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安石變法 (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45章 王安石變法 (上)

  「范仲淹的決心很大,一改往日裡朝令夕改的做派。『

  「他提出朝廷今後頒行條令事先必須詳議刪去繁冗,審定成熟後再頒行天下。

  而一旦頒行,必須遵守,不得隨意更改,否則要受到懲處。』

  范仲淹知道,要讓百姓們相信朝廷的話,如此方能相信新法。』

  宋朝的時候,官家三年一郊祀,照例大赦天下,免除百姓多年積欠的賦稅,但多未徹底施行過。』

  范仲淹要求取信於民,各部衙門若有人拖延或違反赦文施行,要依法從重處置。

  除此之外,還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應當施行的各種惠政是否施行。

  如此方能讓新法得到嚴格執行。

  范仲淹性格強硬,人稱相公。

  他執行新法,開革那些無能官吏的時候,好友富弼不無擔憂地說:一筆勾下去,就會有一家人痛哭啊。而范仲淹則回答說:一家哭總好過一路人哭。』

  路,是宋朝的行政劃分,類似於省。

  慶曆新政的推行,在當時引起了保守派的劇烈反彈。

  新法本質上就是從保守派的手中,搶走蛋糕分出去。

  甚至可以說,整個朝堂內外地方衙門,全都在范仲淹的打擊範圍之內。'

  動了他們的利益,動了他們的帽子,甚至動了他們家人入任的門路。

  這可比殺父之仇還要狠。

  保守派們瘋狂反撲,他們動用了一切力量,最終說動了心志不堅的宋仁宗。

  范仲淹,富弼,杜衍等新法大將,紛紛被貶出京。'

  而慶曆新法,也是被逐一廢除。

  北宋中興的機會,也隨著新法被廢,徹底消失。

  「范仲淹看的非常明白。」

  天幕逐漸黯淡,趙清然笑著說道「他知道想要推動新法,就得先把吏治搞好「只有這樣,新法才能夠推行下去。」

  「與之相比,後面的王安石變法,就是反著來了。」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沒搞吏治,卻是強行推動新法,結果比范仲淹還慘。

  趙清然再笑「范仲淹本來是有機會成功的。」

  「可宋仁宗關鍵時刻的搖擺與背叛,導致新法失敗。」

  「宋朝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上,向著滅亡的深淵一去不回頭!」

  「所以說了,靖康之變本質上就是趙氏皇族自己搞出來的,他們活該!」

  慶曆時空。

  「喉范仲淹一聲長嘆,無力坐在了地上。

  「沒有官家的支持,新法再好又有何用!」

  「他趙宋皇室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江山,我那麼上杆子作甚!」

  范仲淹很生氣,嘔心瀝血想要拯救皇宋,可皇帝關鍵時刻退縮了!

  真是無語至極。

  宋初時空。

  趙大也是被氣笑了。

  「果然是老三的種,每種的玩意。」

  「要麼乾脆就別革新,老老實實等著國破家亡。」

  「既然搞了革新,那就要堅持到底。」

  「這等反反覆覆,青史取笑不說,更是讓臣下看清鄙夷,真是丟臉!」

  趙大深吸口氣,囑咐道「下詔,老三豬狗不如,給他改名趙狗蛋!」

  「反正他的種,都是沒膽子的狗東西!」

  他是真的被氣到了極致,老三的後人那是一個比一個爛。

  此時天幕上,已經開始播放下一段短視頻。

  「歷朝歷代革新變法,王安石變法。』

  「慶曆新政取消後,大宋回到了之前的破爛模樣。』

  宋仁宗皇佑元年,全國收入高達一億兩千萬貫,可卻是沒有財政結餘,所有的收入全都花了出去。'

  等到了宋英宗治平二年,全國財政收入一億一千六百萬貫,可支出卻是高達一億三千萬貫,出現大規模財政赤字。


  『國家財政年年虧空,只能是不斷的發諸宿藏,以致百年之積,惟存空簿。

  隨著財政赤字的逐漸擴大,宋朝的財政危機日益加深。

  「財政的虧空迫使政府不斷增加賦稅。

  「除了繳納名正言順的兩稅之外,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

  這些都給民眾造成沉重負擔,生計艱難。』

  加之連年戰事和頻繁的自然災害,百姓苦難,各地怨聲不斷。』

  大量農民由於沒有生路,紛紛揭竿而起。』

  趙清然的聲音傳來「宋朝的財政收入,大約是歷朝歷代最高的。」

  「他們收稅自然不可能全都是現錢,而是貫,石,匹,兩一起收。」

  「貫是銅錢,大約七百七十文算一貫。」

  「石則是指的糧食,這是收入的大頭所在。」

  「匹則是指的絹帛,在古代絹帛同樣是當做貨幣使用。」

  「至於兩,則是金銀等貴金屬,主要來源是商稅。」

  趙清然笑言道「若是崇禎皇帝能有這麼多的財政收入,也不至於吊死歪脖子樹了。」

  這話真沒說錯。

  崇禎皇帝若是一年收入一億多貫,農民軍早就被招撫了。

  野豬皮一顆首級一百兩,也早已經被砍光了。

  「這麼多的財政收入,結果卻是入不敷出,唯一的緣由就是,錢沒花到該用的地方上去。」

  「別的不說,就說占據財政支出大頭的軍費。」

  「每年七千萬貫的軍費,按照養一甲士一年百貫的標準來算,能供養出來七十萬的強軍出來。」

  「可宋朝這兒,人數是有了,可戰鬥力卻是爛到令人髮指。」

  「原因?當然是被上上下下給吞了。

  「結果就是,一方面巨額支出,另外一方面卻是沒有起到相應的效果不說,

  反倒是導致戰鬥力急速下降。」

  趙清然連連搖頭「歷朝歷代之中,也就只有宋軍,與清朝中後期的清軍,明朝中後期的明軍,堪稱戰鬥力的地板價。」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軍費開支很大,卻用不到軍士身上去。」

  諸天萬界,宋明清三個朝代的各處時空。

  一眾王侯將相們,聽到仙長的這番點評,面色都不大好看。

  也是,說實話從來都是讓人難看。

  慶曆新政雖然失敗,可朝廷之中依舊是有一大批人,見識到了新政的好處再加上現實的積重難返,在有志之士的奔走下,革新的呼聲再度高漲起來。'

  『嘉佑三年,王安石進京述職,作《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他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主張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積弊,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

  『王安石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請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

  『可是這些建議,沒被宋仁宗採納。

  經歷過慶曆新政時期,保守派的瘋狂反撲,宋仁宗早已經是被嚇破了膽子,哪裡還敢再搞革新變法。』

  直到十年之後,感受到巨大壓力的新皇帝宋神宗,希望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統治危機。』

  「他選擇了王安石主持變法革新,給予他前所未有的信任。』

  趙清然的笑聲傳來。

  「比起膽小弱懦的宋仁宗來說,宋神宗就堅定的多了。」

  「他充分吸取了慶曆新政失敗的教訓,下定了決心堅決支持王安石變法到底。」

  「只要是王安石提出來的,全部都是支持。」

  「若是有反對王安石的,全部不留情面的打擊!」

  「可以說,這一次的王安石變法,在最高層面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熙寧時空。

  正在總結之前慶曆新政教訓得失的王安石,目光含淚「官家恩重如山,臣,

  必當以死報之!」

  真正的士大夫們,是講究君臣相得的,


  既然官家如此信任,那王安石必然不惜一切的去為官家辦事。

  這也就是類似於諸葛亮的,鞠躬盡死而後已。

  天幕繼續播放。

  『王安石認為,國家貧苦的癥結,不在於開支過多,而在於生產過少。

  百姓之所以貧苦和不能從事生產,一方面是由於官僚富豪兼併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於政府把繁重的役加在農民身上。

  因此,最好的理財富國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勞動力去開發自然資源,

  是積極開源,而不是消極節流。』

  王安石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闡釋宋初百餘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也指出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

  「他認為想要有所作為,就在此時。

  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後,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也就是宰相相公。

  王安石變法,首先拿出來的就是均輸法。』

  所謂均輸法,就是設立發運使,掌握全國各路生產情況,以及朝廷與宮中的需要情況。』

  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對大宗商品進行統一收購和運輸。

  控制了大宗商品的價格,降低朝廷的財政支出,減輕了納稅戶的額外負擔。」

  「同時還限制了富商大賈,們,對於市場的操縱和對民眾的盤剝,便利了百姓們的生活。』

  緊接著又頒布了青苗法。』

  在每年青黃不接之時,由官府給農民提供貸款貸糧。

  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別隨夏秋兩稅歸還。

  青苗法針對的主要目標,是當時猖獗的高力袋。』

  當時許多百姓,都因為恐怖的貸款,而陷入了家破人亡的絕境。』

  這是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社會矛盾。』

  畢竟家破人亡,走投無路的百姓,太容易造反了!『

章節目錄