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請平交州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子兵法》一本書,自古以來無數軍事家、政治家研究了一遍一遍,從字裡行間讀出來的都是「慎戰」兩個字。

  三軍一舉,興師動眾,就意味著勞民傷財,損耗無數。

  這是因為,中原基本上把能占的菁華、富庶土地給占完了,四夷能占的都是窮山惡水之地,比如塞北荒漠,南方樟林。

  要麼是氣候苦寒,要麼多蚊蟲疫病。

  所以中原進攻他們得不償失,反正中原手中有絲綢、瓷器等財富利器,保持和平就能把錢給賺回來。

  哪需要興師動眾,去征討一群苦哈哈?

  但中原五千年,也並不是每個朝代對外作戰都沒有收益。

  其中最顯著的當屬是大唐初期了,唐軍初期作戰,往往幾千人就能帶回來大量的奴婢、牛馬,收其數萬。

  所以有唐一代,有最多的胡姬、新羅婢、菩薩蠻和崑崙奴等等。

  職業府兵因為對外征戰而收益極多,收穫了大量的財富,民間亦因此而迅速繁華起來。貞觀之治的文治武功,未嘗沒有這方面的功勞。

  而大唐也正是因為如此,成為滅國最多的朝代。因為他滅國,真的能夠從中獲得大量的收益。不論是財富、男女,都被帶回中原,各種奴隸盛極一時。

  孫策無疑是傳統的政治家,他一直不太願意興師動眾去殖民、掠奪域外小國,如果域外小國願意臣服和貢奉,他絕對樂的建立朝貢秩序,不會出兵將其覆滅。

  這是因為在他的治理下,江東農業發達,給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江東的澄錦、白瓷、絲綢、造船、陶器、篾器、玉器以及珍珠、玉石等都冠絕於當世。

  有這些收割利器,江東只要鑄幣,就能用銅錢從域外換回來大量的金銀玳瑁,美女武士,名刀駿馬。

  一個域外小國,甚至一個胡酋部落,要數年產出的牛羊和皮革,才能從孫策手裡換走幾十匹澄錦,幾百套瓷器,或者幾千匹普通的絹帛,從而改善他們的部落生存條件,讓族內的孩子有鞋可穿,讓一戶家庭不至於一條褲子傳承三代人,哥哥穿完了,弟弟穿,弟弟穿完了再給妹妹穿。

  不要覺得這種情況很震驚,事實上哪怕天朝剛立國那一會兒,幾代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那還是工業化已經如火如荼綻放在這片土地上的時代,百姓初步解決了溫飽。

  而在當代,別說溫飽了,百姓能有件衣服禦寒,有一雙鞋子可以穿上幾年,不至於春夏秋冬都光著腳到處亂跑,那就是天子恩德,澤被天下了。

  尤其那些深山裡面的胡虜蠻夷,光著腳走路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孫策手裡的工業產出,完全是收割他們的利器,哪需要興師動眾的去征討他們?

  但呂蒙這次對武陵蠻的戰爭,讓他看到了一個新的氣象。

  畢竟中原不願意戰爭,可不意味著其他異族不願意到中原劫掠一場。

  所以如果能在反擊戰中,犁庭掃穴,獲得大量的財富,那對江東統治穩固,長治久安方面都是有極大裨益的。

  呂蒙便向孫策介紹道:「如將軍所言,如今荊南府庫的確物資滿積。除了從武陵蠻部落所收牛、羊等畜牧萬餘,最重要的便是各大族向軍中市買戰俘。」

  「其中壯男十緡,壯女六緡,耕牛兩緡,精於醫術、冶煉、鍛造等技藝的匠人四十緡。」

  「荊南府庫因此而充盈,得錢十六萬緡。」

  漢代耕牛常價在1800錢、2000錢之間,就算是最貴的時候也沒有超過15000錢。

  而壯男直接價格就在十緡,這已經是10000錢了!

  說是哄搶,絕不為過。

  十六萬緡的收入,就算是對建康府庫也能極大的充實一部份。

  孫策問道:「卿以為此乃常態,還是荒年偶然?」

  呂蒙立即回道:「我以為此將成為今後常態,設江南開水田一畝,風調雨順,畝產可高達十餘石,可值錢三百餘。只需三十畝良田所產,一年就能得錢萬餘,可值一壯男之費。即便減去稅賦和消耗,兩年亦可盈利。」

  「據我所知,如今荊揚之地皆地廣人稀,一戶有田數十畝乃尋常之事。而大戶人家良田數百,司空見慣。」

  「我以為大戶缺佃農、客戶將長期如此。」


  孫策微微頷首,的確是如呂蒙所言。

  態勢他可能看不清,但這個數字孫策是有非常清晰的對比的。

  按均田制,一戶人家壯男、壯女還能分一百二十多畝良田呢。

  封建士大夫所嚮往的就是一夫攜五口而治田百畝的田園牧歌生活。

  在均田制下尚且如此,更何況自己不立田制,田畝數量和每年新辟的荒田,都必然遠超均田。

  因而只要有充足的異族奴隸,江南的這些大豪族、大地主勢必源源不斷的開闢新田。

  這讓孫策不由得就想到了米帝的南北戰爭。

  米帝南方也是地廣人稀,所以大莊園主需要海量的奴隸開闢種植園。

  如今的江南亦是如此,地勢廣袤,氣候溫和,就算有一些樟林,那也不是遍地都是。

  大漢能在中原養六千萬人,自己不要求那麼多,在整個長江以南,從益州、荊州、揚州、交州養三千萬人總不過分吧?

  畢竟在大漢這四個州的人口就已經一千八百二十九萬了,算上隱戶必然超過兩千萬人。

  自己大力開發江南,尤其全力開發蘇湖一帶的魚米之鄉,增長一千萬人口並非難事。

  哪怕再不濟,人口恢復漢室時的兩千萬,也是不難的。

  如今江東治下人口才堪堪五六百萬,這意味著在各地都有大量的荒田可以開發,需要大量的人口恢復生產。

  江東的這些豪族,甚至家裡只有幾百畝地的小地主和軍功貴族,都將長期的需求軍隊征服蠻族。

  孫策對呂蒙問道:「那卿此次出征消耗多少?」

  呂蒙立即意氣風發的說道:「此次臣出兵,只消耗糧草約萬餘石。此皆賴軍隊驍勇善戰,不然豈季冬之月,天地嚴凝,臣可齎孤軍十月之糧,入絕域重阻之地,橫跳千里,連鼓數軍,討而復擒,歸而復襲,一日三捷,震天聲而凱旋?」

  只消耗萬餘石糧草!

  那即便算上其他車馬、箭矢和牛馬死傷,此戰消耗也不過就數千緡,絕不會達到萬緡。

  畢竟軍報上清清楚楚的寫著,呂蒙此戰沒有徵發徭役,僅三千餘士卒帶錙車千餘輛,齎十月之糧,深入絕境,轉戰兩千餘里,然後終一戰破敵。

  這個收益足足有幾十倍!

  孫策當即大喜,說道:「善!善!卿果然不愧為孤之大將,有卿獨輯甲兵,日討軍實,終當拔不臣之疆,斬賊虜之首,以懸建康!」

  「卿所獻美女,孤就賞賜給卿!再遷汝為討逆將軍,封安亭侯!孤意將此捷告諭建康,與卿同慶!」

  大捷在當下並不稀奇,畢竟孫策打下這麼大的疆域就是無數大勝的結果。

  但像呂蒙這種,以寡擊眾,深入絕地,大破敵軍,又收益近百倍的大捷,可謂是當世所罕有了。

  建康百姓在熱烈歡慶的氛圍中,無不傾慕呂蒙之奇才,設使天下的每一場大勝都是如此,所消耗者少,而所收穫者重,則何憂天下苦於兵役,窮兵黷武?

  而在建康城中的文武豪傑,也紛紛受此戰激勵,上書給孫策言事。

  有人盛讚此戰之大捷,有人則因此而請建康繼續發兵,以收四方之財。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諸葛亮上書的《上疏請選交州刺史》。

  諸葛亮言:「昔帝舜南巡,卒於蒼梧。秦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則四國之內屬也,有自來矣。」

  「趙佗起番禺,懷服百越之君,珠官之南是也。漢武帝誅呂嘉,開九郡,設交趾刺史以鎮監之。」

  「其山川長遠,習俗不齊。言語同異,重(chóng))譯乃通。民如禽獸,長幼無別。椎結徒跣,貫頭左衽。長吏之設,雖有若無。」

  「自斯以來,頗徙中國罪人雜居其間,稍使學書,粗知言語,使驛往來,觀見禮化。及後錫光為交阯,任延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為設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學校,導之經義。由此以降,四百餘年,頗有似類。」

  「然自漢室凌遲,珠崖域內嫁娶皆人民集會之時,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

  「交阯之地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為俗,長吏恣聽,不能禁制。」

  「日南郡男女裸體,不以為羞。由此言之,可謂蟲豸,有面目耳。」

  「然而土廣人眾,阻險毒害,易以為亂,難使從治。縣官羈糜,示令威服,田戶之租賦,裁取供辨,貴致遠珍名珠、香藥、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鸚鵡、翡翠、孔雀、奇物,充備寶玩,不必仰其賦入,以益中國也。」

  「然在九甸之外,長吏之選,類不精核。漢時法寬,多自放恣,故數反違法。珠崖之廢,起於長吏睹其好發,髡以為發。」

  「及臣所見,宜遣軍南征,平討之日,改置長吏,使章明王綱,威加萬里,大小承風。」

  「由此言之,可選將才,綏邊撫裔,舉牧伯之任,檢攝八郡。故敢竭愚情以廣君侯之思。」

  這就是一封再典型不過的,中原士大夫的弔民伐罪之疏。

  不是我要打你,而是你們一群蟲豸,不知禮儀廉恥,僅僅是有面目口鼻,似人形而已。

  所以我王師遠征,弔民伐罪,傳播王化,綏邊撫裔!然後章明王綱,威加萬里。

  當然,傳播王化的同時,也取當地田戶之租賦,以益中國。

  看完這封上書,孫策立即叫來了長史張昭,將這份冊文轉給他,讓他認真的看了一遍。

  然後問道:「長史以為此言如何?」

  張昭看完,立即就明白了諸葛亮所想,笑著說道:「諸葛亮這是欲效呂蒙,聊舉偏師,趨馳萬里?」

  孫策笑著點頭,說道:「顯然這孔明有爭勝之心,欲領軍入南蠻之地,一舉悉平交州。」

  交州境內可是有著兩百萬人口,且胡漢雜居,叛逆者比比皆是。

  只要精兵破之,收其男女,怕是整個江東的世家大族,豪強地主都會哄搶人口,墾闢荒田。

  中原戰亂這麼久,人口就是最寶貴的資源啊!

  江南士大夫不是完全厭戰,他們只是厭惡那種損害他們利益的戰事。

  就像北伐強藩,曹操部下生民慘烈,十室九空,這種情況下,讓江東士大夫出人出力,興師動眾十餘萬去進攻曹操,他們肯定抗拒,打下來也沒有多少收益。

  可要是不用他們大費周章,聊舉偏師就能拓地數千里,收男女數萬人,使他們良田倍增,他們肯定完全擁護。

  江東如今正在休養生息,就算是要進攻交州,也不可能興師動眾,只能出動數千勁旅,以精兵強將,迅速擊破敵軍,從而威服萬里。

  孫策對張昭問道:「長史以為諸葛亮所言是否可行?我等舉偏師而入,可能使交州臣服?」

  張昭當機立斷的說道:「臣以為此計可行!」

  「交州邊鄙之地,實力不比中原,其諸侯豪傑,即便各自擁眾營私,亦不過數千之眾。」

  「將軍舉十萬之師,與中原諸侯相爭,且所向無前,威震天下。」

  「揮師向南,只要恩威並立,必能使交趾臣服!」

  孫策眉頭一挑,問道:「軍入交州,不比中原,不可能興師動眾,最多出兵數千,卿以為能以數千之眾,而威服九郡之地?」

  如果能夠用數千軍隊,就令交州臣服,那孫策自然是毫不猶豫的出兵。

  雖說江東正在休養生息,可是供數千軍隊所用的幾萬石糧食和千餘輛車馬,孫策還是能輕而易舉的拿出來的。

  這種級別的戰事,也不用大舉徵發徭役,對江東的形勢並無多少影響。

  張昭立即說道:「以我愚見,將軍王師無需進攻整個交州,只需能斬殺一位諸侯,威震交州,則諸郡可立定也。」(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