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準備送多少出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禮物是一項榮譽,是屬於全國工人的,不應該獨享,不然就是太自私了。

  新鮮的芒果是沒有了。

  京城安排了輕工業系統的技術人員,按照新鮮芒果的大小、外觀、形狀製作了一些蠟制和塑料制的芒果仿製品。

  仿製品也是一份心意,主打一個有福同享。

  京城的工人千里迢迢的親自送來禮物,各省也就敲鑼打鼓的表示歡迎和感謝。

  這件事會熱鬧好一段時間。

  芒果的搪瓷茶杯、芒果被面、芒果口味的煙,反正是海報、器皿、紡織品等能出現的地方都會有。

  把外國人也給搞蒙了,以為我們很喜歡吃芒果,很多來訪的外國友人都會帶些芒果作為禮物。

  一個美麗的誤會。

  海淀。

  火腿腸分廠的對面。

  機械分廠的一個小角落裡。

  張海洋帶著好幾個人清理場地。

  袁軍用鋤頭鏟掉雜草,「窯爐設在這裡,我每天從家騎自行車過來要1小時,有得風吹雨淋的了。」

  鄭桐在旁歇息,「9月份沒幾天會下雨的。」

  張海洋拎著一桶白石灰四處劃線,「你們放心,李銘已經準備了幾件雨衣,不會讓你們淋著雨回家的。」

  袁軍也拄著鋤頭休息,「主要是信心不太足。咱們還沒開始研究呢,製作窯爐的耐火材料就不過關。」

  鄭桐樂觀道:「我是有信心,咱們建的是小窯爐,用的數量不多,東挪西湊應該能湊到。」

  張海洋參與做成了好些項目,信心足足的說道:「肯定沒問題的,其他科研工作者都能試製出微晶陶瓷。」

  由於李銘提出要1500度或者以上的高溫,國內這麼高溫度的窯爐基本是沒有,只能從其他高溫行業那打聽。

  這一打聽,又多了一項研究項目。

  鄭桐佩服道:「李銘的主意是真的多。」

  「手錶項目才剛剛開始,他又能想出了電磁爐的項目。」

  是的,在打聽耐火隔熱材料的時候,了解到國內試製微晶陶瓷的時候,在耐火材料不過關的情況下,用了一些技術手段最終還是成功了。

  電磁爐的面板材料已經出現了,電磁感應線圈是十分常見的東西。

  兩樣湊一起,電磁爐的兩大基本元器件就有了。

  只要再加上簡單的單片機,一款簡單的電磁爐就製成了。

  國內此時肯定是不太需要電磁爐的,0.148元每度的電用來煮吃的,10度的電費夠買一個月的煤球了,京城的一般人用不起電磁爐。

  上嗨也好不了多少,連京城、上嗨的普通人都用不起,全國各地那就更用不起了。

  但是隔壁的日笨人用得起,甌鎂的人不僅用得起還非常適合他們的餐飲習慣,國外的市場非常廣闊。

  鎂國有出台法律禁止購買我國的產品,但是港城生產的沒問題。

  內地出口有技術含量的微晶面板,港城從鎂國採購單片機,從日笨或者港城本地採購電磁感應線圈,製成電磁爐再賣到鎂國。

  這樣的貿易模式是可行的。

  微晶面板具有玻璃和陶瓷的雙重特性,燒制也要用到高溫,所以現在不只建2個試驗窯爐了,打算一次建4座『梭式窯』的窯爐。

  機械分廠地盤大,對噪音、灰塵的標準也低。

  李銘用研究所的名義借了一小塊還用不上的地方拿來燒窯。

  袁軍突然問道:「這樣同時搞兩三個大項目,研究所會不會沒那麼多錢?」

  張海洋稍微愣了下,「我從沒管帳上到底有多少錢。」

  「反正沒錢了的時候,李銘會想辦法。」

  鄭桐也沒有底,「還是得提醒他一下吧?免得工程上馬了做到一半做不下去。那咱們就白忙了。」

  張海洋覺得這次的項目確實有點多,「我找個機會和他說一說。」

  以前每次都是只做一兩個項目,這次有食品防腐劑、維生素製備、下鄉調查校舍、陶瓷手錶、電磁爐,5個項目同時進行。

  錢確實會有些不夠,不過李銘已經想好了辦法。


  收到的捐款都發放下去了,要給港城的捐款方一個交代了。

  發材料給港城的時候,順帶著說明這裡在搞研究。

  港城那裡就會以表彰的名義資助京城的研究所修建窯爐。

  去掉了修建4座窯爐的費用,平常實驗所需要的材料、燃料開支問題不大。

  重點項目,李銘親自過來看著點。

  他沒有先找張海洋等人,他先走向請來的幾名專業人士,「這裡的場地夠不夠寬敞?」

  10多天的接觸,互相算是認識了。

  大華陶瓷廠的工程師孫昌成回話道:「夠寬的了。」

  京城陶瓷廠的技術員曾祥民說道:「其他都很好,就是這裡沒有黏土,取土有點麻煩。」

  李銘笑著回應道:「這些瑣事,我會安排其他人負責的。你們的主要工作是燒窯、記錄好各種數據。」

  曾祥民比孫昌成愛說話,「燒窯這一塊的工作,你放心,我在廠里的時候大小也算是個技術能手。」

  「實話實說,不是能手的,我也沒有邀請。」

  李銘又轉頭對一名中年女性客氣道:「陶大姐,實驗室還沒有弄好,倒是先讓您來挖土。」

  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從事分析化學的陶楓爽朗說道:「挖土的日子也不錯的。」

  物理研究所從事雷射方面研究的童思鏞停下手裡的钁(jué)頭,「能安安心心挖土的日子是挺難得的。」

  倆人都是在單位靠邊站的,這兩天才被邀請過來參加科研攻關。

  原單位的頭頭聽說是來燒窯,屬於是發配勞動,再加上李科長在京城的名聲,也就放行了。

  李銘保證道:「在我的地盤上,你們都可以放心搞研究工作,沒人能找茬。」

  張海洋空著手走了過來,「這天氣隨便干一點活就讓人滿身大汗的。」

  李銘笑呵呵道:「你們三要是去農村種田,不知道能不能養活你們自己。」

  扛著鋤頭的袁軍不服氣道:「我們也是能吃苦的。」

  鄭桐把頭頂的草帽拿來扇風,「估計是有點難,我們本來就不懂種田。」

  閒聊開玩笑而已,李銘問張海洋,「還有兩位研究員呢?」

  張海洋回話道:「半導體研究所從事電晶體方面研究的朱敦復研究員,生物物理所研究『酶的作用機制』的薛守昌研究員,他們過兩天才能過來。」

  「單位不肯放人麼?」

  張海洋笑道:「放人。一聽是來燒窯的,都願意放人。他們在單位還有些手尾要處理。」

  燒窯只是把人借出來的理由,這是李銘為周曉白組建的跨學科研究小組,暫時先研究高溫陶瓷材料。

  也不算是離題的研究,高溫陶瓷材料研究本來就需要多學科的支持。

  研究員們與其在單位沒有項目可研究,來李銘這裡起碼有事可做。

  李銘安這些人的心,「大夥先辛苦幾天。後面我會安排建築隊的人過來施工。」

  分析化學的陶楓客氣道:「真沒什麼辛苦的,挖點土而已。」

  陶瓷技術員曾祥民建議道:「其實可以不用建房,搭個棚圍起來就行。」

  「天氣熱的時候,通風透氣不那麼熱。天氣冷的時候有窯爐的散熱,也不怎麼會冷。」

  李銘同意道:「那我和機械分廠商量一下。」

  「磚瓦是他們的,建房的費用也是他們負責,房子建好了也是他們的,我們只是借用一段時間。」

  滿頭汗,張海洋也把草帽拿來扇風,「我還以為只借了地皮呢,這回又全都是借的啊!」

  「既然不用我們出錢的話,還是建房吧!建了房可以不用擔心颳大風、下大雨。」

  鄭桐插話道:「我們剛剛還在討論研究所會不會錢不夠了呢。」

  「啥都能借的話,應該是不會缺錢了。」

  李銘微笑著指點道:「搞科學研究是非常費錢的。」

  「可以這麼說,在科研方面,錢永遠是不夠的。」

  這話讓幾位搞研究的人感受頗多,做啥試驗都要摳摳搜搜的,要是有足夠的資金足夠的試劑足夠的設備,可能就可以做出更多的成果。


  事實也確實如此,科研是無數失敗的嘗試,除了超級天才和超級運氣的人,科研成果全靠砸錢再砸錢。

  李銘知道一些研究的方向,也僅僅只是減少了冤枉錢的花費,提高了經費的產出效率,該砸錢的還得砸。

  到海淀來走馬觀花看看而已,火腿腸分廠的新職工今天第一天參加平整地面,他要露個臉鼓幹勁。

  李銘很快回了總廠,軋鋼廠開會學習幾份重要文件。

  最新一期的《紅旗》,發表了好多篇影響深遠的文章。

  比如廣為人們所熟知的『赤腳醫生』。

  《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的方向》

  第一次在文章里把農村半醫半農的衛生員正式稱為『赤腳醫生』,這個稱呼迅速紅遍全國。

  加上年底12月5日的文章《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

  到1977年底,全國有85%的生產大隊實行了合作醫療,赤腳醫生的數量達到150多萬名。

  雖然醫療條件很簡陋,但也為缺醫少藥的農村提供了最基本的醫療服務,活人無數。

  『赤腳醫生好!』

  可惜,進入80年代後,合作醫療跟著生產大隊一起消失了,只剩個別地方還存有。

  這次的會議李銘沒有走神,他對醫藥更為關注了。

  夜裡。

  婁曉娥回婁家參加家宴,晚上就住那了。

  好些天沒來的秦淮茹補上了空缺。

  倆人很自然的聊到了今天廠里開的幾場會議。

  李銘感嘆道:「平常在京城呆著感受不到外面的疾苦,全國大部分的地方還是缺醫少藥的,特別是沒有藥。」

  「我打算在港城搞個醫藥產業園,生產藥品免費送給鄉下的生產大隊。」

  秦淮茹頭靠著他的肩膀,「你打算在港城建藥廠,然後給內地贈送藥品麼?」

  李銘說著最新的計劃,「是的。荃灣還有一大片的工業用地沒有開發,趁現在蓋房子便宜,先蓋起來。」

  「這次打算以道教的慈善基金來操作,不只是給內地,港城、海峽東岸也送,只要是華人多的地方都送。」

  布拉格的軍事行動,讓國際形勢有些變化,我們與鎂國在甌洲的對話也就更為密切。

  星辰公司的藥廠建好後的贈藥行為並不會影響在鎂國的生意。

  秦淮茹一聽就明白了,「道教的慈善基金只在華人的地方做慈善也算合情合理。」

  李銘捏了捏她滑滑的小臉蛋,「是啊。」

  「只生產最基本的藥,應該不會涉及到出口管制。」

  「提前和衛生部門聯繫,問他們需要什麼藥,按他們的標準來生產,允許他們到廠里驗廠,應該不用再怎麼扯皮。」

  秦淮茹懶洋洋的隨他施為,「送藥挺好的。」

  「你之前說星辰公司要進入醫藥行業,暫時又不知道做什麼項目好。」

  「贈送的藥也是藥,咱們可以先練練手。」

  手閒不住,李銘這裡捏捏那裡摸摸,「是有這方面的考慮。」

  「認識的人多了,以後我們在各地投資藥廠、新藥品上市也會有便利。」

  沒啥力氣的秦淮茹懶得動彈,「那一年準備送多少出去?」

  李銘估摸道:「一年預算500萬美元吧。」

  「內地的青黴素5毛錢一支,一年2000萬支也才1000萬元,也就是400萬美元。」

  「四環素、紅黴素、土黴素、金黴素、磺胺什麼的也生產一些。」

  秦淮茹突然想到運輸難題,「港城生產好了運回內地,會不會運費比藥還貴?」

  「不會的。都不是很占空間的玩意。」

  「村裡面想要用藥還是比較難的,生產好了,先給我老家秦家村送一些過去。」

  李銘把她摟緊,「你以為藥廠很容易建起來呀?起碼要一兩年時間才有可能投產。」

  「今年、明年的500萬美元只夠拿來建藥廠,1000萬美元的藥廠馬馬虎虎還行。」

  「你讓村里給你列個單子,急缺什麼藥品,叫曉娥在港城幫你買一些,然後你直接帶回去。」

  自家男人的體貼,秦淮茹很是滿意,「這樣也好。」

  因為此時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次數並不多,各類病菌還沒有產生抗藥性和耐藥性。

  這時候的人,特別是農村的人,因為營養不良身體的體抗力也不高,說一粒藥救一條命並不誇張。

  有很多人對赤腳醫生感恩一輩子,就是因為醫生用青黴素之類的藥品救了他們的命。

  抗生素藥品不濫用,偶爾用一用是沒有問題的。

  年紀大的話,可能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更舒服,畢竟活受罪的日子不好受,每天過得舒心一些可能更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