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我老李也是有夢想的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開那些極為罕見的天材地寶和奇金異鐵,大部分的優質兵刃,其製作材質說白了就是鋼,而在炎漢帝朝,煉製優質鋼材的時長往往要以年來計算,因此一把上好的兵刃,必然費時費力,造價極其驚人,即便是成名高手說不定都要傾家蕩產才買得起。

  可黎豐改良了煉鋼技術之後,所謂的百鍊鋼,現在直接可以成批量的製造出來,等於以後的王景軍士卒,主力部隊能夠大量列裝精良的武器裝備。

  到時候百鍊鋼刀人手一把,這誰能扛得住?

  光是想想,就覺得可怕。

  鋼材產量的提升,對於軍事力量的增強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由此可見黎豐的研究有著何等重要的戰略價值。

  他的存在,能起到的作用恐怕已經不弱於一流的名將和謀士了。

  老李雖然沒有這種眼光和見識,但他仍舊因為這種煉鋼技術的出現而大受震撼,認為天要變了。

  「喂,老李,想什麼呢?」

  見老李半天愣在那沒反應,黎豐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囑說道:「繼續進行技術改良,賈尚書說了,接下來鐵場的定單會很多,我們得想辦法更進一步提高鋼鐵的產量才行。」

  「啊,還要繼續改良嗎?」

  老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至於表情頗為錯愕:「組長,這一門技術其實已經很厲害了,全天下就沒有比我們還厲害的鐵匠了,就這還要改良啊?賈尚書該不會是不想給天下的其他鐵匠活路吧?」

  「你這傢伙,嘴巴沒個把門的,連賈尚書都敢編排?我看你是不知道他的厲害!」

  黎豐沒好氣地笑罵了一句。

  老李剛從兗州來到洛陽打拼,加入奇巧閣的時間還短,所以不太知道賈詡的可怕。

  可黎豐卻是知道的,私底下流傳開來的毒士之名,更是讓人對賈詡敬畏三分,不會因為他很好說話,就因此而對他有所輕視。

  自知失言,老李連忙扇了自己幾個嘴巴子。

  黎豐才說道:「大人物肯定有大人物的考量,我們這些在底下做事的,好好儘自己的本分就是了,別去想那些有的沒的,否則一時失言衝撞了貴人,我都保不住你,知道嗎?」

  老李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當即環顧四周,見沒有別人,就湊到黎豐面前,小聲問起:「組長,我聽說你入選帝朝工程院的下一批工士名單了?」

  「你問這做什麼?」

  「嘿,瞧你這話說的,祁侯不是說過嘛,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我老李年紀雖大,卻也是有夢想的好吧。」

  黎豐聞言哈哈一笑:「就你這殺豬都費勁兒的身板兒,還想當將軍?」

  「組長你這話說的,真要帶兵打仗我也不會啊,我就是想問問,我老李這輩子有沒有希望進帝朝工程院?」

  工士的頭銜可不簡單,不僅福利待遇好,而且還能見官不拜,更是有參政議政之權,說出去多有面子啊?

  老李心中美滋滋地想著,自己若是真能選上,怕是日後榮歸故里,族譜都能單開一頁,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啊。

  以前的工匠乃是賤業,就算想出人頭地也沒那個機會,那自然是能混一天混一天,只想混個溫飽。

  可是人活著,誰願意永遠屈居人下,活得像一灘爛泥?

  自從當年陳勝、吳高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後,華夏大地,就算是乞丐,心中也憋著一口氣,想要當皇帝。

  而一千多年後,還真有一個乞丐,崛起於微末,問鼎了這至尊之位。

  老李沒想過要當皇帝,但是他現在很想混個工士噹噹。

  黎豐倒是沒有打擊老李,反而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鼓勵說道:「想要當選工士,那你就少吹點牛皮,多做些實事。不過實話告訴你,工士的評選,以後每年一次,人人都有機會,只要你能做出亮眼的成績。」

  聽到這話,老李瞬間就被打了一大管雞血,整個人臉都激動得通紅:「組長你可瞧好咧,我老李三年內一定得混上個工士噹噹!」

  老李祖上也是闊氣過的,聽說有先祖在秦朝時當過郡太守。

  奈何幾百年過去了,如今的李氏一族早已家道中落,幾百年下來,族裡就只出過些有點名氣的鐵匠,沒出過一任官員,甚至連個舉孝廉的機會都沒有,混得淒悽慘慘。

  所以老李自認為走正規渠道做官是沒指望了,可當上工士,有這參政議政之權,也算是個官身了,因此老李非常上心。


  而老李的存在,也不過是這個三國時代無數工匠的一個縮影。

  獨尊儒術以來,諸子百家留下的傳承,都被壓榨得太厲害了,根本沒有抬頭的機會。

  因此王景稍微開道口子,讓工匠也有晉升之階,頓時人人奮進,個個爭先,生怕錯過了這個天賜良機,會後悔終生。

  鐵場裡,接到了科研任務的黎豐,就這樣帶著老李等老鐵匠,開始進行技術攻關。

  這種研發模式,還是王景在開辦墨學書院之後首創的,他發現現代的科研體系,用到古代環境下同樣有著非常明顯的提升效果。

  畢竟再如何天才,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總歸是有極限的,而天才也不是那麼好找的,因此真正要推動技術發展,最好的方式還是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將無數人的智慧和力量聚集起來,取長補短,成就非凡的功業。

  別的諸侯還忙著搶地盤,剝削百姓的時候,王景已經在整合麾下的工匠,教會了他們如何團體協作,共同進退。

  而相比之下,其他地方的工匠卻還在單人作業,師父帶徒弟,父傳子子傳孫的積累鍛造技術,這差的可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到最後甚至讓競爭對手想追都追不上。

  要知道,在王景治下的洛陽,黎豐這樣的匠師已經開始建立起小組模式,帶領十幾二十位鍛造經驗老道的鐵匠,開始觀察和分析,研究更好的冶煉工藝。

  雙方的差距,絕不僅僅體現在技術成果上,更表現在了思想認知和科研模式上面。

  黎豐很有才華,他通過自己在黎家多年的鍛造經驗,發現了燃料的秘密。

  他發現,在使用煤炭或者焦炭時,熔鐵爐內會產生大量的煤氣。

  以前沒有相應的處理辦法,所以這種煤氣基本上就只能從爐頂排放掉,而煤氣燃燒時的熊熊火焰,在夜間非常壯觀,火光沖天的架勢煞是好看。

  可這完全就是一種嚴重的資源浪費,同時還污染環境,

  所以經過王景的提醒之後,黎豐自己私底下也和老李一起做了許多實驗,終於想到了辦法,那就是將煤氣用管道輸送到蓄熱爐進行加熱用,多種手法最終會把熱風提高到足以熔煉鋼鐵的溫度以上。

  這就是黎豐的技術創新,若論重要性,甚至還要在魯方改進織綾機之上。

  畢竟織綾機的改進,只是輕工業的技術改良,提高的只是經濟效益。

  而冶煉技術的革新,提升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老李站在蓄熱爐之前,一臉感慨:「雖說沒有蓄熱爐,也可以煉鐵或者煉鋼,但是在生產效率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

  黎豐也是表情振奮:「計算過了嗎,具體產量提升了多少?」

  老李很快找來了幾位精通算術的墨家門徒,而帶隊之人更是楊修這位算學天才,還用了新發明沒多久的溫度計進行測量,最後才計算出了比較完整的結果。

  楊修拿著報告看向黎豐和老李:「恭喜二位,經過測算,你們冶金組研發出來的的蓄熱爐,能將送風溫度提高到三百多度,同樣多的燃料鐵,產量卻比冷鼓風增加了三倍以上,當真是冠絕當世,縱使歐冶子再世,恐怕也得叫兩位一聲老師。」

  黎豐和老李聽到這個結果,都非常激動。

  單單是改進蓄熱爐,老李就足以參與第三批次的工士評選,而且有很大概率能夠選上,這是足以改變他命運的發明!

  楊修笑著鼓勵道:「繼續努力,只要保持這樣的勢頭,冶金小組的諸位日後必定前程似錦。」

  「哈哈,那就承你吉言了!」

  老李面色通紅,顯然楊修的這番話讓他十分受用,待楊修走後,他便精力旺盛地繼續拉著黎豐一起深入研究。

  如今的他,已經是食髓知味,只要好好做研究,就算是工匠又如何?

  我老李,照樣有機會功成名就,光耀李氏門楣!

  整個鐵場,也都聽聞了這個消息,原本有些老鐵匠還自以為聰明,守著自己的那一點家底,敝帚自珍,不肯拿出來分享,只想著白嫖一些技術,回去之後拿來當傳家寶。

  也就是老李,眼光稍微長遠一些,主動給黎豐打下手,更將他們李家這麼些年積累下來的冶煉和鍛造經驗,全盤托出,才有了一起發明蓄熱爐的事情。

  其實李家的先人,也有人看出了煉鐵時從爐子裡排出的廢氣,也想過要如何利用,奈何他們沒有相關方面的知識積累,因此屢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甚至還因為這事兒死過人,所以最後不得不放棄。


  可放棄歸放棄,當初的許多嘗試和想法,卻也記錄了下來,代代傳承,這些積累如今就成了財富。

  在科研的道路上,哪怕是失敗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資產,因為能夠降低試錯成本。

  也正是老李的幫助,黎豐才能這麼快就研發出蓄熱爐的技術,因此第三批次的工士評選名單,給老李一個推薦名額,也算是投桃報李。

  這下子,其他老鐵匠們可就坐不住了。

  如果工匠也可以有夢想,誰又願意只當一條混吃等死的鹹魚呢?

  看到老李馬上就要功成名就,他們哪裡還想著什麼「絕不外傳」,現在恨不得把心窩子都掏出來,讓黎豐看看,他們也可以談,也可以愛國。

  王景聽聞冶金組匯報過來的好消息,立刻丟下手裡的事情,親自過來視察。

  鐵場裡,黎豐和老李,心情激動地站在王景身邊,回答他的一些提問:「見過祁侯!」

  「免禮,情況如何了?」

  王景對冶金技術的發展相當重視,畢竟鋼鐵的產量和質量可是直接關係到軍事實力的強弱的。

  黎豐面色激動,當即向王景匯報這一喜訊:「啟稟祁侯,冶煉時產生的高溫熱風會造成熔鐵爐的送風口損壞,所以這個地方必須加以保護。」

  「原來如此。」

  雖然看不太懂,也聽不太懂,但王景還是面帶笑容。

  在他的幫助下,奇巧閣如今的技術水平,已經足以克服這個讓古代鐵匠無比頭疼的問題。

  黎豐專門設計了一種特別的風口,這種風口有一隻熟鐵盤管,嵌裝在鑄鐵錐形管中,兩端伸出錐形套底面,每邊各一隻。

  開始運作之後,水從伸出的管子的一端流入,一直流到風口狹窄的一端。

  王景雖然看不見,但耳朵很好使,能夠聽到水在盤管中繞行,最後經過對面伸出的管子流出。

  有了這個熔鐵爐,冶金組終於能夠大規模成批次的煉出鋼材來,技術實力和工藝水平,吊打眼下整個地球的所有文明上千年。

  在這之後,下一步,則是開始煉焦。

  黎豐似乎擔心王景看不明白,便興致勃勃地在一旁為其做著講解:「祁侯請看,早期我們用的是木炭,導致冶煉出來的鋼材質量總是參差不齊,難以控制,如今換了焦炭,效果立竿見影,看來焦炭才是最理想的燃料。」

  比起黎豐,王景更明白煉焦技術的戰略意義。

  煤的焦化可不僅在於為鋼鐵業提供高質量的燃料,在煉焦過程中獲得的各種副產品,本身還是在化學工業中的重要原料,是推動化工產業建立的前置條件之一。

  說起化工體系,如今在道人史子渺的努力下,也算是初步創立成功,也正是得到了道家煉丹師的幫助,冶金小組才能這麼快就做出成績。

  鋼鐵工業實際上是一個橫跨多個學科領域的生產體系,無論是物理還是化學,相關方面的知識儲備一樣都不能少。

  因此黎豐也經常和道家還有墨家兩家學派交流各自的知識儲備,產生的聯動效應十分顯著,科研效率也因此而大大提升。

  為了提升煉焦的效率,黎豐還專門找史子渺研發了一整套煤焦化設備。

  這套設備在王景眼裡,技術上肯定是非常落後的,和工業時代的煉焦設備簡直沒得比,但在眼下這個時代,妥妥的就是高科技,甚至稱得上是黑科技。

  不僅可以煉焦,還能用其產生的副產品製造出多種重要化工產品。

  包括汽油、柴油、瀝青、苯酚、甲苯、粗苯、硫酸、各種溶劑油、潤滑油和石蠟。可以說一旦投產,王景治下領地的化工水平,絕對會有質的飛躍。

  不過,這樣的成套設備,科技含量很高,安裝難度自然也很大,需要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

  儘管事先進行了專門的培訓,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圖紙、安裝手冊和專用設備。

  可是負責安裝的人,全是在一群半路出家的安裝工,這些安裝工大部分都是奇巧閣招收的失地流民。

  哪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識字教育,但他們的知識水平還是相當有限,別說高中的水平了,連小學三年級的水平都夠嗆,理解能力大概和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差不多,這工作效率自然讓王景都為之頭疼。

  因此設備安裝進度相當遲緩,而史子渺弄出來的這套生產設備,又偏偏屬於連續運轉型,不能開開停停,一次投料就要填入上百噸的煤。


  洛陽眼下全部的煤儲量,才不過八十噸,這些煤還是之前王景從并州那邊訂購的,讓張遼派人運來的,主要用於居民取暖。

  這點量,都不夠一次投料的份額,所以開發出了新技術,冶金組還是只能先採取更加簡易的土法煉焦。

  說起來,這土法煉焦,還是王景告訴黎豐的,因為王景穿越之前,恰好接觸過這一行。

  土法煉焦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堆積起來的露天法,煤在地面上堆成半圓堆,上面蓋上稻草引火,等夠一定天數就可以成焦了。

  但是成焦率比較低,這種方法在後世的大煉鋼鐵時代,還曾經被國家使用過,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極其嚴重。

  不過眼下可是三國時代,王景倒是可以不顧環保問題,畢竟發展是第一要務,環境治理的事情,以後再來弄就是。

  但是煤焦油是化工的重要原材料,還是不能就這麼隨便的浪費掉。

  因此王景找來楊修,讓他利用他那過分聰明的頭腦,幫忙設計一套數學模型出來。

  對於這個挑戰,楊修也是欣然應下,隨後便配合黎豐還有老李,一起設計一種改良方案,花了一點時間,總算是弄出了開灤圓爐,用這種新方法來進行煉焦生產。

  開灤爐有三種不同的規格,每次投料數都不確定,還是楊修經過測算,發現了開爐性價比最好的投料比例。(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