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檔期難選 持中略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80章 檔期難選 持中略正

  陳一鳴覺察出二大爺不想就研討會多聊,於是就把話題轉到《1951》的檔期上。♦👺 ❻9ѕ𝔥Ữ乂.𝓒ⓄⓂ 💚♖

  當他知道項目推進不會受阻之後,對所謂的研討會也就沒了關注,愛誰誰,只要不耽擱他拍電影就成。

  本以為是一句話就得的「小事」,沒想到二大爺還挺為難。

  顯然馬老闆不是因為對威尼斯金獅情有獨鍾而糾結,那就是有難言之隱嘍?

  「一鳴,我之前跟你說讓出暑期檔,其實是有原因的。

  你知道的,華國跟堅果簽訂的電影諒解備忘錄有明文規定,2003到2008是過渡期,從2009年開始,進口電影原則上享受國產電影一致的國民待遇。

  也就是說,凡是通過帝影、魔影引進到國內的外國電影,安排檔期時要與國產電影一視同仁,映期比照海外首映,不宜有兩周以上的延遲。

  去年為了《官渡》,我和韓老三硬頂著拖了一年,在暑期檔只上了2部好萊塢電影,還都不是分帳大片,而是買斷的批片。

  今年又趕上大慶,《開國大典》預留了國慶檔,如果咱們再朝暑期檔伸手,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1951》不是不能把檔期調到8月,但是這樣做等於直接與好萊塢大片打對台,你應該了解過,今年堅果都有哪幾部票房炸彈預備役吧?」

  陳一鳴當然做過功課,他喃喃自語道,「《潘多拉》、《變形金剛2》、《方舟》。」

  馬二爺把手一拍,「對嘍,伱說說,《1951》撞得過哪個?」

  陳一鳴嘴硬反駁,「總不能三部都擠在一起上吧,反正《潘多拉》肯定趕不上暑期檔。」

  二大爺雙手一攤,「那也行,你是想打《變形金剛2》,還是去懟《方舟》?」

  陳一鳴也糾結了,兩個都是特效大片,前一個是童年回憶,後一個是世界末日,哪個噱頭都比《1951》足。

  他遲疑地說道,「馬叔,要不咱們9月上?暫時先不考慮延期密鑰的事情。」

  這句話一出口,他自己都覺得不妥當。

  以華國目前的市場盤子,9月份的4周時間,哪怕是周周票房冠軍也就能把票房頂到2.5億,1億投資根本收不回成本。

  把贏利預期全部壓在海外運作上,實在是太過冒險。

  當然,《1951》具有主旋律的屬性,少賺甚至稍微虧一點其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過陳一鳴剛通過《魔都假日》大賺一筆,業界正是對他追高估值的時候,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扭頭就大虧,後續他再組局肯定要平添很多波折。

  二大爺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一鳴,檔期的事還早,不必急於一時,你的任務是全神貫注地把電影拍好,其他的交給我。」

  飛抵帝都修整一晚,第二天陳一鳴跟著二大爺再次拜訪總政文藝中心。

  孫副主任對《1951》的劇本很重視,他屬於老一輩的文藝工作者,比起分鏡稿,更看重文學劇本,特別是劇情、人物和台詞。

  他找來審核劇本的專家,自然也都是他那一掛的。

  在現場陳一鳴看到了好幾個熟人,比如軍藝團的李箭、侯永,八一廠的謝千里、王樹斌。

  侯老師笑著主動上前和他打招呼,原來段一寧和石磊被李團長嫌棄「接戲不嚴肅一身市井氣」,這會兒正在晉省駐地強化軍訓,所以都沒有過來。

  王樹斌是八一廠的創作組長,既能編也能導,長征題材專業戶,上次一起喝大酒結下的交情。

  不認識的幾個專家,主要來自總政文藝中心的研究室和業務部門。

  孫副主任很尊重主創,雖然會議主題是討論劇本修改,但流程上卻是陳一鳴首先通讀原版劇本,然後回答專家提問。

  言下之意,只要陳一鳴能夠有理有據地回應專家的疑問,那麼就可以按照原劇本來拍攝,總政不會按著他的頭逼他接受修改意見。

  經過陳一鳴魔改的《1951》,只是披了一層《1917》的皮,電影內核已經完全不同。

  電影圈一直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說一個導演的一生,就是不斷重複自己的處女作。

  其實挺有道理的,套用到眾多名導大導身上,都說得通。


  哪怕陳一鳴算不上名導大導,出的活兒也都是些換皮西貝貨,這個論斷在他這裡依舊適用。

  《魔都假日》是陳一鳴兩輩子的電影處女作,用一天兩夜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女孩的成長。

  《1951》的故事內核,其實就是對《魔都假日》的重複,只不過主角從女孩變成了男孩。

  陳一鳴也仔細思考過,為什麼會這樣呢,他是出於怎樣的思考邏輯,把《1917》這樣一部反戰電影,給魔改成《英俊少年》的?

  想來想去,他只能歸結為自己積澱不夠、修行不厚,潛意識下能夠探討的主題,夠不到諸如命運、生死、孤獨、漂泊等等形而上的層次。

  一切故事裡的波折,他只能歸因到「成長」這個相對淺顯的階段上。

  說到底,陳一鳴就是一個神劇導演的底子。

  前世的記憶可以讓他隨意借鑑無數電影名篇,但是無法帶給他電影主創背後的思考,看幕後花絮可解決不了思想內核缺失的問題。

  陳一鳴讀的很快,《1951》本身台詞量也不算多,段一寧「犧牲」之後少了一個話癆,電影裡就更加惜字如金。

  劇本讀完之後,專家們開始依次發言質詢。

  《1951》的劇情一馬平川,具有完整人物弧光的角色,也只有劉東君一個,討論自然就圍繞著劉東君的變化展開。

  第一個提問的是戰史專家余與飛,他是沙教授的同事,老沙跟組常駐外景地之後,他就把審核劇本的活兒接了下來。

  「陳導,開場時的主角,是不是有些過於木訥了呢?

  半島戰爭確實有一部分新兵參戰,因為1950年10月開國之前,我軍陸續復原和轉業了接近五分之一的兵干,半島開戰之後,才緊急擴招了大批新兵入伍來填補缺口。

  不過新兵入伍之後,各地武裝部會組織一個半月的基礎軍事訓練,抵達東北之後,又是一個半月的適應性訓練,也就是說,每個新兵都要經過3個月訓練才會加入半島戰場。

  我看劇本里的設定,領受任務之前,主角還在天馬山地區駐紮過,照此推算,他起碼經歷過小半年的軍旅生活。

  按照我軍傳統,主角一定經受過相當程度的軍事與政治教育,他的精神面貌,理應更加積極、樂觀、主動。」

  到底是戰史專家,第一個問題就打在了陳一鳴的七寸上。

  他昨天忽悠於大主持的那套詞,繼續用在這裡肯定不合適。

  文藝作品,講究抓取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徵。

  如果是普通劇情片,主角怎麼定人設都可以,但《1951》是主旋律電影,主角的人設需要凝聚我軍新兵的典型特徵。

  一個木訥的鄉村少年,經過3個月的軍營錘鍊,居然還是一副聽天由命麻木不仁的樣子,這說得過去嗎?

  你這個導演,對人民軍隊到底保有多少信任?

  陳一鳴其實可以用「強化反差凸顯人物弧光」的說辭應付過去,這也是前世他拍神劇時用慣了的套路。

  正所謂壓得越狠彈得越高嘛,為了破除偉光正的既定形象,《亮劍》還塑造了一個活閻王團長呢,也沒妨礙那部電視劇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之作啊!

  不過陳一鳴反覆考慮之後還是決定再坦誠一些,以二次創作為由剪裁歷史的做法,無異於指責余教授「你又不懂拍電影」,簡直是無賴行為。

  前世的名導們有底氣把戰史專家當擺設,肆意放飛自己的藝術創造力,陳一鳴可不想這麼幹。

  他深吸了一口氣,最後調整了一下措辭,這才開口答道。

  「各位老師,我是個新人導演,思想浮泛認知膚淺,自認為只夠格拍一個年輕主角。

  劇本里主角的成長,其實就是以我自己的經歷為模板的。

  我承認余老師的意見更符合歷史原貌,那個時代的新兵,經過人民軍隊的洗鍊鍛打,一定會有脫胎換骨的變化。

  肯定會有反例,但放大到一個群體,必然是昂揚向上的大趨勢,因為人是會被環境帶動的,不如此不能解釋我們在半島取得的偉大勝利。

  不過從導演的本職出發,我也必須實話實說,《1951》所要服務的受眾,首先不是在座的各位老師,而是普通的華國觀眾,尤其是30歲以下的年輕觀眾。

  他們,才是當前階段國產電影的主流受眾。


  在這個背景之下,我把自己代入到電影裡的劉東君身上時,是沒辦法理解余老師所指的那種『脫胎換骨』的。

  我是沒當過兵打過仗,但我經歷過集體生活,我相信大部分年輕人跟我一樣,代入主角時都是通過集體生活來移情。

  舉個例子,可能不太恰當,但相對貼合我這一代年輕人的記憶。

  我上學時在東北,每年冬天都會組織中小學環城接力跑活動,要求每個班級出10個人。

  零下十幾度在外面跑步,還要比積分排名次,策劃活動的人可能很得意,但是具體執行活動的學校,從老師到學生全都怨聲載道。

  然後這10個參賽選手是怎麼選出來的呢?

  我所在的班級,1個是體育委員,1個是校體育隊的,他倆屬於無從推託那一類。

  2-3個是主動報名的,至於動機各不相同,我了解過的有追女孩子、出風頭、報給老師看、想當班幹部,反正與集體榮譽無關。

  剩下的名額,分組抓鬮,誰倒霉誰上。

  我個人的感受,所謂的集體榮譽,只有在開校運會時能令我有所觸動。

  不過也僅限於當啦啦隊加油的時候,像我這種四體不勤的,真讓我為了班級榮譽去跑3000米,也還是不肯的。

  一個人的三觀源於他的認知,我去構思劉東君這個人物時,不可能不融入自己的三觀。

  他在我最初的想像中,是個什麼形象呢?

  大概就是劇本開頭持中略正的樣子。

  因為我接觸過的集體,成員的品性就是這麼分布的,特別無私與特別自私的屬於極個別,漠不關心的小部分,隨大流的一部分,一般熱愛的大部分。

  如果提煉一下當代部隊新兵的典型形象,積極性主動性肯定要比學生強一些,但一定強得有限。

  畢竟再封閉的集體,也離不開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

  戰士們抗洪救災不畏艱險不眠不休,不等於他們在幹活兒間歇不叫苦不抱怨,也不等於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發牢騷。

  這是一個導演必須面對的現實,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主創要讓故事的邏輯,符合觀眾的心理認知。

  而不是反過來,指著電影跟觀眾說,真實歷史就是這樣的,不理解是你內心陰暗無知淺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