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清理私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54章 清理私兵

  兗州。✌😳 ➅➈ѕ𝓱𝔲乂.𝔠𝓞𝐦 ☟🐠

  太尉皇甫嵩擊鼓聚將,未久,將校們便齊聚軍帳之中。

  皇甫嵩身披甲冑,神情嚴肅地捧著載有詔書的竹簡,麾下將校見狀全都凜然。現下隨著竹紙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竹簡出現的場合越來越少。而能被皇甫嵩捧在手中,大概只有一個答案——詔書。

  皇甫嵩並未第一時間宣布詔書的內容,而是先介紹道:「兗州大族不敬,私藏甲冑、暗蓄私兵。陛下仁慈,給予了他們改過更正的機會,數月之間,兗州私兵散去大半。然仍有少數頑固不化者,不思感念天恩,意圖借用賓客、佃戶之名藏私兵如舊。」

  「如此惡行,枉顧天恩,我等受陛下信重,託付重任,豈能坐視?」

  劉備當先說道:「此等惡賊,願為陛下誅之。」

  眾將校齊聲附和。

  皇甫嵩點了點頭,攤開詔書,宣布道:「陛下有詔,兗州諸郡國,以私兵暗圖拒守縣鄉者,破塢堡而取其眾。不戰而降者,只論賊首之罪,頑固反抗者,殺無赦!」

  麾下將校齊齊應諾,在皇甫嵩處接到各自的任務,而皇甫嵩早早做了準備,一部分兵將早已被他放置在兗州各郡國。

  將校們點齊兵將,帶上部分輜重,以及由皇甫嵩簽署的記有詔書內容並要求各郡縣供給軍隊糧草的公文,先後出發。

  劉備這大半年來,雖時而能在軍營之中受皇甫嵩調教,但終究是窩在軍營之中。

  眼下的他並未經歷過歷史上的屢戰屢敗,乍一率兵出軍營,只覺得天高任鳥飛。尤其是他前陣子接到雒陽來信,知道張飛已經重新被拜為軍假司馬。雖然之後張飛還要再回到涼州戍守,二人今年只怕難以碰面,但這確確實實了了劉備的一樁心事。劉備相信,即便數年未見,他們之間的情誼也不會損傷分毫。

  行軍路上,劉備保持著他以前同士卒們同吃同住的優良作風。

  兗州與雒陽一般,現下已多種小麥,如今這時節,民間能種小麥的下田和中田都已經種上了,百姓們正在為畝產最高的上田耕種進行最後準備。

  劉備約束著麾下士卒的軍紀,不使他們打擾到百姓。可即便如此,軍隊過境,時常會引發百姓的驚恐反應。

  劉備無奈,每次只能帶著軍隊快速走過百姓聚集的村落,也唯有他們離開了,百姓們才會鬆一口氣。

  相較於行軍時的種種,攻破大族豪強們的塢堡對劉備而言反倒是小事一樁。有著在青州剿匪時留下的寶貴經驗,簡直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

  但攻下之後,卻沒那麼簡單了。

  「校尉,此塢堡已經平定,賊首已經伏誅,剩下的賊眾皆已投降,不知該如何處置,真的要……」匯報的軍候欲言欲止。

  這是劉備攻破的第一個塢堡,遭受到了激烈反抗。

  劉備當然知道軍候在糾結什麼,投降的賊眾他盡收眼底,哪裡需要別人提醒?他咬了咬牙,低沉的聲音仿佛從牙縫裡擠出來一般:「反抗者,殺無赦!這是軍令!」

  「是!」

  原本安靜下來的塢堡再度傳出了慘叫聲,另一處被看管起來的婦孺們戰戰兢兢,聽到聲音更是驚懼,孩童們感受到大人的心情,啼哭不止。

  不多時,他們見到一位將軍模樣的人在士卒們的簇擁下而來,部分人甲冑之上還帶著些血跡。

  一些小兒見狀直接被嚇得停止了啼哭。

  劉備在心中哀嘆,沒想到他還有這麼一天。但明面上,他牢記著自己的職責,對著婦孺們宣布道:「稍後會有官吏對爾等登記造冊,若有家人可投奔者,會發給爾等些錢財以作路費,若願自力更生者,本郡會發給田畝,允爾等耕種……」

  劉備安排好婦孺們的去處,望著東方,那裡是他的下一個目標。

  他並不擔心攻不下來,只希望此處的人頭能給旁人以警醒,讓他少做殺孽。

  歷史上,曹操占領袁氏的基本盤汝南郡時,袁氏的門生賓客在汝南諸縣,擁兵拒守。時滿寵為太守,招了五百兵,率領他們攻下二十餘座塢堡,又誘殺了十餘未降的賊首,汝南遂平。

  滿寵靠著自己招募的兵尚且能做到,而眼前坐鎮兗州的則是漢室、乃至於放眼全世界都稱得上最精銳的軍隊,應對起來,完全不成問題。

  大族豪強的綜合實力固然強大,但其成也宗族、敗也宗族,缺乏有效統籌,不同宗族之間的聯合互信絕非是能靠著聯姻這樣的簡單手段就能完成的。


  山陽郡高平縣西城鄉。

  張儉就住在這裡。

  昔日孟母三遷,為孟子尋找良好的教育環境,而張儉的鄰居們不用搬遷,便有賢人作伴,時不時的還能看個熱鬧。

  「又來一輛車,你看後面跟著的好些僕從,比俺們穿的都好,看來又是來自哪個大族的。」

  「這倒是不假,不過現在這陣仗,還是比不上年初那會兒。那會兒你不在家,真是可惜了……你別看現在車駕只停滿了張公的門口,年初那會,路都被堵得實實的,馬車進來了就別想出去了……那景象,比現在熱鬧多了……」

  鄉人們看著熱鬧,但張儉家中的氣氛遠沒有外面看熱鬧的鄉人閒談那麼輕鬆。

  「張公,山陽郡危矣,請張公出山救一救郡中父老啊!」

  「皇甫嵩倒行逆施,家鄉父老死於其手者數不勝數!張公,現下整個兗州整體事急,山陽郡亦不能獨存。只要張公願意挺身而出,振臂一呼,兗州各郡國之人必能拋開籍貫的偏見,聯合在一起。」

  「唯有萬眾一心,方能度過如今的磨難啊!其他各州見了兗州的情形,一定不會坐視的……」

  面對多次「苦口婆心」的勸說,張儉始終不為所動。

  終於,有人憋不住發難了——

  「昔日張公有難,顛沛假命,天下聞張公至者,皆破家相容。未曾想今日天下有難,張公卻只顧惜自身。」

  「吾身死無懼,只在九泉之下,定要向如家父一般在當初為張公而死的賢人們,說一聲張公有負賢良!」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