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袁紹野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聞袁紹之言,諸葛瑾頓時喜上眉梢。🌷🐙  ♪♟

  別看孫策在張紘的建議下親提三萬大軍北上發起攻擊,但那是迫不得已的舉措,是戰術上的進攻。

  戰略上,如果能夠與袁紹和平相處,他完全不想開戰。進攻圍攻小黃縣的袁軍,也是為了打退袁紹的侵犯,制止袁紹的野心。

  這是標準的以戰促和,瓦解袁軍戰略上的攻勢。

  而諸葛瑾如果能夠用三寸不爛之舌,使得袁軍主動後撤,兩軍免於交鋒,則必然是一件大功。

  他立即說道:「大將軍能用忠謀,不惑群議,實乃天下之雄主也。請大將軍立即下令撤黃縣之圍,以免我兩軍交鋒,有損大將軍聲威。」

  袁紹剛要開口答應,在他帷幕之內的沮授大步而出,厲聲喝止道:「袁公不可!」

  「兵法之書,十圍五攻,敵則能戰。今以明公之神武,連河朔之強眾,將士思奮,而不及時早定大業,後難圖也。」

  「且孫策攻天子在前,失大義於天下。公興義師而罰之,不為無義。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將軍今歲不戰,明年不征,必使孫策坐大,遂並天下,劉、王之鑑,尤在眼前!」

  諸葛瑾聞此言大驚失色,怎麼也沒想到力主袁紹進攻的竟然是此前江東在河北最重要的盟友沮授。

  這位監軍向來不是以持重為謀,主張緩戰的嗎?

  怎麼面對江東,又改弦易轍,主張急戰!

  袁紹怫然不悅,亦斥道:「攻曹之時,卿言舉師向南,於義在違。不如持久之,據山河之險,擁四州之眾,以廟算勝之。緣何今日又言,倉促出兵,攻我舊盟,興不以之師?」

  沮授連忙勸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我聯盟強盛,曹操四面受敵,其勢衰敗,此消彼長,我勝算與年俱增,故而利在持緩。」

  「然今吳侯得兗、豫之地,治下人心未附,正欲休養生息!若給其兩年,得民之心,以中原之人口,加以江東之銅鐵、海鹽,吳侯必威力轉盛,可得軍十餘萬,勢不可敵也。」

  「河北士眾雖起於擾攘之時,但抗猛銳之鋒,實俱非所能也!」

  「將軍自度以河北將校之能,足以當江東十餘萬百戰百勝之師否?以弱當強,竊為公懼之。」

  這句話就很誅心了!

  袁紹頓時勃然大怒,經過這一戰,他袁紹當然清楚,北兵雖眾,然驍勇果勁不及南。

  河北的將校率軍尚不是曹操對手,更不可能是孫策這位猛銳蓋世的年輕將領的對手,尤其孫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度,哪怕是袁紹都感覺其鋒芒畢露,難以爭鋒。

  兩相對比,袁紹深深的感覺自己已經英雄遲暮,不復年輕人的猛氣咆勃。

  這也是為什麼聞孫策親提三萬大軍攻至,他袁紹就肯見諸葛瑾了。江東這支年輕的猛虎,袁紹感覺實難與其交鋒也。

  可清楚歸清楚,這事實被沮授這樣堂而皇之的說出來,袁紹還是充滿了忿怒。

  他袁紹是何人,天下共推的北方霸主,向來的天下豪雄之首。

  現在他的謀士居然直言他不如一個乳臭未乾的年輕人!

  以袁紹的心高氣傲如何能忍受?

  還竊為公懼之!

  這句話,以前沮授就說過數次,在攻曹之前,沮授就數次諫言,用的這句恫嚇之語。

  只是以前袁紹聽聞這句還未放在心上,今日是怎麼聽怎麼感覺嘲諷刺耳!

  可能是因為以前袁強曹弱,他袁紹根本沒有把這句話當真。

  可如今被沮授說勢力上已經不如南方孫策小兒,他袁紹的怒火頓時無可遏止。

  而沮授見袁紹滿面怒容,非但沒有停止,更及時說道:「故而以如今形勢,兗、豫兩州得失,關乎南北強弱,更關乎將軍帝王之業!即便攻之不勝,亦可引得兗、豫動盪,使孫策無法掌控此兩州,便無法募十萬大軍。」

  沮授當然清楚,以北軍的才能,恐怕無法力敵江東虎狼之師。

  但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只要袁、孫交惡即可,兩軍交戰立即就能將兗、豫一帶變為戰場,無法安定下來。

  以北軍胡馬士眾之強,能將這一帶平原都襲擾的不得安寢。

  兩軍相爭,早晚北軍會有猛將發於行伍之間。


  而江東卻要從長江之南轉運糧草北上,千里之途,耗費無數。

  只要江東無法穩固這兩州,相持下去一定是袁軍在北方更具優勢。

  不僅僅是北方軍隊有騎兵之利,更重要的是從北方出軍此地,只要跨過百餘里即可。而從南方出軍北上,卻要跨越江、淮兩線的近兩千里。

  耗下去,只會導致江東財力的枯竭。

  這也是為什麼張紘還在攻曹操之際,就很早的跟孫策建議,運糧、募眾以充實蔡、汝之地,不把前線穩固下來,江東在對持之中會非常艱難。

  而正如沮授所言,兗、豫之地的人口正是孫策所急需的,此二州歸屬,將直接決定天下之歸屬。

  有了豫州全境以及小半個兗州,孫策的疆域就能推到濟水甚至黃河沿線。這是南宋都沒有的疆域。

  雖說如今是北強南弱,以淮河而中分天下的話,淮河以南只有三個州,可如果把中原也劃入了南方疆域,那可就不是南北分治了。

  以這個疆域,孫策可以徵募職業精兵十幾萬,那是什麼氣象?北宋開國也不過是如此了。

  孫策戰略上英武奮發,高台講武,臨軒選士,雄心勃勃。戰場上年少氣銳、往則奮銳居先,還乃勒兵殿後。

  江東必然是蒸蒸日上,三軍氣吞強虜!所謂「國家兵力雄盛,聊舉偏師,便可驅馳數千里外」,如此自負,即便光武中興,亦未有此氣象。

  所以目前的形勢是,戰略上袁紹主動進攻有利,孫策則是被迫在戰術上選擇了主動進攻。

  諸葛瑾聽完沮授之言,終於明白為什麼袁軍會一反常態,不顧聯盟之義,主動進攻江東軍隊了。

  顯然這皆是沮授的一力主張,在如今的戰略上,袁軍適合急攻孫策,趁著大勝曹操之際,義師、群盜尚未散去,將兗、豫兩州變得動盪不安。

  如果兩相持久,各自休養生息,時間顯然站在江東一面。

  諸葛瑾都不清楚,如果吳侯真的募集到了十餘萬精銳步騎,四方天下該如何當之。

  至少以這一戰,袁軍諸將的表現,根本無法抗拒江東諸多猛將帥才所統領的精銳之師。

  這是沮授的陽謀,不論袁紹認可與否都是要被迫承認的事實。

  如果袁紹還有野心,就絕不能讓兗州、豫州一帶平寧。

  他河北有山河之固,內修農戰,簡其精銳,分兵出奇,只要中原不寧,各自恢復發展,淮南的揚州、荊州未必就能比的上一個冀州。

  而恰好己方進攻天子給了河北進軍的名義,所以袁紹才被說動,興大軍南下,不求能戰勝孫策,至少給諸義師、群盜以興兵叛亂的大勢,使豫州、兗州皆動盪不安,叛亂雲起。

  如此則天下歸屬仍未可定也。

  但好在諸葛瑾也是有著卓越的權謀之才,他行軍打仗未必比得上諸葛亮,但洞察人心、政治權謀和外交縱橫絕對是一時之傑也。

  針對沮授的陽謀,他諸葛瑾有最直接的破解之法,同樣是針對人心的陽謀!

  他立即拱手說道:「袁公,某聞廟勝之策,不在強弱。今我主法令既行,士卒精煉,又後方無憂,非公孫瓚等坐受圍者也。若兩強相爭,則天下無寧矣。袁公若損兵折將,則更有損聲威。」

  「我聞四海窮苦,天祿永終。今宇內不安,祿去漢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與周末七國無異,唯強者兼之耳。」

  「袁氏五世公輔,百姓所歸,應天順民,宜興當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四州,人戶百萬,以強則莫與爭大,以位則無所比高。天子董賊所立,得國不正,雖欲扶衰獎微,安能續絕運,起已滅乎。謹歸大命,君其興之。當檄福於齊桓,擬跡於高祖也。」

  對袁紹的心思,諸葛瑾十分瞭然,直指的就是他的要害。

  袁紹現在最大的心思是什麼?

  當然是改換房本!建國稱帝。

  以魏武帝曹操、宋武帝劉裕之雄傑,到了晚年,大業初定,難以一統天下的情況下,也都失去了進取之心,滿心想著的都是一件事,怎麼該換房本,代漢稱王稱帝。

  他袁紹五世公輔之家,難道就沒有稱帝的野心?

  要知道袁紹也已經過了壯年,他要是不儘早稱帝,過一把皇帝癮,以後怕是就再無機會了!

  沮授勃然變色,連忙說道:「此妖妄之言也,其心可誅!凡霸業之事,在德不在眾。苟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雖雲匹夫,霸王可也。若陵僭無度,干時而動,眾之所棄,誰能興之!」」

  諸葛瑾從容一笑,對沮授的勸諫完全不放在心上,因為他還有最後一個關鍵殺招!

  此招一出,定讓袁紹昏聵,稱帝之心再無可抑制。(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