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徐庶 陸遜之良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議郎掌顧問應對,無常事。🐟✌ ❻❾ⓢнยא.𝓒𝕠m 👮🐤漢秩比六百石。多征賢良方正之士任之。

  雖然這是皇帝身邊的親信,但委實不算一個高官。秩比六百石,也就是實際俸祿尚不到六百石。

  孫策父親孫堅也曾擔任過這個職位,是孫堅給征討西涼羌胡叛亂的車騎將軍張溫擔任司馬期間,力勸張溫斬殺董卓,然後議功無不嘆息張溫不用其言,遂拜孫堅為議郎。

  由此也可見,這個職位著實算不上是位高權重,他惟一的優勢就是可以參與機要,了解到國家大事。

  聞羊衜之言,諸葛亮嘆道:「難道趙國的謀士已經如此之多了嗎?我聞辛佐治潁川四大名士之一也,同為四大名士,陳群已治兗州,趙儼督汝南,杜襲身居三司鹽鐵要職,掌天下鹽鐵、稅賦之重,緣何只辛毗仍為顧問清流?」

  杜襲是荊州之戰,在襄陽一併投降的名士。

  他屬於最顯著不過的投降歸附之臣,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靠著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升遷也是有條不紊,屬於是宰相必起於州郡的典型。

  而且由於他投奔的時候跟隨了大流,也並沒有背負上降臣的污點。

  當初是有司馬徽和王儁兩人的推舉揚名,荊襄士人,投奔孫策麾下者逾千人之數!

  除李嚴這種有功之士直接擔任南郡太守之外,還有劉先擔任零陵太守、桓階擔任桂陽太守、劉巴擔任江夏太守。

  此外還有魏延、向朗、文聘等出任中郎將。

  龐統、蒯越、傅巽、王粲、杜襲、和洽等人出仕州郡。

  杜襲、和洽正是跟龐統、蒯越一同投奔孫策的士人之列。

  他們的升遷速度也大概相差不大,只是有人在地方升遷,有人在中樞熬資歷,龐統升到了州刺史,杜襲也是升到了三司的高位,指掌一部。

  就像後世也很難說一位地方布政使與一位戶部侍郎究竟孰高孰低。

  辛毗也是出身於潁川陽翟,是典型的穎川派士人。

  對這一切自然不可能沒有怨言。

  他背井離鄉,選擇支持袁紹,當然是為了位居高位,施展抱負。

  可眼看他在外打拼,還不及舊友在宋公麾下更受重用,有所異動也是必然的。

  可能他都沒想好要不要背叛袁紹,與羊衜的書信中也是隨口抱怨了一句,吐槽了一下袁紹的部署,但這對諸葛亮就足夠了!

  羊衜也是說道:「辛毗素以智著稱,乃坐照千里之外,庶乎良、平之才也。其在趙室未見器重,壯志難酬。將軍可間而用之,助我大軍取青、冀也!」

  諸葛亮認可的微微頷首,說道:「我大軍將即日進攻平原,然後西進,切斷歷城守軍之後。羊縣君可回信給辛毗,就言我軍若順利包圍高覽所部,某必在宋公之前為其請次功。」

  其實離間自古以來都是很直接的手段,他賭的便是人心。

  就像曹操和韓遂在陣前會見,親密交談。

  這可真是最明顯不過的離間計了,但奈何馬超這位戴孝子最善弒父,他前腳跟韓遂說:「如今,馬超棄父,以韓將軍為父。韓將軍亦當棄子,以馬超為子。」

  後腳就猜忌韓遂,率兵襲殺。

  諸葛亮也賭辛毗根本不敢把這書信內容告訴給袁紹,袁紹外寬內忌,要是知道辛毗泄露了趙軍部署,並為宋軍所用。不管他辛毗是有心還是無意,都一定會將他下獄!

  而一旦辛毗在宋軍這裡有了功勳,蛇鼠兩端的事情就再不可避免。

  可不論辛毗將來是否會進一步當作內間,眼下他透露的情報,對宋軍而言都無比重要!

  趙軍主力龜縮到了歷城方向,等於是濟南、平原兩郡的東部、北部都十分空虛。

  而春耕之際,就算是各城強征的青壯、徭役等也都紛紛遁逃,返回鄉里搶種麥子,整個青州的防線都愈發的空虛起來。

  張遼遂率五百餘精騎突破黃河,直接進入河北境內。

  更令這支突騎興奮的是,他們剛抵近冀州邊境,就看到了海邊數百艘軍艦的艦隊正貼著岸邊,浩浩蕩蕩的浮海北上,軍艦上飄揚的朱旗迎風招展,給人以蓬勃竟發之感。

  這正是在青州籌備了數十日,準備開春後第一次對周瑜等部進行補給的水師。

  宋軍水陸並進,大規模進攻,優勢實在是太大了!真可謂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


  張遼所部雖然僅僅是五百精騎,可裡面依舊是人才濟濟。

  比如擔任騎督的司馬,正是潁川名士徐庶!

  徐庶雖然頗有才幹,但他與趙儼、辛毗這種世家子弟還真截然不同。

  沒有任何可質疑的,徐庶家境貧寒,甚至連寒士都算不上,他跟黃蓋、典韋大概相當,都是出生於底層的貧民之家。

  徐庶更是長期為遊俠,舞刀弄棒,群游四方,為友殺人。

  直到有一次徐庶為人報仇,被官吏所抓,綁在柱子上準備肢解,然後被好友、黨羽救出,才感其際遇,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

  士人是不會遭遇這種羞辱和肢解的。

  而徐庶也是知恥後勇,他求學期間,其他諸生聞其前作賊,不肯與共止。於是徐庶乃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義理精熟。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就算在江東也是沒什麼際遇的。

  沒有人舉薦他,他也只能去從郡吏、縣吏開始升遷。

  可這亂世,意外總是不經意到來。

  荊州歸服孫策之後,江東前後解散了大量劉表部隊,數次在荊州重新募兵!

  司馬徽與徐庶言:「汝精於刺殺,又多習兵法,熟讀文字,軍中是汝建功立業的最佳去處,汝何不嘗試應募驍勁之卒?」

  「江東尤重軍功,以軍功封侯者數十計,而以文臣封侯者僅二張也。汝自思信重、智謀、威重能超越其他,而比肩二張乎?」

  於是徐庶皤然醒悟,應募軍中武騎士。

  他出身蔡汝之地,身材高大,自然是要比南方百姓更占優勢。

  而其又精熟文字,軍中教的《倉頡篇》、《急就章》和《九九表》他都全不話下,當即就被任用為軍中風憲都督。

  從呂范開始,軍中的風憲都督就要著黑衫,執鞭,執法監軍,以肅軍紀,並畫荻教兵,傳授文字。

  徐庶因為執法都督公正無私,由是軍中肅睦,威禁大行,而被諸葛亮所看重,一力提拔起來,擔任軍中騎督。

  此次首批兵進河北的騎兵,正是諸葛亮親自點兵,讓張遼統帥徐庶這一部先行。

  此刻這一部是被委以重任,因而每個人都雄心壯志,看到遠處與浮海己等同行的水師,徐庶部下一名隊率興高采烈的問道:「都督,我等現在就算是攻入河北了嗎?是否算是首批馬踏趙國腹地的先鋒?」

  徐庶笑著說道:「別異想天開了,我們現在還在樂安境內。」

  「啊?怎麼還在樂安境內?」

  「我們雄心壯志的踏過黃河,都打到河北了,怎麼兜兜轉轉還在樂安啊?」

  士兵們聞言紛紛生出怨言,開戰之前己等就在樂安,怎麼打了這麼久還在樂安啊?

  這北方大地也太廣袤了吧?

  徐庶笑著說道:「這是好事啊。樂安地跨黃河南北,在黃河以北也有方圓百餘里,不論敵我都將樂安視為宋公所有,因而敵軍縱有守軍,亦軍心浮動,無堅守之念。我軍縱騎蹈之,必能以少擊眾,獲豐厚軍功。」

  「此言不錯。」一道沉厚的聲音從一旁傳來。

  眾人循聲望去,立即身體一震,紛紛行禮。

  「將軍!」

  「拜見將軍!」

  「拜見將軍!」

  來人正是此次北伐的副將,大漢征虜將軍張遼。

  這可是軍中最驍勇善戰的猛將,曾經隨周瑜破曹操於河南,陣斬曹軍勇冠三軍的猛將典韋。

  被宋公盛讚為有信、布之勇的當世頂級名將。

  張遼駐馬在徐庶身旁,看著遠方浩浩蕩蕩的船隊說道:「樂安北接渤海,西臨平原,這黃河以北的百餘里雖然地狹民稀,但卻是青州之戰的關鍵。」

  「我軍若能破此地守軍,則青州板蕩已是必然!」

  現在張遼所擔憂的問題正是袁軍從青州一帶撤回去的一萬餘軍隊。

  此次北伐,江東以奇兵掩其虛,目的就是通過神兵出奇引得趙軍陣腳大亂,倉促回援,然後己方大軍乘之,使趙軍陣腳大亂。

  可趙室也有能臣,兩個月的時間了,其後方被襲,卻沒有倉促回援,而是抽調部隊徐徐退兵。


  這青州方向的萬餘精兵去處就是張遼、諸葛亮最關注的。

  士兵們聞言又精神熱烈起來,問道:「將軍,那我等擊破此地守軍,接下來就繼續長驅直入,馬踏趙軍主力?」

  張遼笑問道:「諸將士是想馬踏敵陣,還是橫掃敵城?」

  「那當然是策馬沖陣,一往無前,在敵萬軍之中,殺個三進三出,所向披靡。」

  「莽夫!就知道亂砍亂殺,能奪城方為上功。我等應盡奪齊國七十二城。」

  而聞張遼之言,徐庶便清楚,己方有大量戰事要打了!

  不然張遼沒辦法兼顧將士之欲。

  而果然張遼振臂高呼一聲:「那諸將士就隨我衝鋒陷陣,開疆拓土!」

  隨著張遼激勵將士,五百鐵騎士氣如虹,疾馳數十里,翻越山嶺飛馳直搗趙軍軍營。

  宋軍士氣高漲,三軍奮擊,而趙軍早有退意,兩千餘士卒抵擋不住,隨即潰散,宋軍追奔二十餘里,斬首五百餘級,死馬及所棄甲仗,綿亘山野,不可勝計。

  而擊破趙軍守軍,使得渤海方向的趙軍立即警惕起來,嚴防宋軍南北夾擊。

  可此時張遼卻並未繼續率鐵騎進軍渤海,而是向西一轉,跨越數十里直接攻入了平原之中,十數日之間連克平昌、安德、平原、高唐數縣!

  打到高唐,就意味著鐵騎已經向南,重新回到了黃河以南!

  這使得一直穩重的趙軍終於出現了騷亂,僅看宋軍張遼所部的這個路線也能看出來,這是個弧形的進軍路線,從樂安之東,一直到平原之西!

  可樂安和平原之間還有一個濟南國呢!

  高覽所部屯駐在歷城的萬餘軍隊徹底被宋軍隔絕在了西南一隅之地!

  這沒有內應向宋軍泄露情報,沒有大量官吏攜城邑向宋軍投降歸附,宋軍絕不會打出如此具有針對性的進軍!

  幾乎是旬月之間,宋、趙兩軍在青州旗鼓相當的局勢,就變成了趙軍只剩下了青州西南的一隅之地,只據守歷城一帶寥寥數縣。

  而屯兵在樂陵的諸葛亮,也終於取得了跟周瑜所部的聯繫。

  周瑜親自派陸遜率數百騎突入到樂陵城下,與諸葛亮聯絡軍情。

  這位年輕人是典型的江東才俊,世家子弟,不僅容貌奇偉,且氣度出眾,銳氣勃發。

  在對諸葛亮見禮之後,便說道:「將軍,高覽之輩,實庸才也。避戰據守,坐失要地,使青、冀相連,大廈將傾。周都督請將軍暫不顧此庸碌之輩,合兵覆滅河北之軍,定北伐之勝勢!」

  諸葛亮聞言莞爾,高覽是河北名將,結果在陸遜嘴中,不過是一待成禽之徒而。

  不過也不能說陸遜全是孤高氣傲,這一戰就算是有辛毗泄露情報,高覽也確實是有愧名將之稱。

  他太過注重保全軍隊,把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當作了至理。

  關鍵是這一戰,宋軍的目的就不是要大規模的與趙軍決戰。

  宋軍目的就是打通與冀州的路上通道,如今樂安、平原盡失,濟南國東北也盡為宋軍所有。

  路上的補給可以源源不斷的從沿海北上,自樂陵輸往渤海。

  這個戰略目標一旦達成,周瑜所部就再非孤軍!

  高覽作為防禦青州方向的大將,卻使得形勢糜爛至此,的確是有不可推卸之責。

  而且城池一旦失守,此刻高覽就算反應過來,也難以奪回了。

  所以陸遜接著說道:「此時高覽龜縮於歷城,絕不敢擾將軍之後,將軍務必趁此良機,傾覆趙軍東路大軍。」(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