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絕不據冀州寸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00章 絕不據冀州寸土!

  七月,高邑。

  「君侯,范於趙國奔走月余,招攬趙地百姓六千多戶,今已交由徐司馬率眾護衛。」呂范可惜說道:「若能有更多時間,或能聚攏更多趙國百姓。」

  張虞神情喜悅,勉勵說道:「子衡多有辛勞。徐陵守邯鄲不降,趙國地小民寡,今遷民六千餘戶足矣。若在趙國糾纏太久,倒是得不償失啊!」

  之前所言在黃巾之亂前,趙國所轄有五縣,戶籍三萬餘眾,口有二十幾萬。

  若深究趙國五縣詳細人口,其數目肯定多於在冊戶籍,要不然呂范做不到僅忙活月余時間,便遷走六千多戶百姓。

  繼續深挖趙國四縣人口,各種手段都用上,湊滿八千戶,乃至萬戶不成問題。然其中所消耗的時間,怕不是會更多。

  為了能用最少的時間,遷走最多的百姓,沒必要在地少民寡的趙國費太多時間,不如派兵馬入巨鹿,趁袁、孫二人爭奪巨鹿時,將臨近常山郡的巨鹿百姓遷走。

  今張虞除了留許褚所部千人在身側外,讓四將各領一校兵馬,以兩校負責一縣的模式遷民。

  張遼都督徐晃、令狐邵二將,遷下曲陽縣;滿寵、郝昭二人遷楊氏縣,並招攬臨近的癭陶縣人口。

  「君侯,另有一事稟報。」

  呂范繼續說道:「趙國多有豪強、大族以塢相抗,不願隨我軍遷徙。然范卻臨行有言,日後冀州若是大亂,可北投常山,從井陘入太原。」

  「甚好!」

  張虞聞言愈發欣喜,說道:「豪強、大族不願舍家業入晉,然待冀州戰火四起,豪強、大族難免憂懼。子楓臨行一語,不知能為并州帶來多少百姓。」

  天下亂世,而并州安穩。若想得到更多人口,光靠張虞遷徙肯定是不夠,他必須塑造并州是避難之地的形象,吸引河北、中原的百姓前來投靠。

  念及於此,張虞惋惜道:「自郭有道病逝之後,我并州再無名士。若郭有道在世,我以名師崇之,當能招攬天下士民以奔三晉。」

  郭有道,即太原介休人郭泰,其字林宗,列位於『八顧」之中。王允、王宏便是與郭泰交好,張虞魔下庾疑的父親庾乘受到過郭泰的提拔。

  郭泰為何被稱為有道,實因受太常趙典所推為「有道」。而『有道」是為察舉制度中的特舉科目,終東漢一朝被推舉為有道之人少之又少。故士人便以「有道」稱呼郭泰,以推崇其超高的品德與才能。

  聞言,呂范似乎想起什麼,說道:「君侯,范都督兵馬入趙國時,曾聽聞鄉人言,舊尚書盧植隱居於幽州上谷郡。君侯若欲推崇名士人,以招攬河北士民,

  何不如遣人迎盧公於晉陽。」

  「盧公竟隱居於上谷?」

  張虞拍腿而笑,說道:「盧公官位雖說不高,但卻為海內大儒。今若迎之,

  則河北士林皆望盧公。」

  東漢末年能稱得上大儒的人不多,僅有董卓魔下的蔡邕,避難於北海的鄭玄,以及在張邈魔下的邊讓。而盧植雖不如鄭玄通曉古今經學,也不及蔡邕長於文學。但盧植性情剛直,尤受土人稱讚。

  「快!」

  張虞握住呂范的手,說道:「子衡,你速攜重禮,驅車前往上谷,為我迎盧公於晉陽,請他為我教化并州士民。」

  「來人,速知會鍾,讓他於汾水東岸修建學鄉,專候盧公居住。」

  「諾!」

  侍從快步退下,而呂范卻遲疑了下,說道:「盧公隱居上谷,若不願遷居晉陽怎辦?」

  張虞沉吟少許,說道:「可向盧公言,我與王司徒有同討董卓之念,今請他至晉陽!」

  呂范神情瞭然,說道:「范必不負君侯期望!「

  「勞子衡為我奔波!」張虞說道。

  迎大儒於州郡的作用隱晦,短期內看不出功效,明面上還要厚待,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的活。

  但大儒作為吉祥物,有一點可以肯定,或多或少能為張虞吸引人才,還能為張虞抬高名望。而今并州現狀,除了缺人,便就是缺人。

  曹操入充州時,初為軍閥的他,因不忍邊讓的譏諷,遂憤殺大儒邊讓。而曹操雖發泄了心中羞辱之恨,卻也變相逼反了張與陳宮。

  及曹操擁立天子於許昌之後,經歷充州之變的曹操在政治上成熟了許多。如孔融入朝之後,雖經常誹謗他,但曹操為了大業,硬生生隱忍十年。直到曹操兵敗赤壁之後,為了掃清篡位前的障礙,才殺了孔融。


  而張虞不可能犯曹操之失,公孫瓚視若無睹的盧植,他今非迎至晉陽不可,

  以來拔高他的形象。

  剛送走呂范後,郭圖前來稟報。

  「君侯,荀諶奉袁紹之命,今前來拜見!」

  「請!」

  張虞調整了精神面貌,再去見熟人。自入冀州以來,他可是三天兩頭見人,

  實在是心累不已。

  很快,荀諶在侍從的指引下,趨步前來拜見張虞。

  張虞笑容相迎,說道:「袁車騎受任冀州牧,虞尚未遣人恭賀。而荀君便前來拜會,不知所謂何事?」

  荀諶作揖行禮,說道:「昔袁車騎與君侯盟約,言君侯出兵擊冀州,待冀州被袁君所取,則授君與河內郡。今冀州已下,袁車騎不敢忘舊時諾言,欲授河內郡於君。」

  「哦?」

  張虞饒有興趣,說道:「我聞王匡尚屯兵於朝歌,不知車騎欲如何將河內郡於我。莫非讓我與王匡打上一仗,若我勝則我取河內,我若兵敗則河北仍歸王匡?」

  「非也!」

  荀諶神情不變,說道:「我主已讓王匡前往泰山郡募兵,今河內暫無人督管,君侯可率兵入河內。至於王匡官職,我主另有表奏。」

  王匡部曲在討董之役中被打得精光,在董卓西走入長安後,袁紹為了給張虞騰地,乾脆讓王匡回泰山郡募兵。今河內無大軍督管,張虞率兵入主,便能生米煮成熟飯,代替王匡成為新的河內郡守。

  張虞笑眯眯,說道:「多謝君前來相告,我今便派人前往接管河內。」

  「那常山郡呢?」

  見張虞不談常山郡,荀諶趕忙說道:「君侯今已遷走數萬河北百姓,不知何時將常山郡交於我主。」

  張虞擺了擺手,說道:「大司馬表平難中郎將張燕為常山太守,今常山郡我已交於張燕,袁君可向他索要!」

  「什麼?」

  見張虞出爾反爾,荀諶腦門嗡嗡,說道:「張燕為黑山賊寇,今怎能將常山交於張燕?」

  張虞反問道:「天下之州郡皆為漢土,朝廷委張燕為常山太守,我怎能不與?」

  「況先帝早已冊封張燕為平難中郎將,督理黑山民事,如州郡之事。」

  張燕的洗白之路從漢靈帝時期便開始,其被漢靈帝授予領河北諸山谷事。每年向朝廷派計吏,提供微薄的賦稅,以及戶籍名冊,為此朝廷給予張燕表奏孝廉的權利。

  荀諶當下欲哭無淚,張虞將常山郡問題推於張燕,明擺著就是不想如之前約定那般,將常山郡交於袁紹。

  為了能要回常山郡,荀諶垂死掙扎,說道:「君侯,我主不違誓言,將河內郡予君,今君侯怎能違約?若讓河內士人得知,豈不有損君侯聲望!」

  張虞故作沉吟,說道:「我無意毀約,僅是朝廷所任命,以及張燕為大司馬所表之故,虞不敢不從。為全盟約,我願將趙國四縣交與袁車騎。」

  說著,張虞沉聲說道:「荀君可回稟袁車騎,我張虞此番絕不侵占冀州一城。若袁車騎欲取常山郡,可向張燕討要。」

  荀諶臉色難看,張虞這番話沒有任何毛病。張虞將常山郡交於張燕,並將趙國四縣給袁紹,他今下真就沒占領任何河北城池。

  且當初雙方約定時,僅約明待袁紹下冀州,張虞交還冀州郡縣,而袁紹以河內郡為酬,而如今張虞確實也做到這一點。

  張虞雖說沒有違背約定,但明眼人都知道張虞是在忽悠他們!

  在張虞、荀諶二人談話間,侍從輕聲入內,湊到張虞身側稟告。

  「君侯,公孫瓚遣劉備為使,今在外頭等候。」

  張虞瞧了眼荀諶,故意問道:「劉備為大司馬使者,還是公孫瓚使者?」

  「為公孫瓚使者!」

  侍從說道:「且來使劉備自稱與君侯有舊,今在外頭等候。」

  見公孫瓚亦派使者前來,荀諶當即冷靜下來。眼下最大的敵人,不是張虞,

  而是屯兵於安平郡的公孫瓚。

  若他此番強求常山,與張虞撕破臉,豈不是將張虞推向公孫瓚!

  張虞似乎有意為難荀諶,問道:「我今當見劉備乎?」

  荀諶長吐了濁氣,拱手說道:「見劉備為君侯私事,然諶以為公孫瓚勇而寡智,貪得無厭。而觀我主不改盟約,將河內郡讓於君侯。」

  說著,荀諶得體說道:「今常山郡既被張燕所取,那便請君侯交割趙四縣,

  以便諶回稟袁車騎。」

  見荀諶不卑不亢,張虞暗自點頭,頗是欣賞荀諶。

  「公則,與友若交割趙四縣。」張虞吩咐道。

  「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