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你算老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建築材料倒是很好解決,除了少數部件需要鐵皮之外,其他需要大量消耗的材料無非就是普通磚石和特製的耐火磚。

  整個煉焦過程大概在七天左右,成焦率比之前高了不少,這種爐能夠利用煉焦產生的煤氣加熱煉焦爐,同時能回收一部份的煤焦油。

  這些用水冷卻回收之後的焦油被收集到陶罐里,準備將來作為化工原料。

  終於,焦炭和生鐵都準備好了。

  黎豐當即召集起了鐵場的工人。

  老李親自穿上了石棉防護服和手套,戴上專用的帽子。

  黎豐和他把幾個要點和各個操作崗位的人講了一遍,一是調節風量必須均勻調整,不能忽大忽,其次是鐵水倒入爐中的時候不能高於風口,否則會把風口結死,最後就是倒鐵水的量,每次不能超過轉爐爐腔的六分之一。

  兩台鼓風機開始同時運作,一台對化鐵爐進行鼓風,把溫度逐漸升高到度以上,生鐵錠已經完全熔化,這時候季無聲指揮工人投入額定劑量的蘇打,進行脫硫處理,與此同時轉爐預熱中,根據要求,整個轉爐要預熱到攝氏度,以減少鐵水進入後的溫度損失。

  當溫度計上顯示化鐵爐內的鐵水溫度已經到達到度的時候,鐵水被倒入轉爐內開始吹煉,此時鼓風機的風壓保持爐內的氣壓,只見鐵水在高溫熱風的催動下不斷升溫。

  此刻黎豐站在王景身邊,正目不轉睛地盯著爐內的火舌,生怕錯過任何細節,只見一朵又一朵赤紅色的鐵花在他眼前不斷爆現,火舌是紅黃色的,接著是黃白―白色,最後完全白得發亮,處處都在彰顯著工業之美。

  黎丰神色激動:「祁侯請看,火光熾白,意味著爐溫正在不斷的升高,而且是越升越高。如此兇猛的火力,必可煉出最優質的精鋼。」

  吹煉持續了差不多十多分鐘,星形的碳花密度不斷加大,白亮的火舌由短變長,此時碳的燃燒進入到高峰。

  當黎豐看到火舌開始變短,碳花稀疏起來的狀況,他知道鐵水中剩餘的碳分開始接近鋼的含量。

  他用搖爐杆上下起落了一二次,看看有沒有更多的碳花爆出,當看到碳花沒有突然增多,就下令關風了。

  隨後,黎豐開始指揮鐵場的工人把爐蓋和風管都拆掉,開始打渣和扒渣,最後澆注。

  型砂採用的是黃沙、陶土和白泥,澆鑄成型之後就是鋼錠了。

  至於這個鋼錠是高碳、中碳和低碳,暫時還控制不了,主要是奇巧閣暫無這方面的技術積累,涉及到化學領域的技術精進,黎豐完全搞不定,他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史子眇帶來的煉丹師團隊能儘快提出改進意見。

  目前的煉鋼技術,每煉一爐出來,就要做一次試驗來確定這是什麼品質的鋼材,成品距離「穩定」二字都差十萬八千里,更別提什麼標準化的生產了。

  但成績還是很亮眼的,畢竟鋼材就是鋼材,無論是哪種品質的鋼材,在眼下這個時代,絕對都是上品材料!

  要知道,一些實力弱小的諸侯,武器材料還是以生鐵為主呢,脆得砍幾下就劍身斷裂的大有人在。

  所以王景長久以來持之以恆的投入技術研發路子算是走對了,而眼下豐厚的回報就是最好的明證,王景看著眼前這一爐煉好的鋼材,臉上也是寫滿了高興:「賞,參與研發的工匠,全都重重有賞!」

  「謝祁侯賞賜!」

  「哈哈,應該是本侯要感謝諸位才是,若無諸位的努力付出,豈有今日之輝煌成就?這一刻必定會載入史冊,而諸位皆是我華夏文明的有功之臣,必可憑此名垂千古!」

  王景看著眼前的黎豐和老李等人,感慨說道:「推動歷史進步的人,絕不是什麼英雄豪傑,風流名士,而是你們,你們才是人類文明邁向未來的推動者。」

  「祁侯言重了,吾等擔當不起。」

  黎豐等人嚇得差點沒直接跪下,主要是王景這話說得太過悖逆於漢末三國時代的主流社會價值觀。

  在所有人眼裡,工匠不過是卑微的打工人,沒有身份和地位,也沒什麼錢。

  真正掌握權力,財富和擁有崇高地位的人,可以是官宦,可以是勛貴,也可以是士族,唯獨不可能是工匠。

  翻開三國志,上面可有多少關於工匠的記錄?

  幾乎沒有!

  少數幾條,也是因為和名人有關,所以才被順嘴提及。

  傳奇工匠馬鈞,傳奇鐵匠蒲元,關於他們的記載,只有寥寥幾筆,文人墨客對他們的態度,可想而知。


  可偏偏對人類歷史而言,英雄,官僚,乃至帝王將相,通通不過是過眼雲煙。他們的存在,或許有精彩的故事,或許有感人的經歷,又或許留下激昂壯闊的史詩傳奇。

  然而他們對歷史的推動,卻微乎其微。

  真正改變歷史進程的,從來不是這些帝王將相,而是技術的革命。

  青銅器的出現,終結了石器時代的部落體系,將人類文明推進到了奴隸制階段。

  而鐵器的出現,讓農業生產力大幅度提升,自耕農群體得到蓬勃發展,商鞅正是看到了這個機會,推動了秦國的體制改革,最終一統六國。

  但是秦朝最終還是被六國餘孽所滅,廢墟之中建立起的炎漢帝朝,算是封建制度與帝王制度互相妥協的產物,而儒學也應運而生,極大地緩和了社會矛盾,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偉大的民族,浴火重生,開始凝聚屬於自己的文明內核。

  只可惜,華夏文明是成也儒學,敗也儒學。

  當一種思想開始主宰整個文明的發展,而這個思想偏偏對技術充滿鄙夷和歧視的時候,悲劇就註定了。

  但王景卻深刻地明白,人類的文明發展,真正的基石永遠是技術,是生產力。

  否則哪怕神功蓋世,又能如何呢?

  是能提高糧食產量,還是能夠改善民生,提高一個文明的底蘊?

  總不能一群高手,橫跨大洲,橫渡大洋,親自擼袖子下場劫掠海外殖民地吧?

  說到底,文明之間比拼的不僅僅是暴力,更重要的還是生產力提升,只有生產力的提升,所有人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在王景看來,在鐵器被發明出來之後,下一個對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便是蒸汽機!

  一個不重視科技發展,歧視工匠的國度,是不可能誕生蒸汽機的,因此王景必須扭轉這種畸形的社會觀念和意識形態。

  對冶金組的工匠,王景不僅給錢,同時還承諾給予他們應有的社會地位,不如此,不足以鼓勵大量天才人物投身於技術的研發之中。

  王景對於技術發展的重視,甚至超過了對謀士和名將的招攬。

  畢竟歷史上,劉備手下能人不少,最後也沒見他成功奪取天下,把漢室江山給匡扶咯。

  可若劉備當時能弄出火槍和大炮,能弄出蒸汽機,那麼想要爭霸天下必然勝算大增。

  楊修和魯方等人,卻是不太理解王景的這種做法,不過身為屬下,他們倒是沒有質疑王景的決定。

  畢竟無數次的事實已經證明了,王景的決定哪怕再不可思議,卻也總是正確的。

  楊修回到家中,將鐵場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了父親楊彪。

  楊彪原本淡定地看著書,聽完之後驚訝得書掉在了地上都沒發現:「你此言當真?祁侯麾下的黎豐等人,直接煉出了百鍊鋼?」

  「這倒不至於,直接熔煉出來的鋼材在質量上尚不穩定,不過其中至少有兩成左右的鋼材,品質已然堪比百鍊精鋼。剩餘的就算比不上,也是上好的鋼材,勝過鐵器多矣。」

  楊修沒有誇大其詞,可說出口的話,依舊讓楊彪覺得離譜到了極點,甚至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們雖然不是工匠,但楊家累世豪門,這點眼力還是有的。

  若是一般的東西,做得再精緻有趣,楊彪也可嗤笑一聲,將其斥之為「奇淫技巧」,認為難登大雅之堂。

  可煉鋼這種事情卻非同一般,如此國之重器,可謂是涉及國本,一旦落實,王景麾下的軍隊戰鬥力可謂是提升了數倍不止。

  戰場上甲兵犀利,再加上將士用命,王景如今已有了昔日仙秦帝朝鯨吞天下,橫掃六國的之氣勢了!

  楊彪仰頭感嘆:「難道祁侯當真是得上天眷顧不成?」

  楊修卻是搖頭:「父親此言差矣,孩兒倒是覺得,主公這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善待工匠,不僅給錢,連官位都不吝嗇,甚至為了替工匠正名,直接力排眾議創立了帝國工程院,授予與五經博士同級的地位和榮譽。

  這裡面的阻力,大到難以想像。

  畢竟這個時代,儒學才是真正的主流,全天下的文化人,只要會讀書識字,都是學儒出身!

  而在這樣的情形下,想要打破約定成俗的潛規則,需要何等的勇氣和魄力?


  在楊修看來,王景如此大手筆的投入,成功是理所當然的,不成功才是沒有天理。

  與之相比,世家和豪族的種種舉措何其可笑?

  一群自以為是的老古董,守著舊日的榮光不肯放手,渾身散發出腐臭的氣味,還以為可以維繫高高在上的地位,實際上完全沒有察覺到,他們正在被時代無情地淘汰。

  距離王景越近的人,越是能夠感受到這種變化。

  嶄新的時代即將來臨,而任何一個跟不上腳步的人,都要被無情的拋下,從此跌落神壇,不復昔日榮光。

  而敢於阻擋的人,更是要被碾得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

  因此楊修力勸說道:「父親,時代變了,楊家再不做出改變,必被這滔滔大勢所徹底吞沒,當斷則斷啊。」

  楊彪目光猶豫,躊躇不前,最終無奈嘆息了一聲:「唉,上了年紀的人,膽子就是容易變小,現在的我,已經開始本能地厭惡和畏懼任何改變了。」

  弘農楊,汝南袁,兩大四世三公的頂級豪門,身為舊日體系中最大的受益者,楊彪自然是厭惡這種變化的。

  畢竟新的時代會變成怎麼樣,這誰也說不好,楊家是一飛沖天,還是倏然隕落,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所以楊彪心生猶豫,難以做出決斷,這才是正常的,只有愣頭青才會不管不顧地往前沖。

  楊修不是愣頭青,但他到底是年輕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楊彪強得多:「父親,修竊以為弘農楊氏的家族榮光其實早就難以維繫,即便沒有主公的改革,父親難道認為在亂世之中,我們楊家還能獨善其身嗎?」

  這話不好聽,卻是真正的大實話。

  每一次的亂世,都是一次從上到下的社會大洗牌,劇烈的動盪之下,過往越是顯赫的世家大族,越是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被別人群起而攻。

  若是實力強便也罷了,可若是實力不夠,那必然護不住已有的利益,被來自四面八方的惡狼撕咬啃噬。

  汝南袁氏如今尚有袁紹與袁術在外領兵,稱霸一方。

  反觀弘農楊氏,除了楊彪這位有幾分虛名的三公之外,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的人物嗎?

  或者說,弘農楊氏的手裡,可曾握有兵權?

  楊彪本能的想要否認兒子說的這些話,可他心裡卻明白得很,拒絕接受現實是毫無意義的。

  弘農楊氏,四世三公又如何?

  炎漢帝朝鼎盛時期,楊家的榮光靠的是朝廷的威嚴,有著朝廷的大軍和強大的天子,才得以維繫。

  如今朝廷都威嚴掃地,天子年幼,就連山河社稷圖都落入袁隗手中,皇帝本人尚且需要仰人鼻息才能生存,弘農楊氏又憑什麼威壓四方,讓別人給你面子?

  說句不客氣的話,你楊氏之人算老幾啊?

  亂世降臨,兵強馬壯者才能稱雄一方,人前顯赫。

  至於區區家世背景,不值一哂!

  弘農楊氏沒有像汝南袁氏那樣提前做好了造反的準備,楊修也太過年輕,不像袁術和袁紹,正值壯年,董卓進京之前就已經成了氣候,這才借著天時地利人和,應運而起。

  簡單點說,就是弘農楊氏,沒這個天命。

  手中沒有兵馬,權力和地位何來?

  靠名頭就能唬住人嗎?

  當初洛陽這麼多權貴,也沒見把董卓唬住啊,更何況是以一己之力就挑翻了整個西涼軍的王景?

  也正是從那時起,楊修看清了時代的改變,也知道了弘農楊氏必須做出改變。因為不改變,就要滅亡。

  「唉,父親老了,以後楊家,當由你做主。」

  楊彪心中權衡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放手一搏,支持楊修的行動。

  畢竟現實也確實促使著他不得不進行改變,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新時代,而楊彪認為自己的才能和見識,已經有點看不清未來的方向了,所以願意將籌碼投注在兒子身上:「德祖,希望你能帶領楊家重新走向強盛,這是為父唯一的期盼了。」

  「修必不叫父親失望!」

  楊修雙手抱拳,向楊彪鄭重承諾。

  弘農楊氏的這一變化,很快就有暗衛秘密匯報給了王景。

  拿著密報,王景會心一笑:「楊修啊楊修,還真是見微知著,不愧是歷史上讓曹操都為之忌憚的聰明人。」


  歷史上的楊修,若非性格太過桀驁狂悖,又參與到了奪位這樣的大事之中跟錯了曹植,以曹操愛惜人才的個性,還真不一定捨得殺他。

  但沒辦法,楊修支持誰不好,偏偏在曹操已經決定讓曹丕繼位之後,依舊公然支持曹植,還對曹丕還非常地不尊重,動輒當面破口大罵。

  他不死誰死?

  要知道,袁紹二子奪嫡事件的危害有多大,曹操可謂是親眼目的,為了避免曹魏政權陷入內鬥,楊修是非死不可。

  不過如今,歷史已經改變,而王景眼下還很年輕,連孩子都沒有,楊修也不需要頭疼該支持哪一個繼承人的問題,因此並不會重演這一幕悲劇。

  相反的,楊修很聰明,也看出了王景的想法,然後積極推動著整個家族進行發展重心的改變。

  懂得未雨綢繆,這才是真正會做事的聰明人啊,王景需要的也是這樣的左膀右臂,肱股之臣。

  如今楊家已經牽頭,接下來的事情應該會順利很多,王景覺得有楊修這種會察言觀色,急領導之所急的屬下,真是太好了。

  「主人,魯工士求見。」

  「嗯?正良來了?快快有請。」

  魯方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了一大群墨家門徒,扛著一大堆東西進了衛將軍府:「主人,這些都是按照你的要求打造的家具。」

  王景走到院子裡時,看到的正是他之前繪製圖紙,讓魯方弄好的現代家具。

  帝朝的一些社會習俗,讓來自現代的王景十分不適應,尤其是會見客人時,沒有椅子坐,只能屈膝跪坐,坐久了大腿直接發麻,讓他十分蛋疼。

  之前一直忙著打仗,自然沒顧得上這些。

  可如今局勢穩定下來,就得想辦法好好改善一下起居生活了。(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