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

  「退兵。」

  孫策出乎意料的開口了:「廣陵拿不下來了,在這裡糾纏,只會損兵折將,徒讓劉繇得勢。」

  孫策站起身,走到楊弘跟前,神情認真的對他說到:「我們已經拿下了江都,橋子盛大軍已經匯聚厲陽,既如此,我們為何不從江都偷偷撤兵,潛越大江,背後奔襲牛渚,而讓子盛從正面出兵,前後夾擊,可破劉繇。」

  「比起死磕廣陵,如此不是更好嗎?」

  在孫策剛喊出退兵的時候,楊弘本能的就想要斥責對方。

  可隨著孫策後續的計劃托盤而出,在場眾人都陷入了沉思。

  無他,蓋因孫策的計劃確實有可行性,而且經他們分析判斷,成功的可能性還不小。

  本來袁術和劉繇所謂的和睦,就只是在打默契牌,並沒有真正的協議。

  就算突襲劉繇,也算不得背盟。

  況且孫策很清楚,廣陵是堅城難下,而江東只要突破了江防,那就是破了殼的雞蛋,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孫策的提議,讓在場眾人有些怦然心動。

  尤其是橋蕤。

  別看橋蕤是袁術親自委任的大將,統兵兩萬,是在場諸將中實力最強的一人。

  可他其實是孫策的迷弟,崇拜者。

  早年孫策剛去投奔袁術的時候,橋蕤、張勳等人就同孫策交好,對他很是推崇。

  後來攻打廬江,橋蕤也心甘情願的自降身份,跟在孫策身邊聽命。

  可以說橋蕤對袁術是道義上的忠誠,對孫策卻是為其魅力所征服。

  現在自己的偶像拿出來這麼一個比原有計劃明顯要好上許多的備用方案,橋蕤第一個就想要支持。

  只是無奈這次來之前,袁術千叮嚀萬囑咐,讓他不許自作主張,一定要聽從長史楊弘的命令,否則他早出聲支持孫策了。

  一旁的吳景和孫賁也都意動,畢竟誰也不想把手底下的精銳拿去填廣陵的坑渠。

  楊弘看看橋蕤,又看了看吳景和孫賁,最後選擇了退讓了一步:「此事容我上報,爾等還需先依命而行,先行兵發廣陵,否則軍法從事。」

  楊弘本來就不可能立刻同意孫策的提議,現在雖然還堅持要求孫策他們出兵,卻已經答應將孫策提出的新方案上報給袁術,這已經超過了孫策的最低要求,自然得服從命令。

  江都此時已經匯聚了整整三萬五千人馬,其中吳景部曲六千人,孫賁部曲八千人,孫策部曲六千人,橋蕤統領的袁術本部兵馬一萬五千人。

  隨後眾將領議定,留下五千本部兵馬,駐守江都,運輸糧秣,其餘三萬人馬,整備三日,出兵廣陵。

  若是有機會拿下廣陵,必定全力以赴。

  楊弘這才滿意而歸,回壽春復命,同時將孫策的方案帶回給袁術,請他定奪。

  *********

  劉備這一邊,劉封猶豫了好久,最終還是老老實實的跟劉備坦白了。

  「你是說,有條暗道可以直通江都?」

  劉備和劉曄聽了之後,先是同時大喜,可隨後神情卻不一樣了。

  劉曄自然是跟劉備進言道:「明公,此乃是天賜良機,如此一來,公子可在南線單獨擊敗袁術軍,如此一來,主公便可扶持陳公回沛國就職也。」

  劉曄想的自然很美,劉封在廣陵一邊守住廣陵城,一邊再遣一軍偷襲江都,這可就直接抄了袁術軍的後路,就算袁術軍走陸路朝堂邑後撤,也免不了損兵折將,更重要的是短期之內,是沒有機會再次進攻廣陵了。

  因為失去了江都,就意味著袁術軍失去了大江補給線。

  純粹靠陸地補給的話,不但消耗是水路的三五倍,更要動用大量的人力轉運。而現在恰恰是夏收的時間,如果這時候動員農民去運輸輜重,那下半年袁術軍靠什麼吃飯。

  袁術軍一旦敗退,堂邑雖然是條退路,但肯定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堂邑支持不了數萬大軍的糧食供應,袁術軍最後只能退回九江郡內。

  如此一來,廣陵就可以和東城像兩把鉗子,鎖住袁術軍的主力部隊,讓其不能自由運動。

  一旦袁術無力干涉北面,那麼劉備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在魯、沛兩國大做文章了。


  可劉備想的卻不一樣。

  魯、沛兩國的地盤雖然誘人,但卻高不過他的寶貝兒子。

  劉備很認真的思考了之後,鄭重其事的對劉封說到:「此事不可,為父不許。」

  「父親?」

  劉封雖然用的是疑問句,但心裡卻早有預料。

  「你部總共只有八千人,如何再分別軍偷襲江都?」

  劉備沉著臉色繼續說到:「就算我讓國讓調撥兩千人給你,那也太險了。江都別軍若是行動失敗,很可能回不去廣陵,只能折返高郵,到那時候,袁術幾萬大軍就能全力圍攻廣陵,伱只有數千人馬,城池又是新附,萬一出點什麼岔子,你讓為父如何是好?」

  「此事我必然不允,爾等無需再勸。」

  劉備直接把話堵死,表示沒得談了。

  劉封也就徹底放下了。

  他原先確實是想過先斬後奏,可上次的事情已經讓劉備很是生氣了,這次要是再繼續先斬後奏的話,要是惹怒了劉備,被禁足在郯城,那事情可就更糟糕了。

  況且這一次也不是什麼生死攸關的時刻,劉備主力也不在,就算敗了袁術軍,也沒法讓對方傷筋動骨。

  劉曄也想到了這一點,再加上人家劉備擔心兒子合情合理,自然也就不再勸說。

  不過劉備從頭到尾都沒打算讓劉封留在高郵,或者返回郯城。

  要是一開始沒出來也就算了,這時候自己手底下的大將們都去了廣陵,劉封跑了,這像什麼話,自然是不可能如此的。

  劉封明明已經老老實實聽話了,可劉備卻是依舊不放心,湊近他惡狠狠道:「要是你這次再敢先行後聞,我就讓你屁股開花!」

  劉封迫不得已,只能苦著臉反覆保證,這才讓劉備放過了他。

  商量完畢後,劉備和劉封依依惜別。

  劉備帶著部隊折返,前往彭城國找郭貢,而劉封這一邊也心急火燎的趕往廣陵,好在來回距離並不遠,又是水路,更別說袁術軍行動異常緩慢了。

  甚至劉封回到廣陵的當天,楊弘都還沒到江都。

  劉封回到廣陵之後,立刻召開緊急會議。

  不但趙雲、太史慈、徐盛、潘璋、周泰,蔣欽盡皆參會,就連李家兄弟也被請了過來。

  首先得告訴所有人,原定計劃有變,劉備不會來了,至少短時間裡是不會來了。

  接下來兩個月時間,他們必須靠自己守住廣陵。

  對於這一點,李家兄弟有些疑色。

  這很正常,劉曄當時跟他們說的是徐州軍數萬大軍南下,這在李家兄弟的心目中,是可以輕而易舉擊退袁術軍的。

  現在劉備的大軍沒了,連跟他們聯繫的劉曄都不見了,心裡有疑惑是很正常的。

  所以劉封當即先解釋了一下劉曄的問題。

  劉曄原本就是這次劉備南征的主力參軍,先前只是恰好在外執行使節任務,機緣巧合之下,又搶先入了廣陵,策反了李家兄弟,兵變搶奪了廣陵縣城。

  這一番操作,是在原有計劃之外的,所以劉曄原本應該在的位置,是劉備的身邊,而不是廣陵城.

  只是既然此刻已經在廣陵了,那劉備乾脆就委任劉曄暫時代理廣陵城內的事務,等待劉備到達廣陵之後,正好歸隊,回任參謀,也省的劉曄來回跑了。

  可陳逸求援這個事情突然發生之後,劉曄就必須要提前歸隊了。

  因為劉備身邊需要有這麼一個謀士,為他提供戰術上的分析和決策。

  所以劉備乾脆就讓劉曄和劉封前往高郵匯合,商討完畢之後,視結果來定。

  如果不理陳逸,劉備繼續南下,那麼劉曄是可以繼續返回,然後在廣陵等待劉備的。

  可如果是選擇支援陳逸的話,那劉曄作為參軍,那麼肯定得跟著劉備一起北上,也就不會再回廣陵了。

  而廣陵的事務,就必須得由劉封代為處理了。

  從這一點上來看,徐州軍的人才還是太少了,尤其是參謀型人才。

  劉封正好將劉曄的問題和自己父親來援的問題捆綁在一起,給李家兄弟解釋起來。

  「兩位世叔且放寬心,我父乃是接到魯國國相陳逸的求援,特此前往魯國,子揚先生乃是我父親任的參軍,大軍既然要北上前往彭城,子揚先生自然必須要隨軍行動了,因此就不曾再返回廣陵。」


  劉封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等李家兄弟產生了印象之後,再繼續補充道:「陳國相乃是先帝時的託孤重臣,天下楷模陳蕃陳公的嫡子。」

  「啊!」

  李洛和李章頓時驚叫出聲,對於他們這種地方豪強來說,陳蕃這名字可太具有震撼力了。

  他們小時候可就是聽著這個名字長大的。

  別說他們李家了,就是袁綏家,跟當時的陳家一比,那也是望塵莫及。

  汝南袁氏、弘農楊氏夠厲害吧?

  天下第一、第二大姓,可在陳蕃的面前,依舊老老實實的當小弟。

  不是誰都有能力讓漢桓帝當寶貝一樣寵著,拔刀時躲著,收刀時讓著的。

  漢桓帝當年搞第一次黨錮,殺的殺,抓的抓,終身監禁,廢黷出身,這裡面大把大把的袁氏、楊氏、荀氏的族人,可面對挑頭的陳蕃,漢桓帝卻連辭官都不許,依舊讓他在三公的位置上當的穩穩的。

  後面也是在陳蕃的勸諫之下,漢桓帝開始鬆動態度,先是用天下大赦的方法,拐著彎赦免了那些被終身監禁的太學生,恢復了他們的身份,然後又徵辟了當時被開除的一些高官,讓他們重新回到中樞。

  這裡面有漢桓帝對陳蕃的信任和欣賞,但側面也暴露出陳蕃在士人心中的崇高的地位。

  漢桓帝是個非常有手腕,能力的皇帝,他很清楚的明白,只要不碰陳蕃,士人就不會鋌而走險。

  只要陳蕃還是三公,士人們就會覺得能夠靠陳蕃在朝堂中翻盤。

  這也是漢桓帝頂住宦官集團的壓力和慫恿,一直包容陳蕃的原因之一。

  本來在陳蕃和漢桓帝的默契配合之下,士族和皇權之間的裂痕得到了彌補,可偏偏漢桓帝身體突然就不行了,半年之後,直接離世,也是陳蕃的不幸吧。

  李洛和李章的年齡,都是在小時候就聽說過偶像人物,人氣頂流。

  一聽說陳逸是陳蕃的兒子,兩人立刻同仇敵愾,一起聲討郭貢胡作非為,欺壓忠臣。

  劉使君這是義舉啊!

  必須表態支持。

  李洛和李章還主動願意捐獻族中存糧,以供大軍援魯。

  劉封自然謝絕,隨後繼續介紹戰略布局。

  田豫有四千人,駐守在高郵、平安,主力肯定是放在高郵的,隨後蔣欽也會帶著大小船隻,以及上千水手和五百水軍返回高郵。

  這些船隻都是大船,沒法進入江都,如果孤懸於外,又容易被袁術軍找到機會吃掉,不如直接返回高郵,還能增加高郵的力量和機動性。

  周泰則帶剩下的五百水軍進城參戰。

  城中主力編制為趙雲四千人,徐盛兩千人,太史慈一千人,牽招一千人,周泰五百人,廣陵郡一千五百人,共計一萬人。

  經過初戰,徐盛部略有傷亡,不過大體無礙。

  以萬人守堅城,城中糧食也夠吃半年,只要內部不出問題,無論如何都是輸不了的。

  另外,劉封還替劉曄擦了屁股。

  先前在廣陵城夜戰的時候,劉曄為了激發李家部曲和廣陵郡國兵的戰意和士氣,許諾了極其豐厚的賞賜。

  只是當時戰敗了,要不是徐州軍來援及時,廣陵縣城也早丟了。

  可從結果來看,廣陵縣城最後卻是歸屬了徐州軍,也算是完成了劉曄當時的要求。

  這一下子可就犯難了。

  包括李洛和李章,也不想輕易放棄這麼豐厚的賞賜。

  要知道劉曄當時說的可是打開廣陵府庫,全數分配給士卒們。

  現在盤點下來,廣陵府庫中大約還有八百萬錢的財貨,這些錢財需要維持州府運轉的開支,以及廣陵郡內一些官府工程的開銷。

  這就相當尷尬了。

  如果全賞給廣陵本地兵馬,徐州軍肯定不服,如果不賞,一來失信於廣陵士兵,二來也也確實對不起這些部曲士卒的血戰。

  最後劉封決定還是發放錢財,要發就索性發個夠,府庫里的八百萬錢全部發光,一文不留。

  畢竟哪怕只是留了一文錢,那都是在落人口實。

  只是發放的對象要大幅度擴大。

  除了廣陵郡兵外,徐州軍也要發錢。


  最後的賞賜計劃擬定為,所有士卒,每個人發五百錢。

  當晚參戰的士卒,不分廣陵郡兵和徐州軍,全部賞錢翻倍,死傷者再翻倍。

  如此一來,當日晚間作戰的,就只有一千多李家及其姻親這邊的部曲和少數郡卒了。

  當日參加血戰的,無非是太史慈的五十騎以及潘璋的兩百人如山營。

  這些人統統加在一起,獎賞恰好是八百萬錢左右,還剩下個二十來萬錢里,抽出一半給廣陵城內的郡國長吏、廣陵縣吏也發了賞金,剩下的則購置酒肉,大宴三軍。

  這件事情劉封曾經和劉備提了一嘴,劉備確實非常豪氣,只要他有,對手下人就會絕不會小氣。

  劉備當時根本就沒計較這些財貨,他本就是一個不在意財貨的人。

  更何況,同廣陵比起來,這些財貨又算得了什麼?

  更妙的是,如果廣陵被袁術拿下,那這些錢不全都成了袁術的庫藏了。

  劉備直接給了劉封權限,讓他看著處理即可,把一旁聽著的劉曄是好一通感動。

  末了,劉備還不忘特地安撫了一下劉曄,讓他無須操心,此事自然由劉封處理。

  劉封提出這個封賞方案之後,整個廣陵縣城都沸騰了起來。

  徐州軍是因為大仗都還沒開打,就已經有賞錢發放了,這簡直跟天上掉餡餅沒區別,而且人手就發了五百錢,比上次征伐臧霸還要多。

  而廣陵本地郡卒則也相當滿意,只覺得劉備仗義,竟然還真肯給錢。

  要知道廣陵郡兵和李家部曲其實都相當不好意思,知道自己在那場廣陵夜戰中表現的有多拉胯,其實已經完全戰敗了。

  要不是後面徐州軍的疾馳來援,他們早就被趕出廣陵城了。

  可即便這樣,劉使君都願意履行承諾,發放賞賜,當真是明君啊。

  就連那些郡縣長吏都因為得了賞錢,而對徐州軍和劉使君好感大生,做事也變得更為勤快了起來。

  這樣一來,府庫的財貨確實全部發光,如當初許諾的一般。

  同時,不論是徐州軍,還是廣陵本地兵馬,以及當地郡縣長吏都覺得賺了,竟然成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這也是劉封制定這個賞賜計劃時沒料到的。

  一時之間,包括廣陵本地兵馬在內的徐州軍士氣大振,而且彼此之間的關係也變得融洽了起來。

  處理完畢這些事情之後,就只剩下唯一一個問題,就是城外即將成熟的夏糧要不要破壞。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