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駕崩與新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9章 駕崩與新君

  忽然,皇帝提到了痛哭不已的張讓和趙忠:「辯兒,朕知曉他二人在私底下貪了許多錢,但是啊,朕當年最難的時候是他們陪著朕的……」

  張讓和趙忠沒想到皇帝在這種時候都念著他們的好,哽咽著不停地叩首。🐝👤 ❻❾Şн𝓊χ.匚σ𝓂 🎉🐟

  「父皇放心,孩兒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

  沒多久,原本就在雲台殿的盧植何苗馬日磾,在台閣區的御史中丞韓馥等,還有驃騎將軍董重都來到了嘉德殿。

  皇帝在搬到嘉德殿後,偶爾也會宣召大臣相見,似盧植,上次見皇帝還是五六日前,他見到皇帝如今的狀況不免悲從中來。

  拋開早些年不談,最近幾年的靈帝起碼稱得上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

  皇帝囑託他們好好輔佐太子。

  做完這一切,皇帝的精氣神仿佛一下子泄掉了。

  劉辯帶著劉協和劉壽守在塌邊。

  皇帝看著一家人整整齊齊,眼中不知不覺流下了淚水,

  劉辯顧不上擦乾臉上的眼淚,正要伸手,董太后已經先一步拭去了皇帝的淚水。

  他再次說道:「孩兒一定會照顧好祖母他們的……」

  這時,皇帝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

  中平六年十二月戊戌,帝崩於南宮嘉德殿,年三十四。

  皇帝終究還是沒能熬過這個冬天。

  在大臣們的見證下,張讓宣讀皇帝的遺詔,令太子即皇帝位,以盧植為太傅,錄尚書事,大將軍何苗、太尉馬日磾錄尚書事如舊。

  趙忠取出旁邊的錦盒,將那枚由和氏璧雕琢而出的玉璽系在了劉辯的腰間,然後才解下劉辯身側的太子金璽。

  而後趙忠又向劉辯奉上天子六璽。

  太傅盧植拜請,宣召京中六百石以上官員至朝堂,宣讀遺詔,拜見新君。

  這是應該做的事。

  按照流程,劉辯在接受這次拜見後就要為先帝守孝。

  天子以日代月,不用為先帝守滿三年二十七個月的孝,這也就意味著劉辯要守孝二十七日。

  並在守孝之後正式登基。

  國不可一日無主,所以在此之前,劉辯需要接受君臣的拜見。

  並且在此次拜見中,許多事都要先行定下。

  在守孝期間,為了表達孝心,這二十七日劉辯顯然是不適合在靈前處理政務的。

  董太后要尊為太皇太后,何皇后要尊為皇太后。守孝之時還需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為劉辯觀政,有孝道在,這是避免不了的。

  好在如今的朝局算是穩定,有盧植作為太傅執掌尚書台,再讓何苗與他互通有無,劉辯覺得應當出不了什麼問題。

  在等待百官拜見的時間,劉辯也沒有閒著,在他的命令下,雒陽周邊都戒嚴了起來。

  雒陽內外的各部中央軍回營待命,未得詔令不得出營,西園校尉部繼續留守城外。

  侍御史與執金吾所屬巡查城內。

  虎賁中郎將朱儁率虎賁郎協守皇宮,關羽所部繼續著雒陽內外的巡查。

  在尚書台掌握在手的當下,足以保證雒陽內部的安穩。

  除非有人敢矯詔造反。

  在保證宦官忠心的前提下,皇宮內部是安全的。

  只有一個羽林中郎將桓典,雖政治傾向較為中立,卻與袁氏有些關係,劉辯計劃先將桓典遷為侍中,用關羽來代替他。

  此外,劉辯在守孝之前還要定下兩件事情,一是皇帝的諡號,二是不准大赦天下。

  諡號自不必說,早定比晚定好。

  為此,他需要同三位錄尚書事達成一致。

  當劉辯對三人說出了「孝憲皇帝」之後。

  何苗沒有多說,毫不猶豫地表示認可。盧植只猶豫了一下,便也爽快的同意了。

  馬日磾本想說些什麼,話才出口卻立馬被盧植打斷了,他這才注意到新君紅著眼眶,直直地看著他。

  「臣並無異議。」

  達成一致之後,劉辯向三人拱手一拜。


  大赦天下的事就好談了,就算是堅持仁政的馬日磾,也知道刑罰的重要性。所謂賞罰皆出於上,新君不願意大赦天下,他更不會堅持了。

  ……

  當日,劉辯身著龍袍,頭戴天子冠,坐在最高的座位之上,在朝堂接受百官拜見。

  在完成了拜見新君,尊太皇太后和太后的流程後,大將軍何苗立馬提出了皇帝的諡號。

  然後不出意外地受到了反對。

  甚至在劉辯開口之前。

  劉辯定睛望去,知道了這隻出頭鳥的名字——侍御史孔融。

  孔融的哥哥因為庇護張儉而死,劉辯不知道孔融反對是不是出於此項原因,但他不允許此等情況出現。

  不過孔融反對的理由倒也站得住腳——「大行天子諡號豈可由大將軍一人而定!」

  於是乎劉辯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朕以為大將軍所言甚善,諸卿以為如何?」

  說罷,他看向百官,在這站隊的時刻,群臣會作何選擇呢?

  「臣,董卓附議,大行天子承天景命,平息災禍,如今四海靖平,全賴大行天子之德!」

  在董卓說話之後,最急的當初司空樊陵了,明明他該是第一個的!在董卓之後立馬贊同何苗的提議。

  但僅僅只是同意此諡號樊陵已經覺得不能體現他的價值了,補充道:「大行天子文成武德,當為大行天子立廟祭祀。」

  光武皇帝之後,皇帝的廟號不像之前那麼嚴格了。漢安帝都能成為恭宗,雖說以一己之力將恭這個美諡變成了平諡。劉辯覺得自己也可以幫著自家父皇解鎖這一成就。

  而且該說不說,這兩年在他的幫助下,國家已經有了向好的趨勢,這些功績肯定也要算在憲帝的功勞簿上。

  經過樊陵這一打岔,議題忽然從諡號為憲變成了該不該立廟號,該以何字為廟號。

  都立廟祭祀了,廟號當然沒有差的,頂多出現「恭」的情況。

  而對於「孝憲皇帝」,在劉辯開口之後,即便是孔融也沒有再反對了,倒讓劉辯覺得少了點什麼。

  準備的小本子用不到了。

  最終,在爭議之下,憲帝的廟號被定為了「平」。

  這都不是重點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此廟號是由太常袁隗提出的。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