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大旱(6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03章 大旱(6k)

  荀彧離開的時候是尚書左丞,回來的時候已經和陳群一起成為了尚書台的一曹尚書。

  尚書郎在尚書台三年就可以稱侍郎,算是資深,而今年已經是荀彧和陳群在尚書台的第五年了。

  雖以他們的年紀相對年輕些,但過去兩人在尚書台展現出的能力是得到公認的,他倆升為尚書,尚書台中並無多少怨言……

  好吧,還是有的。

  孔伷便覺得他上他也行。

  雖然比兩人入尚書台的時間晚了數月,但孔伷自覺自己起碼應該和荀彧一樣升為尚書吧!

  可惜,天不遂人願。

  孔伷雖有怨氣,但與荀彧共事,對荀彧的才幹還是了解的,怨氣中還藏了幾分他不得不承認的服氣。

  不過,孔伷很有信心,要是再有尚書空缺,必會是他!

  同樣感慨天不遂人願的還有劉辯。

  劉辯估計大約是受去歲右扶風大雨的影響,今年年初的春雨仍然不是很豐盈。

  這讓劉辯心中有了些遲疑,原本劉辯謀劃著名在今年對稅制動一動手腳,可眼下北方各個州郡,東起青州西至涼州,皆有春雨延遲和減少的文書傳至雒陽,如此大規模的動靜,讓劉辯心中再度有了不詳的預感。

  一年澇一年旱……

  雖然劉辯不想承認,但這種最差的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很大。

  劉辯第一時間想到了幽州,若遇旱災,需節約存糧,則不可再按照計劃出塞作戰了。

  然而消息一來一回,已然來不及了。

  初春時節,漢軍出塞。

  解除了嫌隙的關羽和呂布、因公正武勇而得到烏桓人擁戴的趙雲、還有在邊地多年的丁原……

  在劉虞的經營下各類物資儲備了數年的幽州,還有提前從冀州調過去的谷糧。

  沒有後顧之憂、沒有上官掣肘、也沒有同僚拖後腿……

  當劉辯派出去的使者的謁者僕射陳琳抵達幽州邊塞時,入眼望去,正是得勝歸來的漢軍。

  陳琳見一個兵卒正趕著由兩匹馬拉的一輛車,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他詢問後才知,此兵卒出塞時拉車的馬雖然已經永遠留在了在塞外,但卻另外得了兩匹作為戰利品,是以才這般開心。

  很快,聽聞有天使到來的高順來到了此地,確認了陳琳的身份後,忙不迭地引著陳琳去見呂布。

  呂布則將他心中的疑問——「天使為何在此?」脫口而出。

  讓高順差點忍不住扶額嘆息:這是一個領軍在外的都尉該問天使的問題嗎?

  對於呂布的問題,早就得了天子囑託的陳琳回答地很靈活:「陛下知曉我大漢驍騎此戰必勝,是以提前遣我來慰勞眾將士!」

  而在雒陽的劉辯,所得到回答,乃是一份份捷報。

  在去年被發現反覆之舉的柯比能成為了幽州大軍攻打的主目標,部眾離散,柯比能疑似沒於戰陣之中,不知所終。聞訊前來為柯比能助陣的東部鮮卑素利部和彌加部、中部鮮卑扶韓羅部,此三部鮮卑大軍,並未來得及支援柯比能部。

  而受柯比能部影響,這三部大軍剛一到戰場就失了軍心,被漢軍擊破,三部部眾皆向北逃遁。

  ……

  大勝本是喜事,但這次,心有憂慮,劉辯第一次覺得捷報有些不好聽。除了捷報之外,劉辯不得不更去注意捷報背後花費掉的大量谷糧。

  牛馬尚能靠繳獲補充,但谷糧卻不行了。

  雖然除了牛馬外,繳獲最多的是羊,可在羊和馬之下,數量最多的卻是鮮卑俘虜。

  但該有的賞賜還是不能落下。

  劉辯絕不願因為自己的擔憂而傷了功臣之心。

  ……

  三月,降雨量仍是不多。

  劉辯遂下公文,令北方的諸多郡國及時上報降雨情況。

  然至四月,多地竟乾脆滴雨未落。

  諸多河流水位下降。

  已經開始在各地推廣的灌水翻車也只能保證一小部分麥地的產量,而翻車更加劇了河流水位的下降,惡性循環。


  而四五月份,正是對小麥結穗最關鍵的灌漿期,若此時缺水,就算之後長出了麥粒也是空殼。

  百姓們雖不懂什麼叫灌漿期,卻也都知道這個時候麥田是絕不能幹的。

  劉辯身處皇宮之中,便已經聽聞河南尹治下有村子之間為了爭奪溝渠里的水而械鬥,此等惡劣現象,絕非孤例。

  治下出了這等破壞形象的事,袁術因此大怒,可他再憤怒,面對由於天災引發的亂象,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他只能採取閻象的建議,繼續加速推廣製造翻車。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也顧不得翻車會造成的其他後果,先保住去年入冬前種下的小麥才是關鍵。

  而這,也是北方一眾官吏們的共識。

  劉辯在權衡之後,也不得不承認,在多地不知道下一場雨什麼時候會到來的情況下,儘量去保冬小麥的產量是最佳的做法。

  只是以如今的生產力,哪怕有翻車,又能保住多少呢?

  五月中旬,三輔自四月起仍滴雨未落,劉辯接到奏報,長安一些淺層的水井竟然乾涸了。

  按理說,去年右扶風下了這麼多天雨,沉積下去的地下水應該不少才是,京兆毗鄰右扶風,還在右扶風的下游,為何水井會這麼輕易地乾涸呢?

  然後他忽然想到了答案——地震,是右扶風大雨後的兩次京兆地震……

  然而劉辯雖然想明白了原因,可他依然解決不了問題。

  不止是他,滿朝諸公,皆如劉辯一般,眼睜睜地看著乾旱的來臨而無能為力。

  祭天嗎?安慰劑罷了。

  眼下雖然小麥的收成必定銳減,甚至多地小麥產量能夠得十之一二,那就是得天之幸了。

  就算待到九月緩解,等到下次小麥收穫也得是次年五月了,最早也得是次年四月才能收穫芥菜、冬葵、蕪菁等。

  近一年的糧食供給,而受災的地方又遍及北方,朝廷儲備的糧食必然不足。

  對於沒有存糧果腹的百姓,劉辯只想到了一個曾經的主意。

  南下!

  只是如今南方雖較以前宜居些,可那些靠近長江的地界大多都已經被開發過了,若要安置人口,只能再往南去。

  劉辯還記得曾經的教訓。

  當初七郡國大水,原本計劃在荊南四郡安置五萬戶災民,但最終只有兩萬戶願意前往。即便在整個過程中有時任太尉的馬日磾親自統籌,也有華佗和張仲景兩位名醫一路相隨,幫助災民們排憂解難,可最後仍有數千人沒能等到在荊南安居樂業的那一天。

  馬日磾最近很忙。

  這還是他卸任太尉以來頭一次這麼忙碌。

  可雖然身體乏累,馬日磾卻仍咬著牙繼續伏案書寫。

  他要總結當初他帶著兩萬戶災民前往荊南四郡的經驗教訓,事涉可能出現的會以百萬計的災民,不敢有絲毫懈怠。

  馬日磾寧願在他完成之後來一場大雨,將他的辛苦化作無用功。

  可直到他完成此事,他渴求的大雨仍未到來。

  山陽郡,本郡監察從事諸葛玄面對突如其來的騎士有些無措。

  「君之意,乃是要我現在就隨君前往雒陽?」

  「正是!事不宜遲!從事儘快遣人通告上官及家人,今日便出發!」

  於此同時,天下各處,如諸葛玄這般曾經參與過荊南四郡受災百姓安置的官吏都受到了徵召。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