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283不如遷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83章 283不如遷都

  朱元璋暗自讚嘆了一句。

  論這種商業上陰損玩意的動腦筋,他們還真沒有王布犁腦瓜子轉的快。

  「那就如此安排吧。」

  朱元璋對於削弱北元實力這件事是極為上心的。

  目前大明周遭稱得上對手的也就是這麼一個勢力了,老朱自是十分重視。

  若是他能夠一口氣平推過去,老朱也不會用王布犁這種七拐八拐的迂迴招式。

  奈何現在大明的實力,還是無法完全乾掉縮在塞外的蒙古人。

  朱元璋搞出一個虛假的帶路侯用來宣揚,其實內心深處是真的渴望能出現幾個帶路的。

  如此一來,總比大明將士出去溜達一圈,蒙古人立馬遠遁不跟你對戰,保存實力。

  反倒自家軍隊容易耗費許多軍費,甚至還有生病之類的,一無所獲強上許多。

  主要也是大明大軍,沒法長久的駐紮在塞外。

  更不用說什麼塞外去填充人口了。

  就算是填充人口,那也是從山陝之地遷徙到北平周遭去。

  那裡的人口才更加稀缺。

  哪有內地人口不夠,就先往外長城外遷徙的。

  一旦這麼做,那就全都成了蒙古人的奴隸,或者給他們提供一大批緊俏的生活物資了。

  鹽鐵茶布匹之類的物資,猛然跟就很少能夠製造出來,全都是緊俏貨物。

  「今日朕在國子監當中待著,許多人都對這批學子的北上抱有極大意見。」

  朱元璋瞧著胡惟庸:「胡相,你覺得該如何處理?」

  說實在的,國子監的學子們大多都是南方人,至於北方人簡直是少的可憐。

  畢竟老朱也不是所有人都要。

  至少讀書在當地稍微有些名聲的,才能被叫來南京吃皇糧有補貼的。

  胡惟庸當然知道反對的多是淮西集團的,那些浙東黨派之人,是捏著鼻子支持的。

  畢竟沒有了這條路,天子又不開科舉,察舉制幾乎被淮西集團壟斷。

  不少南人學子巴結淮西勛貴才有機會當官,宋濂等人毫無辦案。

  結果王布犁搞了這麼一出,雖然摒棄了他們最大的優勢,但總歸是有了做官的出路,沒有被胡惟庸這幫淮西集團給堵死嘍。

  所以浙東集團的人只能捏著鼻子認了,便是變相的支持王布犁的操作。

  但還有一件更讓他們不爽的事情,沒了科舉這個途徑,他們就無法成為這批學子的座師,將來的關係就會生硬許多。

  更不用說除了王布犁之外,還有不少人是被太子朱標給親自挑選上來的。

  這批人更是幹勁十足,他們尚且年輕,太子也年輕,但終究是儲君,未來太子要提拔,肯定是優先這批人吶。

  畢竟太子也算是他們的「座師」了。

  有了這層關係在,縱然是東南地主想要在朝中掌權,那也不是鐵板一塊。

  王布犁的這個招子,浙東集團的不想認也得忍,淮西集團的根本就不在乎。

  就算他們去北方歷練了,那又如何?

  將來能不能升官還得是他們淮西人說了算的。

  故而對於朱元璋的詢問,胡惟庸下意識的以為是對淮西集團的敲打,他故作認同的道:

  「陛下,臣也有所耳聞,那宋濂等人都想要重開科舉,對於駙馬挑選許多讀書種子前去北方歷練,頗為不滿。」

  這口鍋,胡惟庸直接給他們扔了過去。

  朱元璋也是頗為認同的頷首,經過科舉選出來的官吏,他實在是太失望了。

  現如今王布犁說的這個去北方歷練的法子,他總覺得是可以去試一試的,才會大力支持。

  至少王布犁他不屬於朝廷當中的任何黨派,尤其是經過觀察,朱元璋發現王布犁這個女婿不屑結黨。

  或者說是懶得結黨。

  「嗯。」朱元璋輕微頷首:「這幫人跟咱不是一條心的。」

  胡惟庸見目的達到了便也沒有多言語。

  王布犁也沒言語,他則是在想著,天底下有幾個人跟你一條心的啊?


  「胡惟庸,朕是有遷都的打算的。」

  胡惟庸有些詫異,難不成陛下又想要回鳳陽那個老地方?

  那有個屁啊!

  不對。

  胡惟庸立馬否定了這個打算,畢竟天子都派王布犁在南京城外去尋合適的陵寢,如何能遷都!

  「陛下,何出此言吶?」

  如今大明的首都還沒有確定,只不過默認南京就是京師了。

  朱元璋卻看向一旁的王布犁:「布犁,你覺得應不應該遷都?」

  「若是為了剿滅北元,南京確實不適合當做都城。」

  王布犁直接就給了老朱一個看似肯定的答案。

  因為他知道朱標是出去考察國都的地理位置,才會染病回來就掛了。

  這件事指定是老朱自己個規劃的。

  按照他想要搞點丞相制度就提前數年規劃,那整個遷都的事情,一直都在規劃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以前想要作為大明首都的鳳陽,被迫放棄了。

  那裡的皇宮成了大明最大的爛尾樓。

  胡惟庸也看向身側的王布犁,心想這種話題他都敢接茬!

  「哦?」朱元璋一邊看著奏章一邊道:「說說看。」

  他一直都想要遷都,否則也以後也不會讓兒子去親自督辦此事。

  但因為大明開國以來,事情過於繁雜,這件事就一直拖了再拖。

  待到朱標掛了之後,年歲已大的老朱就絕了這份心思。

  「歷朝歷代把帝國的首都定在南京是沒有前途的。」

  王布犁倒是沒什麼顧忌的,你敢問我就敢說。

  反正建政這玩意只是提出自己的設想,又不會真的這麼做。

  王布犁的一句話驚得老朱自己個都放下手中的奏章,然後盯著王布犁。

  這小子怎麼總想著要給朕整個大活啊!

  平時懶懶散散的,一問他事吧,他都給你往大了說。

  偏偏你聽完之後還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啊?」

  胡惟庸自覺失態,連忙往旁邊輕微扭動了一下身體,向天子表明我們倆真不是一夥的。

  倒是朱標連忙追問:「為何?」

  「簡單。」王布犁示意宦官把大明的地圖給展露出來,他拿著打磨光滑的小棍子指著北方:

  「整個地理環境表明了北方牧區擁有南方沒有的低成本產馬地,若是與農耕區穩定的生產力相互結合起來。

  那軍隊一下子就能變得強大起來,光靠南方士卒是很難抵擋的。」

  「可是襄陽城以及釣魚城全都阻擋強大的蒙古人數十年,連蒙古大汗蒙哥戰死,才給了忽必烈上位的機會。」

  朱標把這段史實給貼了出來。

  王布犁也並不否認,他只是詢問:「太子哥舉這段例子是想要證明什麼?」

  「南方士卒也是可以抵抗北方大軍的。」

  「我不否認,但是襄陽與釣魚二城能抵禦三十多年,能反攻回去光復舊土還於舊都嗎?」

  王布犁指了指四川的方向:「北方的漢人也會被那些遊牧民族裹挾,一同南下作戰,雙方之間的農耕差距會越來越小。

  即使遊牧民族不擅長攻城,可是他可以驅使手底下的漢人軍隊去攻城填線,那麼多的人口就硬剛你一個城池,伱的人口補充能有多少?

  你從南往北打,很難打得過北方人的。」

  「可是我爹他就是從南往北打的。」

  「可是遇到艱難的阻擊了?」

  「倒是沒有。」

  朱標輕微搖頭,大明軍隊北上的速度極快。

  那些隸屬於大元的蒙古底層人,自己個都喜迎王師的到來。

  更不用說北元皇帝以及貴族們更是不敢抵抗,直接放棄整個華北。

  王布犁指著南京的位置:「其實定都此處,還有一個極大的隱患,那就是萬一將來蒙古人再次強大起來,喪失華北等地。

  南人一定會拋棄北人的,當然了這裡的南人也僅限於東南沿海較為富裕的省份。


  西南等窮鄉僻壤的南人,這些地方的南人,可不會南人認為他們也配叫南人。」

  王布犁在東南沿海地區畫了一個圈子。

  朱元璋此時也站在王布犁旁邊,仔細的瞧著他畫的那個圈子。

  雖然王布犁不清楚歷史,但他也明白那些女真人定然會南下,大明也會有南明出現。

  大抵也會跟南宋一個樣子。

  臨安這個國都那可真就是偏安一隅,根本就沒有想要反攻北方的意思了。

  王布犁話里的意思沒有往外說,那就是經過宋元這麼一耽誤,南北分裂其實蠻大的。

  在元朝這些南人都當不得什麼大官,即使是南方這塊地界,也多是北人騎在他們的頭上。

  「宋朝之後,朕覺得歷任皇帝都會想明白一個道理,若是想要維護大一統的江山,燕雲十六州是萬萬不能丟棄的。」

  朱元璋瞧著地圖指著更北方道:

  「若是北方丟失,南方政權大多都想著劃江而治,非得打過去北方做什麼?

  那一望無際的平原,你能有多少匹戰馬同北方騎兵硬抗的!」

  王布犁瞥了朱元璋一眼,這個從底層上來的皇帝,對於一些事情想要瞞過他也很難。

  就算是老朱大力清除朝中的淮西集團以及浙東集團的勢力,可是在他臨死前兩年,南人就敢搞出來南北榜這種活來試探老朱。

  那個時候老朱的身體已然是要垮了,眼睛都失明了,不少政務都交給朱允炆去幹了。

  朱允炆身邊大多都是南人,他們怎麼可能會保證北人的利益?

  自從石敬瑭當了兒皇帝之後,北方脫離華夏統治幾乎近四百年了。

  憑什麼大明打過去,這塊地界就必須是我大明的疆土?

  反正我南人的老家又不在那塊地界,他們祖先還帶著蠻人下來欺負過我們。

  那邊蒙古人連年作亂,正好叫他們放放血,相互對抗折磨,豈不是更好?

  你看老朱要是沒有耳聾眼花,這些南人敢搞這檔子事不?

  他們就開始篤定老朱活不了幾個年頭了,搞事來了。

  「咱能順利北伐,也是取了個巧。」朱元璋哈哈大笑兩聲,看向王布犁的眼光頗為讚賞:

  「南人北治,也是一招好法子。」

  胡惟庸這才反應過來,原來王布犁選材的法子是有這種深意的。

  之前他都沒有往外說,更是沒有人能夠參透。

  而站在另一旁的朱標也是有些發懵,他爹與王布犁什麼時候溝通過這種內容了?

  「咱是覺得大明的國都應該往北方走一走。」

  朱元璋是不放心北方有一員手握重兵的大將駐守的,搞不好就會成為安祿山。

  就算是放藩王,也是多放幾個,避免一家獨大,反攻中央成功篡位。

  但朱棣反攻成功,本就在朱元璋的預計當中。

  反正不管怎麼內亂,都得是咱老朱家的子孫。

  「陛下,話雖如此,但是如今整個大明的重心可都在江南,若是著手遷都,對於江南地區的掌控力就變弱了。」

  胡惟庸從目前的實際出發:「元朝到了末期就無法對東南收上稅來,我大明離得遠了,就能避免此事嗎?」

  王布犁意外的瞥了胡惟庸一眼,不得不說老胡是有點眼光的。

  大明中後期對於江南地主們就收不上稅了,更不用說後期更需要銀子的時候。

  或者說也就是手裡有刀子的朱元璋、朱棣父子能夠收上稅來。

  宣德就已經開始拖欠了,待到瓦剌留學生事件後,就更沒有什麼皇帝能夠抑制住江南地主們的土地瘋狂兼併了。

  也就是女真人帶著刀子來了之後,殺的人頭滾滾,又能在江南順利收上稅來了。

  或者說江南的地主們,大抵是只認刀子不認人!

  雍正一死,官紳一體納糧也就結束了。

  清廷沒了威懾力,江南地主們依舊是我行我素,該不交稅就不交稅。

  「嗯。」

  朱元璋輕微頷首,如今大明的各種賦稅都是嚴重偏向於江南地區。


  否則老朱也不會各種想法子從這幫人身上薅羊毛。

  大明沒有其餘的經濟依賴。

  除了江南,其餘各地光是種地的收成,百姓自己果腹都勉勉強強。

  大明目前的方針就是死命的吸江南地區的血,才能維持更好的運轉。

  再加上老朱本就是忽悠那批江南地主們上了他的賊船,如今全被他騙了,誰心裡沒有怨氣?

  只不過這股子怨氣在老朱時期沒有完全爆發出來。

  或者說不敢爆發,只能期盼著老朱能夠早點累死,較為仁慈的太子朱標上位。

  胡惟庸很快就把針對人群又給拐到江南士人頭上去了。

  總之這群人是不得不防,必須得給他們整的沒脾氣了,最好讓他們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王布犁也聽出來胡惟庸的畫外音了,願不得老朱要提拔胡惟庸,甚至還給他獨相的機會。

  目前而言,不僅僅是要廢除丞相制度,更是要摟草打兔子,對付江南那批人。

  「哎。」

  朱元璋長長的嘆了口氣:「就江南這幫人,他們不是真心忠於咱的啊,對於此事咱很是頭疼。

  就算是對北方學子們多加降低錄取標準,可還是比不過南方的士人。

  他們盤根錯節的連在一塊,這麼多年下去,早就不是咱能夠輕易撼動的了。」

  這話在場的三人都沒有言語。

  畢竟明面上的四個人可都是淮西集團這個小圈子的。

  大家才是自己人,其餘的都是外人。

  可光是「自己人」這一方面,胡惟庸與王布犁二人都有各自的見解。

  誰能跟皇帝是真正的自己人吶?

  「得想個法子。」

  朱元璋又提了一個話茬,這次王布犁沒有接過來,他知道老朱是要掀起大案牽連一大批人的。

  這個點就是胡惟庸。

  胡惟庸瞥了王布犁一眼,見他像是思考的樣子,隨即開口:

  「陛下,如今天下事情越發繁多,臣一人難以招架之力,右相一職一直空缺,還望陛下能夠儘早找出人選。」

  這件事胡惟庸也不願意自己出頭。

  出主意是出主意,但是要做事的話,還得有人頂在前頭。

  朱元璋稍微想了想:「汪廣洋在廣東聽聞病了,看來是不適合那邊的氣候,且叫他回來擔任右丞相吧。」

  老朱其實對於汪廣洋是非常滿意的,一直都把他比作是自己的張良、孔明。

  奈何就是不善於在官場上廝混,上書告了胡惟庸一次沒被准許,自己就先害怕了。

  老朱就只能讓他離開朝廷中央去好好思考一二,畢竟相比於胡惟庸,朕還是更加信任你的。

  只不過朕有個很深的謀劃,不足為外人道,你且先受點委屈吧。

  待到將來朕會補償你的。

  可顯然因為老朱偏袒胡惟庸過份,導致汪廣洋已經心灰意冷,再也沒有什麼進取心了。

  現在朱元璋把他調回來,就是一個想要繼續重用他的信號。

  胡惟庸沒成想天子依舊會把汪廣洋給調在這個位置上來,他本以為是王布犁的位置。

  所以才會在王布犁面前給他推波助瀾一把。

  這個汪廣洋也不是一個好對付的,看來今後還需再敲打敲打他。

  「胡惟庸。」朱元璋又喊了一聲:

  「朕把幫手給你找來了,汪廣洋善於處理繁難事務,且屢獻忠策,你們兩個聯手把朕提出的問題給解決嘍。」

  「陛下,汪廣洋確實不是常人。」胡惟庸頓了頓又開口:

  「可是那些江南士人也不是能被輕易抓住過錯的,無法懲治他們。」

  「哎,別說什麼懲治。」朱元璋揮揮手:「咱是想要讓他們離開故土,多往北方安家立業去。

  就江南這塊狹小的地方,有太多的人口了,反倒是遼闊的北方,數十里都不一定能見得到人煙,這如何能行?」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