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307豈有三十年不上朝的天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07章 307豈有三十年不上朝的天子?

  王布犁的話被迅速傳播了出去。

  總之就是天子惦記大家之類的場面話。

  若是在做事當中,遇到什麼冤屈可以找他王布犁來說一說。

  於是不少人都高興的叫出聲來。

  不得不說,百姓的樸素三觀當中,就是需要一位「包青天」的,能夠為他們作主。

  王布犁的名頭,在應天府周遭還是挺好使的。

  工部主事蘆堂見有人高聲呼喊,立馬就緊張起來了。

  這幫刁民要是亂起來,害了駙馬爺的性命,他全家老小怕是不保。

  最重要的是,在天子腳下,最好別出亂子。

  於是他趕忙叫一隊士卒跟隨他往前跑,大聲呵斥不許喧譁,該排隊打飯的繼續排隊,別去看熱鬧。

  等到了人圍起來的源頭,被士卒粗暴的推開搞出一條路來,蘆堂發現駙馬爺就坐在一旁跟旁邊的工匠說話。

  反正就是一幫人圍起來瞧著王布犁的熱鬧下飯。

  蘆堂看見這場景,再加上一幫衙役護著王布犁,頓時鬆了口氣,他又擦了擦臉上急出來的熱汗。

  「駙馬爺,還要不要再添碗飯啊?」

  蘆堂見王布犁瞥向他連忙找補了一句。

  王布犁坐在一旁吃完了碗裡的飯,表示夠吃了。

  也沒為難他,站起來拍拍屁股把空碗交給他,叫蘆堂找個地方自己要休息一會。

  大中午怪熱的。

  蘆堂連忙應聲,引著王布犁往人群外面走。

  諸多工匠聚在一起,一直悶頭吃飯的人,被旁邊的工友拍了一下。

  「方才駙馬爺跟你說話,你怎麼不搭理他啊。」

  「我不知道要說啥,還是吃飯重要。」

  「額,你可真行。」

  隨即他們二人的對話各種嘈雜聲淹沒,大家都議論著能夠中午休息兩個時辰的事情,早上與晚上多干會,還能有冰涼的綠豆湯喝之類的。

  吃的不孬,能果腹,幹活還有錢拿,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王布犁被蘆堂帶到了林子裡。

  兩棵樹旁繫著一個吊床,平日裡蘆堂就在這裡休息。

  王布犁試了試,感覺這裡有小風吹過,還挺有涼氣,一看蘆堂就是個會享受的。

  更遠處則是一大幫吃完飯的工匠們,在那裡靠樹席地而坐或者躺著休息。

  沒有人會來這裡打擾官員。

  王布犁脫了自己的鞋,躺在上面,搖搖晃晃的,瞧著翠綠的樹葉,些許陽光漏下來。

  周遭小風一吹,蟬一個勁的叫,催的人想要睡覺。

  ……

  朱元璋帶著朱標從忙碌當中進入到仙境,朱標覺得終於能輕鬆片刻了。

  天天上班高強度熬著干,就間隔五天休息半天,即使朱標年輕,可也著實是有點緩不上來。

  朱元璋卻是瞧著那個萬曆後輩,心想倒是要瞧瞧他幹掉張居正之後,他自己能有什麼建樹?

  最好別讓朕過於失望。

  張居正死後,中央朝廷就開始搞起了切割他的行動。

  朱元璋仔細瞧著張居正死了之後,從皇帝到大臣都沒有什麼建樹,反倒是一個勁的跟張居正進行正義的切割。

  張居正本人於死後被控接受賄賂,生活奢侈,安插不勝任的黨羽於要職,濫用權力,設法使他的兒子們在文官考試中得中並進入翰林院。

  勾結太監馮保,壓制輿論,蒙蔽皇帝,並且甚至試圖篡奪皇位。

  雖然有些指責有事實根據,但這些罪狀大部分是由張居正執政時,受過害的和急切希望以犧牲他為代價,來為自己辯護的朝臣們提出的。

  總之,他們試圖完全改變他的政策,停止他在辦事手續上的改革,同時一有時機就根除他的勢力。

  繼任者張四維,這個曾經被張居正保護舉薦的人,在首輔的位置上待了一年,才明白皇帝與臣子們(公眾)的意見,便立即停止張之前的土地測量工作,開始進行徹底的倒張行動。


  許多跟張居正有關係的人,得到了「天下人」的清算。

  戚繼光死了萬曆都不給他撫恤。

  李成梁倒是腦子活泛,早在因張居正的緣故遭到彈劾之前,就大肆賄賂朝臣,有人幫他說話,才勉強過關。

  至於戚繼光的錢大多都給手下了,哪有錢給朝中人送賄賂,晚年過的極為悽慘。

  張居正一死,地方上的官員就不在實行什麼考成法,全都扔在了一旁,總算能鬆口氣不幹活了。

  朱元璋眉頭一挑。

  果然人死如燈滅。

  許多對大明有利的事都不會被後人繼承。

  反倒是扔到一旁,置之不理。

  而朱元璋發現萬曆親自統治朝政後,在這方面也沒有取得成功。

  光是他選取的這些首輔,一個個的不敢做事,生怕被下面的御史彈劾。

  朱元璋發現這幫御史不幹什麼實際的活,天天跟這挑刺來達到他們打擊其餘黨派的目的是吧?

  這更是跟他設立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張居正的政策被廢除。

  朝廷對大明廣布的官僚機構的控制就更進一步衰落了。

  科道官員、主抓教育的官員和吏部官員的一些小黨派,這時不受大學士們的控制。

  這些人通過彈劾,終於意識到他們自己在朝廷中的影響原來竟然這麼大啊。

  因此他們忙於爭論和盡力清洗張居正的黨羽,而不是忙於恢復和復興的嘗試。

  最重要的是皇帝不夠果斷。

  無疑無益於這種局面的控制,反倒是愈演愈烈。

  「爹。」朱標看到這裡臉色也是有些難看:「萬曆一直都在張居正的羽翼之下,以為處理朝政極為簡單。

  可是等他真正處理起來,才發現自己根本就適應不了。」

  朱元璋不可置否。

  沒有老一輩的帶一帶,上來就處理那麼複雜的政務,沒有一個強者的心態,很容易崩潰的。

  「萬曆既沒有達到他的臣子們期望的有德之君的理想,同時也缺乏個人才幹像有力「暴君」那樣行事,真是讓咱挺失望的。」

  朱元璋覺得萬曆的辦法過於稚嫩了,想法也稚嫩,心態也稚嫩,不如嘉靖。

  嘉靖當時的處境可是要比萬曆還要差呢。

  哪怕你干點張居正,依然施行他的政策呢?

  就如同秦王雖然幹掉了商鞅,可依舊延續他的改革。

  萬曆皇帝也試圖把幾個內閣的大學士引為心腹。

  可惜過於笨拙也沒成功。

  他那心眼子還玩不過久經官場的臣子們。

  尤其是他針對張居正的後果,更是讓許多臣子不敢再跟皇帝交心。

  誰還敢盡心盡力的為大明做事啊?

  最終落得連家人都慘到如此下場!

  更糟糕的是,皇帝這種事做的還不夠隱秘。

  其餘臣子懷疑內閣與皇帝共謀,不是站在他們這邊的,根本就不配合內閣的工作。

  得益於萬曆對內閣的打壓。

  其餘六部開始拼命反撲,誰還聽內閣的話啊?

  萬曆手裡就沒有什麼可打的牌,更是限制不住下面亂噴的言官。

  他連嘉靖的狠辣讓人閉嘴都沒學到。

  然後開始因為立太子的問題,同朝臣互相對立。

  太子的確立,當然是要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實行,結果萬曆不立嫡長子,他還想要立庶次子。

  豈有此理。

  當大臣跟他對噴後,他竟然不理朝政了。

  然後讓朱元璋氣的鬍子都要飛起的一幕出現了。

  萬曆被現實打擊之後,開始沉溺於酒色,把自己玩虛了!

  「真是豈有此理啊。」朱元璋憤憤的拍著沙發垛子:「他可真是太讓朕失望了。」

  只不過老朱這話說的還是有點早了。

  因為爭國本這件事,萬曆就開始懈怠了。


  他派人把馮保、張居正抄沒的家產都搬進宮裡,供他來瀟灑,又派出太監去收礦稅。

  如此享樂以及不理朝政的行為,更是讓朱元璋雙目圓睜。

  他有些不能相信的望了一眼身旁的朱標。

  朱標對於後代子孫如此表現,也是沒有心裡準備。

  「爹,可能是自幼被慣壞了,過一陣子就好了。」

  朱標嘗試給找補一句。

  作為勤政的朱元璋是看不得這種情況的。

  結果他們父子兩個發現萬曆的行為過於難以理解。

  堂堂大明皇帝,他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許多人想要告老還鄉,皇帝不批,直接自己跑路回家,不伺候了。

  當然了也不會發什麼退休工資,更不用說死了還給你一些錢財之類的。

  以至於官衙里的官員都不夠用了,許多當官的也不做事。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上朝的天子?」

  朱元璋目瞪口呆,許多話都憋在心裡。

  朱標也是一個愣住,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好一個雄心壯志的皇帝,幹掉權臣後,自己發現自己不行,直接不幹活了!

  「真,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朱元璋攥著拳頭憤憤的咒罵了一句。

  有這個皇帝以身作則,後面的皇帝還不是有模有樣的學習?

  「朕好心痛啊,皇位怎麼會落在這種人的手裡!」

  朱標也不知道要怎麼寬慰老爹,畢竟是自家子嗣嘛!

  不過讓朱元璋好受一點的是。

  萬曆不上朝,整個沒有出現宦官之亂,也沒有出現外戚干政,更沒有嚴嵩、張居正之類的權臣,朝堂內黨爭也是在能控制的範圍內。

  萬事不理的情況當中,大明還打了三次大仗,取得了完全勝利。

  朱元璋緊皺眉頭,想要瞧瞧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一場便是寧夏之戰,領頭的是一個蒙古人,這個蒙古人父兄被殺,跑到大明當兵效命了一輩子,才升為副總兵。

  哱拜退休了他兒子繼承職位後,按照慣例,老哱家保有一千多「家丁」,依舊由他兒子統帥。

  「家丁是什麼意思?」

  朱元璋瞧著那一批批精良裝備的士卒,眼裡露出極大的不解。

  倒是朱標沉穩的開口道:「如今大明的邊境已經發展成為魏博牙兵那樣的私人組織了嗎?他們只聽給他們發錢的私人官員,而不聽從朝廷的命令?」

  「今西北將帥所蓄家丁,其廩餼衣械,過額兵十倍,每當大敵,用以陷陣,其善戰者多以首功自奮,間至登壇。」

  「普通將帥哪裡養得起如此多的士卒,他們的錢都是從哪裡來的?」

  朱元璋陰惻惻的道:「朕看他們都是把大明養兵的錢都拿走養自己的私兵去了,瞧瞧那些大明士卒一個個跟要飯的似的,與那些精甲士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朱標也認同他爹分析的話。

  大明費盡心思弄的邊防,著實是沒有料到,最後竟然會發展成這樣。

  那麼多的士卒的糧餉養少數精銳之士,就能護衛著邊疆不失。

  蒙古那些精兵都墮落成什麼樣子了?

  才能被這樣的大明少數精銳士卒給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不敢輕易叩關來!

  朱元璋父子兩個瞧著,繼承家丁的副總兵哱承恩捲入了一場兵變。

  他因欠餉錢而發怒,殺了寧夏地區的巡撫。

  但問題也不單單是因為欠餉的事,巡撫是由文人出任的。

  黨馨的官威很大,故意打壓這些武人。

  尤其他是認為哱拜這個蒙古人,非我族人,其心必異,還自薦當總兵。

  你臉呢?

  於是朝廷屢次不給哱拜升為總兵。

  最主要的是你哱拜還冒餉養家丁的事,被我查出來了。

  就算你父兄被蒙古人所殺,為大明作戰效忠一輩子,那也不行。


  文人打壓武人,朱元璋覺得很正常,他現在就是稍稍打壓一二武人的地位。

  可是這個巡撫的地位,憑什麼要比總兵還要大?

  這其中有什麼變化,朱元璋也沒法去分辨,但是更加嚴重的問題困擾著他。

  「軍隊欠餉?而且一下子就欠了好幾年!」

  「哱拜的膽子很大啊!」

  久經沙場的朱元璋自是知道這是一場嚴重的事故。

  因為就算哱拜冒領餉錢,朝廷也沒有足額發放,許多士卒就更領不到錢了。

  前幾年沒兵變,他就覺得這些士卒對於大明還算的上忠誠了。

  「軍屯沒起作用?」

  朱標也知道寧夏那個地方種地不容易。

  朱元璋對於軍屯這件事很重視的,他出身貧苦,自是切身知曉百姓缺衣少食的苦楚。

  所以等他參軍的時候,就深知軍餉是維繫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性,並且想方設法的籌集軍餉。

  在他當吳王的時候,吳良兩兄弟在江陰屯田,做到兵精將良,使得張士誠不敢貿然西犯。

  而康茂才在金陵等地屯田,除了能給軍餉之外,還剩餘七千石,得到了朱元璋的褒獎。

  建立大明之後,朱元璋迅速在新占領的省份進行屯田,為了對付北方的蒙古人,更是加強了北方屯田備邊的重點。

  同樣在收復四川、雲南等地之後,也進行大規模的屯田。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省份都能因為屯田而糧餉充足的,於是開中法出來了,用來補充軍餉。

  除此之外,朝廷對不夠的地方還會調撥錢糧。

  由開封漕運到陝西,再由陝西轉運到寧夏,以此充噹噹地駐軍的軍餉。

  因為軍屯和軍餉制度密切相關,由於軍屯的迅速發展和商屯、民運糧的補充,所以軍餉來源比較充裕。

  現在的大明幾乎實現了朱元璋「足兵足食」的構想。

  欠薪幾乎不可能存在,而且朱元璋還會尋機給駐守北方的士卒發放賞賜。

  當然了,當官的和普通士卒之間的「薪水」差距過大。

  而且也是朱元璋一廂情願的誇耀之詞。

  這些士卒除了要承擔戍守軍役之外,大多都是要從事艱苦勞動,一個月的月餉不過一石,勉強維持兩三口的生活。

  一旦有軍事行動,再另外給點糧食做費用。

  若是遇到天災人禍,或者人口較多的士卒家庭,生活便難以維持。

  「這麼說,如今的大明已經到了王布犁所言的地步,總兵等軍官手底下有大量的田地,許多人都變成了農奴,而不是大明的士卒。」

  朱標輕微頷首,他記得戚繼光這個人是靠著募兵來保證戰鬥力,獲得了張居正的支持。

  「所以現在的大明士卒都不是靠著屯田,而是給錢招募士卒,朝廷不給錢,他們就反了,同魏博牙兵並沒有什麼區別。」

  「不對勁。」朱元璋又搖頭道:「咱記得張居正執政十載,府庫錢財很多。

  朝廷不應該沒有錢財給士卒發餉,那就是本該發的餉錢沒有發到這些士卒的手上,讓他們給貪墨了。」

  朱標也認同的頷首,有嚴嵩那個大明最貪的權臣在,即使撥亂反正,邊疆地區也很難立即就扭轉過來。

  尤其是天高皇帝遠,更加容易不受控制。

  然後朱元璋父子兩個就瞧見了,張居正攢下的那些家底子用在哪裡了!

  朝廷派大兵來圍剿這伙叛軍,從府庫里拿了不少銀子。

  如此情況,直接給朱元璋整一個大無語。

  大筆銀子花出去用來平叛,伱們這群狗東西,早點拿一點點錢發軍餉啊!

  偏偏把事情搞大。

  「你娘的。」

  一向以寬厚示人的朱標更是直接罵娘了。

  在暴動的過程中,劉東暘和他的部下迫使總兵官張惟忠自殺。

  然後他宣布自己為總兵,讓哱承恩與另外一個人任他的左、右副職。

  哱拜在這一連串兵變事件中從來沒有接受任何頭銜,但他被朝廷確認為這次叛亂的幕後策劃人。

  一個小小的軍士哪有這麼大的膽子!

  尤其是他還敢殺巡撫,殺總兵。

  這背後能沒有暗含二心哱(bo)拜的支持嗎?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