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雄心立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能不能敵遼騎,這個問題趙孝騫也沒有答案。

  趙孝騫一直固執地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人,不是武器。

  再快的子彈,也打不到火雲邪神的狗頭,但只要實力夠強,踩腳趾都能讓火雲邪神慘叫。

  遼國,一直是歷任大宋官家的心病,也是高懸在大宋頭頂上的一柄利劍,沒人知道它何時會落下。

  但沒落下的這百餘年,卻時刻壓得大宋君臣喘不過氣來。

  趙煦不是昏君,親政以後,他確實有進取之心,他想做出一番超越前人的功績,但他也需要信心,需要與遼國對抗的籌碼。

  今日,他好像找到了這個籌碼。

  一個奇怪的東西,用火藥激發後,竟能擊五十步之遠。

  據趙孝騫說,如果槍管內壁刻劃膛線,換上一種尖錐型的子彈,甚至能打更遠,兩百步三百步也不是沒可能。

  趙煦不懂什麼是「膛線」,也不懂什麼是尖錐型的子彈。

  但他懂距離,懂射程。

  如果這種火槍真能打到三百步外,從此以後,大宋何懼遼騎?

  前日與趙孝騫奏對的畫面,在趙煦的腦海里浮現。

  大宋的軍隊,確實到了改變的時候了,如果宋軍士氣軍心高漲,人人皆願為國而捨生,再配上這種可擊三百步的火槍,遼國並非不可敵。

  每年那一筆屈辱的歲幣,也不必再交了。

  「朕沒看錯人,子安果然有大才!」趙煦激動地望向趙孝騫。

  「官家謬讚了,臣愧不敢當。」

  趙煦盯著手裡的燧發槍,道:「子安可知,其實我大宋有軍器監,與火藥有關的兵器,多達十餘種,元豐六年,大宋與西夏一戰中,便已用上了火蒺藜,毒煙球等火器……」

  趙孝騫點頭:「臣知道。」

  「明明有火器,在戰場上卻仍不如人意,子安可知為何?」

  趙孝騫想了想,道:「火藥的問題?」

  趙煦嘆道:「沒錯,是火藥的問題,軍器監所用之火藥,用俗話來說,便是兩個字,『沒勁』。」

  這話夠俗,但一聽就懂。

  其實火藥軍事化的運用,大宋開國便有了,只是造出來的火器由於火藥配比原因,顯得不夠霸道。

  所以大宋的各種火器在戰場上的用法,是以「燃燒」為主,而非「爆炸」,或者說,就算能爆炸,威力也達不到有效殺敵的效果。

  如果宋軍的火器真那麼厲害,大宋早特麼統一華夏了,犯得著每年憋屈地給遼國送歲幣?

  趙孝騫造的也是火器,但趙煦剛才一言便道中了關鍵。

  真正有創意的不是燧發槍,而是擊發鐵丸的火藥。

  趙煦激動的也是這個,趙孝騫找到了威力最霸道的火藥配比。

  火藥有了最佳的配比,那麼用在戰場上,跟以往可就大不一樣了。

  趙孝騫是聰明人,他知道趙煦不會無緣無故跟他聊火藥。

  從懷裡掏出一張紙,上面只寫了三行字,是他在玉清宮配火藥時事先寫下的。

  「官家,此為火藥最佳配比之方,臣願獻予官家。」趙孝騫雙手奉上。

  趙煦接過配方,仔細看了一遍,然後折起鄭重地放入懷中,滿意地笑了。

  「子安,有大功於社稷!」趙煦用力地拍著他的肩。

  不誇張的說,懷裡的這張配方,足以改變一個時代。

  「官家,臣改良後的火藥配比……十分霸道,若欲大量配製,還請官家挑選可信之人,否則配方若流傳於外,臣恐埋下禍患。」趙孝騫低聲道。

  趙煦嚴肅地道:「今日見燧發槍之威,朕已知其厲害,若流傳出去,或會反噬於己,子安放心,朕不會大意的。」

  走到趙孝騫面前,趙煦認真地道:「子安,好好做事,好好做人。讓那些不滿的朝臣們看看,朕任用宗親的決定是沒錯的,朕的兄弟,比朝臣們更有才華,更能報效社稷。」

  「讓那些老朽快入土的老傢伙們看看,咱們年輕人能做出怎樣的豐功偉業!」

  利器在手,立生雄心。

  誠如趙顥所預料的那樣,因為趙孝騫的火藥,趙煦突然對大宋的未來有了信心。


  …………

  皇宮裡,君臣雄心萬丈。

  而皇宮之外,卻掀起了一場狂風暴雨。

  趙孝騫深夜被刺一案,不會輕易揭過去,必須要嚴查,這是趙煦親自向開封府和大理寺,皇城司下的旨。

  此事實在太過惡劣,對標榜君子政治的大宋君臣來說,無異於朝臉上猛扇了一記耳光,絕不能忍。

  開封府和大理寺急了,趙孝騫在玉清宮埋頭造槍和火藥時,汴京城卻差役盡出,從城內集市到民居,從王侯府邸到朝臣官衙,差役們到處走訪,尋找兇手線索。

  皇城司也是精銳盡出,魏節親自帶隊。

  相比開封府和大理寺的走訪,皇城司辦案可就沒那麼斯文了。

  案發的第二天,皇城司便傳訊了十幾名舊黨官員,沒有證據,沒有線索,只因這十幾名官員曾經看趙孝騫不順眼,參劾他的奏本遞得最多,便成了皇城司的懷疑對象。

  最無辜的卻是一位熟人,蘇轍。

  沒錯,皇城司第一個拿問的就是蘇轍。

  至於原因,趙孝騫遇刺之前,便是與蘇轍在青樓飲酒,皇城司還打聽到當時趙孝騫與蘇轍有過爭執。

  而蘇轍,又是眾所周知的鐵桿舊黨。

  這個……不懷疑你懷疑誰?第一號嫌疑犯沒跑了。

  無辜的蘇轍,沒招誰沒惹誰,只不過在青樓喝了一頓酒,莫名其妙便進了皇城司冰井務的監牢。

  …………

  戶部尚書,蔡京府。

  蔡京不到五十歲,但他的人生很精彩。

  這位被後世痛罵的奸臣,實際上是正經的科考出身,進士及第,他出使過遼國,也當過起居官,還當過幾年開封知府。

  被新黨罵過,也被舊黨排擠過,混得最差時,被貶到地方當民兵隊長。

  混得最好的話,應該就是現在了。

  趙煦親政後,正是需要人手之時,蔡京被調回了汴京,一躍而成了戶部尚書。

  直到此時,蔡京終於看清了形勢,他知道,未來的大宋是新黨的天下。

  於是,原本遊走周旋於兩黨之間的牆頭草,如今赫然成了最堅定的新黨一員。

  立場絕不可再變,否則戶部尚書當不長久。

  下了官衙的蔡京此刻坐在府邸的中堂里,雙手交叉擱在胸前,疲憊地闔目養神。

  蔡攸悄然走進中堂,見蔡京在堂內假寐,於是又轉身打算悄悄離開。

  蔡京未睜眼,卻似乎知道蔡攸進了堂內。

  「攸兒從太學回來了?」蔡京問道。

  蔡攸轉身行禮:「是,孩兒剛回府。」

  蔡京嗯了一聲,道:「讀書重要,人脈也重要,不能待在家中只知讀書,而不聞窗外事,那是腐儒所為。」

  「是,孩兒受教。」

  蔡京這才睜開眼,看著蔡攸淡淡地道:「你與楚王世子搭上了交情,這份交情要記得時刻維護。」

  「老夫觀之,此子不凡,攸兒多與之來往,未來必有受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