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鴻都門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21章 鴻都門學

  前漢時太常與少府都有太醫令,屬太常者為百官治病,屬少府者為宮廷治病。🐚🐠  ☞🐧但光武時對各類官職重新增省,太醫令便只剩下隸屬於少府的了。

  這時候屬太醫們的職責就不僅僅局限於宮廷了。

  在早些年各處大疫頻發之時,朝廷常會派使者巡行致醫藥,其中就有太醫們的身影。

  將太醫分部開展到郡國乃至於縣鄉,絕非一日之功,並且培養一個合格的醫者也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

  華佗面臨的問題在於如何讓有條件的人學醫。

  都不用與人商量,劉辯想到的最簡單的方案,是給學醫者創造條件。

  民間有的是想要改變命運卻沒條件的,只要劉辯願意付出錢糧師資,有的是人願意干。

  盧植稱不上意外,早在曲轅犁和印刷術出現的時候,劉辯就向他透露了這方面想法。只是過去一直寄希望於民間,而今希望朝廷接手罷了。

  但於此同時,盧植的臉上露出了一道淺淺的輕笑。他當初跟隨馬融學習時,就因為覺得辭賦無用,從來不做辭賦。

  這是一個諂媚小人,卻也是個聰明人。

  劉辯想了想,決定先將如何增加醫學生這個難題拋給他的外置大腦尚書台,集思廣益。

  這點眼光樂松還是有的,且眼看著再不說話鴻都門學都要沒了,他這個祭酒不得不說:「陛下,臣以為太常公所言謬矣。」

  見到蔡邕這麼牴觸樂松,劉辯說道:「蔡師勿急,鴻都門學設立至今,已經十多年了,日漸沒落。今日,朕之意乃是要定下鴻都門學日後將何去何從。」

  對於鴻都門學的改建,劉辯於次日共同召見了盧植、蔡邕及鴻都門學的祭酒樂松。

  「好了!」

  劉辯雖然沒有大喝一聲,也沒有跺腳,但這句宛如有魔力的話語一出,剛想繼續反駁的蔡邕也暫時閉上了嘴。

  樂松臉色一白,皇帝這話相當於從根本上否定了以前的鴻都門學。

  樂松知道蔡邕的身份,他不知道劉辯對他的態度如何,聞言都不敢第一時間為自己辯駁,臉色蒼白的伏跪在殿中。

  就算是在場最保守的蔡邕,也沒有迂腐到認為改良耕種方式和改進紡織技術是壞事,更別說已經逐漸發揮作用的竹紙和印刷術了。

  還是要以經學為本。

  並未反對劉辯的決定。

  並且大可以規定接受這些錢糧和教育的人在學成之後必須從醫,在當下,沒有違約的空間。

  但從樂松能借著華佗給劉辯反向畫餅能看出他不是毫無是處,實際上,他也是最早發現張角及其信徒異狀的那批人之一,只是他的上書和其他人一樣,都被當時沉迷於「國泰民安」的先帝給忽視了,後來樂松還因先見之名獲得了賞賜。

  「且鴻都門學最善辭賦,非是小道,有振奮人心之效!請陛下明察。」

  他是書法大家、音律大家,但也正因為如此,對此道了解夠深,所以蔡邕不覺得靠這些能讓人有資格做治民之官。

  可這又拉長了培養的時間。

  他只提醒道:「陛下,機巧並非大道,可以取用,卻不可過於倚重。」

  蔡邕一聽,也不繼續彈劾樂鬆了,又諫言道:「昔日以鴻都門學諸生為官,然彼輩卻無勝任之德行,以致於吏治敗壞,百姓受累。今既不以鴻都門學取士,當罷之,用以節流。」

  因為這些過往,當盧植與蔡邕看到樂松入雲台殿時,盧植皺了皺眉頭,而蔡邕則乾脆起身向劉辯諫言道:「陛下,樂松小人也!其依憑世戚,附托權豪,阿諛奉承,其害甚於郭開、後勝,臣昧死以請陛下遠離此人!」

  聽到蔡邕這麼毫不留情的說話,樂松經過最開始的緊張也反應了過來,天子開始沒有將他治罪,便是允許他說話。

  但樂松還沒來得及高興,又聽劉辯說道:「然工筆辭賦之道或可陶冶情操,卻於治國無益。」

  「鴻都門學在協助華元化與張仲景編書一事上做的很好,太學也的確不適合二人。」劉辯總結道。

  樂松很清楚破局的關鍵是什麼,沒看怒視著他的蔡邕,直言道:「鴻都門學自華佗、張機入內以來,一直全力編撰醫書、培養良醫,此乃利民之舉。過去數年,華元化曾治癒前司徒羊公、安東將軍荀公等公卿,張仲景與弟子至今仍在為後將軍朱公在交趾部的大軍免除疫病……」


  樂松的名聲很差,他出身低微,以工筆與言辭自鴻都門學起家,他是先帝勞民傷財地修西園的支持者。

  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後,劉辯又道:「近年來西園的產出諸公也是知曉的,無論是曲轅犁還是造紙印刷術,都是利國利民的發明。但只靠西園產出有限,民間亦未聽聞有什麼類似的發明……朕想著,或許可以用鴻都門學,招攬賢才,窮盡物理,或如曲轅犁助耕,或改良紡機助產。諸公以為如何?」

  女兒和劉辯的關係不錯,蔡邕就算再沒有情商,不知道什麼叫「卸甲」,可他也知道這時候該給劉辯留點面子。

  樂松不怕得罪蔡邕,應道:「這倒是未必,二人若在太學,只怕要受盡冷眼!」

  蔡邕此去地方,發現地方的私學與他記憶中相比更加昌盛。像潁川這等學風昌盛的地方,私學的學生們使用的經書大都是印刷出來的,採用官方版本的印刷本比起常有謬誤的手抄本,該怎麼選是毫無疑問的。

  蔡邕和盧植一樣也很滿意劉辯的回答。

  至於鴻都門學聞名的書法,樂松就沒提了,在這方面,蔡邕是大家。

  蔡邕自不會被樂松辯住,諷刺道:「此乃華佗、張機之功也。此二人便是放在別處,也能有今日之功。」

  劉辯從善如流:「蔡師所言甚是!」

  「朕今日想了些名目,可在鴻都門學暫設——一曰農,朕聽聞,同是稻麥,種不同,地不同,則畝產不同。早年糧種皆有官府供給,而今雖不同,卻可嘗試著繁育高產之種。」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