之前,整個西方就沒幾個識字的。

  就連很多的牧師都是指著聖經瞎解釋,因為他們也不認識,靠著羊皮紙手工抄錄的聖經,你說能培養出幾個識字的人。

  所以王旭真的不吝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摩西方,想像他們那個上周的青銅劍,去年的草籃子,王旭真的是吐槽都覺得有些費口水。

  就這還有一群號稱博古通今的大V告訴你,干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就半年。

  我不管他干還是濕,華夏隨便一個古蹟,都有無數的伴隨文物出土,附近找一找一定有房屋、溝渠、街道,甚至城牆的遺址。

  運氣好,甚至還能找到製作那東西的作坊,怎麼他們不管啥都只能挖一個,其他的呢,就這地方干不是?

  在王旭看來,整個西方世界的歷史在華夏歷史面前,那就是一堆的神話,連小說都算不上,至少小說都還得講究個起承轉合,因果邏輯。

  就這他們都還在質疑華夏夏朝的存在,直至後世,都依舊在各大百科書里寫著夏朝是未經證實的,即便華夏這邊把夏都考證出來了。

  如果不是發現了甲骨文,連商朝都被疑古派認為不存在呢。

  而這會兒,華夏考古界對於二里頭遺址的發掘還沒有完成,因此對華夏的5000年文化,那叫一個極盡嘲諷之能事,王旭反正即便是再經歷了一次,都有上去踹他們一腳的衝動。

  ——

  (明天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