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牛夫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20章 牛夫人

  嚴格來說,劉辯考的內容並不算難。✌♖ 6❾𝕊нⓤχ.ⓒ𝓞𝓜 ✌🐟畢竟他要選出的,是最底層的鄉里官吏。

  他所針對的,主要是不學無術的官宦子弟,以及能幹出「孝經退敵」這種事的清談之輩。

  但等到考試完成,雖然考卷還沒批改完,但劉辯已經通過荀彧了解了大概情況。

  劉辯還是低估了太學生們的進步之心。

  哪怕拿出來的只是最底層的鄉里官吏,竟也吸引了許多通了兩經以上的太學生的加入。

  這些人中固然有死讀書之輩,卻也不乏能做到學以致用的人才。

  就算他們中有人是奔著太子的名頭來的,劉辯也願意當他們是熱血使然。

  然後劉辯就有了一個幸福的煩惱,他原本還想著選出來的人會不夠填坑,打算寧缺毋濫。

  結果現在發現……坑位太少了。

  太學生們願意進步,劉辯當然要支持啊!

  他遙望北方,關羽就在那個方向。

  河內郡。

  對於關羽的到來,百姓們困於鄉里之間,消息閉塞,但那些曾對百姓敲骨吸髓的官吏們就不同了。

  關羽大張旗鼓地來,他們不是不清楚,關羽在來之前在雒陽幹了什麼事,他們也早已聽說。

  這些鄉里小吏們多是豪強出身,擔任著那些閥閱豪族子弟們看不上的官職。

  他們能怎麼辦?

  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

  不反抗就算罪被查實了,也只是一家倒霉而已。一旦有謀逆之舉,少則一族多則三族。

  況且,他們也沒有能力反抗。

  族人不會支持他們,真正在郡縣中眾望所歸的豪族也不會支持他們。這些傳承已久的大家族子弟自有合法的官僚體系可用,不會採用他們那般拙劣的手段。

  就算是同僚,有人罪重,有人罪輕,廉潔的雖少但也不是沒有。

  在儒學高度發展的現在,並不缺乏願意恪守道德之人。

  罪輕的希望消除罪過,廉潔的更是喜聞樂見。

  所以,罪孽深重之輩除了祈盼罪行不被發現外,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了。

  等待盼望著關羽儘快走向陽球、王吉的結局。

  王吉是故中常侍王甫的養子,曉達政事,能斷察疑獄,發起奸伏,多出眾議。為沛相五年,以法殺萬餘人,沒人敢反抗。後來王吉因朝堂鬥爭死於陽球之手,而陽球亦步了王吉的後塵。

  只是這些懷著不現實期盼的人並不清楚,關羽只負責搜集罪證和抓人,不負責後續的定罪和刑罰。

  這既是劉辯對於關羽的保護,也是對張溫的妥協。

  而辦案的關羽與覆核案件的廷尉則能一前一後保證張溫不做妥協。

  總體而言,面對關羽的到來,還有來自司隸校尉的部河內從事在名分上相助,河內郡是非常無力的。

  甚至河內十六縣,只因關羽的到來,便有沁水、軹、野王三縣縣令掛印而去。

  按照此時的潛規則,人走則事消。

  面對此種狀況,陪同關羽的馬穎既興奮又緊張。

  此行比他想像的要順利得多。

  關羽則一如既往的認真做事,他如今所能指揮的人手不如雒陽時候,部下對此地也不如對雒陽熟悉,許多時候查案還需得到當地小吏的協助。

  這給他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但他並不畏懼。

  而除了關羽親去的河內郡,雒陽周邊的河陰、平縣、鞏縣,以及更遠的滎陽、京縣等縣也具有車騎將軍部曲帶著司隸校尉部的小吏前往。

  只是相較於關羽,他們並沒有多少引人注目,人數也更少一些,分別以軍候、軍假候、屯長等帶領。可這些人本就是關羽精心挑選出來的,能發揮出的效果不容小覷。

  ……

  雲台殿。

  三公與尚書令再度聚集於此。

  尚書台連同三公經過了多日研究,終於定下了御史台的改革的初步章程。

  總結起來就兩個字,加人。


  曾經,劉辯對於改革御史台這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還是有幾分期待的。

  可現在,關羽那邊進展神速,雖說改革御史台在其中起到了推動作用,可它本身在劉辯心中仍不可避免地變成了「牛夫人」。

  劉辯早就看過章程,如將御史巡察州郡作為定製,並為御史台增加相應的御史名額,這事劉辯肯定不會反對。

  但讓御史台像三公府一樣設立一個專門的曹,布置人手,用來探聽消息……

  劉辯明白相信御史台能發揮錦衣衛的效果,不如相信他是秦始皇。

  假如關羽沒有破局,劉辯將不得不這麼選,可是現在……章程中要增加的人太多了,有浪費錢糧的嫌疑。

  有這錢糧,給車騎將軍增加點部曲不香嗎?

  就算要監督錦衣衛,那也是東廠該幹的事。

  朝廷現在增加點錢糧不容易,都是一點一點地抄家抄回來的。

  只是想要增加人手探聽消息的想法終歸是他提出來的,朝令夕改,得找個好理由。

  劉辯先對著四人拱手說道:「此章程諸公用心了。」

  四人立即回禮。

  太尉馬日磾道:「章程在此,殿下但有疑問,盡可以提。」

  劉辯道:「我見關雲長曾在南市設下案台,百姓雲集訴冤,假如御史台也能效仿此事,是否能少增設些不必要的人手?我日前詢問過大司農,國庫依舊吃緊。」

  樊陵答道:「回殿下,章程中原本就計劃在宮外為御史台再設一府衙,殿下的提議,並無不可。」

  另一邊,劉辯這「不必要」三個字一出,盧植與馬日磾對視一眼,心中直呼壞了。

  關羽在這段時間連同著車騎將軍何苗及部曲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盧植和馬日磾怎麼會不把這些人同劉辯原先提起的另設府台一事聯繫起來呢!

  如今劉辯的表態,很明顯印證了他們的猜測。

  之後,他們很有默契地沒提這事,繼續參與了御史台改革的討論。

  剩下的事,可以晚些時候再相商。

  很快就定下了在皇宮之外的御史台府衙專設受事御史一員,以侍御史充任,每日一人輪流受理百姓訴訟。

  劉辯也沒想著把給御史台定下的探聽消息的人手全給撤了,少留一些人放在像田豐這樣剛直不阿之人的手中,還是能起到作用的。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