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孫策的諸侯強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56章 孫策的諸侯強勢

  淮南之戰進入八月末,來自廬江、江夏的軍隊已經迅速開拔至東城縣。

  東城縣就在淮河的軍事重鎮鍾離南邊,與九江郡緊挨著,是江東都督魯肅的故里。

  從廬江到這裡只隔著一個九江郡,所以就算花費了不少時間集結,可軍隊還是只用了數十日便開拔至戰場附近。

  這也意味著,從曹軍南侵開始,到江東軍隊從四面八方馳援過來,只用了大概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在壽春、在鍾離、在東城、在淮陰各個戰線上,江東的主力大軍都已經抵達,隨時準備馳援徐琨駐守的高山縣。

  這個速度著實是震驚了圍困高山的曹操,若是敵軍皆至,他四面被圍,很有可能主力盡覆於淮南!

  而大軍之所以能有如此迅捷之速,則完全受益於軍隊皆是職業精兵。平日裡士卒就都在營中休整訓練,只要召回輪期休沐的士眾,打開武庫,軍隊就能披掛整齊的迅速開拔!

  隨著江東主力陸續開拔而至,淮南之戰的形勢就發生了轉變,從曹軍進攻,變成了曹孫雙方互有攻勢。

  曹軍欲破孫策大軍於高山,而孫策大軍則意圖在左右兩翼都發起攻勢,合圍曹操。

  只是目前看來,雙方都沒有那麼容易達成目標。

  曹操親督中外二十七軍三萬餘眾,臨淮討高山。其自屯於高山縣北屯丘之上,而使長子曹昂督大將樂進、史渙、呂虔、李通等四面合圍,設圍城數重,塹壘甚峻。又使大將夏侯淵、典韋等簡選銳卒為游軍,以御江東援軍。

  曹操這是要困死城內的徐琨,其城壘塹修的密不透風,徐琨嘗試出城夜襲曹軍,圍上諸軍,臨高以發石車火箭,弩矢及石雨下,死傷者蔽地,血流盈塹。

  這種形勢下,就算孫策率援軍抵達,與曹操主力激戰,城內徐琨也很難馳援主力,共擊曹軍。

  自黃巾之亂以來的天下群雄都被逐漸掃滅,到了如今這個時間,只剩下袁紹、曹操、孫策等幾位強大諸侯,戰事已經再不復當初那般魯莽,一名猛將就能決定數千人戰事的勝負。如今各個諸侯的交戰,兵法軍勢都日益完善,雙方比拼的就是軍隊戰力以及勢力底蘊。

  凡能征善戰之名將,每到一處,必然營壘溝塹等工事修的都極其嚴整。

  不得不說,一支極愛修工事的軍隊,在冷兵器時代,就是幾乎無敵的。

  夫善戰者,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這方面,曹操、于禁、曹仁等都做的無可挑剔。

  包括下蔡城下,曹仁統帥的上萬步騎也修了嚴密的工事,溝塹三重將徐盛圍得水泄不通。

  徐盛想帶兩百士卒出擊就大破黃射數千人這種事情,完全不可能出現在曹仁頭上。

  不過這一切,對江東也是一樣,江東的左路軍周瑜已經統帥大軍在淮河南岸,虎視眈眈,隨時可能渡河突襲曹仁,把淮河天塹用的出神入化。

  江東的右路軍,更是將陳登所在的下相給四面合圍,陳登插翅難飛!

  周章雖然是個莽夫,可前去負責攻伐徐州的中郎將魏延可是個大將之才。他親自坐鎮在下相城下,指揮數萬義師修築工事,挖溝塹,堆土山,築壁壘。

  陳登想只用一把火就嚇得攻城的數萬軍隊不戰而潰,根本毫無可能。

  更關鍵的是,來援的曹軍主力,曹純所統帥的五千步騎,被魏延數次擊退。這位江東中郎將,數次統領精兵銳卒三千,與曹純逆戰,每摧其鋒!

  曹純也算是曹操宗室裡面,頗有幹才的大將了。

  可是一個宗室里的人傑,又如何能比得上孫策從整個南方天下所選拔的英豪?

  不論從哪個方面看,曹純的統帥、能力、豪勇等都比不上魏延。甚至是部隊規模、三軍戰意魏延麾下都更占優勢。

  尤其是曹純麾下那數千屯卒,根本擋不住魏延麾下的虎狼之師,首次交戰便被魏延麾下將領向朗率軍五百一鼓擊破,被斬首數百級。

  曹純不得不把這些屯卒撤下去,在營中抓緊訓練,同時親自率兩千軍隊與魏延作戰。

  只是要解陳登之圍,在沒有增援的情況下,幾乎是遙不可及了。

  這場淮南之戰,雙方激烈戰鬥,合計損失精銳戰卒已經有上萬人,青壯、民夫、百姓死傷更是數以萬計,糧草消耗不計其數。

  只是這麼慘烈的交戰下,損失最慘重的卻不是曹操和孫策,而是遠在一方的天子!


  戰事進入九月,孫策這裡都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大漢天子欽使、御史中丞、持節、趙彥再次來到了江東。

  天子沒辦法不派使節了!

  雖然是曹操跟孫策在交戰,可是損失最慘的可是他漢天子啊。如今依舊向天子輸賦朝貢的諸侯就剩下孫策、曹操、袁紹等寥寥幾位諸侯了。

  其餘士燮遠在交南,割據一方,雖然依舊朝貢天子,可那數量已經微乎其微,而且數年才能有一次。朝廷只是感其忠義,才賜士燮璽書曰:「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值天下喪亂,道路斷絕,而卿不廢貢職。特下詔拜綏南中郎將,封龍度亭侯,董督七郡,領交趾太守如故。」

  就看給他士燮的這個封賞就知道,朝廷只是不得不安撫忠臣罷了。綏南中郎將!這要在漢室承平之時,還是一個比較威重的職位。

  但如今天下大亂,大將軍、大司馬、重號將軍、縣侯都紛紛封賞給諸侯,袁紹、曹操、孫策三家麾下,更是上表表奏了大量將軍,朝廷也捏著鼻子認了,發下印綬詔書。各個中郎將更是羅列各方,僅是孫策麾下的中郎將就有十餘人,太守近二十位。

  天子封賞士燮為綏南中郎將、領交趾太守、督交州七郡,就是極為重視孫策的態度。甚至朝廷都沒法給士燮一個交州刺史之職。

  畢竟前一次趙彥前來,可是送詔書封賞孫策為荊州牧、典揚州如故,督益、荊、揚、交四州軍事。

  朝廷也忌憚一旦封賞了士燮為交州刺史,會引得孫策不快,斷絕輸賦,交南再起兵戈。

  當然,朝廷不僅僅是對孫策如此。對袁紹、曹操亦是如此,從袁紹任命了四州刺史之後,朝廷就再沒有任命過任何一位河北的刺史。

  曹操治下也是以程昱督兗州事,而到如今徐州也依舊沒有任何一位刺史。就連那位有名的徐州刺史車胄,如今也只是守東海太守。

  而朝廷之所以如此,顯然也是迫不得已。

  對漢天子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穩住諸侯,以維持漢室為天下共主的共識。

  同時如果沒有諸侯朝貢,天子別說中興漢室了,就是雒陽城內的百官,以及三河五校禁軍他都養不起。

  要知道他能威亞著關中諸將臣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手下還有一支可堪一用的軍隊,同時天下諸侯都還貢奉王室,李傕身死族滅,傳首京師的過往還震懾著關中諸將。

  這些人可沒有關東這三個諸侯龐大的野心,完全不敢想像掃平天下,只欲在關中割據自守,逍遙快活罷了。

  天子也完全不指望他們能對朝廷有多少臣服納貢之意,只望這些藩鎮能安分守疆,不要發起叛亂即可,禍亂朝廷即可。

  除了交趾、關中諸將和故意封閉益州的劉璋,天子朝廷能指望納貢輸賦的諸侯就袁紹、曹操、孫策三位。

  只是這其中,袁紹有四州數十萬之眾,已然驕心轉盛,貢御稀簡。

  事實上朝廷真正的貢賦來源只有曹操、孫策兩人。

  這兩位諸侯,一位修耕殖、蓄牛馬,谷糧充裕,又近在雒陽附近,可以輸送大量穀物給朝廷。

  一位諸侯則有鹽鐵、絲綢之利,向朝廷輸送了大量的財貨絹帛,以豐朝廷太倉,使朝廷能給官員發俸祿,能使將領招兵買馬。

  可以說沒有這兩位諸侯的貢奉,朝廷就要失其三分之一的稅賦。

  所以曹操、孫策一打起來,關西的朝廷反而成了遭受重創最慘的。

  尤其曹操勢力跨州連郡,左起荊襄右至淮河,跨四州之地而盡有中原腹地。他一與江東交惡,江東從各個方向的輸賦都被阻隔。

  往日裡自襄陽、江漢北上的朝貢隊伍,如今再無法通過襄陽一帶。

  天子和朝廷自然焦急不已。

  於是天子遣使節至淮南和解關東,使兩相罷兵。

  趙彥其實跟孫策相處的並不愉快,主要是上一次見面,孫策就旗幟鮮明的表態過,天下只能有一位扶大廈於將傾的名將,其他皆是叛逆!

  朝廷也該站站隊了!把曹操指為國賊,讓其他諸侯有奉國家以討不臣的名義。

  如果曹操能夠被指為曹賊,那己等弔民伐罪,誅暴救亂,是為義兵,必能所向無敵。

  到時候曹操勢力內部必將動亂,很多太守、臣子都是以漢臣自居,若曹操被指為國賊,大軍討之,必有大量文武望風歸降。


  攻打一個人心不安的勢力和攻打一個鐵板一塊的勢力,難度是絕不可同日而語的。

  當然,這種事情,誰也沒辦法保證必成。

  如果天子選擇站隊曹操,指袁紹和孫策為亂臣賊子,那孫策也不是太在意。就當為取漢室代之早作輿論準備了。

  畢竟他地處淮河之南,憑山河險遠,有地勢之利,可以割據自守,就算人和有失,仍能憑地利穩住局面。

  最差最差也不過是個南北朝的局面。

  只是如今看來,天子顯然還沒有做好這方面站隊的準備。

  天使趙彥持節而至後,便對孫策說道:「將軍,昔賈復、寇恂爭相危害,世祖曰天下未定,兩虎安得私鬥!今日朕分之。遂解分爭,同輿而出。釁難既釋,時人美之。」

  「將軍被羽先登,勇猛雄壯,尤勝賈復。曹將軍高識御眾,才比蕭何。正宜戮力同心,匡扶漢室。」

  「彥身負周、劭之命,銜詔來淮,宣揚朝恩,示以和睦。願將軍解將軍與曹將軍之紛爭,使各罷兵,共同斯好。此彥之願也,亦天下之所望。」

  聞言孫策不禁一笑,他趙彥倒是好比喻。

  賈復即大漢的第二位冠軍侯,雲台二十八將第三名,受封六縣之地。以其比之孫策,可謂的確是美譽了。而且冠軍侯在諸夏一直有其無與倫比的地位,凡公卿將校,能受封冠軍侯者,無不是軍功赫赫,威震千古的忠貞名將。

  而寇恂則只受封萬戶侯,用以比之曹操,則未必合其宜。此番則有抬高孫策之意,表示曹操遠不能與孫策相比。

  當然,在曹操那邊的使節可能雙方的地位就完全反過來了。畢竟論軍功赫赫,論驍勇善戰,曹操和孫策都的的確確是當世之冠,將誰比之冠軍侯都算合適。

  以這兩人類比,也是殷含著天子和朝廷的期望。

  希望這兩名諸侯能像寇恂、賈復一樣作天子麾下的統兵大將,輔佐天子再次中興漢室。

  劉秀再興漢室為世祖,若是他劉協能三興漢室,怕是要被評為高宗了!

  只是他劉協能不能當李治或者能不能當趙構,顯然不僅僅是他劉協一廂情願就能實現的。

  況且孫策也未必願意做他大漢的冠軍侯,同樣是統兵的將領,自己可以是賈復,那更可以是趙匡胤。

  在趙彥說完之後,孫策毫不客氣的斷然拒絕,說道:「曹操殘暴不仁、恃眾憑強,寇掠淮南,犯我疆界,屠我城邑,殺我子民。孤誅暴救亂,振臂一呼,三軍同聲,正欲與曹操決勝於疆場,誅國賊於淮南,焉能罷兵?」

  「況且他曹操利我淮南土地貨寶,妄自興兵。其興兵之際,未見朝廷勸阻。其攻城掠寨之時,未見天子解之。其殺我子民,屠戮百姓,更是未見漢室宣恩。」

  「既然朝廷不能制其殘暴,孤當親率三軍,復我血仇,弔民罰罪!若使弱者不扶,誰其懷德;強者逃罰,誰其畏威!大義猶在,公道猶存!孤誓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