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交流
第145章 交流
所謂望門投止思張儉,黨錮之禍時張儉逃亡,那些願意收留張儉的人家為此家破人亡,難道只是為了揚名嗎?
道德的存在也是實打實的。
這也是劉辯想要維護的東西。
人治的時代,人的道德水平至關重要。
當然,劉辯絕不會只相信道德,符合時代的合理制度才是真正的保障。
他不希望陷入類似於派人監察監察監察的人的循環中。
劉辯對於關羽帶出來的部曲寄予厚望。
提完豪族,關羽又提起了太學生的問題。
他首先提起的就是在河陽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陳容和毛方。
劉辯對陳容也有印象,和崔琰一般,都是響應他號召的進步青年。
他知曉了毛方遇到的問題。
技術進步當然是沒錯的,放到後世,由此帶來的問題可以由國家調控。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就是國家應該做的事。
但問題是在漢室,官府在這個過程中只扮演著無情的反派。
或者說百姓已經習慣通過血脈組成的宗族抱團取暖,而官府,在某種程度上是他們避之不及的吸血鬼。
對劉辯來說,只要改革稅制,將人頭上的算賦轉移到田畝上,這事便不難解決。
但兩漢接近四百年的稅制,哪有這麼好改!
作此改革,與重新度田無異,必須要做好天下皆反的準備。
可劉辯還沒有做好準備。
關中和涼州的屯田才開始沒多久,涼州方向要面對叛軍,關中三輔起碼要等到明年五月份才能收穫大批夏糧,只有實打實到手的收成才能讓參與屯田羌人和匈奴人歸心。
三河的吏治也還在整頓之中。
荀彧所提出的「坐鎮司隸,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如今還尚未完成,尤其是關中,只要能保持安全,三輔之地還有極大的發展潛力,能容下更多人口。
在不更改稅制、基層治理也難以如臂使指的前提下,劉辯也沒什麼好辦法。
他對關羽說:「皇甫公正於三輔之地主導羌人匈奴屯田,使其歸於治理,涼州的羌人也被擋在了隴西郡之西。現在的京兆尹與右扶風,可使百姓前往屯田。」
劉辯如今所能做的,只能是為失去土地的百姓進入關中參與屯田大開方便之門。
但能有多少百姓願意背井離鄉?是否又會和七郡國大水時的情形一樣?劉辯不能保證。
關羽一路上都沒想出什麼好辦法。
幫工很慘,但他們好歹還有些田產,那些已經破產的佃戶更慘……
需要幫助的百姓很多,但朝廷卻沒有這個能力。
關羽繼續說:「此事或可交託給陳容毛方此類太學生。殿下,臣此次回雒陽,特意從鄉間走,所見太學生為鄉官者雖有忠於職守者,卻也不乏虛浮於事之人。」
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劉辯當然明白,這是他早有預料之事。
由奢入儉難,甚至於,現在讓劉辯自己拒絕邊上負責服侍他的內侍,凡是親力親為,他也不太願意。
「可有危害一方之人?」劉辯問道。
「未曾發現。」
劉辯點了點頭,至少在這點上太學生們沒讓人失望:「既如此,便不急著插手,官吏的歲考也快要到了,到時處置不遲。」
之後,關羽又向劉辯推薦了一直陪著他的部河內從事馬穎。
「馬穎為經年老吏,深知地方事務。」
長時間接觸下來,關羽早就明白張溫派來協助他的馬穎的能耐,其在張溫口中是經過了不少美化的。
但即便如此,馬穎經年小吏的經驗也給了他不少幫助,而且馬穎也沒有偷奸耍滑,是以他毫不猶豫地向太子舉薦了了解地方的馬穎。
劉辯自無不應之理。
末了,關羽忍不住問道:「而今車騎將軍升為大將軍,我等原車騎將軍麾下又該何去何從?」
劉辯問道:「可有人短了錢糧供應?」
關羽搖頭:「未曾有人敢做此事。」
「那就暫且維持現狀吧!」劉辯想了想,說道,「我聽說原大將軍的東曹屬伍孚性情耿直,勇壯好義,雲長可將其召到身邊,觀察一二,看其是否可以委以重任。」
關羽並不懷疑太子想用此人架空他,欣然答應。
這位歷史上因刺殺董卓而被滅三族的壯士,只要有能力劉辯當然是願意用的。
對於劉辯來說,關羽是帥才。當初選擇既是時機合適,也能為關羽增長經驗資歷,何樂而不為。
現在關羽的功績也足以讓他更進一步了。
……
就在劉辯接見關羽之際,董卓也終於來到了雒陽。
迎接他的場面並不宏大,只有提前得了消息的鴻臚丞鍾繇帶著幾個大鴻臚的屬官出城到西園外相迎,也算是無縫銜接了。
董卓不是第一次來雒陽了,但他見雒陽的百姓和河東一樣,臉上的笑容比他的印象中多出了不少。
他臉上也堆著笑容,問道:「鍾君,過去九卿上任,其屬官也會出城迎接嗎?」
「董公稱下官元常即可。」鍾繇先是推辭,然後才解釋說,「董公有所不知,太子殿下對於董公十分關心,吩咐下來,董公一來雒陽便要召見,所以我等才在此等候……」
董卓笑容不變:「原來如此,承蒙太子殿下關切,老夫甚是慚愧啊!只是老夫一路風塵,尚未沐浴更衣,若倉促去見殿下,只怕有不敬之嫌。」
「無礙,太子殿下並不在意這些虛禮。」說著,鍾繇伸手將董卓的目光引向馬車,「董公,請。」
進入馬車後,董卓閉目養神,不出他所料,他的屬官之首鍾繇明顯是與太子親近之人,而鍾繇對此毫不避諱,董卓不覺得他會被自己套出話來,只能說其故意的。
很快車駕就來到了皇宮之外,驗明身份後董卓很快得以入內。
被小黃門引入禁中雲台殿後,董卓馬上就認出了哪一位是太子,急忙上拜。平身後他才仔細留意,太子身邊坐了一個三十左右,壯碩挺拔之士。
太子正給他介紹:「卿大約不知道,此乃關羽關雲長。」
二人互相拱手致意後,太子才進入正題,同樣不出董卓所料,正是鮮卑與南匈奴私下聯繫之事。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所謂望門投止思張儉,黨錮之禍時張儉逃亡,那些願意收留張儉的人家為此家破人亡,難道只是為了揚名嗎?
道德的存在也是實打實的。
這也是劉辯想要維護的東西。
人治的時代,人的道德水平至關重要。
當然,劉辯絕不會只相信道德,符合時代的合理制度才是真正的保障。
他不希望陷入類似於派人監察監察監察的人的循環中。
劉辯對於關羽帶出來的部曲寄予厚望。
提完豪族,關羽又提起了太學生的問題。
他首先提起的就是在河陽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陳容和毛方。
劉辯對陳容也有印象,和崔琰一般,都是響應他號召的進步青年。
他知曉了毛方遇到的問題。
技術進步當然是沒錯的,放到後世,由此帶來的問題可以由國家調控。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就是國家應該做的事。
但問題是在漢室,官府在這個過程中只扮演著無情的反派。
或者說百姓已經習慣通過血脈組成的宗族抱團取暖,而官府,在某種程度上是他們避之不及的吸血鬼。
對劉辯來說,只要改革稅制,將人頭上的算賦轉移到田畝上,這事便不難解決。
但兩漢接近四百年的稅制,哪有這麼好改!
作此改革,與重新度田無異,必須要做好天下皆反的準備。
可劉辯還沒有做好準備。
關中和涼州的屯田才開始沒多久,涼州方向要面對叛軍,關中三輔起碼要等到明年五月份才能收穫大批夏糧,只有實打實到手的收成才能讓參與屯田羌人和匈奴人歸心。
三河的吏治也還在整頓之中。
荀彧所提出的「坐鎮司隸,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如今還尚未完成,尤其是關中,只要能保持安全,三輔之地還有極大的發展潛力,能容下更多人口。
在不更改稅制、基層治理也難以如臂使指的前提下,劉辯也沒什麼好辦法。
他對關羽說:「皇甫公正於三輔之地主導羌人匈奴屯田,使其歸於治理,涼州的羌人也被擋在了隴西郡之西。現在的京兆尹與右扶風,可使百姓前往屯田。」
劉辯如今所能做的,只能是為失去土地的百姓進入關中參與屯田大開方便之門。
但能有多少百姓願意背井離鄉?是否又會和七郡國大水時的情形一樣?劉辯不能保證。
關羽一路上都沒想出什麼好辦法。
幫工很慘,但他們好歹還有些田產,那些已經破產的佃戶更慘……
需要幫助的百姓很多,但朝廷卻沒有這個能力。
關羽繼續說:「此事或可交託給陳容毛方此類太學生。殿下,臣此次回雒陽,特意從鄉間走,所見太學生為鄉官者雖有忠於職守者,卻也不乏虛浮於事之人。」
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劉辯當然明白,這是他早有預料之事。
由奢入儉難,甚至於,現在讓劉辯自己拒絕邊上負責服侍他的內侍,凡是親力親為,他也不太願意。
「可有危害一方之人?」劉辯問道。
「未曾發現。」
劉辯點了點頭,至少在這點上太學生們沒讓人失望:「既如此,便不急著插手,官吏的歲考也快要到了,到時處置不遲。」
之後,關羽又向劉辯推薦了一直陪著他的部河內從事馬穎。
「馬穎為經年老吏,深知地方事務。」
長時間接觸下來,關羽早就明白張溫派來協助他的馬穎的能耐,其在張溫口中是經過了不少美化的。
但即便如此,馬穎經年小吏的經驗也給了他不少幫助,而且馬穎也沒有偷奸耍滑,是以他毫不猶豫地向太子舉薦了了解地方的馬穎。
劉辯自無不應之理。
末了,關羽忍不住問道:「而今車騎將軍升為大將軍,我等原車騎將軍麾下又該何去何從?」
劉辯問道:「可有人短了錢糧供應?」
關羽搖頭:「未曾有人敢做此事。」
「那就暫且維持現狀吧!」劉辯想了想,說道,「我聽說原大將軍的東曹屬伍孚性情耿直,勇壯好義,雲長可將其召到身邊,觀察一二,看其是否可以委以重任。」
關羽並不懷疑太子想用此人架空他,欣然答應。
這位歷史上因刺殺董卓而被滅三族的壯士,只要有能力劉辯當然是願意用的。
對於劉辯來說,關羽是帥才。當初選擇既是時機合適,也能為關羽增長經驗資歷,何樂而不為。
現在關羽的功績也足以讓他更進一步了。
……
就在劉辯接見關羽之際,董卓也終於來到了雒陽。
迎接他的場面並不宏大,只有提前得了消息的鴻臚丞鍾繇帶著幾個大鴻臚的屬官出城到西園外相迎,也算是無縫銜接了。
董卓不是第一次來雒陽了,但他見雒陽的百姓和河東一樣,臉上的笑容比他的印象中多出了不少。
他臉上也堆著笑容,問道:「鍾君,過去九卿上任,其屬官也會出城迎接嗎?」
「董公稱下官元常即可。」鍾繇先是推辭,然後才解釋說,「董公有所不知,太子殿下對於董公十分關心,吩咐下來,董公一來雒陽便要召見,所以我等才在此等候……」
董卓笑容不變:「原來如此,承蒙太子殿下關切,老夫甚是慚愧啊!只是老夫一路風塵,尚未沐浴更衣,若倉促去見殿下,只怕有不敬之嫌。」
「無礙,太子殿下並不在意這些虛禮。」說著,鍾繇伸手將董卓的目光引向馬車,「董公,請。」
進入馬車後,董卓閉目養神,不出他所料,他的屬官之首鍾繇明顯是與太子親近之人,而鍾繇對此毫不避諱,董卓不覺得他會被自己套出話來,只能說其故意的。
很快車駕就來到了皇宮之外,驗明身份後董卓很快得以入內。
被小黃門引入禁中雲台殿後,董卓馬上就認出了哪一位是太子,急忙上拜。平身後他才仔細留意,太子身邊坐了一個三十左右,壯碩挺拔之士。
太子正給他介紹:「卿大約不知道,此乃關羽關雲長。」
二人互相拱手致意後,太子才進入正題,同樣不出董卓所料,正是鮮卑與南匈奴私下聯繫之事。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