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快瓜熟蒂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潘振民為這件事情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對他個人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基本可以形容為作死。

  他作死也就罷了,最關鍵的是連累了中國製造的聲譽,這個聲譽可以說至今猶未修復,就有他的一份「功勞」。這份功勞最直接的後果之一就是波斯人從此對中國製造失去了信心,尤其是對中國汽車失去了信心。

  他們從此後一段時間內,寧可買西方的二手車,也不願意買中國車,幾乎可以說是形成了心理陰影,口口相傳之下,幾乎對中國汽車製造商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

  雖然說因為兩國關係,因為政治大氣候的影響,還算是穩定,不受影響,政府層面的人物自然也不會因為這點事故就去干愚蠢的事,但是對底層人民的心理衝擊是蠻大,你們千萬不要小瞧他們的貨車司機這個職業,在中國,貨車司機雖然不能說是處在社會的階層底層,但確實是對社會的整體影響不大,越是老司機影響越小,因為他們還是安全的,社會關注不到他們的生存空間,反倒是那些新手因為開車太猛或者是不遵守規範屢屢引起社會注意。總體來說,司機這個職業在中國不可或缺,但中國的司機更忙著掙錢,沒有時間跟你扯閒篇——首都計程車司機除外,他們是最有思想的一群人。

  而波斯那邊首先因為經濟基礎的緣故,能買得起車本身就是社會中產了,能開卡車司機的那都算是影響不小的人物了,他們本身又熱衷於傳播各種社會輿論,影響力還不小,口品相傳之下,信息在短時間內傳遍了波斯國,大家都知道中國重卡不靠譜。

  當林超涵醒過神來,準備大力去開拓波斯國的市場時,卻遭遇挫敗,他倒是一直在努力,最後卻得知這個消息後,幾乎差點一口老血沒噴出來,潘振民,這個混蛋幹的好事啊,這下子連累西汽不說,都連累中國製造了。

  在當時的條件下,若不是波斯國國內生產能力欠缺,再加上各種國際封鎖與歧視,對於中國商品離不開,那件事也許真的會嚴重影響中國製造行業。但幸運與不幸的是,波斯國別無選擇,他們可以不用中國重卡,但是必須得用中國製造里的大部分商品,他們的商人最後還是發現與義烏小市場不可分割,在兜了幾圈後,還是只能引進中國商品。否則,潘振民說不定會被全中國生產商的唾沫給直接淹死掉。

  當然,潘振民最後依然會在活在人民的唾沫里,這暫且不表。

  總體來說,林超涵就因為錯過一步,就錯過了整個事件。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波斯國內對中國重卡失去信任,自己卻採取不了任何措施。而在沒有事發之前,他很懊悔地找自己的父親和郭志寅等人吃飯,向他們請教,自己當初是不是過於小心謹慎導致錯過機會了。

  但是林煥海和郭志寅兩人卻搖著頭表示沒事,第一,不可能你包打天下,否則怎麼解釋秦楓那邊也有市場合作呢?第二,他們一致表示不看好潘振民,這個人心術不正,又沒有鑽研的精神,就算是大好事,到他手上最後搞不好也不會搞砸。

  結果不幸言中,林超涵原以為父輩只是在安慰自己,結果卻發現老一輩看問題果然獨到,看人也很準。這讓他後期在決策中也更加注重向老一代取經,現在他當家作主了,激進還是保守,都影響極大,多聽聽意見總是沒有錯的。

  最好笑的是後來,波斯國內買了大量二手重卡,尤其是進口了大量山鷹重卡後,慢慢發現——其實也不是發現,主要還是承認,自己當初可能是瞎眼上當受騙了,他們放棄西汽而選擇響越,這本身就是極其愚蠢的。當然他們死不承認,硬扛了好幾年後,看到中東地區其它夥伴們用西汽的重卡,開得十分暢快,尤其是他那飽經戰火的鄰國雖然被人占領了,但是依然大量選擇購買中國重卡後,還是有些扛不住了,悄悄地又回來找西汽,希圖合作,然而時也世也,當時合作是因為國際環境的寬鬆,再找西汽合作的時候,地產商總統上台了,上台後很快就跟波斯國鬧得不可開交,各種制裁,各種手段,西汽評估形勢後,覺得沒有必要為了這點小生意就惹禍上身,除非國家號召,否則他們是不打算再跟波斯國合作了,不是怕事,而是沒必要去趟混水。波斯國也最終自食其果,誰讓你當初耍西汽來著。

  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沒有後悔藥吃來著。

  阿布的事情加上波斯國的事情,前後折騰了大概兩年,到2015年的時候,西汽差不多已經在非洲和中東布好局了,各地的外貿銷售公司,各地的外貿銷售代表以及售後服務體系,基本上逐步都建立好了。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裡面確實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也得到了很多友商的協助,比如光明,秦楓那邊地位穩固以後,說話份量漸重,他們和西汽的合作就非常緊密,雙方雖然有競爭,但是在國外卻更多合作,比如售後維修服務體系雙方的合作就比較好,畢竟單獨任何一方要建立起這麼龐大的體系那都是不可能的。


  而這種合作模式也是開放不排外的,其它國內幾家大型汽車製造廠家也對這種模式很感興趣,他們也紛紛和西汽合作,共同建立這樣的維修站點之類的,共同做大市場,一時間倒也形成了一個不小的產業聯盟。

  2015年的時候,林超涵執掌西汽也三年了,這三年,西汽的產量和銷售量與日俱增,不光是外貿有突飛猛進的進展,就是國內同樣也瘋狂地增長,這得益於國內地產建設的火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林超涵的領導有方、策略得當,葉文源作為他最得力的搭檔,在廠里把管理做得非常好,各種制度化的形成,減少了內部損耗,給了林超涵不斷向前的動力。

  這一年,西汽再次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取得了巨大的進展,那就是第三代軍車正式招標。

  關於三代軍車,對於林超涵來說已經不陌生了,他預研都研究很多年了,還記得十五年前,突然部隊向西汽下好了預研三代軍車的任務,當時很是熱鬧了一陣,但後來,發現軍方的要求不僅不低,還幾乎超越了時代,是前沿中的前沿,西汽最初根本沒有能力去全面開發,只能一點點地進行技術積累和改進,像郭志寅等人最後工作的歲月就是整天進行各種設計驗證,一點點地攻克相關技術,有些技術進展順利攻克,都應用在改進型號上面了,有些技術看似簡單實則困難,涉及到材料、動力等各個方面,有的甚至連理論才剛剛提出,只能一步步地走下來,還有些技術則完全不切實際,可以說根本沒有必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這些研發任務軍方也一直在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很難的,當然軍方也不是把所有擔子都壓在西汽身上,給其它單位也有很多任務布置。準確來說,後來,各個廠商都開始與時間進行賽跑了,誰能儘快提交相關成熟的設計方案,也許誰就能拿到訂單。

  對於這件事情,林超涵是半點不敢馬虎的,軍車製造這才是西汽賴以生存的根本,這是他們的驕傲自尊,也是他們的使命與職責,更是他們的宿命。如果失去了這一塊,西汽就不是西汽了,哪怕你外貿做得再大,利潤再高,那也不是林超涵為之奮鬥的西汽了,有些事情,就是信念。林超涵的信念就是做最好的軍車,給我們最好的軍隊使用。

  軍車每先進一分,在戰時就能領先一分,軍車每堅實一點,在戰時就能保住多一條人命。

  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沒有這一點共同的使命觀,林超涵是不會要這樣的人進入管理層的,別人怎麼做他管不著,在西汽,大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記住自己的根在哪裡。

  在此之外,才是利潤才是賺錢才是享受。

  實際上,這兩者並不矛盾,西汽賺錢越多,反饋回來能夠用來研究技術的資金就越多,而很多技術為什麼困難,實際上就是投入,大量地投入換來大量的回報,沒有投入只能拼貢獻,而拼貢獻就是消耗,不持久,林超涵贊同要有奮鬥的精神,但卻絕不贊成讓大家犧牲自我,時代不同了,在這個時代,西汽有足夠的能力保障那些核心技術人員的家庭生活無憂。在當年為了改革取消大量的福利之後,西汽這些年隨著收入的增加,反過來又開始給大家增加了福利,當然,這一切都要在上級允許的範圍內進行。

  總之,西汽這些年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在持續保障著第三代軍車的技術研發,為此,車研院(車研所改來)已經進行了長久、大量的積累,已經快到瓜熟蒂落的時候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